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童年讀后感3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童年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童年讀后感1
《童年》講述的是小主人公阿謬沙的童年中在祖父家的生活。也是這些生活讓他雖然小小的年紀卻看到了時間的美丑和黑暗,同時也看到了人性的自私和現實的殘酷。
高爾基的童年生活可謂是不幸的,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使高爾基用作品表達出自己對童年的那段回憶。小說中主人公阿謬沙再三歲的時候父親離他而去,他被母親和外婆帶到祖父家。外祖父此時已破產,而且變得吝嗇、貪婪、殘暴。從這時起,外婆就是給阿廖沙印象最深的`人。阿廖沙還受到了外界影響。但由于生活的折磨,母親變得漫不經心,愛發脾氣,眉頭不展。為了糊口,阿廖沙撿破爛賣錢。他讀完三年級后,就就離開學校了。母親去世后,他開始流落人間。
高爾基的童年和我們比起來,是悲慘的。我們多幸福啊。每天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聽著老師講課;回到家,有大鍋的大魚大肉等著你;你想要什么就給你什么。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她。可他還是想像我們一樣成長,長大以后成為作家。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要不怕困難,好好學習,用積極,勇于拼搏的態度面對生活。
童年讀后感2
《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的第一步,這是一部小說,寫的是 19 世紀沙俄統治時期作者童年經歷的苦難。
故事是在一家小市民的家庭里展開。阿廖莎是一個正在成長的正直少年的形象,他在外祖母的熏陶下,鄙視小市民世界的自私貪婪,野蠻殘酷。他同情不幸的人。他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而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他也逐漸意識到外祖母的'屈從,忍耐是錯誤的,并開始對惡勢力進行反抗。他曾經反抗過外祖父的屈從,在憤怒中他幾乎要殺了毆打母親的繼父。阿廖莎就是一個充滿正義,不畏強暴的少年形象。阿廖莎的外祖父由于家業衰落,使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父和孩子們。外祖母則是一個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對誰都能忍讓,有寬大胸懷的人。阿廖莎母親的命運反映了沙俄時代下層婦女的悲慘命運。他的兩個舅舅都是自私自利,為了爭奪家戶,經常爭吵,打架。
盡管這是一群令人生厭的小市民,但作者并沒有簡單停在把他們表現在惡人上,而是,深刻地揭示了這群形象的原因:是沙俄的黑暗統治,是家長制手工業者的生產方式,是艱辛污濁的生活環境,改變了人們善良的天性,造就了小私有者的自私,貪婪的靈魂。
童年讀后感3
今天我讀過《童年》這本書后,知道了高爾基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認真學習,終于成為了一位偉大的作家。
這一本書講了:高爾基4歲喪父,10歲喪母,后靠自己努力學習奮斗成為了蘇聯偉大的文學家,自傳三部曲是在列寧的鼓勵下寫成的,它們獨自成篇,又前后相連,藝術地再現了主人公高爾基成長歷程的三個階段,真實深刻地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羅斯民眾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和空虛無聊揭露了沙俄專制的黑暗與罪惡,被視為俄蘇自傳體小說的里程碑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偉大成就。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 “ 打 ” ,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 “ 恐怖事件 ” 。
高爾基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刻苦學習,成為一位偉大的作家。我們要珍惜現在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更應該努力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決不辜負父母和老師對我們的期望。
【童年讀后感】相關文章:
《童年》的讀后感01-31
《童年》的讀后感12-14
《童年》讀后感07-04
童年的讀后感08-23
童年讀后感08-12
《童年》讀后感08-13
童年的讀后感10-22
[精選]童年讀后感07-13
童年讀后感【精選】07-12
(精選)童年讀后感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