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陶行知》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走近陶行知》讀后感 ,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 1
“櫻桃楊桃亦香甜,不如小陶樂開懷。學習行知好習慣,陶花朵朵沁心田!弊x了《走近陶行知》,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千,對陶行知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在哥倫比亞大學師從著名教育家孟祿先生和杜威先生。宋慶齡稱他為“萬世師表”,郭沫若說“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通過閱讀、理解、思考,我了解到陶行知是一個愛國、愛滿天下,求真、有思想的偉人。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他為了祖國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憑借著他愛滿天下、無私奉獻、堅忍不拔的精神,懷抱著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接受到教育的夢想,毅然踏上了學習、實踐的道路,創辦了曉莊師范、育才學校等。
我們都知道陶行知是個愛國人士,除了將畢生心血致力于教育外,還大力支持革命。在一次與同學的談話中,陶行知和他們談起長大后有什么志向時,有人說“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到外國當教授”。陶行知聽了很不快:“為什么你不回中國?”那人說因為中國太窮太亂了。當時,陶行知就懷有胸懷大志:將來學成之后,回國讓每個人都受到教育。可見,一顆報效祖國、愛國的心靈從小就深深地扎在他的心中。年少的他是多希望人們能免受戰亂的影響,過上富足的好日子。他要讓人們從封建的社會中解脫出來!
作為一名偉大的教育家,在與孩子的接觸下,陶行知越來越愛孩子們,那無微不至的關愛包括對學習上的、生活上的。有人說“孩子是祖國未來的主人”,陶行知卻說“孩子是現在祖國的主人,現在做不好主人,將來也做不好”。陶行知對孩子們的愛已經超越了對親人的愛,對孩子的愛已經超越物質、精神了。一次,一個孩子做錯事打人了,陶行知竟還給孩子四顆糖。第一顆糖是因為孩子準時來到;第二顆糖是因為他叫孩子住手那孩子就立即住手;第三顆糖是因為孩子之所以打人是因為打的那個人欺負女孩子;第四顆糖則因為那孩子主動認了錯。相信我們不難發現陶行知對孩子和藹可親的愛,錯了也不責怪他,而是鼓勵孩子的正直善良,用親切的話語來引導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陶行知正是如此愛滿天下,教導親切……
陶行知雖然離開我們60多年了,但他的身影高大永駐,精神光照千秋。輕輕地您走了,留給人們的卻是那滿滿的愛,永不磨滅;輕輕地您倒了,樹立起來的那份愛國情懷,堅韌不拔……
讓我們走近陶行知,學做“小陶子”吧!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 2
讀一本好書對于一個人來說受益良多,《走近陶行知》,書雖然不厚,卻用一個個小小的故事、片段記錄了一位教育大家給祖國的寶貴饋贈,用質樸的言語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平民教育”、“學校觀”、“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這本書對于一名教師而言,不僅是精神上的引領,也是實踐中的導航。
全書的中心用五個字來概括就是“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話說,這是生活現象的說明,即教育現象的說明。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彼梅N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來源于美國杜威的“教育即社會,教育即生活”,但是他又在此理論基礎上結合中國教育實情做出了提升,在他看來,“社會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是一種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庇纱怂貏e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也就是“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應該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在傳統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為了考試而背一些默一些詩句啊、文章啊。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考試,因為這種考試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多么的重要。現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上取得和諧發展。這也要求了學生從“要我學”的死胡同中解放出來,步入“我要學”的求知天地。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 3
最近,我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讀了《走近陶行知》這本書。在陶行知爺爺光輝的一生中,有許多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使我啟迪很深,有的深深地打動了我,還有的讓我懂得了人世間的各種道理。體會到陶行知爺爺那高尚、純潔的品質和治學的艱辛。而最打動我的,是陶行知爺爺那勤儉節約的美德。
陶行知小時候很懂事,為了給家里省錢,就算母親剃的頭再不好,他還是順從地讓母親給他剃。這把剃頭刀,剃了陶行知家的三代頭,因此,陶行知在《吾母所遺剃刀》這首詩中說道:“這把刀,曾剃三代頭。細數省下錢,換得兩擔油!弊x到這時,我不由得想起我以前浪費的行為。
以前,我很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金錢,認為家里我是父母的獨苗,什么事情都得聽我的?吹铰愤厰偵嫌泻贸缘模驼J了命要買,說什么也不聽,但買回家以后,又覺得不好吃,怕爸爸媽媽批評,便送給太太吃,家人還夸我懂事;有的時候,看到一些喜歡的玩具就要買,但買回來后又不玩了;還有的時候,看到超市里一個個好吃的,就嚷著要爸爸媽媽買,不給買就撒嬌,甚至哭鬧,買了之后,覺得不好吃,就一直擱在那兒。一次,我去鞋服店里買鞋子,家里已經有合腳的球鞋五六雙,但我就是要買。看著這些琳瑯滿目、款式多樣的鞋子,我恨不得全買下來,最后,我幾乎把所有的鞋子都試穿了一遍,才找到了我最喜歡的。
我趕緊叫爸爸來買,他不肯,還說這個價格太貴,而且家里已經有幾雙了,再買是浪費!拔也灰,我今天就買定它了!”我肯定地說。經過我的一再要求,爸爸只好買下了這雙鞋子。買完鞋我還不罷休,又要買衣服、褲子,而且一買就是兩三件;氐郊遥姨焯熘淮┬沦I的,以前舊的都不理不睬。長大了,以前的都穿不下了,那時媽媽就心疼地說:“唉!買這么多鞋也不穿,還是挺新的呢!扔掉了可惜呀!”當時聽了沒什么感覺的,但讀了這本書后,心里覺得很愧疚,這些錢都是爸爸媽媽用汗水換來的呀!他們工作是很辛苦的。陶行知爺爺從小就很懂事,很勤儉節約,而我就這樣浪費父母的勞動成果,真是不應該。
陶行知爺爺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他的每一句話都激勵著我們。我不僅要學習陶行知爺爺勤儉節約的美德,還要學習他其他優秀的美德,爭做新一代的更完美的“小陶子”。
【《走近陶行知》讀后感】相關文章: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03-23
走近法律教學設計03-03
陶姓男孩起名03-04
悲陳陶閱讀答案04-09
《走近反式脂肪酸》閱讀答案11-28
陶姓男孩起什么名好09-12
好聽可愛的陶姓女孩名字09-29
《明史·陶諧傳》閱讀答案解析03-21
人生三大智慧:知足、知止、知常06-04
讀《陶校長的演講》有感(15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