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女兒的故事》有感(精選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女兒的故事》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1
最近我迷戀上了一本叫《女兒的故事》的書,它是由梅子涵叔叔寫的。
這本書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女兒的故事》,一個是《我的故事講給你聽》。《女兒的故事》是梅子涵寫的,《我的故事講給你聽》是梅子繁寫的,也一樣有趣,和梅子涵的不相上下。
梅子繁她數學很不好,她爸爸很愁,每天吼呀吼,要女兒知道現在數學多么重要,光外語好語文好是考不上市重點的,但女兒好像天生就是文科腦袋,不論怎么吼腦子就不開竅。她爸爸一想自己也不好,為什么偏偏不是數學家,但又一想當數學家的女兒語文不好、數學好,自己也沒辦法,還有梅子繁的體育也不是很好,她總是50米,一百米不及格,她說全班女生都這樣,但她爸爸以前可是田徑隊隊長,響當當的短跑冠軍,怎么沒遺傳她一點點的優良基因。
我很喜歡書中的人物,因為她們都很善良、有趣。這本書比較深入人心,通俗易懂,也不乏文學性。我愛看,同學也愛看,怪不得是“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2
這兩個星期我閱讀了《女兒的故事》這本書。這是著名兒童文學家梅子涵的作品,他的文筆實在是太特別了。這本書主要講述他女兒成長中許多豐富的故事,成為了一個完整的大幽默。
當我翻開這本書時,我看見了許多有趣的題目,比如《數學數學數學》《我不再哇哇亂叫》《你今晨幾點睡的》等。我十分激動,馬上開始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每個故事都讓人大笑不已,好似每個字都有生命,而這些生命沒有難過,只有快樂。這本書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明白了一兩次考好了,不代表次次能考的好,今年拿了三好生,不代表年年拿的到;小學生畢業考取了好的中學不代表可以考取好的大學……大學畢業了,找到好的單位,并不表示你世上的知識都學會了,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像溪流永無止境的流著,正如朱熹的《觀書有感》中所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愿意學才能學得到。我明白了在成功的背后,總要付出汗水和辛勤,不會不勞而獲。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多多省錢,爸爸媽媽在外辛苦地工作,為的是讓我們吃飽穿曖,供我們上學,所以我們要節約用錢,做個好孩子。
在這本書中,我記憶猶新的一篇故事是《綠色學校》,這個篇故事提出的“T”是讓我最難忘的:要說”T”的由來,就先要知道“I”的意思,“I”就是像個沒有肩膀沒有力量的人,像長豇豆,像老病鬼,抽鴉片的,加上一橫,就成了“T”,力量就出來了,有了肩膀,可以挑擔子了,挑起擔子疾走如飛,每個父母都想讓孩子變”T”,我們也要努力成為“T”。
這本書真的十分精彩,它已經印在了我的腦海中,它已經埋在我的心底,我將永遠遠得這本書。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不會相同。因為,小孩的想法是千奇百怪的,沒有幾個大人可以摸透。
就像文中,作者梅子涵的女兒梅思繁,快樂、堅強,一個喜歡語文卻總被爸爸阻止的女孩。《女兒的故事》詳細的講述了作者與女兒相處的生活,更多的是女兒的感觸以及女兒的學校生活。
梅思繁性格好,能克制自己。盡管她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被大人吹來吹去,但她有理想,有希望,能夠堅持。她考入市重點,并不像大部分孩子那樣要這要那,只要了一只三十二元的鐵片鉛筆盒;她長了個“文科腦袋”,對作文、外語興趣濃,對數學無所事事,急得老爸惱羞成怒。不過,梅思繁真的文思如泉涌,一有空就興致大發,任憑老爸哇啦哇啦地怒火中燒,說她“數學不好,一定要抓緊”。她照樣寫文章,寫幾篇發表幾篇;剛進初中,她的全面發展就顯露出來,演講,英語和語文辯論時頭頭是道,被推選為鋼琴伴奏,在藝術節主持人中當“劉姥姥”……多才多藝且妙趣橫生,真的令人贊嘆不已。這些特長有個相通之處,均與體藝、語言息息相關,和我的愛好有幾分相像。有時候,寫女兒還會勾起作者對自己童年的美好回憶。
