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理想》有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理想》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理想》有感1
曾經我一直覺得只要自己有足夠的學識就可以教出好學生,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簡單,光有學識是絕對不足夠的。正如書中說的“教師教學藝術創生的能力,取決于教學經驗的豐富程度,取決于對教學模式駕馭的嫻熟程度,更取決于教師的資質和精神修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假如你是一個內心世界非常豐富的人,一個富有愛心和教養的人,一個富有想象力和創造性的人,一個能夠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柔情的人,一個能夠“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人,那么,你不僅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你也一定能勝任許多其他的工作。相反,假如你是一個內心世界蒼白和貧乏的人,一個麻木和粗俗不堪的人,一個平庸和委瑣的人,一個不學無術的人,那么,你不僅不會是一個合格的教師,你所能勝任的工作恐怕是少之又少。”
曾經我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他不愛學習,就愛通過惹事引起大家的注意。遇到這種情況,我想你有再多的學識你也教育不好他。當時,我對他幾乎絕望。后來,有位老教師就提醒我,不要總是批評,多給他鼓勵,多給他一點愛,也許他會好一點。我試著用愛包容他,漸漸地倒是發現了他的優點,他也漸漸地收斂了自己的不良行為,能和同學們友好相處了。雖然他的成績并沒有提高,但是他的性格有了改變,我想這就是“仁愛”所起到的教育作用,讓孩子健康成長。
我們的家長和老師都是愛學生的。但完整的愛、健康的愛,應包括五個方面:了解、尊重、關懷、給予、責任。這五者是一個整體。倘若缺乏了解,愛就是盲目的;倘若缺乏足夠的尊重,愛就會變為支配與控制;倘若缺乏關懷和給予,愛就是空洞和蒼白的;倘若缺乏責任,愛就是輕薄的。
讀《理想》有感2
《理想啲風箏》,光是念題目,就有著新鮮而深刻啲涵義。
每個人都有理想,這裏啲一位老師少了只腿,可他不氣餒,把理想系在風箏上,越飛越高。他一個瘸男人,比躺在病床上埋怨著自己的腿的人強多了。身為老師,瘸了是非常麻煩的。也許,他的理想是好好當一位老師,那么,他的理想系在了風箏上,每次都特別的高,飛得特別的好,他的理想離他根本就不遠了。
“圓木仗”是他的好助手,沒有它,劉老師不可能那么那么的偉大,說不定沒了它,劉老師就還在病床上呻吟呢!那在現實中,這根拐杖就是我們精神的支柱。劉老師瘸了還能這么的精神,我們呢,四肢齊全,可對自己的理想根本就沒邁過一步,對嗎?
也曾試過把理想系在風箏上,讓它飛高飛遠,讓自己的理想靠自己走,自己向理想走去,可卻沒有達到:
我寫過一封書信,上面的內容是懺悔,要自己好好學習,相當于計劃表,可當我想做這件事時,卻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地把它給撕了。
我實在想不通,劉老師的理想率已經少了一大半,他卻能挺過去,而我,懶惰得連自己條件充足了還不知足,還跟自己的理想慪氣,我真不應該呀!
但愿我自己理想啲風箏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有了曲折挺胸抬頭;驕傲了,自己改過;飛高了,永不知足!朝自己的理想飛吧!!
