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的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父與子》的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父與子》的讀后感1
這幾天,我看了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的《父與子》。這是一部風靡全球的漫畫,雖然沒有文字的描述,但那一幅幅小巧精湛、閃爍著智慧之光的畫面,幽默而又生動,溫馨而又感人,令多少人忍俊不禁,令多少人感慨萬分,令多少人深思動容。
我喜歡那個兒子的調皮、機靈、天真無邪,喜歡爸爸的開朗、寬容、充滿童趣。尤其是爸爸能用慧眼,發現小孩的閃光點,善于利用孩子的思維解決大人的實際問題,是多么值得敬佩。
在《汽車出了故障》一篇中,父親帶著兒子去兜風。沒開多久,老爺車出了故障。父親急忙下車,一看,原來是發動機壞了。他東修修,西修修,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兒子再也等不及了。突然,他猛地跳下車,飛速跑回家。當他踩著滑板車一閃而過時,父親茅塞頓開,也學著兒子一樣,一只腳用力地蹬著地,老爺車竟飛奔起來。呵呵,多有趣的畫面呀!作者雖然用了夸張的手法,但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了:遇到困難,用兒童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大人的問題,可能就會比較簡單、快捷、方便!
前不久,我在《意林》中讀過一篇文章:一位家長讓孩子拖地。由于地臟,又不想彎腰,那個孩子別出心裁地拿出玩具遙控車,在車頭綁上一塊抹布。他輕松地按著按鈕,指揮著汽車工作。這是多么驚人的想法呀!原是一件要把人累得腰酸背痛的“苦力活”,在這個孩子的創意中,竟是如此的輕松,如此的愜意!看來,我們不必要把事情看得太復雜,只要換一種思考方式,就可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有一次,我們去上海看病。乘坐10號線地鐵的時候,竟然人滿為患,座無虛席,乘了幾站,我已是腿腳麻木,頭昏呼呼的。我看了看爸爸,無意間目光落在他的右手上。啊,拉桿箱!又方又硬的拉桿箱,不正是一個絕好的“座位”嗎?我如獲至寶,立刻從爸爸的手中接過拉桿箱,坐了下來,頓時渾身輕松,似乎覺得腿不麻了,也不累了。爸爸輕輕地摸了摸我的頭,笑著說:“你真會動腦筋,不錯!”
瞧,稍稍換一下思考方式,就變得又方便又完美。如果你遇到了復雜的問題,那你也可以試著用兒童的思維來解決吧,說不定,豁然開朗,柳暗花明,萬事都簡單了,都如你所愿了呢!
《父與子》的讀后感2
《父與子》這部漫畫是我的童年回憶。最早看到這一系列是在一本已忘記名字的兒童讀物上,漫畫是黑白的,兒時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可短短的篇幅總是看不過癮。如今已過去這么多年,終于將全集讀完了。當我重新閱讀這系列漫畫的時候,竟然發現還依稀記得其中的部分內容。
也直到今天,我才了解了作者卜勞恩的生平是那樣坎坷。而他的作品卻是那樣的歡樂與溫暖,將他對自己孩子的愛全部傾注其中。
漫畫的主角是一個腦袋光溜溜、留著刷子一般胡子、腆著大肚子的父親,和一個刺猬頭、經常調皮搗蛋卻可愛善良的兒子。這兩人的形象非常經典,讓人印象深刻。
每一篇都由幾幅簡單幽默的漫畫構成,講述一個父子之間發生的短短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有的'很有趣,有的很溫暖,有的很感人。而父親與孩子的愛和感情,就在這些每天發生的小事之間一天天逐步加深。