作者以散文的形式描述了當年自己的生活。“我們幾乎一天到晚都是玩。暑假作業只有一點點,二十分鐘,半個小時,其余時間,您就看著辦吧,悉聽尊便。”“粘知了,捉金龜子,做蟈蜢,捉蜻蜓……有的時候,快下雷陣雨了,怎么會有那么多的蜻蜓,密密麻麻,那真是有無數只蜻蜓啊!那真是一場蜻蜓的盛大聚會。”讀到這里,我的心底充滿了對那種生活的無限向往。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必須讀書、上學,如果厭倦了也沒辦法,時間一長,就習以為常了,甚至還來了興趣。我們只顧考試,只顧練習與提高,哪里顧得上玩?除了周末和假期,我可想都不敢想。
我會想,沒有一個小孩會真心喜歡讀書,那只是規定,為的是讓我們增長知識,有朝一日成為國家的棟梁,當然好理解。可是,數不勝數的游戲一定更受孩子們歡迎。文中,梅思繁不得不面對緊張的學習,卻在同學、老師的帶動下,融入多方面的“游戲”。最讓人忍俊不禁的是她們班的辯論團:胖子、梅思繁和曹。胖子個兒矮,口才極佳,每次參加重大活動都要奔到水龍頭前把頭發弄濕,水滴答滴答就滴答滴答,也甭管人家嘲笑,濕了頭發更精神,使他奇思妙想連連不斷;曹,是個律師的兒子,語文老練,會舉一連串名人的例子,以理服人,叫對方措手不及;梅思繁……就不用說了。他們愛寫童話,連曹離開了也這樣做,并稱其為“幻想、科學”。
是哦,現在小孩的幻想都到哪里去了?他們的自由到哪里去了?一個個美好夢想都不翼而飛了嗎?我不希望。我們必須用夢想改變現實,用夢想創造未來。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4
最近,我讀了《女兒的故事》,內心深有感觸。
《女兒的故事》是中國著名童書作家梅子涵所作的一本書,本書講的是作者女兒梅思繁從出生到成年的成長故事。
這本書中間有一個片段,是梅思繁準備要去英語演講,而跟她爸爸討論題材的故事。他們最后討論的結果就是流行音樂和足球這一話題。從這個片段看出來,她爸爸對梅思繁進行英語演講的這一件事非常支持及寬容。
生活中,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這一種情況非常不給予寬容。如果換做是普通家長,肯定會只支持孩子講學習之類的話題,而不會講流行音樂和足球。普遍,家長會認為學習是最重要的,因此當孩子向家長談一些課外知識的時候,他們就會談虎色變,想方設法轉移話題,或者對他們進行斥罵等等。我認為,雖然學習重要,但課外的一些知識也很重要。設想一下,如果世界上沒有音樂、美術、體育等等這些課外雜課,孩子就不會全面發展。
在國內,這種現象很普遍存在,我希望這種現象會很快發生改變。我覺得,音樂、美術、體育準備加入高考,就證明國家教育局正在實施這個計劃,讓國內家長不認為只有主課是重要的,課外知識也很重要。
故事中,父親非常給予她的女兒支持和寬容,希望更多家長能像故事中的父親一樣,給予自己孩子更多的支持、寬容、幫助和愛!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5
今天,經過老師的推薦,媽媽給我買來了《女兒的故事》這本書。著本書是梅子涵先
生著的。我將這本書認真的讀了一遍,使我倍感興奮,這本書實在是看太好太吸引人了!
這本書一共有十五個章節,分別是:《女兒簡歷》《綠色學校》《沒當班干部》
《袁老師》《數學數學數學》《曹迪民先生》《革命尚未成功》《我不在哇哇亂叫了》《體育的故事》《再說一點體育的故事》《鋼琴睡覺》《T在行動》《電話散文》《漸漸長大》……雖然這本書里的話語并不是那么華麗,但是它樸實幽默,記敘了梅子涵先生的女兒梅思繁的一些生活小插曲。
我挺喜歡《數學數學數學》這一篇的。里面講了梅思繁偏科,偏文科,理科不好。
為此,梅子涵經常教育她要注重數學,數學在中考時占了很大的分數,還經常讓她做數學題,以讓梅思繁不偏科。從中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文科要好,理科也不能差,哪一課都不能偏!
