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1
寒假在家應學校要求學習中醫先賢孫思邈所著的《大醫精誠》,我從中領悟到了為什么《大醫精誠》被稱之為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其文作為中國古代行醫準則,明確地說明了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光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為患者解除病痛,還要擁有良好的醫德讓生命得以敬畏。若每個醫生都秉承大醫之心,行大醫之道,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我想這個社會會少了些許糾紛多了幾分和諧。
外科鼻祖裘法祖先生曾感嘆: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術不近仙者不可為醫,醫學的根本任務在于濟世救人,良好的醫德必須以精湛的醫術為載體。中國歷代醫家都十分重視把精術作為立德的根本和基礎,而精湛的醫術本身也是醫德內涵中的重要一部分,醫生的醫德應體現在熱愛生命、對生命充滿敬畏和實行人道主義。
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首先強調了醫學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一個醫生若無精良醫術,即使厚德仁心,也不能被認為是一個合格的醫生;不能救人于疾患危難之中,醫德縱然也是一句空話。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生的服務對象是人,人命大于天,分秒中的`診斷便決定著一條性命的去留、一個家庭的悲歡,因此作為醫生需時刻謹慎,一絲不茍,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認為一個大醫要在有有精湛的醫術的基礎上,大醫治病大醫之體為醫之法三個方面全面達標才能稱的上是合格的大醫。下面是我對這三方面的理解。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的意思是說品德醫術俱優的醫生在治病的時候,一定要安定神志,無欲念,無希求,首先表現出慈悲同情之心,決心拯救眾生的痛苦。醫生在面對病人的時候要集中精神,不要讓病人覺得醫生不重視他,要懷有菩薩心腸和端正的態度,給予病人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服務,不收紅包,更不能索取紅包,這幾點于現在的醫生也是適用的。2009年的徐寶寶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醫生的過失并不是那么大,事后尸檢也證實患兒患有先天胸腺功能不全,患兒較正常人更易感染,而這件事之所以鬧的如此沸沸揚揚是因為醫生的態度,可以說在這場事件中態度決定一切啊!如果態度好一點,多關心下患兒情況,將心比心,體諒患兒父母親的痛苦,即使患兒死亡,也不會鬧成一場糾紛。
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的意思是說一個德藝兼優的醫生的風度,應該是思想純凈,知我內省,目不旁視,看上去很莊重的樣子,而且要氣度寬宏,堂堂正正,不卑不亢。在一些影視作品中,醫生的形象總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這說明醫生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是充滿浩然正氣,并非俗人能及。再看看現在的醫療行業,收紅包,吃回扣等負面報道接連不斷,嚴重影響了醫生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醫患之間的對立情緒也隨之積聚,早晚一天會有爆發的一天。希望每位醫生,醫學生自省。
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的意思是說醫生的準則,應該是慎于言辭,不能隨意跟別人開玩笑,不大聲喧嘩,談說別人的短處,炫耀自己的名聲,*謗攻擊其他醫生,借以夸耀自己的功德。為人處世,重在堅持自己的原則,行醫則更為重要。現在的醫療行業比較敏感,甚于言辭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為人謙恭,也是一個醫生必備的品德。
學習了《大醫精誠》,我從中學到了先賢對于醫生這個高尚職業的認識和要求,也理解了老師之所以強烈要求我們去寫讀后感的良苦用心。聯系自身,我明白了如何去學醫、行醫、為醫,我懂得了如何才能成為大醫,就是那精誠二字啊!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2
吳承恩寫的《西游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一共有三十章,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章就是“大鬧天宮”了。
李天王帶領的天兵天將和三太子哪咤被孫悟空打敗了,所以玉皇大帝只好封他為“齊天大圣”,并叫他去守蟠桃園。可是,他一聽玉母娘娘開的蟠桃盛會竟然沒有請他,非常生氣,所以就把蟠桃會里熟了的桃子吃掉一大半,再把盛會里的好東西吃的一干二凈。接著,又把太上老君煉成的.仙丹吃掉,最后,他一個筋斗就跑回了花果山。
因此,王母娘娘和太上老君一起跑去告狀。玉皇大帝大發雷霆,又叫李天王帶著一大群人去捉拿悟空,雖然他們打的時間很長,但是還是被悟空打的落花流水。在現實生活中,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記得有一次,爸爸教我學游泳,一開始我很害怕,可是后來想起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他是多么堅持、勇敢,你知道我為什么說他堅持、勇敢嗎?
