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釣魚的啟示》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
前幾天我們學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使我深受感觸。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這樣一件事:離捕撈鱸魚開放的前一個夜晚,“我”和父親去小島上釣魚,釣到了一條,“我”從來沒見過的大鱸魚,但是距離捕撈開放日還有兩個小時,父親讓“我”把魚放回湖里去,可我不想放,“我”看到爸爸堅決的表情,最后,“我”依依不舍得把魚放回湖里了,從那件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道理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我”最終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
在我生活中,也遇到過相似的事情,有一次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的手機響了,可能是有重要的事情吧,老師沒有繼續講課,而是馬上出去接電話,老師剛走,教室里就沸騰起來,有的同學趕緊說起了閑話;有的同學跑出座位又蹦又跳;還有的同學自己做起了小動作,這時候坐我右邊的同學轉過頭來,笑著想跟我說話,我一下子愣住了,心里想:如果我跟他說話,老師不僅不會發現,還會讓我覺得不無聊,如果我不跟他說話,就會真誠的面對老師,做一個真正的好孩子,想到這里,我決定不跟他說話,我這樣的態度讓他覺得很無聊,于是他就轉回了頭 ,沒有跟我說話,我輕松地笑了,道德果然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呀!
這篇課文讓我懂得了:道德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絕對不能違背道德,這樣才能成為像作者一樣成功的人。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2
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后,我才真正明白了“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文章主要講了作者和父親在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夜晚去河邊釣魚。等了好長時間,才釣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后來,因為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所以父親讓作者把鱸魚放回湖里去。當時作者極不情愿,但在爸爸不容爭辯的聲音中,作者還是依依不舍地把魚放進了湖里。爸爸的教育雖然有點嚴格,但卻讓作者終身受益了。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想起了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去文具店買筆的一件事。當我選好一支筆正準備付錢時,我發現旁邊的一個叔叔掉了幾十元錢,我撿起來想占為己有,但媽媽看見了說:“快還給叔叔,快還給叔叔。”雖然我也極不情愿,但在媽媽的催促下,我還是把錢還給了叔叔。叔叔接過錢,連聲說:“謝謝你,小朋友,謝謝你,小朋友!”
讀了《釣魚的啟示》和經過這件事后,我更加懂得了:做人要誠實,不能損人利己,一定要遵守社會公德。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3
那一年,我剛滿11歲。有一天,像往常一樣,我隨著父親去新漢普斯湖中的小島上去釣魚。
那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分別放好魚餌,然后舉起魚竿,把釣線拋了出去。晚霞輝映的湖面上濺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
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一定是個大家伙上鉤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著。也許是魚想擺脫我的魚鉤,不停地跳躍著并甩動尾巴,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了不少水花。我等到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父親劃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這時是晚上10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
我又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鱸魚有力地擺動著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4
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課文。
課文寫的是:作者11歲那年,有一天他和父親去釣魚。由于輕車熟路和好運使然,作者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但因為還沒有到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按規定此時釣到的鱸魚不允許帶走。作者年幼,認為四周無人,悄悄帶走鱸魚無人知曉。父親靜默片刻,以不容置辯的語氣要求兒子把魚放回湖中。兒子嘟囔著小嘴、悶悶不樂地把鱸魚放回魚池。三十四年后,那個曾經沮喪、不情愿地把鱸魚放回池中的孩子,而今成為一名正氣凜然、剛正不阿的著名建筑設計師。當面對誘惑時,他總會想起父親的告誡:“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是啊,小小年紀能把已釣到不能帶走的漂亮大鱸魚放回湖中,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的嚴格自律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父親是對的,魚貪餌,愿者上鉤;人貪利,終落陷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想想,父親當時若是睜一支眼閉一支眼讓兒子把鱸魚帶走,后果將不堪設想。凡事有第一次,就一定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倘若如此,作者將失信于人,碌碌無為。即使當了官員或領導,也一定會貪污枉法或經受不住誘惑而聲敗名裂甚至鋃鐺入獄。
學完這篇課文,我想起一個典故:東漢時期,有一位叫楊震的官員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深受百姓愛戴。一次,他提拔了一位秀才當官。那名秀才于某天半夜拿來三百兩金子酬謝楊震。秀才說:“楊大人,感謝您對小生的厚愛,請收下晚生的一片心意。”楊震大怒說:“我提拔你,是因為你有才干,希望你為國家作貢獻。這錢,我萬萬不能要!”秀才:“大人,現在深更半夜的,沒有人會知道,您把錢收下吧!”楊震厲聲喝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人知’?”這就是著名的《楊震半夜辭金》的故事。
讀完《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相信大家能從作者“永久的回憶”和“終身的啟示”中,悟出一些道理吧。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5
《釣魚的啟示》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使我想到里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在沙漠里考察,中途自帶的水喝完了,他步履蹣跚地在沙漠中行進著,覺得死神離自己不遠了。就在他馬上要倒下時,透過汗水他隱隱約約地看到前面有一座房子。他使盡渾身的力氣,往那座房子走去。使他欣喜若狂的是一所沙漠急救站!他推開房門,臉上的喜悅頓時一掃而光:里面什么也沒有,只有一個取水臺和一個水壺。他想到取水臺取水,可一滴水也沒出來,只見上面貼著一張牌子,上面寫著:
旅行者,請你把水壺里的水倒進取水臺,這樣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泉水從里面流出來。
看后,他便閉目沉思:到底要不要倒呢?如果牌子上的話是假的話,豈不是失去了唯一的希望?如果把水喝了,倒還可能有生存的機會。經過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后,他還是把水倒進了取水臺。過了一會兒,只見取水臺源源不斷地涌出了泉水。他沖上去痛痛快快地喝了個夠。接著把水壺灌滿,還在上面又貼了一塊牌子:請你相信我,這是真的!
