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后感(集錦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弟子規》讀后感1
李毓秀的《弟子規》是仿《三字經》體例,三言成語,名句疊韻的形式為古代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敬師規范,由《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纂而成,今天讀來仍然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當今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和古代的社會環境不能同日而語,讀《弟子規》我想在現實和傳統之間有沒有一個承繼關系?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講得最多是一個“育人”的問題,所謂至樂莫如育人,怎樣教育人,怎樣增加修養,做一個完善的人?這是我們應從傳統中繼承和發揚的。在物質豐富、科技發展的現實環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沒有依托,往往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導原則,而在《弟子規》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為做人的原則,那么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在物質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系,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系,那么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弟子規》讀后感2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大家應該都看過讀過《弟子規》吧!可是大家真正讀懂了什么,學會了什么。讀完《弟子規》有什么感觸,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領悟到的。
《弟子規》中的首孝悌,次謹信和有余力,則學文。這兩句讓我感觸最深!“首孝悌,次謹信。”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孝順這一點許多人都沒做到,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拉扯大,對我們恩重如山。愿為我們赴湯蹈火,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只是一心一意的照顧著我們。就如《游子吟》中所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來和大家說說黃香是如何孝順父親的。相傳在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在夏天,他每天晚上都給父母扇枕席;在冬天,每天晚上他都先上床用體溫把被子捂熱。黃香小小年紀就懂得如何孝敬父親,我要向他學習,我們只要做好身邊的小事,不讓父母操心,還要學會為父母分憂。
“有余力,則學文。”這話的意思是如果有余下來的力量一定要去學習文化知識,有些人努力學習成為舉世聞名的作家、書法家和教育家。而有些人不努力學習,誤入歧途,走上了偷竊、搶劫、殺人的犯罪道路。學習的好與壞,決定了你一生的成與敗,在學習上我們的前輩作出了很好的榜樣與例子。學習要用“三余”,“三余”指的是冬天很少有事可做為一年之余;晚上也沒什么事可做為一天之余;雨天沒什么事可作為平日之余。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飛從小也不愛學習,母親訓斥了他,告訴他要樹立遠大理想,報效國家,于是岳飛發奮苦讀,最后成為了抗金英雄。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
《弟子規》是本好書,他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孝順父母,努力學習,大家一起品味一下《弟子規》吧!
《弟子規》讀后感3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我正在大聲讀《弟子規》一書,感悟里面的精華所在。
《弟子規》是一本寫道德禮儀崇孝上進的書。在這本書中,每一段話都配有一個相關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蘊涵著一個道理,而這些道理就是這本書的精華。
我最記憶深刻的就是“對飲食,勿揀擇,食可適,勿過則。”
這句話的意思是:吃飯的時候,不要挑食,否則會營養不良;吃東西還要適可而止,不要暴飲暴食,吃飯過量就會損傷身體。我身邊正好有一對例子:我有兩個朋友,一個從小嬌生慣養,愛挑食,假設有一盤帶有蔥的菜給她吃,她能用筷子一個一個把蔥挑出來再吃;另一個特別能吃,只要有好吃的她就一口氣吃完,所以肥嘟嘟的。而我正好,不挑食也不暴飲暴食。
讀了這本書后,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與孝敬父母的道理:“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告訴我們要有愛心,與有道德的人親近,多學習;“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教育我們出回要先通知父母,不讓他們擔心;“借人物,及時還,人借物,有勿慳”是說借別人的東西要及時還,別人向你借東西,若有就借出去,不要小氣……
《弟子規》還有一個過人之處,就是簡練。此書把內容容納概括為三字,讀起來流暢而壓韻,真實精妙絕倫啊!