我最喜歡的是《T在行動》這一篇,前面講了梅思繁因為口才好,就與曹和胖子組
成了辯論隊,在學校進行辯論賽,經常勝利。因為某些原因,他們分開了,曹與梅思繁和胖子成了“對手”,開始了激烈的辯論。雙方都講的頭頭是道,在常人看來是天衣無縫,可是,梅思繁抓住了一個突破點,打敗了曹,十分的有趣。后面則是一些小品于足球賽的事,也是同樣的幽默與風趣,能夠打動我的心靈。這篇寫的太精彩了,我忍不住多讀了幾遍。
這本《女兒的故事》的好無法用語言形容。這是一本繼續一個孩子成長的書,但是
這同時也是一本繼續苦惱自我批評的書,我相信如果爸爸媽媽們看了之后,會更加關心關愛子女的。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6
在愉快的暑假中,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講述了成長的喜怒哀樂,它生動活潑,幽默風趣,讓我再次體驗到了童年的美好時光。書中的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至今還讓我回味無窮,令我一看再看。它,就是梅子涵寫的《女兒的故事》。
這本書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女兒的故事”,另一個是“我的故事給你聽”。“女兒的故事”寫的是自己的女兒講故事,梅子涵把它記錄下來;“我的故事給你聽”是梅子涵把自己的故事寫了進去。
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共同語言》這篇短文了。在我的家里,都是大人想大人的,小孩想小孩的,很少說到一起去。但梅思繁和他的爸爸媽媽卻很有共同語言。她爸爸和她喜歡的歌曲都很相似,梅思繁和她媽媽也都喜歡看足球,不過要是申花隊和國安隊比,他們就會吵吵鬧鬧,因為梅思繁想要申花隊贏,她媽媽想要國安隊贏。 他家可比我家熱鬧多了。
書中張校長的思想也讓我深深為之敬佩——人只學習會成為“書呆子”,我們不可以死讀書,要多方面發展,比如培養唱歌、跳舞、樂器等課外興趣。
這真是一本好書,它讓我重新認識了我的成長,重新認識了如何學習。我想,我會不止一遍地去閱讀,你呢?
402班
xxx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7
今天,我讀了一本《女兒的故事》兒童詩,詩人謝芳群說:這本書是女兒梅思繁從父親那里得到的最好禮物,也是作家梅子涵送給所有孩子的禮物。
先說說梅思繁名字的含義,她的名字是她奶奶起的,她奶奶喜歡起名字。她奶奶很希望梅思繁這棵“梅”能繁花似錦,繁榮昌盛。繁花似錦是什么意思?當然是好好讀書,長大了有出息,有所作為,大有作為等等。
梅思繁很喜歡動物,尤其是小動物,小的.狗、小的貓、小的兔子、小的猴子、小的羊、小的牛、小的雞、小的鴨,甚至那些小的老虎、小的獅子看上去也是那么可愛,小的狼她倒是沒有看見過,她不知道會不會喜歡!尤其是狗,那些長得好看好玩的狗,大狗小狗,她更是情有獨鐘。
我可真是喜歡《女兒的故事》呀!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8
每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都可能有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但他們的童心卻像翅膀一樣,越飛越高。——題記
梅子涵是大家都熟系的文學家和作家,他寫的《女兒的故事》是記錄自己女兒開心成長的一本書。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笑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這的確是本很好的書,生動活潑,特別是里面有趣的情節,使我回味無窮,令我一看再看。書中,女兒以前天真的面孔仿佛又重現在梅子涵老師的面前。兒時的童心也印現于梅老師的心中。我們都會長大,每一個人長大后都會笑容滿面,迎接歲月的身影嗎?小時侯一切的挫折、困難都隨時光的飛逝而化成泡影。《女兒的故事》一書中,主人公梅思繁是一個成天嘻嘻哈哈、開開心心的女孩。如今,她已在法國讀書了,相信以后,她一定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現在我們只是小學生,卻已感覺到肩膀上壓力的重量,這壓力會日漸加重,可能我們還沒到老就已經被肩膀上日漸加重的壓力壓死了。我們雖只有三門主科:語數英,卻已經開始提心吊膽了。害怕考不好,回家后,爸媽的責罵;害怕考不好,親戚們蔑視的目光,啊,什么時候我們才能享受童年應有的樂趣而一邊保持那該死的學習成績呢?我發覺梅思繁和我有很多相似之處。她是一個認真的小女孩,她買東西很有節制能力;她是文學腦袋,數學也和我一樣一般般,她一開始彈鋼琴,后來也讓鋼琴“睡了覺”……
