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精】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海底兩萬里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1
1866年,一艘神秘的潛水艇出現在太平洋海域上,一位勇敢的教授帶領著他忠誠的仆人踏上了神秘的旅途。茫茫大海之中,究竟有多少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在這里,在大洋的底部,一切都有了答案。
在《海底兩萬里》中,凡爾納以驚人的想象力向我們描述了那迷人的海底世界——印度洋中美麗的T字貝殼,豐富多彩的海參,從雌鯨身上提取的奶油……在這里,一切都用電,一切都是水產品,一切都與世隔絕。這仿佛就是一個深海桃花源。
艇長尼摩稱得上是這個深海桃花源的主人。他了解大海中的一切,他睿智,機敏,讓教授為之折服。行星被他一個個“抓捕歸案”,千分之一的密度變化逃脫不了他的眼球,氣壓當作槍,電做成子彈。他似乎擁有這個桃花源所有的美好:水草在水中舞蹈,珊瑚定格在人們的眼中,各種各樣的小魚穿梭相間,與世隔絕,帶來種種奇跡——貝殼絲做的柔軟衣服,香藻中提煉的香水……
其實我認為,對自由的向往才是桃花源的核心要義。尼摩艇長其實是印度的達卡王子。他向往自由,他從一個壓迫的民族走來,他為了人民而起義,卻慘遭不幸,革命被鎮壓,妻子兒女雙亡。他最后選擇了歸隱大海,打撈金銀珠寶去資助人民的解放斗爭。他曾經說過:“海上極度太平,海洋不屬于暴君。在海面上暴君還能行使自己的權力,但在海下三十英尺的地方,他們的權力就不起作用了。”在他的心里,海洋是個奇妙的地方,是個奇妙的只有自由的海底桃花源。這里平和,就連天敵之間都可以“和平”相處。但人間現實呢?恰恰相反。作者生活在一個國王室專權,花天酒地,而人民卻倍受剝削,連塊面包也沒有的年代呢!或許,兩萬里的海底就是凡爾納的桃花源。
的確,海底世界的美妙景致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讓人為之驚嘆,為之折服。但更美的應該是深海桃花源的自由之美。書末圣經中所提的問題:“誰得以測出大洋深處的深度?”在我看來,世上只有教授和艇長兩個人,才有回答的殊榮。
邂逅深海中的桃花源,又何常不是件愉快的事?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2
在讀完《海底兩萬里》后,我覺得它的作者儒勒凡爾納,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夸張,動人而富有科學好處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盡管在二十一世紀的這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能夠在水下遨游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更有美國在冷戰期間制造出的第一艘核動力潛水艇以鸚鵡螺號命名,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這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海底兩萬里》寫于1870年,是凡爾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這部作品敘述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十分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據自我的設計建造了潛水船,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我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這個神秘人物的謎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開。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體。在漫長的旅行中,作者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致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讀來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3
我輕輕合上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使我難以忘懷,尼摩船長他那愛國的心更是久久留在我的腦海里,永遠也抹不去。
文中寫印度王子——尼摩船長因自我的祖國被殖民奴役,他的父母妻子犧牲了,他憑著自我的知識設計建造了“鸚鵡螺”號潛水艇,為被壓迫被奴役的人們奉獻著海底采集的財富,并在航海中撞沉了英國戰船,為祖國人民復了仇。
從書中可見,尼摩船長時時懷著一顆愛國的心,他盡自我所能,為祖國復興努力著。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不正需要這種愛國之心嗎?
古往今來,有多少仁人志士在祖國危急存亡的關頭,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捐軀。“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是曹植的慷慨悲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顧炎武的金玉良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林則徐的錚錚誓言;“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的悲壯抉擇。他們為什么能夠這樣大義凜然,從容應對生死禍福?是祖國在他們的心中,他們和祖國在一齊,祖國人民永遠記住他們!
