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瓦爾登湖》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瓦爾登湖》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瓦爾登湖》是19世紀美國作家、思想家亨利·戴維·梭羅創作的散文集,出版于1854年,也是翻譯家徐遲的代表譯著。翻開《瓦爾登湖》的序言部分,我們讀到的就是一個“靜”字,他讓我們一定要保持一顆寧靜的心去品讀這部作品。
回看《瓦爾登湖》的時代背景,作者生活在一個工業文明突飛猛進的時代里,機器的轟鳴聲帶來的喧囂,漸漸地打破了以往的寧靜,仿佛瓦爾登湖成了這個時代下的一方凈土。亨利·戴維·梭羅來到這里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在這里感受四季輪換的同時,也在尋找內心的那一份寧靜。這個時代使人的物質生活不斷改善,精神生活卻變得浮躁與不安。而在瓦爾登湖,作者能親近自然,回歸本心。又或許正是因為在這里短暫而寧靜的生活,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瓦爾登湖》以經濟篇開始,以春天篇結束。在第一篇經濟篇中,作者提到:“我覺得只要有少數工具就足夠生活了,一把刀、一柄斧頭、一把鏟子、一輛推車,如此而已……”書中描寫的生活就像陶淵明所寫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般悠閑自得,一個人劈柴、建房、種豆等等,完全過上了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我想這就是簡約生活,也正是這份簡約,給作者以更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亨利·戴維·梭羅認為:“人不應該被奢華的生活所拖累,只有過簡單淳樸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內心的輕松和愉悅。”簡約生活,克制心中私欲,保持內心的寧靜,我們的精神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21世紀的今天,隨著經濟高速發展,我們已經由工業時代進入了信息時代。時代不同,我們是否都能守住那一份寧靜,朝著各自夢想的方向去奮斗?高消費甚至奢侈消費環境下,我們又會選擇一種什么樣的生活?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們現在都在追求物質消費,卻很少停下腳步思考我們的生活。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過。”我們需要暫時放慢速度,思考我們的人生,凈化我們的心靈,才能寧靜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