《三字經》讀后感悟
人應該有兩樣東西,一盞永不熄滅的燈——希望之燈;一扇長開的窗——接納之窗。我在《三字經》中的感悟。
《三字經》讀后感悟 篇一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蒙學著作,書的內容為三字一句,兩字一韻,讀起來瑯瑯上口。本書已流傳了千年之久,幾乎是家喻戶曉。它的篇幅雖然短小,但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深深的吸引了許多人,它不但是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自身富有的內涵,不論是道理,歷史,地理……文化上都受益非淺!度纸洝愤@本書列舉了大量的典故,故事向我們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師愛老,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的,清正廉潔自律的,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勵志勤學發憤圖強的,這些內容都包含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影響著我們,如“幼不學,老何為”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等等。
《三字經》開篇便說明了教育對一個人未來的影響之大,教育不僅是教師的責任,也是父母的責任,更是與環境因素密不可分。學生受教育的程度決定了他未來的人生取向,可見教育是我們人生中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而再看看我們現在的教育,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完全放手給老師,而自己就不管不理,好像教育孩子就是老師的事,看看此書千年前古人就總結了那么多其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可見教育對一個人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教育不僅是教師的事,還是父母、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責任。
《三字經》中也特別強調了或突出了學習的重要性,我們要教育人,教育就必須學習,每個人所獲得的長進并不是看老師傳授了多少知識,而是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所以從個人的角度看,學習才是最重要的事,學習能提高人的心智,“人生即為心靈修行的道場”,學習就是這樣的修行過程,作為學生就應該不斷的進行學習,體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但現階段的學生對于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為學習是一種勞動,并且是一種十分復雜的腦力勞動,孩子天生的懶惰把這樣的勞動變成“痛苦”的事情,但是人性是否能從自然人變成社會人,得到社會的認可,那就必須學習,書中的很多小故事說明了不僅要學習,更要勤奮刻苦認真的學習,不斷提高心智,這樣就能搭上人生成功的列車快速前進。
《三字經》中特別介紹了學習的內容和中國歷史,學習內容很豐富,但首先是應當學會做人,其次才是對知識的學習,中國自古以來有很多優秀的文化傳統,教我們做人的基本原則,謙虛謹慎,孝順父母,勤奮刻苦,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等!度纸洝吩诘诙糠值膬热萆献隽撕芏嚓U述,有“三才”“三光”“四時”“四方”“五行”“十干”“十二支”“四書”“五岳”等較為全面的介紹了必知的一些常識,我也學到了不少知識。
最后又回到了學習的話題,闡述了勸學的重要性,學生應該心靜如水地、刻苦勤奮地、認真扎實地學習,而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經典的詩文、故事來教育學生,結合學生實際、結合現代生活的實際去教育學生,去塑造他們的靈魂,為了孩子的終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礎,這才是《三字經》中頭懸梁、錐刺骨中激勵人勤奮學習、發憤圖強的'典故。
《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述了孟子母親三才搬家是為了讓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有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布機的布來教兒子,至使孟子成了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和良好的環境是分不開的?纯次覀儸F在所接觸的部分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放手不管,孩子回到家,不是父母在吵架就是在玩麻將等各種不積極向上的東西,對我們的孩子又有多大的影響呢?故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只能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教學解決問題時,多創設一些和我們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感覺教學就在身邊,引起學生的興趣,再設計一定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應用生活經驗解決生活中的困難,體會學習的樂趣。總之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的好多問題都出在家庭教育不良和不嚴造成的,只有學校(教師)、家庭(父母)、社會環境等各個方面聯合起來才會有所作為。
《三字經》中用一個個小故事向我們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里面有倡導尊師重教、寬厚待人,有愛國愛民、有勸誡謙虛持身、悔過改過的等,總之書中內容包括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它就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教育我們的學生、孩子把榜樣作為模仿的對象,用榜樣的行為來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而我們自己也應該認真的反思自己在《三字經》中的小典故,我們又做到了多少、達到了多少,也好好用這本書來當好自己的榜樣吧!