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不愛國的表現。紅領巾是我們少先隊員的象征,可總有人忘記佩戴,難道說是那些人忘記了紅領巾是五星紅旗的一角,是一種榮譽、一種象征?更是一顆顆愛國心在燃燒;當國歌響起,有些同學還在東張西望、交頭接耳,要明白升旗敬禮是對祖國的敬意呀!還有少數人“崇洋媚外”,正如《家有兒女》中劉星說的:冰箱里有哈根達斯冰淇淋,還吃什么中國破冰棍!這些現象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可見,他們與尼摩船長相比,有多大差別啊!
《海底兩萬里》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愛國、報效國家,我真期望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從點點滴滴、一言一行中體現愛國,為國爭輝。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4
打開《海底兩萬里》,我懷著好奇心,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著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采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嘆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象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郁,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采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里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于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后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為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如果我是那艘“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發現他們后,我會象他那仁慈,留下他們嗎?不,我會立刻潛到最深的海下,任由他們淹死;當船員被巨型章魚卷走的時候,我會不顧個人安危去救他嗎?
不,根本沒可能,我會逃走回船上,另圖計謀。在這么多個如果中,我非常佩服他們的是他們都不自私自利,我佩服啊龍納斯教授的樂觀向上精神;佩服教授的仆人康塞爾對主子的忠心耿耿與無私精神;佩服尼摩船長的勇氣,和他那見到朋友有危險的時候就會奮不顧身的去營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5
假期里我共讀了3本書,《駱駝祥子》中舊社會下祥子的悲慘命運令我唏噓不已;《巴黎圣母院》中那凄美的愛情故事和那美與丑、善與惡的強烈對比又使人感嘆、惋惜。所以,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海底兩萬里》這本書,因為它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海底兩萬里?中,描繪了許許多多的海中美景:各種各樣、色彩斑斕的深海魚;海底的花、巖石、貝殼、華麗的珊瑚群,甚至是陽光照在海水上映出的一塊兒一塊兒斑斕的顏色……還有各種各樣的奇特現象。令我不禁感嘆,大海真是個奇妙的地方呀!
除此之外,這本書還告訴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在第十五章中,主角們遇到了困難,諾第留斯號不幸在海中觸礁了。事情是這樣的:這一天,尼摩船長的諾第留斯號來到了南極點上,他是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人。船上所有的人都無比興奮,可就在這時,諾第留斯號竟然觸礁了,這是多么悲慘的事情呀!所有人的心從山頂一下子跌到谷底。這次觸礁,并不是行駛中出現了疏漏,而是因為一座冰山翻倒在他們的航道上,它又受到了水流的沖擊,翻了個大跟頭,碰上了諾斯留底號,導致其觸礁。面對如此境況,船長卻說:這是大自然與他們開了個玩笑,多么樂觀的生活態度!船長很快想到了辦法。他不慌不忙地指揮水手們,將儲水池里的水排干,這樣船便可以浮起來,也就可以脫險了。果然,沒過多久,船就浮起來了。這件事說明,當遇到困難時,要沉著冷靜,不能慌張,辦法一定會想出來的,困難也一定會解決的。
本來,我是有些懼怕大海的,可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又對大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地球上,陸地與海洋的比例是三比七,地球大部分是海洋。跟海洋比起來,我們實在是太渺小了,而在宇宙中,地球卻只能算是一粒塵埃。不得不承認,世界是多么的奇妙!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6