讀《理想》有感3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頭光說不做的小驢兒,他敘述 了這樣的一件寓言故事:一頭小驢兒,夢想著蓋一件十分大的房子。可許多年過去了,他并沒有做它想象中的房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光說不做,否則會一事無成。
看著小驢兒這篇文章,想起來自己何嘗不是一個小驢兒呢!例如:有一次,我和同桌考的成績不怎么樣,我們約定好上課不能說話(除了討論),否則要打手心一下,可我們倆一直說。結果,我們倆的手心紅紅的
還有一次,媽媽給我定了學習計劃,可一下子又遵守不了了。特別是練字時,說好一天練四頁,可直到今天,我才練到12頁呢,每次都是三分鐘熱度,沒有毅力,堅持不了,我很愛玩,一玩起來,我就把所有事情拋之腦后了。
我今天讀了《小驢兒的理想》這篇文章,我一定要作到說到作到。不說大話,不能光說不做,直至今天,我才深刻理解了"光說不做假把式"這句話。
愿天下的"小驢兒"們醒悟過來吧!不要掉進光說不做的陷阱了。
讀《理想》有感4
“有志者,事競成”,這是我讀了《胸懷彩色理想》這篇文章最大的感受,也是最大的收獲。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生長在湖南農村的譚盾。他家里很窮,沒有能力供他上學。可是譚盾有著一個遠大的理想——成為一名著名的音樂家。這個愿望對這個家境困難的家庭來說,好像有點兒遙不可及,可是譚盾不放棄,努力學習。通過他的努力,他的技藝有了很大的長進——他,出國去美國留學了。因為家里支付不起昂貴的學費,就與一位黑人琴手一起拉琴賣藝,最終賺足了學費,踏進了夢想的殿堂。多年后他已經成為了國際知名的音樂家。多年后,與他一起賣藝的黑人琴手,依然在街頭拉琴賣藝。而譚盾已創作了多項杰作,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音樂配樂獎。相信你看完故事后一定會感慨萬千。為什么以前同在街頭賣藝,一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個還淪落街頭、賣藝賺錢呢?答案只有一個:遠大的理想。一個人只有擁有遠大的理想,才會獲得奮斗的動力,才能在屬于自己的天空中飛翔;只有擁有遠大的理想,才能飛得又高又遠,獲得成功;只有擁有遠大的理想,才能更有激情,實現自己的目標,為自己人生的一頁添上美麗的色彩。我們熟悉的成功人士中,無一不是有著遠大的理想的,比如俞敏洪——新東方學校的創始人。俞敏洪在回憶自己的童年時,曾經說過自己小時候的一段故事:他也出生在農村,從他記事起,他父親每天都會撿一塊磚回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的活動空間每天都會因這些磚頭而減少。他曾向父親抱怨過,可父親依舊像往常一樣,撿磚頭帶回家。他看著越堆越高的磚頭,不禁想到要把這些磚頭搭成房子。從那以后,他每天都會為房子加一塊磚,看著房子快接近自己的目標,他很是高興。當房子蓋完時,他收獲了很多:除了房子,他還獲得了成功的錦囊:要想成功,首先要樹立自己的目標,再通過日積月累的努力,實現理想。長大后,他憑借這一經驗,蓋起了一座高樓大廈——新東方外語國際學校。這兩個故事帶給人無限的思考:我該怎么做?這很簡單,通過努力,實現目標。這八個字,成就了多少杰出的人啊!
我們要先打下扎實的基礎,插上硬翅膀,向我們的目標飛翔!
讀《理想》有感5
讀過《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后,我發現這篇課文是按倒序的順序來敘事課文的。讀完整篇課文內容后,我在劉老師給大伙兒講女媧造人的傳說故事時,還笑談自身腿殘廢的事例證中感受到劉老師的開朗,頑強和風趣。更關鍵的一點是:他的從容,他的敢于面對現實,不挑選躲避。不像生活中的一些人,由于一點點大無關緊要的瑣事自甘墮落,將自身丟到黑喑的角落。
跟劉老師比起來,我真是是差遠了。還記得有一次,數學試卷發出來,那時候我一看成績考的那么差,那么槽糕,全部人都灰心喪氣,教師講評時也沒有用心聽,后邊全部的課腦中都會惦記著哪個成績,害得后邊教師講的內容也沒有聽進來。而劉老師失去一條腿還能那么開朗的應對生活,想一想自己,就由于一次成績考差就害怕面對現實,灰心喪氣下來,之后人生路上還會有很多事產生,假如每一件事我還害怕坦然面對,那如何是能夠呢?因此,我想向劉老師學習開朗,敢于面對現實的精神實質。
讀《理想》有感6
這個星期,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名字叫《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使我有了很深的感觸,讓我陷入沉思,讓生活充滿愛與追求。
劉老師是一位慈祥、忠厚的老師,對待教學一絲不茍,盡心盡力,對待學生親切關愛,并且他非常喜歡放風箏,雖然他不便于奔跑,但他總是讓學生拿著風箏,自己拿線拐,喊一聲:“起!”風箏就飛入了藍天。這時,劉老師臉上總會充滿稚氣,一蹦一跳,不像一位老人,而像一位少年。讀完了這篇課文,我心里非常激動,久久不能平靜,一位年過半百的殘疾老人對生活都充滿激情,充滿了愛與追求,那我們這群健全的人又該怎樣呢?海明威曾經說過,“這是一個美好的世界,值得我們去奮斗”。不管怎樣,我是同意后半句的。
我們人生的道路還很長,誰都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榮譽?挫折?還是其他什么,到那時候,我們都要勇敢的去面對,不能逃避,不能放棄。我相信在劉老師失去左腿的時候,一定也很痛苦,悲傷,可后來為什么沒有象一些人那樣,整日躺在床上唉聲嘆氣,是呀,因為劉老師的堅強戰勝了困難。
請你們仔細想想,躺在床上,整日唉聲嘆氣,又有何用?還不是虛度年華,虛度光陰,這,又有什么意義?記住,我們還要好好度過剩下的日子,利用好,為別人或祖國或社會做出貢獻。
如果以后在我身上發生了某種困難,比如什么事遭到了失敗,生活遇到了什么挫折,我一定要堅強的逾越過去,重新振作了起來,開始新的生活,展示生命的頑強,讓生活充滿樂趣、活力,充滿生機、激情,充滿了愛與追求。讓生活充滿愛與追求。
讀《理想》有感7
理想與實際之間是有距離的。本來自個有時也說,既向自個說,也向別人說。咱們一般在啥情況愛說這一句話呢?抱負是歸于認識領域的,而實際歸于物質領域的。咱們常常談抱負說實際,那么終究啥是抱負、啥又是實際呢?而兩者之間的聯系又是如何的呢?
能夠說,抱負即是還沒有完成的實際,而實際則是完成了的抱負。今日的實際是昨日抱負的完成,而今日的抱負則是還未到來的明日的實際。