我愛讀書,愛讀《弟子規》,愛它的每一個道理,讀完后,我自然也會用實際行動來崇孝,做一個孝女。
《弟子規》讀后感4
回想《弟子規》這本書已經在我家有幾年了,記得幼兒園大班時老師每天給讀論語,媽媽也曾經給我讀過,所以這本書沒怎么翻閱就被閑在了書架上。一直到這個寒假老師讓同學背誦《弟子規》,我才把這位沉睡已久的老師請出來。
讀了這本書,雖然有些我還不是特別明白,但我還是收獲了許多,比如:“父母呼應勿緩 行勿懶父母教須聽從 父母責 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有時候媽媽喊去擦桌子,叫幾聲我還磨磨唧唧的不想動,再叫,我有時還會回上一句:“有獎勵嗎?” “什么獎勵?”我說“那就擦一次獎勵一塊錢吧!”媽媽也許是想讓我干的有動力些,索性就答應了我的要求,說實在的那段時間我的'錢包真的是鼓鼓的。后來媽媽覺得我大了一些,媽媽再次喊我擦桌子的時候,她說:“兒子,咱家四口人,那這四口人是不是都是這個家的一份子?”我說“是”媽媽繼續說:“那既然是,那咱干點家務,做點事情,還用錢嗎?”從那以后,我感覺我再也沒有擦過桌子。讀了弟子規之后,覺得自己太不應該了。
還有“朝起早夜眠遲 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大意是早上應該早起,晚上不應該過早睡;因為人生易老,所以應該珍惜時光。早晨起床,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回來,應該洗手。想想我自己呢,每天早上都是媽媽叫完一遍又一遍,像是個打鳴雞,督促我的學習,又像是個嘮叨的唐僧。
這本書讓我的臉紅了一次又一次,很多我不太明白的地方,我會仔細閱讀。以后也會以《弟子規》來要求自己。
《弟子規》讀后感5
我讀了《弟子規》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離床喪三年居處變酒肉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來對自己父母的喪禮是這樣重視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這三年里他們要把屋子變得簡樸,樸素,不能有一點兒富貴的東西出現。但換回我們現代人能這樣做嗎?絕對不行!他們只能喪一個星期,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就到處去玩,喝酒吃肉類。現代人也不會把屋子變得樸素。
“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這句訓示教育我們外出時衣冠齊整。例如上學,一個人衣冠齊整,讓別人看上去就覺得這學校的校風一定很好,但如果一個人頭發不整齊、校服的紐扣沒扣好,讓別人看了就誤認為這學校的校風很差。所以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現在的社會,你的形象也可能決定你的前途。假若兩個人同時去面試,學歷一樣,其他條件差不多,但一個衣冠整齊,講求衣服的衛生;一個不注重自己的衣著,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說老板會選誰呢?當你找工作面試時,別人不但看你的學歷、能力,還要看你的形象呀。我們校園里也提倡過講究衣著整齊,形象要做好。所以我們從小講求衣著整齊,衣著的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我們以后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弟子規》讀后感6
閱讀弟子規我們會一次次受到感動,使我們感悟最深的,也許就是人間的真諦。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應無緩;父母命,行無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為嗎?是呀!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往往在吃穿方面挑來揀去,這不正是俗話說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嗎?”學了《弟子規》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里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我們一起仰望這一片屬于我們的天空。我們需要更多的互動,來交流彼此的心扉。我們需要那一抹溫柔的微笑,來包容對方。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手編織美麗了未來!讓愛佇立在心中,要我們擁有偕同前進的夢想,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讀后感7
學校發給我們一本《弟子規》小書。開始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么意思。今天,在老師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出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來《弟—子規》是中國傳統圣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么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么是親情,友情等等……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電視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干什么嘛。”媽媽說:“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后才到飯桌上去吃飯。還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里干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根本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游戲。媽媽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掃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說:“你這孩子,沒有聽見我叫你嗎!”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見后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應該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反思我自己的行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于承認錯誤是一種美德,現在,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后感8
在寒假里,我讀了不少書,還重溫了三年級背過的《弟子規》。明白了不少道理。
弟子規,分幾個段落,分別是:總敘、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從不同的方面,告訴了我們:做一個人,就要尊敬長輩、誠信對人……