村上春樹說:“看海看久了想見人,見人見多了想看海”,可尼莫船長卻覺得:“看海看多了很舒服,見人見多了會厭惡”。
如果海面上有一扇任意門,你最想去哪里?我啊,好想從這個入口開始,走完海底兩萬里。海上那艘孤獨的鸚鵡螺號,是在等你,它要與你一起完成,大洋深處的夢游記。
我不僅僅為鸚鵡螺號的高科技所著迷,或者說那不夠;我想遇見的,是鸚鵡螺號的船長——尼莫。我想用任意門,換和他聊一聊的船票。讓他帶我看看品日出大海的包容萬象,看海底森林的神秘,聽珊瑚王國的凄美回憶,聞采珠人的悲慘人生……那些夢幻的,神秘的,未知的,讓我愿意相信,亞特蘭蒂斯的神跡。尼莫船長會堅定地告訴我: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沒有人類的干擾才可能存在的東西。書里說,鸚鵡螺這種動物,想離開她的殼便可以離開,但她從未離開!就像尼莫船長!也許,他在躲避著人類,躲避著世俗的同時,也在保護著這片海洋,保護著屬于他的港灣,保護著自己的心聲。尼莫船長知道,什么山海不可平,明明山海皆可平,難平是人心。但他也會救下教授,也會為船員的死去而悲痛,也會捐贈可憐的采珠人一袋子珍珠。他失去了對人的信任,便選擇了離開。我想跟著他,遠離人世一天,去海底感受,那份不受束縛做自己的超脫。
槍響之后沒有贏家。真正的能力,是懂得敬畏自然。澳洲森林大火,菲律賓火山噴發。李海鵬說:“繁華并不常駐一地,人和自然,相互交流,沒道理人類予取予奪,卻永不失手。”
我想,遠離人類的地方,更像是大海的家。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7
《海底兩萬里》是法國文壇巨匠儒勒·凡爾納的一部著作,主要講述了法國博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探海旅行的故事。作者通過對“海上怪物”的追蹤,為我們描繪出一片神奇的海底世界,那里有平原、森林、墓場、沉沒的大洲和古城,還有當時的人們聞所未聞的高科技,其中有一些作者所描述的技術相對目前的科技發展來講,仍然具有啟發意義。
凡爾納虛構的“鸚鵡螺號”在當時是聞所未聞的。這恰好體現了凡爾納大膽創新,敢于想象的特色。而其在書中描寫許多當時還沒有發現的科學規律,或者還沒被發明出來的各種機器,后來都成為了現實,其吻合度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可見,想象鑄就新高度。
《海底兩萬里》不僅向我們展現了一幅驚人的海洋圖景,還刻畫了若干性格鮮明的人物。如善良卻又渴望復仇的船長尼摩,渴望探索自然的阿龍納斯教授,勇敢魯莽的魚叉手尼德·蘭,以及忠誠冷靜的仆人康塞爾。在書中,作者從描寫海洋的美麗著手,側面呼吁人們保護海洋,珍惜海洋。因為海洋就是人們的家,那里有人們的夢想。他們始終不肯放棄,一直在探索海底的奧秘,哪怕會失敗,哪怕會獻出生命,他們不逃避,始終堅持不懈。
鸚鵡螺號上的尼摩船長是個遠離大陸與世隔絕的人,他甚至拒絕吃陸地上的食物而只吃海產品。是什么導致了尼摩船長的厭世觀念?作者沒有在書中清楚寫出,但從船長對一艘驅逐艦的厭惡以及保存逝去的妻兒照片可以看出,這或多或少與一場戰爭有關。作者借船長之口,表達了對戰爭的厭惡。
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人生坎坷,是逃避還是面對?我認為,逃避并不能解決問題。現代人是社會人,不是單獨的一個人,不能只有一個人生支點,在遭遇困難后一蹶不振。而應該尋找新的支點,點燃新的希望。《海底兩萬里》雖然只是一本冒險小說,但它卻給了我許多的勇氣,它讓我勇敢地去面對現實,用勇于追求與探索的精神去迎接一切挑戰!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8
這個暑假,我讀了許多書。其中,令我映象深刻的一本書就是《海底兩萬里》。
讀《海底兩萬里》,我看見了現代科技的發達。在1866年那個年代,海上出現了一座“暗礁”,當人們還以為這是什么鯨魚時,阿羅納克斯教授,他的仆人孔塞伊和捕鯨手內德·蘭德偶然地來到了這個“怪物”上面。其時,這不是別的,而是一艘潛水艇,一艇永遠不上岸,堅固無比的潛水艇。這艘潛水艇長約3海里,寬約1海里,面積為1010。45平方米,體積為1002立方米。它可以下降到海底一萬六千多米的地方,輕而易舉。哦,對了!這艘艇就是——“鸚鵡螺”號。
讀《海底兩萬里》我看見并了解這個深不可測,但又美麗絕倫的大海,它給了我們許多寶物。在維哥灣海底,有許許多多讓你目不暇接的珍珠母。維哥灣并不深,那些撈珍珠的人們就是在這兒發了財的。他們雖然發了財,但也活不了多久,因為他們在水下憋一分鐘就會溺亡,最高紀錄也只有五十八秒。還有“鸚鵡螺”號上面用的納、電、鐵……都是海洋提供的。怪不得說海洋是個“聚寶盆”呢!原來如此,大海里,不愁吃也不愁穿,隨處可以撈到各種各樣的魚,只要你有足夠的氧氣,你可以在海底呆一輩子,永不上岸,就像“鸚鵡螺”號的呢摩艇長一樣,與世隔離。
我也很想擁有一艘“鸚鵡螺”號一樣的潛水艇,如果我有了,我也會像他們一樣環游海底世界,親自去看一看美麗的珊瑚,五彩繽紛的魚兒和兇猛的鯊魚,多有意思!
