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拯救男孩》有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拯救男孩》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拯救男孩》有感1
在春假期間,我讀了尉老師推薦的一本書,這本書叫《拯救男孩》。其中有一個故事很讓我印象深刻,內容是這樣的:
有一個倍受寵愛的男孩,由于平時有好東西習慣先吃,在奶奶60大壽時,非要先吃一塊生日蛋糕。父親不允,兒子犯橫道:“不讓我先吃,你們誰都甭想吃!”一巴掌把生日蛋糕打翻在地。奶奶哭道:“我愛了你12年,你愛我一天也不行嗎?”
這就是“溺愛”造成的后果。“溺”,在詞典上解釋為“淹沒”的意思。如果父母的“愛”流橫溢,泛濫起來,那也會“淹沒”孩子的,也就是所謂的溺愛。溺愛實際上是一種軟暴力,是一種失去理智的行為,是極端自私的表現。溺愛是在愛的名義下行自私之實,溺愛的目的是使我們依賴父母。現在我們的生活,實在太幸福了,住著大房子,吃得香,穿得好,還能經常出去旅游。一般溺愛我們的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因為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吃了很多苦。所以,爺爺奶奶不愿意我們再受苦,什么要求都滿足,不管要求和不合理,一有點小事就出來保護。
我媽媽也曾經“溺愛”我,我清晰地記得:有一天晚上,時間已經不早了,爸爸媽媽叫我睡覺,可是我很想看電影,于是便哭了起來,媽媽一聽挺不忍心,就讓我看了。看了這本書后,我明白,媽媽這樣遷就我其實就是一種“溺愛”,我也明白了“溺愛”不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是理解和尊重,會以恰當的方式促進我們的成長。所以我們一定要拒絕溺愛,努力成為人格健全的人。當然,大部分時候,爸爸媽媽是不會這樣的,比如,我做作業做到很晚了,他們不會讓我不做就去睡覺;天冷不想去參加培訓班,他們也是不會遷就的……
我想對所有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說:請愛我們,但別“溺愛”!
讀《拯救男孩》有感2
帶班兩年以來,一直感覺二班有個不好的特點,就是普遍是男孩子調皮,男孩子沒法但當大任,很多班級事務,男孩子都不能發揮他們的主心骨作用,不僅成績上整體沒有女生優秀,在其他方面,紀律,作業,平時的活動參與度,為班級做出的貢獻度等方面,男孩子都不是很讓人滿意,反而是女孩子,整體比較踏實,在成績,班級的管理和各項活動中表現出她們的積極活躍,又責任心,組織能力,調配能力等等方面都是比男生要表現的優秀一些,一直聽說有一本書叫《拯救男孩》,這個假期好好的讀了一遍,收益頗多,從中對于男孩教育我也一些體會。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意識到男生和女生在本質上市不同的,男孩子天性好動,叛逆性強,愛冒險,喜歡競爭,喜歡嘗試。而女孩子本身就喜愛安靜,聽老實話,所以對于男孩子和女孩子我們應該要有不同的要求和評價標準,如果希望男孩子都像女孩子那樣整天安安靜靜的坐著,不對任何事情感到懷疑和好奇,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摧殘。男孩子的那些特點里面也體現了他的主動性、創造性,也是人類生生不息的進取精神的源泉,所以要學會把男孩的“不同”轉化為男孩的“資產”。在生活中、工作中要重新審視身邊的這些男生,把他們看似缺點的特點變為他們獨有的資產,從而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進取心。
第二就是對男孩子要寬容一些,男孩子因為個性的原因,對于學校的很多要求和規范都沒法做到所有的都規規矩矩的完成,他們天生愛動,有好奇心和叛逆心,所以容易下課打鬧,容易上課分心,容易自習課表現出一些躁動,對于這些小毛病,我們不能一味的批評和打擊,這會影響到他們對自我的一個正常評價。也會變得對自己沒有信心。同時在平時的班級學習和活動中,要充分發揮男生的這些特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第三,相對于成績和表現而言,培養男孩子的責任心更加重要。責任心是從小鍛煉培養起來的。科威特作家穆尼爾.納素說“責任心就是關心別人,關心整個社會。有了責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意義和靈魂”。美國品德教育聯合會主席麥克唐納曾說“能力不足,責任可補;責任不夠,能力無法補;能力有限,責任無限”。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認為“男性的第一魅力是責任感”,所以說,責任感是做人的基礎、成才的基礎。現在的這個社會,對于男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男孩,責任意味著將來:對自己負責的男孩,將來是有出息的男孩;對家庭負責的男孩,將來是有愛心的男孩;對社會負責的男孩,將來是有作為的男孩。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抓住一切機會讓孩子得到鍛煉,相信“責任使人成長”“責任使人超越”!所以即使男孩子現在有些能力上還是不夠,我們也應在平時的班級生活中多加注意培養男孩子的責任意識,引導和鼓勵他們對自己所承擔的事情能夠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
第四,因為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很大, 很多的家庭中都是母親扮演者孩子的教育者的角色,而父親因為要承受家庭的經濟壓力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掙錢養家糊口方面,疏于與孩子的溝通,那么男孩子在家里缺乏一個父親的榜樣作用的引導,現任美國總統就說:父愛缺失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空洞,任何政府都無力填補。孫云曉老師說:母親是兒子與父親之間的一座橋梁,男子漢氣質正是順著這座橋梁由父親傳遞給兒子的。現在的男孩子缺乏一種陽剛之氣,在一部分程度上源于父親在家庭教育角色中的.缺失,所以我們也應該呼吁男孩子的父親平時多關注一下對自己兒子的教育,父親的示范和榜樣作用是母親無法代替的。
第五,因為現在母親基本上承擔了孩子的教育責任,而母親作為一名女性,在心理上有寵愛孩子的傾向,所以總是把孩子緊緊的圈在自己身邊,什么事情都替自己的孩子整理清楚,什么苦和委屈都不讓孩子去承受,很多事情都不讓孩子自己做決定,這對于男孩子的培養是很不利的,不利于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責任心,和作為一個男孩子該有的果敢,剛毅和堅強。所以在平時的教育中,我們也應該教育孩子的媽媽學著對自己的孩子放手,尤其是男孩子,需要放養。平時要狠下心來,該讓孩子吃苦的時候就應該讓他吃苦,該讓他自己承擔責任的時候就讓他自己一個人承擔,不讓什么都包辦,這樣對男孩子反而不利。
男孩比女孩更難被理解,他們內心因為也承受著更多的委屈,困惑和壓力,作為一名教育者,更應該關注他門的教育,因為目前而言,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還是社會,對男孩子的成長和天性的發展都不利,也應該多多研究他們的心理,給他們的成長創造一個更為平坦和舒適的道路。
【讀《拯救男孩》有感】相關文章:
讀《自信》有感04-07
讀《魯濱遜》有感04-06
讀《鯨》有感04-03
讀《冬天》有感04-01
讀贊美有感03-29
讀《愛》有感03-28
讀《金翅雀》有感03-27
讀中庸有感03-27
讀《狗》有感03-20
讀《釣魚啟示》有感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