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作文(薦)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后感的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后感的作文 篇1
今天,我終于把《在印尼的小島上》這本書讀完了。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趙小敏老師和他的兒子星杰在印尼的打拉根小島上教書所遇到的很有趣的事。了解到了很多與我們不同的`上課方式和印尼的風土人情。
我覺的這本書非常好看。通過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在太平洋和南中國海之間,有一個沒有地震、沒有火山、沒有海嘯、沒有臺風,年均氣溫25度和29度之間的小小美麗海島——打拉根。穿著“廣州包子、廣州饅頭”制服的員工而餐廳里卻偏偏沒有“包子”和“饅頭”的怪事。特別的張老師,73歲了還在教書,她可比我的爺爺奶奶還要老呢。
印尼的小朋友學寫漢字——“批發”寫字、印尼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是“河”令我很驚奇;白屁股的牛、水泡樹公園、吃自己幼子的科莫多巨蜥都令我感到很新奇。最令我感動的是中文在打拉根的流行以及印尼小朋友學習中文的熱情,和對老師的熱愛。趙小敏老師是從廣州到打拉根教中文的,感覺特別親切。
長大了我也想看看趙小敏老師教過的學校,看看這個世界上的小小美麗海島。
讀后感的作文 篇2
前幾天,我讀了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很受感動,故事主要說了魯濱孫舍去安逸、舒適的家庭私自出海航行,結果漂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海島上,他憑著自己的求生技能和堅強意志,在荒島上度過了28年的孤獨時光。
他在荒島上用勤勞創造了生活,創造了人生,沒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曬野葡萄干,他還摸索著做桌椅,做陶器,用圍巾篩面做面包,面對人生困境,魯濱孫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從中可以看出,他不是隨波逐流、消極待命的人,而是一個意志極堅強的人,并且務實肯干,勤于創作,正是他的這些精神品質,才使他把握住了生存的機會,創造了物質條件。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像魯濱孫這樣的人,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小孩,他母親去世了,家里還有一個患精神病的`爺爺,這時,他父親因車禍也住進了醫院,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行船又遇打頭風”啊!僅僅八歲的孩子,就承擔起家庭的重任!他用行動告訴所有的人,這是他的責任和義務。我被他的勇敢、堅強所感動。
讀了《魯濱孫漂流記》后,我受到巨大的震撼,得到了極大的啟示:一個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觀失望,而要努力奮斗積極向上,只有這樣,才能改變自己的被動局面。
讀后感的作文 篇3
在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它就是著名作家凡爾納的《15歲的小船長》。