人類由于有抱負而變得“與眾不同”,人類由于抱負的完成而變得巨大。每一個人也都是依照自個的抱負來學習的,每個人也都是依照自個的抱負來干事的。為啥抱負與實際之間會有距離呢?為啥抱負有時完成不了呢?本來從上面的剖析能夠看出,抱負是具有“超前性”的,即抱負是一種對于實際的不滿足而發生的對未來日子的夸姣構思,也即是說抱負與實際之間存在著必定的時間差,而也恰是這么時間差才導致了抱負與實際之間有必定的距離。
讀《理想》有感8
理想,多么誘人的字眼!人類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斷向前發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已制定的目標不斷努力。理想是什么?是前進的動力。理想是什么?是永恒堅定的目標。有了理想,就有堅定的目標,有了堅定的目標,就有了前進的動力。依我個人所見,他們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缺一不可。
《理想》這篇課文給我們介紹了理想的三個意義:歷史意義、人格意義和人生意義。在這三個環節中給我們講述的理想都是迥乎不同的。文中有這么一段話:“饑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溫飽;溫飽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離亂的年代里,理想是繁榮。”這段話告訴我們:在不同的年代里,我們都有不同的理想。而這些不同年代中的不同理想,一個接著一個,就像珍珠鏈一樣,推動著人生歷史的前進。在實現和超越每一個理想時,你會發現每一個理想都是人生的階梯,是它們將無梯的路鋪開,讓人生變得容易了許多。然而在為理想鋪路之刻,又是多么的艱辛,而這就是人生路上的腳印。克服困難后愉快地度過一生,則是辛酸后的甘甜,如一場甘霖一般甜蜜。而要實現理想,則是艱難的,不可能一帆風順,離理想越近,對理想的艱巨性就越充分。所以我們面對理想更要具備文中告訴我們的四種態度:積極樂觀、斗志頑強、充滿活力、青春永駐;擁有他們,才能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理想。
所有的理想擁有者都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有抱負,有目標,有信念。我認為,這才是文中所說的偉大的人,崇高的人,真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讀《理想》有感9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師,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領導,非常善于調動幫助他成長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朱永新教授《我的理想教育》
教育不光是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以積極的`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主體,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位,以學生的創造性發展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參與新課改的實踐中,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熱情,確立行動目標,迎接教育的挑戰。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會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關心社會,關心人類,關心生命。
一、學會贊美他人
工作中,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意氣風發,通達灑脫,奮發向上;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勤于學習,善于思考,踏實工作;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樂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創新;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需懷若谷,默默奉獻;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摯愛事業,深愛學生,精益求精……我們本該贊美他們,我么也必須贊美他們!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為之贊美!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贊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贊美,愿學生在教師們的贊美中長大,愿老師們在贊美之中成熟、優秀。
二、學會把握機會
我們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經理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深刻地體會到:老師越來越難做,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擺在眼前的困難,你做怎樣的選擇呢?是退縮,還是前進?鄭杰為我們做了細致的分析:“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其之所以會成為名師,都是將困難視為機會的,他不僅可以從困難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更從中發現了那個“偉大”自我,收獲了作為一個人的尊嚴。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三、學會利用時間