不知道,讓我來告訴你吧。是因為,他雖然和天兵天將打了三天三夜,可是他并沒有說放棄或投降,而是堅持的打下去,所以他打敗了天兵天將等…他還不管是誰,只自己想做就做,從來不管別人是誰,想到這里,我就不怕了,還想孫悟空那樣勇敢而又堅持得游下去,最終,我學會了游泳。
我還明白了兩句話,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另一句是“一分耕田,一分收獲”。最后,我還要告訴大家:“我們一定要學習孫悟空的堅持和勇敢。”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3
《大醫精誠》一文出自藥王孫思邈所著之《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為習醫者所必讀。既然已決定投身杏林,不管專業還是業余,必然要通讀此文。周六晚上,我翻開老師發過來的《大醫精誠》原文,以自己淺薄的文學知識并對照著現代文翻譯。
讀完全文后,我第一個最強烈的感想就是“學醫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說到困難,首先是醫道本身對于專業的要求非常高。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不同的病,外在表現可能一樣,相同的病,外在表現又可能不一樣,作為一個醫生如何能夠準確地判斷病癥并合理地治療,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也許需要經年累月的學習與實踐方才能夠摸到門檻,“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在學醫的道路上,我需要認識并正視困難,不懈怠,不道聽途說,不盲目自大,在專業的'道路上踽踽而行,不求速成,但求無愧于心。
第二個強烈的感想是“做醫生不容易,做一個好醫生更是難上加難”。拋開醫術上的困難,在醫德上要能守住本心,正如《中庸》所言:“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所謂醫者,應不以病人的身份有所區別對待,不因病灶的各種性狀感覺不適而趨避之,不因外界的干擾而亂心神。在當今社會的功利和浮燥的氣氛下,保持本心,本身就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當然,我本身學醫的初衷是希望能夠學到一些知識,為家人減輕病痛。但在學習的入門過程中,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又讓我對于“醫者”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不以功利學醫,不以求財學醫,并且如果我將來能夠學有所成,一定會發自本心地盡我所能,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
當然,作為一個不甚堅決的唯物主義者,我對于文中的“不用活物作藥”略有不解,因為別說以活物用藥,平時我們吃飯也是葷素搭配,有魚有肉。何況假設說“萬物皆有靈”,平時摘的草藥不也是有生命的嗎?此外,對于文中所提到的“陰陽報施”言論,我也同樣認為可以拋開神鬼之說而換個角度理解,那就是為醫者,應秉持“敬畏之心”,守正持中,在醫學的道路上“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4
《大醫精誠》論述了相關醫德的兩個異常:第1個是精,要求醫者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還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第2個是誠,要求醫者不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并且要發愿立誓普救含靈之苦。
從古至今,文明社會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設,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那樣形成的。中國民族素以禮儀之邦文明于世,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道德之準則,從而形成了資料豐盛而獨具特色的道德傳統。本文作者孫思邈先生也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典范,成為歷代醫錄和百姓景仰的偉大先師之一。
醫人不得侍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這句話教導我們的大夫不能依仗自我的專長一心謀取財物,只要存有救濟其他人痛楚的想法,(積下陰德)到陰曹地府之中,自會感到是多福的人了。可現實中日益繃緊的醫患關系,又說明了什么異常?如今的郎中又有幾人可令做得到不經略財物?
在法制化社會日益健全的今天,傳媒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醫療官司已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醫院和大夫不斷的卷入到醫療糾紛當中,大夫的事業道德異常已經增強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是我們的衛生部門急需解決的首要異常。在物品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在精神文明急需發展的今天,金錢的誘惑力已經征服了各個PRO和階層。大夫收紅包,藥品回扣,醫院亂收費,大夫亂開體檢費等不良狀況的呈現,加劇了醫患關系的繃緊度,給原本圣潔的.事業蒙上了一層陰影。老百姓害怕生病,害怕去醫院,害怕面對大夫冰冷的表情,但是又不得不去面對,于是他們動不動就求助于法律;而大夫呢,為了明哲保身,經常作出不確鑿的診斷,這正是衛生PRO的傷心,大夫們的無奈啊!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味的否定大夫這個事業,在現實日常中也有好多的技術精湛,醫德高尚,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的好大夫!
作為醫學生的我們,一要素,要加強學習醫學PRO知識,增強技術水平;另一要素,現時就要培養自我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從實踐中吸取教訓和心得,做1個樂于奉獻,忠于人民的健康衛士。發揚醫者救死扶傷,不辭艱辛,身先士卒的大無畏精神,無愧于白衣天使的光榮稱號。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大醫精誠》讀后感02-11
大醫精誠學雷鋒書畫展方案03-20
大醫精誠讀后感優秀11-21
《大醫精誠》讀后感范文04-27
大醫精誠讀后感(精選16篇)08-12
語文閱讀考試試題大醫精誠妙手仁心08-15
《大醫精誠》讀后感范文(精選13篇)11-09
(合集)《大醫精誠》讀后感3篇12-23
《大醫精誠》讀后感錦集(2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