《三字經》讀后感悟 篇二
啟蒙讀物《三字經》,讓我們看到古人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雖然免不了有歷史的局限,但經受了近千年的歷史檢驗,流傳了下來,對現在的教育還是很有教益和啟發的。本文筆者通過《三字經》的學習,想談談自己對家庭教育的感想,以拋磚引玉,和大家共同關心家庭教育。
《三字經》開篇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人小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長大就不同了:有的人還能保持善良的心態,甚至有大愛之心;有的人就變了,變得冷漠甚至狠毒了。人要永遠保持向善的心態必須通過后天持續的教育和自己的努力。人經過家庭、學校、社會的正確教育,才能永遠保持善良的心態,其中家庭教育尤其重要。
家庭教育的成功,首先要有好的家庭教師。孟母、竇燕山就是其中兩位善教的好家長、好教師。他們有的放矢,教育孩子,收效顯著,是家教的典范。“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三遷成為佳話,是她懂得環境陶冶人的重要,為孟子創立了好的學習環境。孟家開始遷往墓地旁邊,孟子便愛上了與孩子們玩辦喪事的游戲;孟母于是搬家到集市,孟子又和鄰居孩子學作屠宰生意;孟母只得第三次把家搬到學校附近,孟子才獲得了學習文化的好機會,開始學習禮樂。同時孟母教育孟子學習要持之以恒的方法也感人至深。有一次孟子逃學,孟母猛地剪斷織布機的絲線,告誡孟子學習若半途而廢,就像這被剪斷的絲線一樣前功盡棄。孟子后來功成名就,被后世稱為“亞圣”,與他母親對他的教育有很大關系。“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竇燕山有五個兒子,他教育孩子的“義方”一是以身作則,身教為先;二是嚴格而講理,注重孩子的學習和品德修養,結果五子登科,名聲顯赫。他教子成才的事跡被后世模仿、傳頌,青史留名。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都很重要。筆者之所以說家庭教育更為重要,是因為教育孩子是父母親的天職,不教好孩子,是家長的失職、過錯。父母親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又是終身老師。“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孩子從小就在父母的懷抱里成長,父母親的言身教對孩子影響極大。教師雖然學過心理學、教育學理論,有某些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但對學生的成長經歷了解不夠,教育學生是階段性的,注重的主要是學科知識。而家庭教育的全面性和持久性是其他人難以代替的。當然中國歷史上不少教子的故事,岳母給岳飛刺字,教他“精忠報國”,諸葛亮的《誡子書》就教育孩子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都是特出例子。
大家知道,人需要學習。然而為什么要學習呢?不是人人都知道!度纸洝氛f:“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讓孩子學習主要是學習生存、生活的本領,直至到老仍有作為,能按道義行事,讓這一生過得有意義。要像玉琢磨成為器具一樣,要趁年輕學好本領,不至于“老大徒傷悲”,要向老師、朋友學習各方面知識,培養高尚的情操,按君子的標準去做。努力從“善”。
黃香和孔融就是家庭培養出的兩個好典型。“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黃香從小孝敬父母,在他九歲時,見父親冬天睡的床寒冷,就先為父親睡暖被窩,可見他的孝心與家庭教育分不開。“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孔融四歲就懂得尊敬兄長,主動把大梨讓給哥哥,自己吃小的,這行動來源于家庭的言傳身教,不是等上學讀書才學到這種品行。雖然古人對道德要求與現在有差異,但孩子從小就具有這種利他的品德是難能可貴的,這是家庭教育的碩果。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里主要講家庭教育,首先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接著從書本和社會閱歷中擴大所見所聞。同時學習簡單的數字運算,懂得做人的基本常識。
緊接著文章按數字順序全面指出了孩子要了解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等知識,懂得人生活的環境與生活常識,學會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我們看到,封建社會的“三綱”是皇帝臣子各有其責,父子、夫婦之間也要遵守倫理關系準則,以保證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行。“五常”,指的是仁義禮智信五種行為守則,仁指善良的品德,義指按道義去做,禮指符合禮節,智指掌握學識能力,信指講信用,人如果能做到“五常”將成為有作為的智者。“九族”是家族的基本倫常關系,則“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它維系著家族的發展壯大。“十義”把封建社會的標準,可概括為父慈、子孝、夫和、婦順、兄愛、弟恭、朋信、友義、君敬、臣忠。三綱五常、九族十義就是維系封建社會統治的支柱。