突然之間,覺得我們既幸福又辛苦。還是我們一直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現在才猛地發現呢?幸福的是,科技發達,生活方便了許多;辛苦的是,每天要努力學習,差一點就喘不過氣來,在學習的海洋中淹死。一個人,在海洋中不停地游啊游,沒日沒夜的,很容易疲勞過度或抽筋,而被海水淹沒。
《女兒的故事》是一本風趣、幽默的童書,在我們長大成人的時候,也可以翻開再看看童年留下的那些開心事,那些美好的回憶!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9
寒假清閑之余,我讀完了《女兒的故事》這本書。
本書作者是梅子涵,主人公是梅思繁,主要講的是梅思繁快樂的童年時光,當然,本書中,也摻雜了作者自己的童年時光。在這本書中,我認識到梅思繁是一個積極向上、熱愛學習、樂觀的人,她雖然沒競選到班干,但她依然不放棄,我個人覺得,她這種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每當看到這種類型的書,我都非常著迷,因為書中的故事和我的現實生活很接近呀,書中的引導點就是幼兒園、小學、初中、大學,這都是我走過或者將要走過的路,其實我在生活很留戀的人,我經常回想到自己的童年,都會哈哈大笑,或者流淚,有時我在冥想,這些精彩的童年又是誰給的。
呀,又回到了這本書的思想,因為我看玩這本書的時候,我又看了一下原序,才發現這是女兒給爸爸寫的一首詩歌,名字叫《謝謝爸爸》,我看題目怪吸引人的,于是我也看了一下,我的感受是:雖然每行都不押韻,每行都字數不同,但字里行間透露的主要內容都是對爸爸的感恩。看完這篇詩歌,我也好好地想了一下,才發現我之前做的某些事是錯誤的,我應該深刻的懺悔,如打爸爸、罵爸爸這種行為,在這里,我也想對爸爸說聲對不起,從而讓我鮮明的知道爸爸是我們家的頂梁柱,我應該抱有感恩之心來對待!
《女兒的故事》這本書,值得一度,它能讓我們明白這一系列的人生哲理。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10
在愉快的暑假中,我讀了一本講述成長喜悅和煩惱的書,這本生動活潑,風趣幽默的童書讓我再度體驗了童年的美好時光和燦爛笑容。尤其是里面有趣的故事,使我回味無窮,令我一看再看。相信大家一定猜到這本書了吧!它就是梅子涵寫的女兒的故事。
這本書是以爸爸(梅子涵)看見的女兒的故事和女兒講給爸爸聽的故事綜合的一本名著。它把一個個十分平常的故事講得無比風趣。同時在這本書中也表達了父親對于女兒的期待和關愛,就如“數學數學數學”和“革命尚未成功”這幾篇文章就著重顯現出這種父親愛子心切,望女成鳳的急切心情。
這本書雖表面寫女兒的故事,但在更深層的理解上,他還寫了身為大學教授的他的教育理念,“綠色學校”“鋼琴睡覺”“T在行動”就是在寫他對現代教育的全方面認識,也告訴了我們現代人教育上的欠缺。
細細品味這本書,你能讀到許多許多的東西,就讓我們翻開這本書,好好研究,欣賞,相信你會讀懂它!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11
這個周末,我再次看了這本由梅子涵這位兒童文學作家寫的《女兒的故事》這本充滿著色彩的書,里面都是一個個真實的故事。
這部書主要寫了“我”(梅子涵)與“我”的女兒梅思繁從小到大的好玩故事。她寫的十分有趣,也十分好看。 我`最欣賞的就是書中的主人公梅思繁,她雖然像一片蒲公英一被大人吹來吹去 ,要彈鋼琴,要做數學,要考重點學校……但她還是快樂堅強地過著每一天。 讓我感受到人要做一個堅強的人,遇到困難不能退縮。
當梅思繁數學考得不好,卻一直在發表作文時,她的爸爸一直對她說:“數學要抓緊!”后來,她一直沒有搞好數學,也讓我想起來了我自己。一直只顧著學校的作業,做完了就想著玩,爸爸給我布置的作業我一個字也沒有做之后,就是爸爸的一頓罵,害得我這幾個星期都沒有高興過,一直是愁眉苦臉。
后來,當她的爸爸梅子涵知道自己不能罵她,卻還是忍不住,讓我感受到做爸爸的苦惱,我們應該體諒一下爸爸,不能因為寶貝罵你而討厭爸爸。《女兒的故事》這本書真的十分好看,里面講的全是真正的故事,有許許多多道理讓我媽去領略。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12