初為人父母的時候,每個人大概都不懂得如何做一位合格的家長。就像漫畫中所述,有時我們會溺愛孩子,盲目地寵著他;有時候心情不好,又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打罵;見到別人欺負他,馬上會去為他出頭。家長和孩子都在生活的磨練和互相學習之中不斷成長,家長最終學會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愛的好家長,孩子學會成為一個懂事理和善良的好孩子。
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許多人也都不那么理性和成熟,就像漫畫里的父親。他們經常會去做一些不靠譜但有趣的事情。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會喚起我們的童心,喚起我們對更多新鮮事物的好奇。我認為這些小小的不理性和不成熟都是必要的,和孩子成為朋友去理解他,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教訓他。這樣也會讓自己內心變得更加柔軟和溫暖,成為孩子們所喜歡的有愛的家長。
人們總說,父愛如山。父親是整個家庭的依靠和基石,是孩子的榜樣,像山一樣牢靠和偉大。父愛也有細膩的時候,關心照顧起孩子不比母親差。漫畫里的父親和孩子之間不僅僅是父子的關系,更是朋友和玩伴。如今我已成家,過兩年也是要做父親的。這部漫畫也讓我重新思考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
《父與子》的讀后感3
前幾天,我讀了篇文章,題目是《地震中的父與子》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深地體會到父愛的偉大。
“在地震來臨之際,父親安頓好母親,就沖向學校,找到兒子所在的班級。但眼前已成廢墟。”讀到這兒,我嘆了口氣,心想:教室都變成了廢墟,那人怎么還能活著呢?死了的話,父親一定是傷心流淚,很痛苦吧?
當我繼續往下讀“父親用手剝開廢墟,嘴里不時發出‘兒子在等我!’”我不由得發出感嘆,贊嘆這位父親擁有著頑強的精神和永不放棄的'決心。是啊,面對災難,面對痛苦,父親仍然堅持自己、不挫敗信念。但我仍保留疑問:他會找到兒子嗎?他的兒子還活著嗎?
他獨自一人挖,許多人極力勸阻,讓他回去。他用堅定的眼神看之他們:“你們是來幫我的嗎?”最后,大家都哀聲嘆氣地離開了。1個小時過去了,12個小時過去了,24個小時過去了,他足足挖了有36個小時。忽然,他聽到了聲音:“爸爸,是你嗎?”“是我!是我!”爸爸欣喜地回答道。“爸爸,我這里有14個同學,我們躲在教室的1個角落里。”
看到這兒,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大,這真是了不起的父親。我驚呆了,想不到一股每個父親都能擁有的父愛竟這么偉大,竟讓一位父親不顧自身安危,冒著隨時隨地都有爆炸的危險,挖廢墟救自己的孩子,并挖了足足36個小時。但這位父親卻沒有倒下,一股偉大的力量支撐著他繼續挖下去,救自己的孩子。讀完這篇文章,讓我再次回到了1年前的那個冬天。
記得那時,我重病在家,爸爸不怕辛苦,夜里把我背到了醫院。那天下著大雨,或許是因為雨太大,雨珠遮住了爸爸臉頰上的汗珠,但我還能感受到爸爸的辛苦。剛到醫院,把我安頓好,爸爸的手腳冰涼,腦門發燙,呀!發燒了!而爸爸還一直對我和媽媽說:“沒事兒,沒事兒。一會兒就好了,我抵抗力強,一會兒就沒事兒了!”聽到這兒,眼前的景象模糊了,眼淚不知不覺地從臉頰上流下。這使我知道:父親的愛有多偉大啊!