弟子規首先就告訴我們:首孝悌。主要的意思是:年幼的人,在家的時候要孝敬父母,出門的時候要尊敬兄長。人一生更重要的,就是親情。沒了親情,怎么都不會快樂。次謹信,告訴我們:說話要恭敬誠信。人要言而有信,說話不能不經大腦,要做到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才行。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說的是:要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身實踐之后,如果還有余力,就再去學習各種詩歌文學。作者把《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段話作為總綱,目的是要告訴人們教育弟子應謹遵圣人的教誨,不可誤入歧途。
在生活中,弟子規有時也很有用。如:“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從弟子規中,我學會了好多道理,我要做一個好少年。
《弟子規》讀后感9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中的典范,讓我們看了都受益匪淺,它雖然三字一句,但卻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
在這么多句三字經中,有幾句讓我印象很深。“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幸。”教會了我:“犯了錯誤能及時改正,就等于沒有做過錯事一樣。倘若犯了錯誤不及時改正,并且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比如,撒了謊不承認錯誤,這是不對的,但如果及時改正,那是對的。“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這一句話對我的感觸也是非常深的。以前,媽媽叫我起床我也想爭分奪秒地多睡一會兒,尤其是在寒風刺骨的冬天,學了《弟子規》后,每天早上媽媽一叫我便迅速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之后便去上學。這樣,我漸漸懂得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過光陰。”這一個道理,也慢慢提升了做事的效率。
中華傳統文化真是博大淵深,我不僅要學好《弟子規》,還要學好中華傳統文化。將這些教誨傳承給一代代中華民族。
《弟子規》讀后感10
這幾天,我把《弟子規》這本書看完了。《弟子規》以孝.謹.信.親仁關愛為主題,講了許多故事。比如《弟子規》中的總述: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這個故事講了晏殊臨時改題。我想:晏殊在家里打過了草稿,再考一遍不就行了?為什么要讓皇上換題?后來我想了又想,才解開了這個謎底。
我常常不理解父母的艱辛,還常常埋怨父母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又常常拉著媽媽到超市買零食。我還不愛做家務,懶得連被子也不愿意折,整理個房間也懶得動。媽媽好像是我們家的鐘點工,一天從早忙到晚,什么家務事都由她一個人承擔:洗衣服.做飯.掃地.拖地.擦桌子........一看到這幾個字,頭都快要大了。如果這些活都要我一個人干,我想我現在應該在醫院的搶救室里面進行搶救吧!我本來以為做媽媽應該很容易,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家庭里可以呼風喚雨。讓自己的女兒好好孝敬自己,你說往東他絕不往西。我想這樣的孩子才算好孩子。
孝順,是服侍母親的最好方法。
《弟子規》讀后感11
“從前從前,孔夫子的語言,我們沉淀,那論語學而篇,兩代之間,從弟子入則孝……”
這是一首優美的中國風的歌曲——“弟子規”。相信大家一定看過“xxxx湖南衛視的春節聯歡晚會”,那么你知道晚會這次晚會的主題曲是什么嗎?對了,就是這首與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據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優秀書籍同名歌曲《弟子規》。
《弟子規》雖然是一本只有一千來字的小冊子。但是,就是這一千多個字,包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范;《弟子規》,是我們大家生活中的典范,是教導大家做人處事的規范;《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是人性的基礎。這本書,是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據我們的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成的。
初讀弟子規,我就受益匪淺: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所謂六藝,就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弟子規告訴我們這么多只是和做人的道理,這樣一本好書,怎么能不吸引人呢?讓我們大家一起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讓我們把弟子規牢牢記在心中!
《弟子規》讀后感12
上個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弟子規》,我從中得到了一些收獲,也悟出了許多道理。例如: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嚴于律己……
《弟子規》中有一句話:“出必告,反必面”。意思是說:我們出去做什么事情時,要提前告知父母一聲,在征求他們同意后再出去,這樣以免他們擔心。我們外出回家中之后,要立即通知父母一聲,以免他們牽掛。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南昌老家探親,就發生了一件事令我終生難忘的事。
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和表姐正在她家里玩,姑姑正好有事情要出去,就叮囑我們在家里玩。我和表姐在家里玩了一會兒,覺得沒什么意思,表姐就提議說:“我們出去玩吧。”就這樣我們兩個人就跑到大街上去玩了。就在我們兩人在外面吃著各種美味的小吃,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姑姑回到家不見了我們倆的蹤影,大吃一驚,趕緊打電話到奶奶家問:我們倆人有沒有去那邊。我爸爸和奶奶聽說我們倆人不見了,也十分著急。大家等了一會兒,見我們還沒有回來,爸爸就趕到姑姑家,準備和姑姑一起出去找我們,后來在姑姑家樓下碰到我們倆回來了。爸爸和姑姑嚴厲地批評了我們倆人:只顧著自己出去玩得開心,一點也不考慮大人們會擔心。我和表姐不得不低頭認錯,表示以后出去玩一定會和家里人打招呼,以免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擔心。
我們學習《弟子規》,不僅僅要會背誦,而且還要深入理解,貫徹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里,這樣我們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弟子規》讀后感13
《弟子規》人人都熟悉,人人都熟知。一開始,當我知道要學習《弟子規》的時候,我覺得,這是幼兒園小朋友的內容,覺得很枯燥。可當我學習過《弟子規》之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不孝。
以前我跋扈,任性,叛逆,愛發脾氣,常常惹父母生氣,常常與老師頂嘴。總覺得父母為我做事是理所當然,總是向他們索取,卻從沒有說過謝謝。爸媽,你們辛苦了!錢從來都不是大風刮來的,卻好像是大風刮走的。以前我經常大手大腳的花錢,現在我才知道掙錢不容易,全是父母的辛苦錢。爸媽,你們牽掛的孩子長大了!