1873年2月2日,流浪號停在奧克蘭市,載上韋爾登夫人、南、杰克、貝內迪表兄。在返回舊金山的途中,他們搭救了一條叫丁戈的狗與五個黑人,但為了捕鯨,船長與五名水手全遇難了,于是十五歲的見習水手迪克當起了船長。旅程異常艱辛,而船上的廚師內格羅又是販賣黑奴的壞人,他破壞船上的羅盤,讓迪克桑德誤以為是朝南美洲駛去,其實卻是駛向非洲,在非洲領土上,他把船上的黑人都賣給了奧維斯,迪克和韋爾登夫人他們艱苦的`走在販賣奴隸的路上,可憐的南死在了路上。終于,大家在迪克地機智下逃離了內格羅的魔爪,帶領大家向前前進,在此期間遇到了很多麻煩,每次都險象環生,英雄堅強的迪克都沒被打倒,最后成功將同伴們帶回了舊金山。
文中那個英雄般的少年迪克。桑德,在困難面前從不退縮,堅定的前進,他超出年齡的沉著與勇敢,正是令我敬佩的地方,他帶領大家拼搏,奪得大家的信任,而且對所有人都負責,十五歲的一個少年,還是一個孩子,但他卻如此勇敢!他不是什么天才水手,他只是一個普通見習水手,但是,他最后的成功秘訣,全是靠勇氣與智慧拼出來的。
讀后感的作文 篇4
今天,我看了《笑貓日記》里的一本《想變成人的猴子》,我想:笑貓是怎樣遇到猴子的呢?看了我才知道,原來是因為杜真子的媽媽嫌笑貓太臟,怕會教壞杜真子,所以把笑貓趕出家門,結果笑貓在老老鼠的幫助下躲進了老老鼠的夏宮,在一天早晨,笑貓意外發現一個對對眼老頭正在瞅著鞭子,讓一只小猴給他掙錢。笑貓用它的叫聲,提醒了馬小跳和他的伙伴去搶救猴子,終于救了猴子,笑貓就是這樣認識小猴的`。
到了家以后,猴子老是學人的模樣,愛說:“是不是這樣就會變成人了呢?只有人才會這樣”有一次猴子因為看見馬小跳的爸爸馬天笑炒飯,猴子也裝模作樣的學著炒飯,到了最后笑貓看見了說:“是不是這樣就會變成人呢?只有人會炒飯。”笑貓常對京巴狗地包天說:“這只猴子想變成人已經想瘋了,唉!真不知道他為什么想變成人,當動物不好嗎?”地包天也常對笑貓說:“貓哥,那猴子是不是已經瘋掉了?”笑貓頭上時不時的出汗。
猴子第一最喜歡馬小跳的朋友毛超,那是因為毛超的臉超像猴子,第二喜歡馬小跳,第三喜歡杜真子,第四喜歡唐飛,第五喜歡張達。笑貓最喜歡馬小跳,然后是杜真子,唐飛、毛超、張達。
最后,猴子被馬天笑送回了山林。
在這篇課文我學到了,不能像猴子一樣,欲望不能太大,要像笑貓一樣冷靜。
讀后感的作文 篇5
本書主要說了一個僅有十八個月時間的女孩,妞妞。
在開頭,作者周國平極力描寫女兒出生的樣子,說她“有一頭濃密的黑發,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睜的那只眼睛囧囧有神。”想一想,一個剛為人父親的人,那一刻的喜悅,絕對無法言喻。而短短幾個字,卻道出了第一次看到妞妞后對妞妞癡癡的愛。再后來妞妞的一個小動作,一句話,都能給周國平帶來無限的驚喜。妞妞無疑是周國平一生最好的禮物,而這本書也無疑是周國平給妞妞最好的送別禮。
妞妞因為媽媽在懷孕5個月時發燒而接受了大量X光照射,剛出生不到一個月就被確診患有雙眼多發性視網膜母細胞瘤。父母親有點舍不得,一再推遲做手術,而當父母終于下定決心,要給妞妞作手術時,已經來不及了。妞妞的生命已經無法挽回了。我本以為妞妞的父母會因此放棄,卻看到他們對待妞妞像對待健康的小孩一樣細心呵護,直到妞妞沒了動靜,呼吸停止。妞妞的人生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意料之中,我在最后潸然淚下,惋惜妞妞,惋惜周國平。全書沒有電視劇中的哭天搶地,一切都被描述的那么平靜,那么美好,卻又那么令人感傷。惋惜妞妞,還沒有健康長大,還沒完全理解父母親的大愛,還沒有在以后好好報答父母,就早早離了人世;惋惜周國平,那么疼愛妞妞,卻因自己為人父親時的舍不得,耽誤手術,再見不到自己最疼愛的妞妞了。
我們難以想象,周國平寫這本書時,用了多少的勇氣與父愛來抵抗那痛苦的回憶。書中的每一章,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字都蘊含了對妞妞的多少思戀。
其實不僅周國平有如此偉大的父愛,每個為人父親的人都有。都說父愛如山,的'確如此。我們的父親給我們的愛不亞于周國平給妞妞的愛。我們有多么幸運,我們不只有十八個月,能感受這么久的父愛,母愛常掛在嘴邊,父愛常藏在心中。我們能很容易的感受到母愛,卻常常感受不到在父親心深處的愛。
妞妞的生命是那么的短暫,但她還是幸運的,因為她有爸爸的愛。我們的生命已經有八九個那么長,我們何嘗不幸運呢?在接下來的時光里,好好感受那如山的父愛吧!
