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寒三友》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歲寒三友》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歲寒三友》讀后感1
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真朋友也。
沒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各人在各人的屋檐下捧著良心過各人的日子,日子在平凡中消逝。他們的命運如同淙淙而過的流水,起起伏伏。
一生總有得意和失意。在風光的時候,王的草帽機一本萬利地轟鳴著;陶的焰火映照出他最好的年景;靳的繪畫竟然得到大師的點撥。
這是各自生命中輝煌的時刻,同樣伴隨著悲劇,是王、陶的破產和靳之前的默默無聞。若彼此間命運的.起伏一致,也許上演的將是醉時同歡、醒時同憂的惺惺相惜,而偏偏他們的光榮與落魄并不在一個節奏上。王、陶盛時靳不富,待靳貴時王、陶衰,如此,該有雪中送炭的珍惜。的確,三人的脈搏還是共同跳動。
當靳三年后歸來,看到物是人非,王、陶二人皆走投無路,便將三塊心愛的田黃石變賣,將錢分成了三份。王、陶二人沒有推拖。三人依舊在酒樓上痛飲,臘月三十,窗外大雪紛飛。
令我感動。不僅是靳的義,更為三人的情。王、陶二人欣然領情,三人關系可見太不一般。他們之間,只有情,利已無處遁形。
一邊沒有絲毫忍痛割愛,一邊也不流露欠疚感恩,這種境界恐怕一輩子難以企及。率真、淳樸、真實……這些字眼還是太小,不足涵蓋。大概是一種大化的至頂,三人在這一世界中歸一,仿佛是前世、今生和來世的三個自己,毫不掩飾真性情,也是人性中最美的真性情。
的確,縱觀前前后后,三人利之所出,義之所交,似乎有來有往,非常公平。但風調雨順時的一件衣遠不能和饑寒交迫時的一口食比;同樣在他們順時的交歡并不能和逆時的互助相比。最困難的時候考驗出他們的友情這不假,而彼此的態度才是真正分清這友情是利之所系還是義之所系的關鍵。
淡定、超然、恒久、至情至性。
君子之交,知己之交。
松、竹、梅,雖不同類,但氣節相通。
不禁想起杜甫的《夢李白》二首,以及《天末懷李白》,初讀時著實令我感嘆。后來讀到《詩論》中有這樣一番話,是說:真朋友必無假性情。通性情者詩也,詩至《夢李白》二首,真極也。非子美不能作,非太白亦不能當也。以詩品論,得《騷》之髓,不撮漢魏之皮。或曰:“唐無古詩而有其古詩”,然乎哉?好一個“真朋友必無假性情”!
《歲寒三友》讀后感2
在本單元學完之后,我又對松、竹、梅有了一些贊佩和印象改變。
松、竹、梅都不是昂貴出名的植物。蝴蝶蘭盡管十分貴重美麗,但是它毫無骨氣。嬌弱虛偽,只知道活在溫室中,喝人類的水,開出明艷的花兒給人看,擺在展覽館里。
松樹的品格卻高尚德多!雪松是一栽就十年不死,歷經風霜雨雪,飲著天降的雨水,在寒霜冰雪中,深綠而挺勁的針葉傲然伸展,絕不縮在身體里,我居住的院子內便載了二十多棵魚鱗松。它們長枝挺勁秀美,都高達十五米多,據爺爺說,這些松樹已經存活了十多年,從來不枯竭,年年冬日愈加雅致翠綠,人們只不過用石塊澆水泥做給它根部砌了個臺子,鋪些泥土雜草給它保暖,,水和肥料也不施,全靠下雨澆淋,偶然人們清掃草根時接管子,借著刷洗,也給魚鱗松喝幾口純凈的自來水,可這機會千載難逢,十分稀少,但這些樹株株美麗挺秀,根又直又壯。
院里還有四株茂盛的臘梅,香氣撲鼻,大年夜便更加暗香游絲地環抱著整個大院,我曾摘過泡水喝,但后來坐在枝丫上拍照時,發現這花兒越冷越香,怪不得奶奶在家時叫它“冷香妃”呢!年初一,天氣冷得我直打哆嗦,全身上下穿了羽絨制品,脖子上圍了一條大圍巾,還嫌凍死了?梢活w最大的梅樹卻如書上說那樣,每根枝丫舒展秀麗,金色的骨朵兒把枝干都壓彎了,就算再冰天動地,這梅也幽香撲鼻。
院里還有一些勁竹。葉子長長,枝干青青,夏天我會撫著它們秀嫩的竹葉,冬季它們干雖細,卻不顧嚴寒,傲雪凌霜。高昂著枝丫,毫不屈服于冰寒大雪。歲寒三友——松、竹、梅以它們幽芳雅致、傲立在風雪之中的高潔堅貞品質,千百年來深受崇敬,我也對它們贊佩有加。院子里“歲寒三友”,愿它們永遠挺拔秀美!
【《歲寒三友》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歲寒三友是指什么02-11
《青春》讀后感04-09
上甘嶺讀后感04-08
《春雪》讀后感04-08
哲學讀后感04-07
《將才》讀后感04-06
書蟲讀后感04-06
面紗讀后感04-04
最新讀后感03-25
大學讀后感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