封建社會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現在已經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實行了計劃生育,人們對家庭教育更為重視,家庭教育的差異越來越大。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幾方面。一是家庭成員的品行和文化素質對孩子影響很大。父輩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舉止文雅還是粗魯,心地善良還是兇惡,孩子會在耳聞目睹中模仿學習,民間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挖地洞”就是說家庭影響很關鍵。二是家庭教育差異大。在城市的富裕家庭為孩子投入的教育資金多,特別是富裕的獨生子女,從小進入幼兒園進行言語、體育、音樂、美術等方面的早期培養,吃好住好穿暖,還常外出旅游,參加各種活動。有的人家雖然不富裕,但希望孩子 “不輸在起跑線上”,“再窮不能窮孩子”,節衣縮食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然而孩子卻“不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反而以為錢是很容易得到的。而山區孩子、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缺少父愛母愛,知識面窄,閱歷不足,膽量不足。三是社會環境也會影響到家庭中來。對孩子造成影響。社會上官商勾結、詐騙猖獗、食品摻毒,網吧、賭博、色情的誘惑,追求享樂、不勞而獲的風氣,仇富欺貧的心理,也會腐蝕孩子純真的心靈。四是家庭教育方法不當,未能結合孩子實際。有的家長信奉“棍棒下面出好仔”,采用強硬的手段讓孩子服服帖帖的當乖孩子;有的家庭寵愛孩子,特別是爺爺奶奶帶的孩子就像捧在手上的寶貝,放在口中怕融化,放在手上怕捏壞,孩子沒能經受挫折磨練,承受不了一點打擊;家庭中父母與爺爺奶奶的教育理念方法不同,讓孩子無所適同。五是不懂怎么教育孩子。“可憐天下父母心”,有的家庭雖然千方百計想教育好孩子,但苦于不知如何教育,有的對孩子期望太高,讓孩子感到壓力太大;有的過分滿足孩子的生活要求,把孩子養成好逸惡勞的“白眼狼”,結果有的孩子走上不歸路,甚至連父母也殺了。
筆者覺得,國家應該抓好家庭教育,辦好家長學校。要結合實際認真編寫好家教教材,培養出一批合格的家教隊伍,這對于培養我們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吳川市梅菉中學重視家長學校建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被評為全國規范家長學校,為此我曾寫過一首《贊家長學校》贊頌該校:
學校辦起家長校,父母喜學育兒經。
拔苗助長非捷徑,亦勿溺愛與罰懲。
剖析心理識教法,規范行為講文明。
以人為本育桃李,萬紫千紅百花興。
擇鄰斷杼師孟母,精忠報國岳母聲; 教子揚名燕山術,為民服務潤之情。陪讀導行長見識,激趣引思勇攀登。遵法守禮講孝道,健身學藝奔前程。
黃賭毒,遠離身。真善美,永繼承。感恩刻苦攻壘壁,自信自強效鯤鵬。師長溝通天倫樂,家校網聯奇跡生。幼苗長成棟梁材,建功立業獻赤誠。
《三字經》讀后感悟 篇三
對于《三字經》最開始的印象是小學的背和記,猶如囫圇吞棗般的,并沒有理解,也不深刻。事到如今也忘卻得差不多了。
相隔多年后的今天,作為一名中文專業的大學生,再次以一個初學者的身份去學習去品讀《三字經》,頗有感觸。
在《三字經》中,不僅僅教人們如何為人處世,更是告訴人們如何學習以及以一種淺顯易懂的筆觸來普及一些自然歷史知識。這里句句是經典,讀完就想要去把它背下來,記在腦海,也把它運用在現實生活中。
自讀中文系以來,便愈來愈覺學無止境,特別是我們的古典文學,這都是先賢留下的瑰寶啊!而這些史書典籍類又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讀好的,也確實需要靜下心去好好讀。說到靜下心,對于年輕的血氣方剛的我們來說,難免急躁而沒有耐心,讀經典也是磨練心性的好方法。
讀《三字經》對于我來說最大的收獲就是如何去學習和品讀經典的方法吧,因為那時的我處于不知如何入“古典文學”大門的狀態,想進卻不知道路在何方?更不知道如何抬腳去走?讀了《三字經》后便明了了許多。
“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原。”假如你想廣泛地學習知識,實在是不容易的事,也無從下手,但如能做大體研究,還是能了解到許多基本的道理,這些是說到了我的心坎上;“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這簡短的12個字告誡了為學之人一個需要銘記于心的道理,為學必有初始階段,任何一個大學問家,他的知識都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只有扎扎實實打下良好基礎,才能進軍更高深的學識;“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經書和子書讀熟了以后,再讀史書,讀史書時必須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它們盛衰的原因,才能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這讓我更明晰了為學的先后次序以及為學的意義所在......
在我不知如何學習“古典文學”的時候,我選擇了先去讀一些入門的讀物,現在看來,我當初的決定一點也沒有錯。當不知道自己要干嘛的時候,就從最簡單的做起吧!求學之路,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的,還是靜下心來,如品茶般的浸泡然后細品,最后吸收進來,讓它們變成唯我的財富。
【《三字經》讀后感悟】相關文章:
《三字經》的讀后感悟01-21
《三字經》讀后感01-02
三字經讀后感05-19
三字經的讀后感受02-07
三字經的讀后感04-25
三字經讀后感06-02
三字經優秀讀后感02-01
三字經讀經讀后感02-07
三字經的優秀讀后感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