最近,我讀了著名作家梅子涵寫的《女兒的故事》這本書。此書是女兒梅思繁從父親梅子涵那里得到的最好的禮物。這本書,沒有多少華麗的語言,卻讓無數讀者感受到了這對幽默的父女倆,富有海派情趣,且典雅而詼諧,幽默而真實。
《女兒的故事》這本書,有一部分是父親梅子涵寫的,有一部分是女兒梅思繁寫的。它記錄了梅思繁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故事。文中的故事內容真實,沉醉其中親切感撲面而來;文中的故事幽默有趣,愈讀愈有滋味;它是梅思繁最幸福、最難忘的童年。在這段童年中,有歡笑、有淚水、有無奈、有恐懼。而每當打開這本書,我的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起涌上心頭,腦海里像播放電影似得,童年的那些嗅事、那些趣事、快速地閃現在腦海……
這本書,它的寫作方式十分獨特,它不似有些書,整本整本都是華麗的詞藻堆積而成。這本書的語言平平淡淡,如同敘舊,卻激起了我閱讀的興趣,激發了我無限的聯想。絮絮叨叨的話語如同拉家常,夾雜的上海方言,讓我感到無比的親切與舒服。這本書還非常的幽默,有趣。比如:父親在吵女兒,生氣了,正準備過去打她一巴掌,母親就沖過來保護她,背對女兒,胸膛對父親,就這樣一個小小的動作,一個平常的舉動,在梅思繁筆下,卻把母親比作黃繼光、董存瑞、比作革命先烈。當時,女兒心里一定害怕極了,她不理解父親為什么要那樣做,可是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漸漸明白了,父母這樣做都是為她好,誰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鳳呢?所以,女兒也慢慢地理解了父母的苦心。這樣一幕,在梅子涵筆下變得如此地幽默,讓我一邊看一邊開懷大笑。
猶記得,這本書還是在老師的推薦下讀的。起初,我只是漫不經心的隨手一翻,就丟在書柜任其落滿了灰塵。后來,在老師的一次次的推薦下,我才勉強又重新把它翻開,一頁、兩頁、三頁……我漸漸地走進了書中,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跟著主人公一起笑,一起流淚,與字里行間體會那濃濃的樂趣。很快,我對它愛不釋手,閑著沒事就翻翻,甚至有時候吃飯了也舍不得把它放下,我仿佛進入了梅思繁的世界,跟梅思繁一起長大。有時,在梅思繁遇到傷心事時,我仿佛比她還要難過呢!
我國著名理學家朱熹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說的不錯,也的確如此,《女兒的故事》這本書我一共讀了三遍。每一次閱讀,都給我一種全新的感受。
每個人都有童年,而每個人的童年都只有一個。讀了這本《女兒的故事》,我對"童年"的理解又加深了許多。莎士比亞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時間的大鐘上,只有兩個字"現在".是呀!時間一去不復返,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好好珍惜童年,珍惜時間,趁童年時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抓緊每一分每一秒,讓快樂的種子在童年開出燦爛明艷的花朵。
教師點評:薛涵鈺,一個靦腆、聰穎的女生,一個熱衷于閱讀與寫作的女生,一個認真對待每一件事的女生。因為酷愛閱讀,鼻子上早早地就架了一副小眼鏡,儼然一個小博士;因為喜愛閱讀,她已是雨鈴鐺中隊赫赫有名的金牌作家;因為一本《女兒的故事》,因為梅子涵與梅思繁父女倆只間這些有趣的故事,薛涵鈺同學筆下生情,一串串文字串起了一篇意味深長的讀書有感。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13
最近,我們班掀起了一陣"梅"熱,大家都在爭先恐后地閱讀梅子涵寫的書,特別是《女兒的故事》最受大家歡迎。我也看過此書,覺得它的確十分好看,我看后也感慨頗深。
《女兒的故事》講述了梅子涵的女兒梅思繁的趣事。從幼兒園講到初三,從彈鋼琴到辯論賽,可謂是無所不講啊,可是我卻沒感到不耐煩。因為件件事都講到點子上,講的實際,講的貼切,簡直和我的生活差不多。盡管梅子涵是大人,卻能把小孩的事情寫的那么好,真是讓我五體投地。就是這份實際,一下子讓我喜歡上這本書。我漸漸地漸漸地,發現生活其實也挺有趣的,改變我以前覺得生活太千篇一律的想法。