再次回到文中,我認為這是了不起的父親。
《父與子》的讀后感4
在我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文章讓我印象深刻,難以忘懷。那就是《地震中的父與子》。這是一篇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故事,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大。
這篇文章講述了在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的時候,一位父親懷著堅定的信念,冒著生命危險去救自己的孩子。父親在廢墟中,艱難地挖掘了36個小時。最終,救出了他的兒子。
這是多么執著的父親啊!你瞧!“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他的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文中的這句話突出了父親堅定不移的信念。他是那么執著,那么愛自己的'兒子!為了自己的孩子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在營救兒子時,父親非常痛苦,父親深愛兒子的心也倍受煎熬!讀到這里,我不禁眼圈紅紅,為這位父親而悲傷。時間漫長,讓父親非常疲憊,可就算父親再累,再渴,再饑餓,他也一定要把自己的兒子從廢墟中救出來。因為父親對兒子承諾過:“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那個埋在廢墟下的兒子,被他的父親深深地愛著,而我的父親也深深地愛著我。記得有一次,我上完作文班放學的時候,爸爸在寒風中等著我,爸爸看我背著沉重的書包時,二話不說,毫不猶豫地從我的手中搶走書包,背在自己的肩膀上。寒風呼呼地吹著我和爸爸,我不禁瑟瑟地發抖,而當時我還戴著厚厚的手套。而我看到爸爸的手凍得通紅,我關心地問:“爸,你冷嗎?“爸爸卻毫不在意地說:“沒事,我不冷。你冷嗎?馬上到家了。“聽著爸爸的話,我心里暖暖的。地震中的父親深愛著他的兒子,而我也在生活的點滴中感受著濃濃的父愛。
世上的每一位父母,都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孩子,他們都像阿曼達的父親那樣,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我無時無刻都沉浸在愛的溫暖之中,幸福成長!
《父與子》的讀后感5
在地震中的兒子堅信父親是自己的守護天使,會將他毫發無傷地帶出去,地震中的父親腦子里只有兒子,父親不斷挖掘38小時后,他們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事,你總會和我在一起。”生死關鍵,最能表達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情感的深刻。平時,盡管在堅定的感情,但在危機關頭,或許,會被危難抹去,而文中的兒子在自己陷入危境的時候,牢記爸爸曾說過的話,在廢墟中等待。也許是父愛給予了他無盡的力量,也許,是父親說過的一句話賜予了他生存的保障,但一切的一切都來源于兒子對父親堅定不移的信任。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在一個大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生死,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救出自己的兒子。危險中,父親完完全全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用自己所有的精力去營救自己的骨肉,自己的兒子。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下,更突出這對父子情深,骨肉相連的父與子。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們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這種來之不易的信任,來自于這對父子彼此之間的愛匯聚而成。生活中何嘗不是呢?孩子永遠是父母的天使,而父母永遠是孩子的.上帝,生活中這圣潔而偉大的事無處不在,媽媽對自己受到的創傷不聞不問,反倒總是想我們噓寒問暖,爸爸的一只肩上扛著工作、資金、生活等負擔,另一只肩上挎著我們,提供給我們美好的生活,給予我們最真摯的愛——————
信任是來之不易的,在危難時刻建立起的愛,才是真正的信任,真正的愛。
《父與子》的讀后感6
我懂得了,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我們作為子女的應要尊重父母。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位父母不關心和愛護自己的兒女的,雖然,現在的父母工作繁忙,沒有好好地跟孩子談話,玩。但,你知道嗎?我們的父母卻默默地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心血!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你的父親感到榮耀的莫過于你以最大的.熱誠繼續你的學業,并努力奮發以期成為一個誠實而杰出的男子漢。——貝多芬。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勸報親恩篇》這些名言名句不也就說了父愛是偉大的嗎? 在文章中,父親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無論發生什么事,我總會和你在一起。正是這句話,使父親堅定了救兒子的信念,在其他人認為沒有希望的情況下,父親不顧一切,終于救出了他的兒子以及其他伙伴。父親對兒子的責任感使我深深受感動了。 其實兒子也很偉大,是因為常達38小時的漆黑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只有恐懼與危險,然而七歲的阿曼達卻能在這種情況下告訴同學,不要害怕要堅持。當得到父親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人是他人說讓我的同學先出去吧,無私無畏,勇敢的同死神搏斗,最終得以生還他巨大的精神力量來自對父親的信賴奇跡的出現來自偉大的父愛。
記得有一次,我去學吉他那一天,下了傾盆大雨,而我卻沒有帶雨傘,是爸爸拿著雨傘去接我,雨傘只帶了一把,爸爸毫不猶豫的把雨傘給了我,我沒有被淋著爸爸卻被雨淋成了落湯雞。
“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從文中父親的話中我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信念是隱藏在心中永不熄滅的火焰信念,讓我們勇敢無畏的面對生活艱難貧困和命運的潮起潮落,信念與無無形的強有力的支撐著我們精神的盡量在人生的道路上讓我堅定信念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父與子》的讀后感7
今年暑假,我在浙江少兒圖書館借了很多書,其中有一本給我印象非常深刻,這本書名叫《父與子》,作者是德國的幽默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這是一部取材于生活的漫畫,描寫淘氣兒子與禿頭爸爸之間發生的一個個形象有趣的故事。雖然整本書沒有字,但是卻很容易讀懂,讓我們一起分享一下這本書里的精彩小故事吧!
