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松下幸之助自傳》讀后感范文通用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松下幸之助自傳》讀后感范文通用,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松下幸之助自傳》讀后感范文通用1
松下幸之助一生經商70多個年頭,經歷眾多坎坷周折,但是這位商場上的阿修羅,終于堅持到最后,實現了自己“經世濟民”的理想。這本書剛剛開始讀,對松下幸之助本人談不上太多的了解,但是依然有許多感觸,在這里分享一下。
為什么讀這本書?我想原因在于松下的成功,也在于他的堅韌耐久,在于他的厚重的商業積淀,甚至在于他平實的文字。他的自序里有立花大龜師父對他的評價:“他是抱著崇高理想的一個人,對于任何困難險阻,都能泰然處之,并以積極堅強的忍耐力,加以克服解決。”其實每一個干事業的人多少都有這樣的品質,關鍵只在于他是否選擇了一個正確的事業以及他是否以這樣的態度堅持到最后,松下成為為數不多的一個。
從小定下志向,這是松下最為寶貴的財富。現時很多大學生,畢業工作好多年尚無法給自己準確定位,隨波逐流,一任光陰蹉跎。松下的父親很早的時候就給他訓示:“要發跡啊!偉大都是自從小做學徒干起,經過千辛萬苦才成功的。不要灰心,要忍耐啊!”“希望你以后繼續當學徒,以后做生意。我認為這事最好的一條路,不要改變志向,繼續做學徒吧。”“繼續做學徒,將來以商立身。”松下在書中多次提到,父親因為失意而反復叮嚀的話成了松下最原始的動力,尤其父親在松下12歲的時候突然去世,這樣的叮囑更成為了一種遺志,在每一次面對困難時激蕩充斥松下的耳際。
機智過人是松下能成功的特有天分。在腳踏車店順風順水,衣食無憂每年還稍有結余的6年學徒生涯,最后竟促成他“制定了一個荒謬的計劃”—從事電器事業,時年15歲的他,也就是在1910年日本產業界進入第二次革命階段的初期,就如此警覺樂觀地預測到電機事業的未來,你能說是純屬偶然?或是學徒生涯歷練的火眼金睛?不,我認為更多的是天分,一個商業奇才的天分!
“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看到電機事業的美好前景,所以立志到了大阪電氣公司,吃苦耐勞又聰穎好學的年輕松下22歲就做到了電氣公司的'檢查員,但又是在這一事業巔峰時期,他辭去這份好差使,決心自立,此時他已經掌握了所有的電氣師傅的基本技能甚而能夠研發電燈插座了。一切決定看似突然,實則完全吻合他從小的志向,既要完成技能和經驗的原始積累,又要準確的把握每一個時機,一切的行動和決定年輕的他仿佛手到擒來,讓人肅然起敬。
從決心自立到的到第一份訂單,這是一個只有切身經歷過才能體味個中滋味的過程,用鳳凰涅槃形容我想一點也不為過,他寫到:“我無論如何不愿意放棄這個工作,也沒有任何打開困境的妙方,可是,說也奇怪,我并不打算去做別的工作。我的內心深處,對這個工作的前途好像很有信心的樣子。雖然站在非擔憂不可的立場,心里卻熱衷于改良與制作。這是無法用常識判斷的心態。”這種堅持是鮮有人為之的,看到這里,除了感覺到震撼,你還能做什么呢,平時生活工作中的那些困難跟他比起來,還能算什么呢?
自接到訂單起之后的工作,我們可能會熟悉些了,甚至有很多感觸也能感同身受,比如第一篇最后有段文字:“如果一個人做事能忍耐到底,即使原來的計劃不成,周圍情勢的改變,也許會出現另外一條活路,也許和最初的計劃相差很多,仍然可以達到成功的目的。”“我認為:做事一定要有強烈的執著,絕對不可輕言放棄,但也絕對不可執迷,要有臨機應變的靈活頭腦。其間的取舍進退,很難掌握。”其實松下本人是已經掌握了,他的一生有多少次經歷需要他,沉著冷靜,取舍進退,又有多少次經歷需要他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松下幸之助自傳》讀后感范文通用2
開始看《松下幸之助自傳》這本書的時候是抱著完成任務的態度去看的,看完之后有很多收獲,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學習都得到了一些啟示,下面就從這三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工作方面得到的啟示:
成功的秘籍或許很多,但誠信一定是排在前面的,做生意最怕的就是信用,一旦信用不好被拉入黑名單就難再立腳了。100次試驗做出的電池燈缺因為“特殊”而銷不出去,不是因為松下先生的誠信的話就真的失敗了,一次次的嘗試,一次次的失敗都是成功的必經之路。聰明人總是會想辦法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前提下減少工作量,松下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品質比人家號,價錢比人家便宜”,具備這樣的條件就為銷售奠定了基礎,而銷售靠的是誠信,在銷售遇到瓶頸時是松下先生的信譽與真誠打開了成功之道。創意是賣點,價格是競爭力;高效利用有限資源是制勝法寶,業務能力強是晉升的最強硬核。遇到同行競爭時也是合理分析,“做一點改變”走出一條屬于自己且適合自己的道路。
發展的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穩中求勝,要看準時機再出手,要隨時就位蓄勢待發。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接受別人建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人做決定難免都會考慮不周,多人的話即使不是頭腦大爆發也可以考慮相對成熟。松下先生看人很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沒有人是不需要認同感的,只要你給到足夠的信任,那么這個人才會有更加強烈的責任感,一心一意為其辦事。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不是想著裁員,而是想著鼓舞員工的志氣一起度過難關,從最開始自我發展考慮到國家的發展,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從私心轉到大公無私,不僅發展了自己公司的業務,也為國家做出了貢獻。
松下先生的成功,管理、經營之道是有很大幫助的,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集中全員的智慧那將是不可思議的。松下先生在培養人才方面也是下了功夫的,根據長期人才培養計劃開設了各種綜合性的系統研修、教育講座等。松下先生認為,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的鑒別不能只看外表,人才效應不能急功近利,領導者不能操之過急,要腳踏實地。最后一點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沉著冷靜,不能急躁,要考慮后果,不能妄下定論,最后很油可能因為自己的一個錯誤決定而導致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煩。
生活上的啟示:
上學的時候,朋友說“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當時只是覺得這話很對,但并不能體會其中真意,生活不會總是艱難的,只要保持初心,一路向前,幸福就會向你招手。現在這個時代沒有戰亂,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沒有理由不積極向上的生活。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按照現在的生活方式,到死也好不了。向我看齊吧。我不大好意思開口,你的欲望太深。
又要事業發達,又要錢,又愛名譽,又想服務社會,又希望員工高興,又想游山玩水,又想身體健康……這樣繼續下去,失眠是不會好的。就是不全部丟掉,也該有所節制才好啊!”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我們太累了就要學會取舍,有欲望固然是好的,但是欲望過多,身體也是吃不消的。松下先生的為人處世也是令人驚嘆的,真誠對待別人,別人才會真誠的對待你。
學習上的啟示:
“凡事要由易入難這是常識,也是成功之路。”還是那句老話“活到老,學到老”,松下先生9歲就輟學當學徒,但仍然沒有放棄學習的機會,成為了“經營之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干一行愛一行,不管從事怎樣的職業一定要熱愛它,并且專注于它,不以善小而不為,成功都是從小事開始積累的。持之以恒,也是松下先生的一個高尚品格,任何事情只要是正確的就一定要堅持下去,就算到最后沒有實質上的收獲,但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上也會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讀完這本書收獲頗多,平凡的人創造不平凡的人生,誠信做人,用心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