雖然我不知道“鸚鵡螺”號最后的命運——它被那個邁爾大旋流怎么樣了?但我仍然祝福它和尼摩艇長。
真想去一次海底!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9
這本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經久不衰,一直是青少年了解海洋世界的最好讀物。我花了一下午的時間集中閱讀,便看完了這本厚重的,充滿各種海洋知識和人文地理的《海底兩萬里》。
這本書主要講了,博物學家阿羅納克斯和他的仆人“分類大師”孔塞伊,還有那著名的的捕鯨手內德·蘭德一起尋找并消滅那“海怪”,結果被俘虜,隨后他們與這被誤認為“海怪”的潛水艇艇長內莫開始了探索海洋的旅程。
一路上,他們見識了許多聞所未聞的東西,也證實了許多子虛烏有的存在。作者描述的書中主人公看到的東西好像真的存在,比如那從古至今海外一直爭論紛紛的傳說亞特蘭蒂斯大陸,以及那失落的古國遺跡。還有那海戰中或事故中的沉船,船里的黃金珠寶……每讀到這些,我都有立刻踏上潛水艇去一探究竟的沖動。
但文中也有十分感人的地方,如內莫艇長帶著“我們”去珠母沙洲時,發現一個來早的采珠人遭到了鯊魚的襲擊,而那可憐的采珠人冒著生命危險去采珠,每周才掙一法郎。內莫看見采珠人被鯊魚襲擊,奮不顧身,抄起匕首便刺向鯊魚,終于那采珠人脫離了危險,此時內莫艇長如中國打擊土豪劣紳,將財物分給被壓迫的人民的俠客一般,給了那采珠人一袋珍珠。書中,內莫撞擊作惡的戰艦,他的一言一行,無不體現出他同情被壓迫人民,想要解救被壓迫人民的決心,這才是正義才是法律,才是高尚的吾輩楷模呀!
書中最危急的情節應該就屬潛艇被困“冰龍”的時候了。在全員性危在旦夕之時,才真正體現出內莫艇長的大公無私,機智勇敢,與船員的無所畏懼了。
也許我的感受不深,結尾倉促,但卻是真情實感。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10
我今天推薦的好書是什么呢?你說對了,就是海底兩萬里,這應該是大家都不熟知的故事吧!我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講一講這個奇幻又有趣的故事吧!