有個小故事讓我回味無窮:一天爸爸在揉面,要給兒子做面包,爸爸把揉好的面放進烤箱里。過了一會兒,兒子急急地跑來告訴爸爸,他忘記放葡萄干了。怎么么辦呢?爸爸踱步思考著,兒子突然靈機一動,為什么不把葡萄干放進槍里,射擊!把葡萄干射進面包里,這樣面包就可以吃了。這一組漫畫是那么生動、那么富有童趣,我作為一個小讀者對這位奇思妙想的兒子立刻崇拜起來了。
還有一組漫畫,我覺得非常暖心。爸爸和兒子買了一只鴨子,可是在回家路上刮起了大風,天吶!大風把那只鴨子刮走了!鴨子被刮進了別人家的煙囪,更巧的是鴨子掉進了他們的'鍋里,瞧!那戶人家正餓著肚子,圍著灶臺站著,看到“飛”來的鴨子,興奮極了!他們覺得是上帝賜的食物。父子倆看到他們一家人那么高興,也很開心。作者通過這種異想天開的方式表現出父子倆樂于助人的形象,即使他們自己并不富裕,依然能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們,非常有愛心。
《父與子》通過簡單的畫面,向我們傳遞了正能量。那個禿頭的大胡子爸爸慈祥、和藹、善良,留著刺猬頭的兒子調皮、聰明、喜歡惡作劇,這對父子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父子之間偶爾也會有爭執,但一旦面對困難與危險時,父與子總會相互保護,相互支持……
讀完《父與子》這本書,啟發我們要具有幽默情趣與平和的心態,積極向上地快樂生活,不論遇到什么困難與挑戰,要勇敢地面對,用聰明的頭腦去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父與子》的讀后感8
今天,我專心致志地讀完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片文章,深受感動。
課文主要講1994年,美國洛山磯發生大地震。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安危,克服重重困難,救出自己的兒子和兒子的13個同學的傳奇故事。
課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這段話寫得是兒子阿曼達在得救時,先讓自己同學離開的事情。從這段話中,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學會謙讓才能獲取別人的尊重。
然而,我和阿曼達比起來,是多么渺小,真是天地之別。記得有一次,我和同桌羅強,為了一點小事斤斤計較,結果老師講得內容我一個字也沒有聽進去,作業也錯了許多。當老師問我怎么一回事時我的臉“唰”的一下紅了。
合上課本,父親救阿曼達的情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我暗暗告誡自己,要以阿曼達為榜樣做一個先人后己、舍己為人的人。
今天,我專心致志地讀完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片文章,深受感動。
課文主要講1994年,美國洛山磯發生大地震。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安危,克服重重困難,救出自己的兒子和兒子的13個同學的傳奇故事。