生活中也不乏有這樣的例子。記得有一次老師帶我們去果園摘蘋果。老師宣布:“每人摘一個最大的蘋果,但只能摘一次。我在對面等你們。”學生們興高采烈地進入果園,不一會,只見大多數都沮喪著臉走出了果園。一個男生說:“老師,我一進果園就發現了一個很大的果子,我立刻摘了下來,后來才發現還有比這更大的。”
“我進果園時,也發現比這更大的,但我沒摘,最后摘到了一個我童年時期從未見到的大蘋果。”
"你做得真棒!"老師夸獎我。
一個人不能眼紅一時的利益,要站得高,看得遠,否則會失去了一生的財富。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6
誘惑,在我認為是一個不好的詞。我雖然不想選擇“非”,但我的思想總是讓我選擇“非”。《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讓我有很深的感想:作者小的時候,父親帶著他去附近的小島上釣魚。那晚,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可因為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那條魚在父親的催促下回到了湖里。等當年那個孩子變成建筑設計師時,才明白父親的意思: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是啊,看得出來這位父親也很喜歡這條大鱸魚,卻為了遵守規定,放棄了這條倍兒大的大鱸魚。這位父親能克制自己去戰勝誘惑給自己的考驗,厲害!
我們也要向這位父親學習,克制自己,去戰勝那不堪一擊的誘惑吧!
在現實生活中,我也碰到過誘惑但我總是選擇了“非”。有一次,媽媽帶著弟弟出去了,我在家里寫作業。不知道為什么,我躡手躡腳地走進了媽媽的房間,目光落在了床上,有五元錢。我猶豫著,不知該不該拿,只知道拿了就是小偷。可是,我為了買一本書,把錢塞進了口袋。事后,媽媽似乎不知道這件事,我也把這件事給淡忘了。想起來,真后悔。讓我們克制住自己,不去受誘惑給我們的考驗,做一個像作者父親一樣的人吧!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7
在厚厚的語文書中我最喜歡的是《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文中敘述作者小時侯和父親一起去釣魚時經歷的事告訴我們: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
我感悟到一個人要有道德,無論有多么誘人的東西都不能無故占有別人的東西。
記得有一次,我看見黃宇翔有一個飛速陀螺,我就和他商量::“可不可以借給我玩三天?”他很爽快的答應了。我特別高興,那三天我天天玩,很快三天就過去了,到了歸還陀螺的時間了,我在心里偷偷的想:興許他不記得我是不是就可以不還給他,這陀螺就是我的了?了。就這樣五天過去了天,黃宇翔沒來問我還陀螺,我暗暗高興。那天我正在玩那個陀螺的時候媽媽看見了就問我:“這個陀螺哪來的?”“我……我……自己的”,我硬著頭皮說。媽媽生氣地說:"你沒說實話,這陀螺不是你的吧?"“不是我的"我小聲地回答,媽媽問“是誰的?""黃宇翔的”媽媽語重心長地說:“不是你的東西,不能占為己有這是不好的行為,如果你一直這樣長大,以后就會變成小偷。你喜歡媽媽給你買。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貪念而去占有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明天記得還給黃宇翔”。聽了媽媽的話我羞愧的低下了頭。
無論多么誘人的東西,我們都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只有這樣我們都會變成有道德的人,世間也會更加美好。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8
本文寫了小作者和他爸爸在鱸魚開放日的前兩小時,父親看了看時間,要兒子把釣到一條大鱸魚放掉,因為,捕撈開放日還沒到,小作者釣到的大鱸魚是不合法的,所以,要放了那條大鱸魚,后來,小作者放了那條鱸魚。這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那一次是下著傾盆大雨的一天。我打著一把傘,在人群中擠來擠去,我好不容易擠到了一個空曠的路口,在那里我看見了一個粉紅色的錢包,心想:肚子有點餓,要不拿起看看有沒有錢,給我買點飲食填飽肚子;不行,這樣太不道德了;管它呢,別人又不知道,沒事;不行,這樣……
我撿起錢包,心想:要是爸爸在身旁就好了,他就可以告訴我該怎么做了……打開錢包,里面有五十元錢還有丟包者的學生證,她叫王丹,我想:她一定急壞了吧,她會因此,而挨爸媽的罵嗎?我終于戰勝了自己,得意洋洋地走在回家的大路上。
你面臨過這樣的事嗎!你是怎樣做出選擇的,你從中一定會懂得一些道理,并且,獲得成長的快樂的。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9
我學了一篇課文叫《釣魚的啟示》。
“我”十一歲時,跟著父親去附近的小島上釣魚。在皎潔的月光下,我釣到了一條很大的鱸魚。父親看了看表,這時正是晚上十一點,離鱸魚捕撈開放日還差兩個小時。在父親的強烈的要求下,我只好把鱸魚放回湖里。過了三十四年,我已經成了一位建筑設計師,長大后我終于明白了父親的用心良苦。
文中的“父親”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受到道德的考驗,后來孩子成為了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他命令自己的孩子十分冷酷,不管獲得多大的利益,只要不是腳踏實地得到的,都讓孩子舍去。他很有原則,只要是違反規定獲得的東西就不會接受。
文章中的“父親”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他為了讓我把字寫好,毫不猶豫地給我買了一本練字本,讓我每天寫兩頁。我跟他說不想寫了,他說:“必須寫,如果你寫不好字,長大別人看你第一印象是不怎么好的。”在他的強烈的要求下,我只好靜靜地寫。我真感謝我的父親,他雖然有時很嚴厲,但他也很愛我。他和文中的父親都有一個共同點,都一樣愛自己的孩子,但會用警告的語氣愛孩子。