課堂高效益令學生喜歡,學生坐在教室里,其實是在投資,投資為了回報,每個學生投資一樣多的時間,可為什么這個班的學生學得很好,那個班卻很糟糕?因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課堂總是枯燥乏味、浪費時間,而高效益的課堂總是受到大家的喜歡。學生喜歡高效益的課堂,家長歡迎高效益的課堂,教師也因課堂的高效益而愉悅。學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飛天外,到頭來一無所獲,這就是浪費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童年、少年時光,隨著我們的課表,被一點點用蛀蟲爬滿。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這一點。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從四十分鐘里榨出油來”做短短課表的“守財奴”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某種意義上講,教育就是“心向著孩子”。我們要心向著孩子的快樂那么學校就成了孩子延續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們自己流淌、享受著快樂,當然更需要學校這個快樂之地為他們創造快樂!
總之,教師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需要我們有正確的思想、執著的意志、進取的精神,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從而不斷提高。
讀《理想》有感10
這兩天,我讀了《理想是成功的翅膀》這一本篇文章,有很深的體會。
文中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從前,有一個叫阿巴格的人再草原上迷了路,它又累又渴,快要走不動了。這是,爸爸就從口袋里拿出了五枚硬幣,把一枚邁埋進了草地里,把其余的四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五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一枚,你才用了一枚,不能把五枚都丟在草原里,你要一點一點用,每一次都要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在父親的鼓勵下,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以后,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有理想的人會抓緊一切的時間,他們的生活是是積極的,他們會朝著自己理想的目標而不斷前進;沒有理想的人則渾渾噩噩,不思進取,最后只能被生活所淘汰。
所以說做人首先必須理想要到位,如果一個人沒有理想的話,那么就像沒有張開理想的翅膀,是不會成功的。只有理想到位,并朝著理想的方向努力著,才會成功。
讀《理想》有感11
今天我讀了《理想的風箏》這一課心里涌出了許多感受。這篇文章寫的是劉老師是個只有一條腿的殘疾人但他身殘心不殘。“我”被劉老師那種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的精神所打動。
當我讀到劉老師放風箏時作者覺得他已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位少年時我突然感受到劉老師對生活有著純樸、強烈的愛與不懈的追求。我此刻和作者一樣被劉老師的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所震撼。
我心中也有一只理想的風箏隨著我的成長它越飛越高它帶著我的夢想一齊飛上藍天。這個夢想源于一個故事。
有一年媽媽帶我去聽一場音樂會那時我還小所以只知道好聽不好聽而不懂其內涵。當我聽到悅耳的鋼琴聲在我耳邊回蕩時高興地直拍手興奮不已覺得動聽極了。媽媽見了對我說:“你想學嗎?”我直點頭因為我一直喜歡音樂而且認為西洋樂中鋼琴是最高貴而典雅的一種樂器。我喜歡鋼琴。從此我就夢寐以求地想當一名音樂家或者一名音樂教師。直到今天我依舊在為這個小小的夢想而奮斗再奮斗追求再追求。
我相信只要大家都對生活有追求有愛那么這個世界的明天會更好。
讀《理想》有感12
隨著蒼桑的變遷,轉瞬,近二十年的教育生涯已過,工作中的酸甜苦辣遍嘗,其間有猶豫,有彷徨,更有幾多焦慮和不安,為自己的專業發展而焦慮,為學生未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而不安,然而眾多的學生及學生家長為我的付出作出公正的評價,他們心目中的滿意使我倍感溫馨,我由衷地感到教育教學工作已成為我的一種享受。正是在這樣的心境下,我讀到了我國著名教育學者、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蘇州市主管教育副市長朱永新先生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坦率地講,對作者所憧憬的"教育理想"何時才能變為現實,我不敢輕言樂觀,但全書洋溢的那種理想主義的澎湃激情,實在是感染了我,讓我眼前有了些許陽光般的暖色。在這本書的引領下,我走入朱永新的教育理想中,細細品讀著這本書,被他的淵博的知識,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和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感動著。我非常敬重朱永新這樣說過:“有一種態度叫享受,有一種感覺叫幸福。學會面帶微笑才能享受生活,懂得播種快樂才能收獲幸福。我們用享受的目光來看待我們的教育,那么我工們就會多一種生活的詩意。你就能從平凡中讀懂偉大,從失敗中咀嚼輝煌。你能讀懂每一個孩子的臉龐,走進每個孩子的心房。你會驚奇地發現:幸福從此熙熙攘攘。”
在人的一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工作和學習中度過的。那么,以什么樣的心態、以什么樣的價值觀、以什么樣的精神對待我們的教學工作?我認為,要把享受工作作為一種主流心境,只有這樣,才能輕松的工作,愉快的工作,積極的工作。如何才能達到境界呢?