課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這段話寫得是兒子阿曼達在得救時,先讓自己同學離開的事情。從這段話中,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學會謙讓才能獲取別人的.尊重。
然而,我和阿曼達比起來,是多么渺小,真是天地之別。記得有一次,我和同桌羅強,為了一點小事斤斤計較,結果老師講得內容我一個字也沒有聽進去,作業也錯了許多。當老師問我怎么一回事時我的臉“唰”的一下紅了。
合上課本,父親救阿曼達的情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我暗暗告誡自己,要以阿曼達為榜樣做一個先人后己、舍己為人的人。
《父與子》的讀后感9
父愛是一盞燈,讓你即使在黑暗中也不會迷失方向。《父與子》這本書就深刻地體現出父愛如山。
這本書寫了一對有趣的父子如何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他們經歷過快樂,雖然這本中沒有文字,卻讓人很好理解。
讀完這本書,我時不時會露出我那燦爛的微笑、時不時我又回流出我那水晶般的淚水。之所以這對父子能快樂地生活在一起,是因為他們待人好、做錯了事情可以及時改正,父親也可以與孩子們一起玩耍、享受快樂的時光。一天晚飯時,媽媽將香噴噴飯菜端上桌,卻發現只有爸爸坐在那兒,她疑惑地說:“兒子怎么沒來?”爸爸說:“在看書呢,我去叫他。”就這樣,爸爸走進了兒子的房間。說:“兒子,去吃飯吧,今天有你愛吃的土豆燒牛肉。”“好,我現在就去。”兒子一邊說一邊不緊不慢地走了出去。這時,爸爸偷偷怙了一眼那本書……
兒子和媽媽都在桌子前了,兒子夾起了一塊土豆正準備向嘴里送時,媽媽突然說:“孩子,我們等爸爸來了在一起吃!”“好吧,好吧!”兒子無奈的.說。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媽媽有些生氣指著門大聲說:“快去把你爸爸給我叫出來!他在里面繡花呀!菜都涼了!”兒子見媽媽真的有點兒生氣了,連忙跑去找爸爸。結果他看見了更讓人生氣的一幕!“爸爸!你怎么看我的書啊?去吃飯快點兒!”爸爸十分尷尬摸了摸頭走了出去。
曾經我的爸爸跟我說過:“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我認為父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父母是我們最值得信任的人,所以我們不可以罵自己的父母,父母是給與我們生命的人,他們任勞任怨,無怨無悔。我們就是父母的寶貝,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所以我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可以讓自己的父母傷心、難過。
父母無時無刻都在關心著我們,希望我們健康平安,茁壯成長。多少次我曾讓父母傷心、讓父母難過,此時我感到內心一陣刺痛。是誰在不辭勞累地工作?是誰在為我們全家賺錢?是誰在照顧我們全家?是父母,是父母給我們溫飽。他們為什么這么做?他們是為了我們有更好的環境才這么做的。父愛真偉大!