通過這篇課文和我自己的經歷,我明白父親的愛是偉大的,父親的愛是警告。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0
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觸,作者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本文記敘了作者童年時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卻因未到捕魚開放日的時間,父親堅持讓作者將鱸魚放回湖中,當時作者不理解父親的做法。三十四年后,作者成為著名的建筑師,才明白父親的用意: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我們都知道要自覺地遵守規則,可是在很多時候,很多人為了自己一時便利而違反規則。也許,他們并不是故意要這樣做,而是面對誘惑,心存僥幸,不能管住自己。
記得有一次,我去85°C買早餐,我精心地挑選了一盒35元的香濃芝士蛋糕和一塊8元的面包。來到收營臺前,營業員阿姨算了錢,共22塊。我不由地心頭一愣,不是43塊嗎?怎么少算了21塊?我躊躇著是否告訴營業員阿姨她算錯了賬,正當我在道德與誘惑面前徘徊,老師的教導在我腦海里一閃而現:在生活中,不可以為了利益、金錢而丟棄了自己的道德品行。于是,我堅定地對營業員阿姨說:“阿姨,您算錯錢了!”營業員阿姨聽罷,瞪大眼睛,忙不迭地再算了一遍。果不其然,營業員阿姨算錯了錢。她頓時翹起大拇指微笑地對我說:“你真是個誠實的好孩子!”我暗暗慶幸自己在道德實踐面前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一位名人曾經說過:“真正衡量人品格的,是看他在沒有人發現的時候在做些什么。”這句話正是《釣魚的啟示》給我們的告誡,現在社會上很多人為了個人蠅頭小利,而昧著良心去做不該做的事,不顧社會公德,不管是非對錯,甚至違法犯罪,鋌而走險,而結局是害人又害已。愿我們都能堅守原則,不為利益所動,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1
10月23日,我們學習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頗有感觸。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在三十四年前的一天晚上作者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因為沒有到開放捕撈的時間,父親堅持讓作者把鱸魚放回湖里,當時作者不理解父親的做法。三十四年后,作者成為著名的建筑設計師,從自己的經歷中體會到當年那個夜晚發生的事,給了作者永久的回憶和終身受益的啟示。
讀完這篇課文,我由作者想到了自己,有一次,我出去玩,看到地下有一張五元的錢,我歡喜交加,馬上看了一下四周,沒有人關注我,我便立刻把錢拿了起來裝進了兜里,可是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感到心神不寧,回到了家,我立刻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和媽媽一起想解決對策,內心這才踏實了一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像這一類道德問題時,只有選擇放棄,才能獲得這種實踐問題中真正的財富與啟示,在人生路上,我們應該誠實、守信,這是做人的根本,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財富,遇到誘惑,我們要堅持原則,不為所動,獲得勇氣和力量,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2
這幾天,我們學習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讓作者受益終生,也使我過目難忘。
課文講了一件這樣的事:在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晚上,作者和父親一起去釣魚,作者釣到一條又大又美的大鱸魚,但是離鱸魚捕撈開放日還有兩個小時,父親執意要把大鱸魚放回湖中,在父親堅持下,“我”還依依不舍的把大鱸魚放回湖中。
還記得那一次,我準備了足夠的錢去買東西,但是我去哪卻忘帶錢了,那時,我很生氣,踢了一下旁邊的樹葉,發現了10塊錢,那時,我心想:一定清潔員落下的,如果我拿著這10塊錢,就能買我想要的那些東西了。但是,清潔員工作很不容易,就為了這10塊錢,而沒有了道德,清潔員一定不知道,我就急匆匆的趕往那個清潔員的的地方,幾乎把買東西拋到了九霄云外去了,把那10塊錢還給了那個清潔員。
回想起文中父親教育作者的一句話:到的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讓我感受到道德的培養要從小事做起,要遵守規則,有自覺性。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3
上兩個星期,我學習了一篇富有深刻哲理的文章——釣魚的啟示。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剛滿十一歲的小孩與父親在開放捕撈鱸魚時間未到時,釣到了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鱸魚。可那位父親劃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那時才晚上十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小時。那位父親便吩咐作者放生這條大鱸魚。可作者卻不想將這條大鱸魚放回,因為這條鱸魚很大很漂亮,而且也是他花了好長時間才釣到的,再說這附近沒人看見。他又知道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便依依不舍的將這條大鱸魚放回湖里。當時的他十分不理解父親的用意,直到回來,他終于明白了父親的意思。那時的他已是一名著名的服裝設計師了。當他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想起了兒時父親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就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是啊!課文中的那條魚不就是生活中的金錢、地位、榮譽、一點好處、一點方便、老師多給了分數......所以只要能拒絕這些,就能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自從學了《釣魚的啟示》后,使我受益匪淺。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4