一、享受工作,需積極心態。
把教育作為一種享受,既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境界。對工作保持積極的心態,帶來的是愉快和成功,把工作當做一種享受,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無論環境如何,都會感到快樂。既不因辛苦而抱怨,也不因困難而退縮;既不因不公而嫉妒,也不因打擊而沉淪。而且,越干越有勁,越干越快樂。
二、享受工作,需淡泊名利。
對待工作,一旦淡泊名利,工作起來就會沒有包袱,沒有壓力,沒有負擔,就不會被人在背后搓脊梁骨。一旦淡泊名利,就會想做事,能做事,干成事。在日常工作中,應有一種“謀文不謀名,謀事不謀利,謀策不謀財”的境界。因此,享受工作,更需多存一點淡泊在心底。
三、享受工作,需與人為善。
任何一件工作,都是在周圍人的支持和配合下完成,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在工作中,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理解人,多體諒人,多寬容人。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將心比心,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多體諒別人的難處,多思量自己的短處。要善于團結于自己不同意見的人,甚至是曾經反對過自己的人。與人為善,不僅僅是奉獻和付出,同時需要播種和儲蓄,最終會收獲快樂和益處。
工作隨著志向走,成就隨著工作來。只有把工作定位在“享受”的高度,才能不斷追求高目標。不論條件多么艱苦,環境多么惡劣,機遇多么不公平也會義無返顧,勇往直前,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把艱苦視考驗待工作為鍛煉。
心中慶幸,更該感謝,《我的教育理想》一書,讓我將找回屬于我的理想,將激勵我滿懷激情地投入工作,正確對待,努力向前,享受生活,享受成功。
讀《理想》有感13
最近,利用寒假的時間,學習了《構筑理想課堂》一書,書中介紹的新教育有效教學框架主體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教材及教材解讀;
2、教學目標的確定;
3、有明確方向的預習;
4、嚴謹的教學版塊;
5、對課堂上學生個體學習的預設與規定;
6、教學反思。
由于近期也在進行新學期的教材解讀工作,看了本書,我想就教材解讀的意義結合自己實際談談看法:
教材解讀到底應該解讀什么?