從今以后,我要好好學習、發奮圖強、等長大以后,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好好孝順自己的父母,就像當初他們照顧我一樣。
《父與子》的讀后感10
當我翻開這本充滿知識道理的語文書,里面的內容是多姿多彩的,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把人特寫得那么天真,那么活潑。把景物寫得那么幽雅典美,又是那么浪漫……但令我最感興趣的是《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我像吃甜心那樣細細地品嘗這"美味的佳肴'。
那是寫1994年美國洛杉磯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安危,冒著生命危險克服了重重困難救出自己的兒子以及其他伙伴的故事,譜寫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頌歌。
當我讀到"他挖了8小時……他滿臉塵土,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的時候,淚水就不由自主奪眶而出,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兒子,自己柔弱的雙手不休不眠,整整挖了38小時,終于把兒子救了出來,他這深深的父愛讓我感受甚深。讀了這篇課文
讀了這篇課文,第一個感受就是愛的力量是多么偉大,它可以挽救許多人的生命,愛就是一種無形無影的東西,它可以鉆入你的內心世界,觸動你的心靈。還讓我深深地體會到,爸爸媽媽對我的愛是偉大的,是無以倫比的.,是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我有時不尊重爸爸媽媽他們對我的教育與幫助,今天我才知道,父母親是最偉大的,他在用愛來教育我,就像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一樣一一以特有的愛養育著我的生命,以其終生辛勞養育著我的閑逸。我想起來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我真感到慚愧萬分,我回想起這些,那一幕便清晰浮現在我眼前:那一次爸爸讓我做奧數題,我的心思都在玩電腦上,電腦好象爪子一樣抓住我不放,哪有心思做奧數題呀!我便亂寫一氣,爸爸看了,直搖頭,就讓我重做,我哪有心思重做一次……
我讀了這篇課文,我才知道父母多么偉大呀,今后我一定要認真學習,長大回報為我們嘔心瀝血的父母,和他們建起人間最珍貴的深情。
《父與子》的讀后感11
今天,我在語文書上,看到了一組漫畫,有6個片段,這幅漫畫就是《父與子》中的——讓人著迷的書,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它,作者是埃·奧·蒲牢恩。
這組漫畫內容是:”傍晚,該吃飯了,父親和母親都到飯桌前了,可兒子卻不在。父親奇怪地問:“兒子到哪去了?怎么沒來吃飯?”母親便命令父親:“去!去臥室把兒子叫出來。”父親挺著大腹便便的'肚子,去臥室找兒子了,父親看見兒子趴在地上專注地看著書,生氣地向兒子吼道:“快去吃飯!”兒子便乖乖地向餐廳走去。父親支走兒子,自己確盯上了樹,便看了看,就被吸引了。兒子來了,父親卻沒來,母親生氣極了:’怎么來了一個,又走了一個,兒子你去叫,這個死老頭,小孩也就罷了,大人也這樣。“媽媽用手指指著臥室,坐著端正的兒子向臥室走去,笑道:”哇!哈哈!老爸在看我的書啊!:這位父親趴在地上,拖著下巴,還翹著腳呢!
看了這組漫畫,我不時發出咯咯的笑聲。那個禿頭的大胡子爸爸,慈祥,和藹,幽默,那個留著刺猬頭的淘氣兒子,調皮,聰明,可愛。《父與子》這本書,這幅漫畫,盡管沒有一個字,卻容易懂。孩子看了好笑,大人看了也好笑,各人笑個人所理解,讓人發出會心的微笑,有其子必有其父。
我有一本書,每次看這本書我都會著了迷。有一次,很晚了,媽媽讓我去睡覺,我卻拿著那本書不放,媽媽把書搶了過去,我嚇了一跳,假裝睡著了,等媽媽睡著了,我偷偷拿起書和臺燈看了起來,不知看了多久,我睡著了。
喜歡讀書是一件很好的事,不喜歡讀書可就是沒文化,有一句話:“沒文化真可怕。”好好讀書。有些人很喜歡讀書,增長文化,成績優秀,得到了很多人的表揚。
有些人卻不喜歡讀書,看到書就頭疼,成績就不好,放假也不好過,還被人一直批評。
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多看書,像我做一個小書蟲,成績也不會太差,閱讀其實很好的。
《父與子》的讀后感12