讀后感的作文 篇6
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書的作者既是媽媽又是老師,更因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教育理念與傳統的教育有所不同。我的學生時代,基本都是靠著老師的教導和指引,以及自己的努力才能學有所成,至于父母,更多的時候是忙碌于生計,無瑕顧及。
從孩子降臨到這個世上,相信每一對父母都既驚喜又惶恐,驚喜的是孩子每天的成長與變化給家人帶來無比的快樂與幸福,惶恐的是如何能夠培養孩子成為有用之材。我和老公是雙城生活,他在外打拼事業,家庭的重擔基本是我一個人承擔,孩子的教育理所當然落在我的肩上。因為生性好強,所以不想讓少有父親陪伴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我幾乎傾盡了全力給他我所能給的,教他我所能教的。但在教育的過程中,我時常困惑著,到底怎樣的教育才是正確的,如何教育才是他能接受的。
帶著諸多的疑惑,翻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每篇文章都像一個小寶庫,看起來也許很平常,只要走進去了,就會有驚人的發現,值得反復讀。每一次在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困惑,我就會再次翻閱相關的章節,從中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這本書不僅提高了我教育孩子的水平,也推動了我自身作為家長、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成長!其中幾節感觸頗深,寫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像牛頓一樣
象其他的孩子一樣,尹建莉老師的女兒也會經常犯些小錯誤,忘了帶
鑰匙,炒雞蛋把蛋液打進了垃圾桶,幾百元買的電子辭典,用了幾天就丟了。每當這個時候,尹建莉老師總是無可奈何的說她“象牛頓一樣”。這源于牛頓的一個故事:因牛頓醉心于實驗,朋友來看他等不到他,就把傭人準備的午飯吃完走了。等牛頓從實驗室出來,看到桌上的殘局,自言自語說“原來我吃過飯了”。
兒子經常會出現一些丟三拉四的毛病,對于這個問題我已不只一次跟他提過,但每次還是如此,有時候心情不好時,就會對他大發脾氣。大概很多父母都會與我一樣,在內心的潛意識里,認為大聲的責罵可以讓孩子因為害怕而小心翼翼,從而改掉原來的毛病吧。但事實并非如此,正如尹建莉老師所說,“脾氣不好在家長身上可能只是個小毛病,可它給孩子帶來的卻會是個大惡果。會讓孩子的小毛病變成一個痼疾,或變得脾氣暴躁,自卑固執;或是屢教不改,一錯再錯。”“犯錯誤是孩子的必修課,只有修夠一定課時,他才能真正的`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像牛頓一樣的批評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該生氣的事化解為一句玩笑,既讓孩子知道哪里錯了,又不損害他的自尊心,還暗含了對他的理解,甚至隱藏著對他某種才能的褒獎。這樣批評的話,孩子比較愛聽。”
人無完人,成人尚且如此,為何對孩子過分苛責?道理每個做家長的也許都明白,只是在教育的過程中,總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任意妄為,反而讓原本的小毛病變成了孩子個一個痼疾。
二、“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
尹建莉老師從女兒一開始上學,做作業的時候只陪了她一周,之后就全部由她女兒自覺完成作業。當中也發生過兩次貪玩忘了寫作業的情況,尹建莉老師并沒有大驚小怪,她堅持這是一件小事,不是個錯事,只要鼓勵孩子改正就可以了,不責怪,不經常提起,不讓孩子有內疚感和負罪感。
尹建莉老師的不陪是有前提的,她女兒在學前已經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剛入學時,認字量已經達到小學三年級水平。而我的孩子目前還沒有達到這種狀況,所以我選擇暫時陪同,引導他多讀課外書,通過增加閱讀量來提高讀題的能力。目前已經由上半學期的全陪,改為了半陪,一大半作業是由他自己獨立完成。我贊同尹建莉老師的觀點,一直陪著,不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利于養成自我學習的好習慣。
三、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