我想:在我們的身邊,有博學的老師,有幽默的同學,還有永遠支持你的父母,不愁吃不愁穿。成功時有人祝福,失敗時有人幫助。你看,你的生活多好啊!只要你細細地品生活,你會發現生活比任何一個童話要美好;我相信你們一定有著自己的夢想,也一定正在為這夢想拼搏、努力,那讓我們一起奮斗,實現自己的夢想吧!不過要記住,在失敗面前不能氣餒,不能退縮,堅持可以點燃我們前進的明燈。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14
比較近,我讀了梅子涵先生的《女兒的故事》,它沒有華麗的語言,可是合上書,我仍然沉浸在其中,回味所讀,感慨良多。
這本書是梅子涵記錄的陪女兒梅思繁成長的點滴。梅思繁的成長有歡笑,有難過,有收獲,更有挫折。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學到了許多。其中,比較讓我難忘的是《綠色校園》那一章。這一章通過莎士比亞的名言:“在時間的大鐘上,只有兩個字——現在。”來告訴我們時間轉瞬即逝,要好好珍惜時間;通過綠色校園校長的話,告訴我們學習要全面發展……但是比較讓我受益的是那個故事。
梅思繁考上了綠色學校,爸爸要獎勵她,而她只要一個鐵皮文具盒。途中,爸爸問她還要什么,她沒有動搖,還是堅持自己需要什么就買什么,而不是趁著爸爸高興多索取,這不就是一種自控力嗎?難怪她能取得成功。
看完這個故事,我很慚愧,我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看什么東西好玩有趣,哪怕并不是必須的,也想買回去,結果東西是多,可一轉眼就忘了,都沒有好好利用,不但造成浪費,更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自我控制。生活如此,學習不更需要自控力嗎?
我在一個小幽默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學習是件反人性的事情。剛看到還不太理解,現在我明白了,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克制自己玩的欲望,抵抗本性中的好逸惡勞,而去面對枯燥乏味的1、2、3、4、A、B、C、D……這需要多大的自控能力啊!的棉花糖實驗不就驗證了自控力在人一生發展中的重要性嗎?想到這里,我敲響了心中的警鐘:要從生活中點滴小事開始,來加強自己的自控力。
謝謝梅子涵老師給我們帶來《女兒的故事》,讓我從這一個個小故事中汲取成長的能量!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15
《女兒的故事》這本書,其實我很早之前就有了,但是當時被我匆匆翻了幾頁,就有被擱置在了書架上,而我又回過頭去看我的那些“課外書”了。直至暑假,老師要求我們在那些必讀的書單里選一本書寫一篇讀后感,我才又想起《女兒的故事》這本書。《女兒的故事》這本書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第一個部分是“女兒的故事”,這一部分的主要作者是爸爸“梅子涵”,而另一部分是有“女兒”梅思繁縮寫的“我的故事講給你聽”,這兩部分同樣有著幽默的成分,卻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人、事、物,所以這樣寫有一個好處,能看到多面性的人、事、物。通俗一點講,就是從兩個不同的觀點,立場看待一些人、事物。
我對這本書感觸頗深,孩子們的一生不可能都由家長來掌舵,不如讓孩子自己來掌舵,駛向成功的彼岸。
《女兒的故事》深入人心,通俗易懂,也不乏文學性,我愛看,老媽也愛看,難怪會被選入“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精選15篇)】相關文章:
讀智慧小故事有感12-02
讀《雷鋒車的故事》有感(精選9篇)03-30
讀《笨狼的故事》有感【推薦】03-29
讀《智慧小故事》有感范文03-29
讀《雷鋒車的故事》有感(9篇)03-30
讀《雷鋒車的故事》有感9篇03-30
讀海的女兒心得03-12
讀智慧小故事有感(5篇)12-04
讀智慧小故事有感5篇12-03
讀《雷鋒車的故事》有感通用9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