當我讀到阿曼達和他的伙伴們被困在廢墟下,心里不免一陣擔心:在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有的只是14個同齡小朋友共有的恐懼,這可怎么辦呢?他們會不會有生命危險?然而,七歲的阿曼達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當得到爸爸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讓我的同學先走吧!”阿曼達對生存的希望,對他人的關愛,崇高的人格魅力,使我深深地感動了。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讀到這兒,我感覺我的心微微顫動了一下:連續38小時,爸爸不吃不喝,不眠不休,雙手恐怕早已被瓦礫以及其他倒塌的利器磨出了血泡,甚至血肉模糊。有這種無私而偉大的父愛,誰也不可能堅持這樣長時間的、希望渺茫而危機四伏的挖掘,兒子也許便因為人們的放棄而葬身于瓦礫堆中……讀完《地震中的父與子》,我不禁掩卷沉思、浮想聯翩。
爸爸那慈祥的面龐是那樣地親切,爸爸這個叫了千百遍的稱呼是那樣讓我激動。鋼琴架邊爸爸怕我一個人寂寞,一站就是幾個小時,雖然一首曲子,爸爸已聽過上百遍,可爸爸仍然聽得那樣津津有味。我每一次鋼琴過關的階梯上都有著爸爸的攙扶和推送,每一張鋼琴考級證書都滲透著父親默默的關愛,冬天他怕我手冷,為我送來暖爐,夏天怕我炎熱,為我送來冷飲,氣餒時為我送來鼓勵,寂寞時為我送來笑聲……人們都說:“母愛慈祥偉大,父愛深重如山”。高爾基也曾說:“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巨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這個人就是父親,這種愛就是父愛。
是呀,記得剛學鋼琴時,我想著玩沒練好琴就偷頭溜出去了,是爸爸的一巴掌把我打醒,當時是那樣記恨爸爸的的一巴掌,現在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我才知道,那就是父愛。人們都說世上只有媽媽好,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我才明白父愛和母愛同樣偉大。同時也懂得了感恩父母。親情是無條件的,就算全世界沒人會幫你,但你的父母絕對不會嫌棄你,人長大才會知道,母愛和父愛是最偉大的,可以說是超越生死的吧。
我想,我們現在取得好成績,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
《父與子》的讀后感13
有一種愛能穿越時空,有一種愛能創造奇跡,那就是父愛。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我的心就像浩瀚的大海,波濤洶涌,久久不能平靜,全然被這偉大的父愛震憾了。
文中描述了在美國洛杉磯發生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生命危險,在瓦礫堆里挖了整整38個小時,最終救出了兒子。
啊,多么偉大的父親!在兒子生死未卜、命懸一線的時候,沒有放棄救兒子的念頭。他一直堅持著一個信念:不論發生了什么事,我都要和兒子在一起。為了實現承諾,這位父親挖了38小時。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了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驚天動地的父愛感動了上天,讓他的兒子和其他同學抓住萬分之一的生還機會,忍住38小時因缺氧、缺水、缺食帶來的折磨,頑強地活了下來。
古往今來,有多少這樣的故事讓人贊頌。在一次纜車意外斷裂的事故中,快被肢解的父親用雙手擎住了幼小的兒子。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百忙之中不忘教育子女。著名作家朱自清散文中的父親穿著臃腫的棉袍,蹣跚跨過柵欄,送橘子給上大學的兒子??一個個鏡頭歷歷在目,都體現了父親對兒女的深沉的'愛。
我也經常快樂地沉浸在父愛之中,享受著天倫之樂。小時候,即使爸爸工作再忙,也會在百忙之中擠時間和我一起玩。后來,我上學了,遇到了開心的事就會第一時間和爸爸分享,他總會現得比我還高興。當遇到不順心的事,爸爸就會安慰我、開導我。偶爾成績不理想或犯了什么錯誤,他從不指責我,而是耐心地和我談心,一起分析導致錯誤的原因,并指導我應該怎樣做??在我的心目中,爸爸并不是我的家長,而是我的大哥哥,我的知心朋友。 父愛是偉大的!父愛也是深沉的!或許他們會很嚴厲,或許他們會指責你。其實,他們只是把對子女的愛深深地藏在心底,不表現出來,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對我們無私的愛。讓我們用心來讀懂父愛。
《父與子》的讀后感14
今天,孩子讓我讀了,讓我難以忘懷,這篇課文讓我受益匪淺,這篇課文我一口氣讀了好多遍,讀完文章,淚水早以模糊了我的雙眼。多么偉大的父親啊!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呢?是信念,是承諾,是愛!要是沒有這位偉大的父親堅持不懈的努力,沒有愛的動力,哪有那么多的生命獲得新生呢