學習《弟子規》,雖然我不一定能成圣成賢,但我可以成人,成為一個謙虛,低調,寬容的人,成為一個為社會做貢獻的人,成為一個“善人”。
《弟子規》教會了我很多,幫我改變了很多。我改掉了出口成“臟”的毛病,改掉了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改掉了任性叛逆的壞脾氣。教會了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待人和善,學以致用,用心專一。教會了我心懷感恩,以德報怨,與智者同行,與高人為伍。
《弟子規》不僅是一本書,更是我生活的指標。它指明了我學習的方向,規范了我生活標準,確立了我個人的原則,雖然很枯燥,但是很有用。
《弟子規》讀后感14
學習《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有些原因很簡單。但我只是沒有真正明白真相。所以,學習了《弟子規》,我才真正明白了道理。《弟子規》增加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學了《弟子規》,有三點體會。
第一:感恩。對于一個人來說。應該得到回報的是最仁慈的父母的仁慈。所以《弟子規》第一章是孝道,感恩之心體現在“孝道”二字上,“父母不要拖慢父母的生活,不要偷懶”,“父母要尊重父母的責任,服從父母”,這是我們做孝道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是有很多事情我沒有做。經過這次學習,我希望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加倍努力,希望能給努力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尊重,要謙虛,尊重和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心的謙虛很難對別人表示尊重。充分的行動損害適度的利益”,“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雖然我從小就讀過很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是我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相反,他們往往很有競爭力。驕傲自滿。
第三,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培養人的品德,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學會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選擇什么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讀后感15
談到珍愛生命的時候,我們總不會忘記強調,是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可貴的生命。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總是忘了賦予我們生命,無私哺育我們成長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愛與關心,是因為他們的悉心照顧,我們才能夠在一個優異的環境下茁壯長大。
這些天不知怎么的我把書房里的《弟子規》拿來翻了翻。當我看到“入則孝”的時候,我心里涌起了陣陣好奇與疑惑。“入則孝”說的是回到家就要孝順父母嗎?我好奇地查了查資料,果然就是這個意思。在孔夫子那個年代就開始講究孝道,對于受到父母的愛越來越濃的我們怎么能夠不去做一些孝順父母的事了。
生命誠可貴,而這可貴的生命是誰給與我們的呢?這一切都是父母給與我們的。他們不但給了我們生命,還把我們養育成人。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謝父母呢?是的。一個聲音肯定的回答說。那我們應該怎樣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吧。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意思就是冬天要讓父母親穿的暖和,夏天要讓父母涼爽。早上要問安,晚上要向父母親請安。出門先告訴父母要到哪里去,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事業不隨便改變。同學們你做到了嗎?
感恩父母從現在做起,吃飯時候給父母夾肉,幫父母捶背,給父母端洗腳水。感謝給予我們生命的人。感謝把我們養育成人——父母,大喊一聲父母我愛你們!
【《弟子規》讀后感(集錦15篇)】相關文章:
《弟子規》教學設計09-17
弟子規廣播稿01-20
《弟子規》的讀書筆記04-02
《弟子規》教學設計12篇03-25
《弟子規》讀書筆記15篇09-10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03-28
《弟子規》教學設計(精選5篇)03-26
《活著》讀后感集錦15篇03-28
青銅葵花讀后感集錦14篇03-25
《彼得·潘》讀后感(集錦15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