“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是一位美國著名建筑師詹姆斯。勒菲斯特說的,來自他對兒時一件事的感悟,就是《釣魚的啟示》的內容。
主要講了三十四年前的一個晚上,“我”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正是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前兩個小時,所以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水里的故事。
“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翁動”此時我和父親是多么得意,能夠釣到一條這么大的鱸魚。可是過了一會兒,父親把目光轉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爸爸,為什么?”我急切的問。“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從這,我深深的體會到,當時“我”是多么的不理解爸爸的做法,是多么痛恨爸爸,責怪他的奇怪想法。可“我”知道父親這樣做是有用意的。
讀了父親的話,我不禁想起了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有一次,我到超市買東西,挑選完后排隊付錢,排在我前一位的人很得意,我不解他為什么這樣,便上前一步看了看,原來是售貨員多找給了他五元錢,至于嗎?我用鄙夷的目光看著他。不僅僅是超市,別的地方也同樣。如:街上會有人隨手亂扔垃圾,不尊重清潔員的成果,不遵守規則,從這可以看出什么,很簡單,就是道德的問題。現今的社會中缺乏道德的事真的太多太多,我們就應該像文中的主人公那樣遵守道德規則。
一句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只要樹立起勇氣和力量,就能自覺的抵制住“誘惑”。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5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釣魚的啟示》這一課,我的心里有一種暗暗地高興。
兒子和父親去釣魚,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看了看時間,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叫兒子放回去,兒子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余地的,所以只好放了回去。那次釣魚的經歷使兒子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在生活中,我也遇到了類似的事情。有一次,我上學來到教室看見我班的一個同學把老師的講臺弄壞了。那時只有我和她在教室,她看到了我,吞吞吐吐的說:“這不是……不是我弄的,我……來的時候……就……這樣了。”我說:“我知道是你弄的,你別再狡辯了!”她見我這樣,就從桌子里拿出一本書,懇求道:“鄧冰,你不要告訴老師好不好,你不是喜歡這本書嗎?只要你不告訴老師這件事,我就把這本書送給你。”我看了看,那不就是我一直想要的書嗎?我看了看講臺,又看了看那本書,想了想:不告訴老師,就可以得到那本書。告訴老師我就得不到那本書。可是我不告訴老師我就是不誠實的人,我告訴老師就沒有那本書。我猶豫不決,最后我還是告訴了老師。因為我知道,我們不能被眼前的利益而變得不誠實,誠實是道德的一部分,你的人再好,可缺失了這道德也不行。《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也講了: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學完這一課后,我的觸感很多,讓我體會到了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它雖然實踐起來很難,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它難而不去實踐它。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相關文章: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03-29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01-15
釣魚的啟示讀有感01-29
讀《釣魚啟示》有感04-08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05-31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熱門】10-06
【精】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0-06
【熱】讀《釣魚的啟示》有感09-28
【薦】讀《釣魚的啟示》有感09-29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熱】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