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有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教學樓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他哭了一陣子想起了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不顧各種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在人們認為幾乎不存在希望的情況下,執著地從瓦礫堆中營救兒。他挖了8個小時,12個小時,24個小時,36個小時,沒人再來阻止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他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我,最后他終于找出了他的兒子,父子倆又救出了14個同學,這是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的擁抱在一起。
沒有這種無私而偉大的父愛,誰也不可能堅持這樣長時間的、希望渺茫而危機四伏的挖掘,兒子也許便因為人們的放棄而葬身于瓦礫堆中。
我讀后心潮澎湃。這位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兒子,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兒子為了救同學,讓他們先脫離危險。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啊!如果這位父親僅是來到這片廢墟絕望的大喊“我的兒子!”那他的兒子和14個同學就只有長眠于地下了;如果人人都能像這對了不起父子那樣,成千上萬的孩子或許就能得救。
在地震當中哪個父母不是為了孩子的安全,用自己的身軀保護孩子;哪個父母不是為了父母不惜一切代價,在危險的時候,哪一位父母不是奮不顧身地去保護他,恨不得把兒女的傷放在自己的身上,哪怕是替孩子死他也愿意。有人說,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塊肉,哪怕是為兒女赴湯蹈火,父母也在所不辭。
父愛是多么偉大啊!我們都要向父子倆學習,學習父子倆的無私、奉獻精神,這種精神要長存。
《父與子》的讀后感15
今天,我讀了馬克·漢林的一篇文章—《地震中的父與子》,別看這篇文章只是寥寥的寫了一件事,但其中蘊含著的深刻道理,卻耐人尋味,讓我從中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許多人都受傷了。一問父親安頓好自己的妻子,便飛快地向他兒子的學校跑去,“兒子在等著我!”這位父親就憑著這個念頭,不斷地挖掘,兒子也憑著同樣的念頭鼓勵同學們。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當父親挖到第38小時時,他才把兒子和同學就出來。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告訴同學不要害怕,說只要爸爸活著一定回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您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事,你總會和我在一起!”這句話使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多么偉大的父愛,是什么力量支持他呢?是愛。要是沒有這位偉大的父親堅持不懈的.毅力,沒有愛的動力,就沒有那么多的生靈。愛的力量勝于一切!
我的爸爸非常愛我,記得那是一個明朗的早晨,我因為發了高燒而躺在家里的床上,當我的爸爸下班回來時,看見躺在床上的我,才知道我發燒了,他放下公文包,拿起溫度表給我量體溫,過了一會兒,他取出了溫度表,定睛一看,38。5℃!他站了起來,放下體溫表,只說了一句:“我去給你買藥。”就出去了。他跑了好幾間藥店,才給我買到了藥,他跑了回來,只見他滿臉大汗,整件衣服都濕了,他一會兒給我倒水,一會兒喂我吃藥,一會兒又給我試溫度,直到我的病有些好轉了。看著爸爸熬夜照顧我,不禁落下了熱淚。
我愛我的爸爸!爸爸是船,載著小小的我駛向對岸。是父愛的動力,是父愛的決心,是父愛的毅力,才使我抵達彼岸,父愛是無私的,父愛是偉大的,父愛是高尚的!父愛的力量高于一切!
簡評:父愛的力量是偉大的,這力量能創造奇跡!
【《父與子》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父與子的閱讀心得05-19
《父與子》讀書筆記01-10
父與子讀書筆記03-05
《父與子》讀書筆記精選15篇03-13
《父與子》讀書筆記(15篇)01-10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與反思06-19
《父與子》的讀后感12-24
父與子讀后感09-02
《父與子》讀后感【經典】10-30
《父與子》讀后感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