“教師和家長在調動兒童寫作業的熱情上,適當使用逆向思維,要刺激孩子對寫作業的熱情,不要刺激孩子對寫作業的厭惡之情。”“想讓一個人喜歡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這方面給得太多太滿,更不能以此作為交換條件或懲罰手段,強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適當的剝奪,讓他通過危機感和不滿足感,產生珍惜感。”
家長無論采用哪種教育方式,出發點都是好的,都希望孩子能愛學習,但是采取的不合適的教育方式,使教育變成一種破壞性的行為,有兩個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即不相信孩子的本能是自愛和上進;又認為自己對孩子的話是金玉良言,可以讓孩子更好。這是對孩子的操縱,是教育的對立面。
尹建莉老師的觀點與很多家長的想法有所不同,細讀下來,慢慢品味,無一不是金玉良言。而且這本書最大的好處是可操作性強,不是空談一些大道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也應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方式,是否真得站在了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是否真正體會到了他的開心與不悅,是否真得能夠引導他往我們所想的方向去發展。
社會上流行的一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我想首先應該是父母不該輸在起跑線上。愛孩子就應該象尹老師一樣,處處用心,時時在意,將教育化于有心無痕中,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快樂學習,完整成長。
讀后感的作文 篇7
從前,有一戶人家,生了兩個兒子,阿大驕傲自大,愛小做事堅持不懈。有一天因為阿小與他吵了幾句,他就卷走了家中的所有財產,而阿小只有在家中與母親相依為命,艱難度日,沒辦法,阿小只好獨自去打魚。把母親托付給了鄰居。
阿小從未打過魚,所以很小沒人要買,他只好眼睜睜看著小魚爛掉但他并不放棄他想向幾個老頭請教,后來,魚越來越大。阿小出海去打魚,但海面上沒有一個人,他覺得奇怪。但他也不覺得奇怪,反倒開心因為這次只有他一個人沒人跟他搶,便獨自出海去了,海面上海浪越來越大,終于他的漁船被打翻,但他死里逃生,回上了岸。
漁民見他能回來便很驚奇,告訴他;“我們并不是天天去打魚,這也要看天氣。”阿小又誠懇的向漁民請教,他打魚的技術越來越高,因為他脾氣好,生意越做越大。一年后他回到家鄉,與母親過上了好日子。
阿小憑著堅毅的精神,終于過上了好日子,我們也要向他學習。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也要堅持下來,不為了別人為了自己的結果和努力。
我正在學古箏,每周六都要去,剛開始學的時候,只見有二十一根弦其中有四根是綠的,夾雜在十七根白色弦中,煞是好看。那些弦纖細的仿佛可以用嘴來吹。但當我每撥動一下都得用吃奶的勁來彈。剛彈出來的`聲音很刺耳別說是他人就是我也很難受,很輕,仿佛一只蚊子在我耳邊叫,一天下來,我的手都抬不起來,當我想放棄時阿小的精神支持我,我堅持了一個學期。
現在,我每當想放棄時,我都會想起阿小,難道為自己奮斗一下嗎?我堅信自己能夠行,就這樣我堅持下來了。過了一個學期,我發現自己的手指在弦上像小精靈一樣。發出的聲音圓潤動聽,媽媽也很開心,說,“這次肯定行,好聽極了!”。不久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音樂會,“我一定好好把握這次機會,不讓老師失望。”我對自己說。一曲終了,臺下發出了雷鳴的掌聲。我更加堅信阿小是對的,自己不斷地向他學習。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就對自己說:“堅持一下,沒什么事情你給過不去。”
讀后感的作文 篇8
暑假里我讀了<笑貓日記>之幸福的鴨子這本書。這本書主要寫了笑貓和馬小跳、唐飛、毛超、張達一齊去張達的外婆家去玩而發生的種種事情。其中,笑貓認識了一只女鴨子,叫麻花兒,她是一只充滿幸福感的鴨子。那還有一只因缺鈣而后腿癱瘓的臘腸狗拖拖,它很自卑。但是,麻花兒的幸福感改變了拖拖,讓拖拖走出了自卑。笑貓與麻花兒之間也發生了許多搞笑的事情。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受是如果我們像女鴨子麻花兒那樣充滿了幸福感該多好哇。如果人人都有幸福感,那這個世界就不會有壞人;如果人人都有幸福感,那這個世界上的人就會樂于助人;如果人人都有幸福感,那這個世界上就再也沒有悲傷和痛苦,這個世界上就會充滿快樂,充滿了人們的歡聲笑語。這也就是我們為什么要充滿了幸福感的原因。
我喜歡這本書,喜歡幸福快樂的麻花兒。我期望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幸福都在慢慢長大!