我想,這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
在當前的教學現狀中,教材是我們進行教學活動的指定材料。因此,它被認為是實現課程標準的最重要工具。任何學科的教學,不能輕易地置教材于不顧,或者肆意地篡改教材。
但是不是作為教師,我們就沒有主觀能動性了呢?非也。
其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教材不等同于教學內容,更不能等同于師生實際的教學實踐。而通常情況下,我們應當將教材看做是教學內容的原材料,是展開課程的一個載體,而不能是唯一資源。
就語文學科而言,老師對教材的解讀,不僅要對文本進行解讀,更重要的是對單元思想、主題、內容、形式的重構,甚至是對整冊教材,乃至年段及更長遠的教學目標在本冊、本單元、本課中要滲透的內容的思考。這樣縱橫交錯地比較,從微觀走向宏觀再回到微觀的思考方式,才能讓我們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整合好教材內容。老師站的高度決定了學生學習的深度,當我們將教材有效地利用好了,學生在學習文本的時候,也才能拓展思維,語文課堂才真正能夠在孩子的頭腦中留下一個個鮮活的形象。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們很多時候是借助教參來理解課文的,但是,教材和教參分析得再詳盡,卻永遠都不能代替老師自己對教材的解讀。因為我們要深入研究的,不僅是文本,還有教學實際,怎樣將教材與本班學生實際結合得很好,這是很難的,所以只有我們潛心鉆研教材,才能真正構筑起理想的課堂。
讀《理想》有感14
理想,多么誘人的字眼!人類有了理想,才使國際不斷向前發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已擬定的方針不斷努力。;理想是什么?是行進的動力。理想是什么?是永恒堅決的方針。有了理想,就有堅決的方針,有了堅決的方針,就有了行進的動力。依我個人所見,他們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缺一不可。
《理想》這篇課文給咱們介紹了志向的三個意義:前史意義、人格意義和人生意義。在這三個環節中給咱們敘述的志向都是絕然不同的。文中有這么一段話:“饑寒的時代里,志向是溫飽;溫飽的時代里,志向是文明;離亂的時代里,志向是繁榮。”這段話告知咱們:在不同的時代里,咱們都有不同的志向。而這些不同時代中的不同志向,一個接著一個,就像珍珠鏈一樣,推進著人生前史的行進。在實現和逾越每一個志向時,你會發現每一個志向都是人生的階梯,是它們將無梯的路鋪開,讓人生變得容易了許多。然而在為志向鋪路之刻,又是多么的艱苦,而這便是人生路上的腳印。克服困難后愉快地度過一生,則是痛苦后的甘甜,如一場甘霖一般甜美。而要實現志向,則是艱難的,不可能一往無前,離志向越近,對志向的艱巨性就越充沛。所以咱們面臨志向更要具有文中告知咱們的四種態度:活躍樂觀、斗志堅強、充滿活力、青春永駐;具有他們,才干更好地上臨生活中的志向。
一切的理想具有者都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有志向,有方針,有信仰。我認為,這才是文中所說的偉大的人,崇高的人,真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讀《理想》有感15
“永遠以積極樂觀的心智去拓展自己和身外的世界。”曾憲梓老師所說的這句話是《理想的風箏》中劉老師的標志,所以這篇課文帶給我了我許多感觸。文章主要寫了“我”由春天放風箏的景象聯想起劉老師,回憶起了劉老師曾對我們笑談腿疾,堅持上課,下課放風箏、追風箏的情景,歌頌了劉老師頑強執著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表現了作者對劉老師深深的思念之情。文章中的劉老師的人生態度讓我敬佩,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劉老師在下課時追風箏的事。
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線端,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劉老師以自己殘疾的身體去做一個正常人很難做到的事,也許那風箏就是劉老師放出的理想,也許他不甘讓自己的理想飛走才如此的拼命追趕,奮力的追趕,他所堅信著,他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堅信著窮途必有后路——自強不息和積極樂觀的大道!而想到我以前的不堪,我明白,現在的我不能重蹈覆轍。
兒時的一個炎熱的夏天,由于我不會游泳,便叫媽媽帶我去學,媽媽也欣然答應了。到了游泳池,我迫不及待的帶上游泳圈跳到水池里,我學著旁邊的大姐姐大哥哥們的動作游,但是就當我一撲下水池的時候我整個人就被溺水了,幸虧姐姐及時地救了我,我露出了水面,當時,我非常的氣憤再學了一次,以為至少可以浮起來,可天不如人愿,我再一次溺了水,姐姐在旁邊又把我救了起來,我下定決心不再學游泳了,因為我覺得自己不管怎么樣都不可能學會,我頹廢了。
現在的我,終于明白沒有什么事可以輕易學會,需要有強大的自信心和遇事不頹廢的心性,就如劉老師一樣堅信著自己和正常人一樣成功的追上了風箏。在今后的日子里,也許劉老師的事跡會是我指路標呢。
【讀《理想》有感】相關文章:
讀《理想》有感06-03
讀理想有感10-24
讀《理想的風箏》有感03-23
讀《理想啲風箏》有感06-07
讀《理想國》有感06-22
讀《教育理想與信念》有感03-19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02-03
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有感08-06
讀《理想點亮人生》有感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