讀后感的作文 篇9
這篇文章在小學時學過,當時的印象就不錯,前幾天又看到了這篇文章,覺得蘊涵著很多道理,現在把感受與大家分享。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日子卻慢慢的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沒有聲音。我們就是在不知不覺中讓時間從我們的手中溜走,正如文中所說:“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時間每時每刻都在往前走,而我們呢,我們會有哪一天能追上時間嗎?
我最不想看到每天的日落,但是又有什么辦法呢?看著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我就會默默地嘆息,有時在看見太陽落山時,也會看見歸巢的小鳥,它們迅速的'穿過紅暈的天空,逐漸在我的視線中消失。第二天太陽落山時,或許你也會看見歸巢的小鳥,但那一定不是昨天你看到的那只鳥兒,因為你永遠也不會看到那只鳥兒了,不要問為什么,這就像你永遠不能回到過去一樣。時間在默默中溜走,我們又能做什么呢?恐怕也只有匆匆罷了。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時間的寶貴,有些人做事總喜歡拖拉,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過“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這句話。人們總以為他們擁有的時間很多,卻不知道他們的生命正在他們的手中漸漸地空虛。人生是短暫的,這就更需要我們去珍惜。時間不是被我們用來浪費,而是用來被我們利用的,如果你浪費時間,它就會越走越遠,永遠也不會讓你追上。
“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雖然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我們也要利用這有限的時間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而不是讓它默默的來,默默的去。時間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內涵,如果你努力創造奇跡,即使你死了,你生命的價值卻能永遠留在這世上。雖然我們不能長生不老,但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煥發光彩,延伸生命的價值。
讀后感的作文 篇10
《親愛的安德烈》是發表在雜志專欄上的書信集,是龍應臺在兒子十八歲時,為了尋找一條溝通的橋梁而作的一次嘗試。父母子女的溝通向來不容易,讀完《親愛的安德烈》之后,我想這歸咎到了我們各自的角色。作為父輩,我們總是試圖教導和教訓兒女,而作為兒女,他們對父輩的刻板印象就是不同陣營、甚至抑制自身意志的人,便最真的話也不敢對父輩說,這樣兩輩人之間就必然產生隔閡。
龍應臺曾說:“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對,我們不過是目送他們的人。作為父母,我們既不能代替他的朋友,也不可代替他自己,去認識這個世界、社會。那么,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不過是以我們的人生經驗,尋找到一種方式跟他們交流,以朋友的方式理解他們的想法,跟他們探討問題,讓他們自己思考;以父輩的寬容來鼓勵他們嘗試、選擇生活,在他們犯錯時直言不諱地指出來。
作為父母,我覺得能做的很少。我們注定站在橋的兩頭,橋是我們唯一溝通的.方式。如果我們有幸找到這條橋梁,也許我們能充當他們一半的朋友,分享他們的喜樂;再充當他們一半的父母,在目送他們走遠的路上給出我們的意見,并容許他們在任何時候回到橋的這一頭來。
【讀后感的作文】相關文章:
讀后感的作文【精選】09-26
讀后感的作文09-23
讀后感作文12-29
讀后感的作文【經典】10-04
高中格列佛游記讀后感作文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初中作文12-06
活著讀后感作文03-23
讀后感的作文(薦)09-26
讀后感的作文[實用]09-26
[推薦]讀后感的作文09-26
(優)讀后感的作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