寫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儒勒·凡爾納。在1866年時發生了一件非常離奇的事,就連從來沒有發生過延誤和損失一人一船的公司也出事了被撞出了一個巨大的三角形那次以后,明年竟然沉船三千多艘,因下落不明的船少說也有兩百艘。
為了捉住海怪歐美兩洲造出“林肯”號戰船去捉拿這個海物,為了打敗它船上有魚叉、魚鉤還用上了大炮呢!應有盡有,開始航海了,到了第三天海怪終于出現了,可是戰船一下子就被撞沉了。我——阿隆納克斯、尼德·蘭和孔塞依不幸被海怪捉住。
原來人們以為的海怪是一艘戰艦。艦長叫尼摩。艦上有很多東西,應有盡有的家具都很精致。還有各種器具等。餐廳后面有一扇門,是圖書館,里面的書真多啊:有文字科學,有哲學,有文學等書籍。下一間是客廳,四壁上有三十幅歷代名畫有一幅圣母像和一幅圣女畫等。里面還有小型銅像和石膏像和貝殼池。
過了幾個月,有一只大章魚突然襲擊我們的戰艦我們派出十來個人準備和大章魚較量。尼德·蘭師傅總能刺到大章魚的眼睛,船長尼摩眼疾手快,揮起斧頭把那根巨大的“胳膊”砍斷了。大章魚的“胳膊”從八條一下子少了七條。大章魚的肚子里冒出了黑煙,一下子就看不見了,當黑煙散盡時,大章魚不見了,我們勝利了。之后我們又打敗了大鯊魚,在大風暴中,終于成功回到了陸地,結束了我們的旅程。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有錢又勇敢的.尼摩艦長,聰明的阿隆納克斯,不主動發言的孔塞依,大力、勇猛的尼德·蘭。他們讓我知道了要團結,要保護自己的同伴,要舍己為人。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11
暑假里,我被一本叫《海底兩萬里》的書深深地吸引了。這本書是法國著名小說家、預言家——凡爾納的豪情杰作。凡爾納1828年出生于法國南特,被稱為“科幻小說之父”,代表作品有《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游地球》、《地底旅行》等。 日記
這是一本神奇的科幻小說:接二連三的海難事件震驚了全世界,阿龍納斯教授和助手康塞爾、魚叉王尼德﹒蘭參加了追捕“海怪”的行動,結果意外地爬到了“海怪”的身上,發現所謂的“海怪”其實是潛水艇。他們別無選擇,只好跟著“鸚鵡螺”號潛艇的船長尼摩一起周游各大洋,開始了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海底之旅:遇上土著人、南極冒險、血戰章魚、海底復仇……
看完這本書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阿龍納斯,一位熱愛海洋、知識淵博的教授,到“鸚鵡螺”號上后,他把那些奇特又罕見的動物、植物全部記錄到筆記本中,回到陸地上后公諸于世,真令人敬佩啊!康賽爾,教授身邊忠誠的仆人,他們共同經歷了幾十萬公里的海底航行,飽覽了很多壯麗的景觀,他們共患難,同艱辛,成了真正的朋友。“魚叉王”尼德﹒蘭是一名勇敢、優秀的叉鯨手,百發百中,在危機時刻拯救了教授和康賽爾。尼摩船長是一位海洋的“隱者”,勇敢而智慧,帶領水手們成功從南極脫險,勇斗鯊魚,血戰章魚,無人能敵,但一直隱居大海,很少露面。
《海底兩萬里》不僅讓我認識了這些勇敢、執著、真誠、陰郁的人,也讓我游覽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等七大洋,欣賞到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海底兩萬里》富含地理、生物等知識,既是一本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又是一本富含海洋知識的百科全書。同學們,開來看吧!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12
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爐。
在讀完《海底兩萬里》后,我覺得它的作者儒勒。凡爾納,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夸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盡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更有美國在冷戰期間制造出的第一艘核動力潛水艇以鸚鵡螺號命名,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海底兩萬里》寫于1870年,是凡爾納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這部作品敘述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書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潛水船,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這個神秘人物的謎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開。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爐。在漫長的旅行中,作者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致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讀來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13
假期里,為了使自己得到充實,我便閱讀了《海底兩萬里》這本書。于是,我便懷著一種激動的心情,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頻頻襲去各國海輪,攪得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旋渦吞噬為止,整部小說懸念迭出,環環相扣。
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郁、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在將近十個月的海底旅程中,鸚鵡螺號以平均每小時十二公里的航速,緩緩行駛在廣袤的大海里,使我覺得自己也可以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大蜘蛛、鯊魚、章魚、博斗,反擊土著人的圍攻……
其中,留給我最深印象的便是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他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采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里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于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后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為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海底兩萬里》是一本不朽的著作,希望大家都能閱讀這本書,使自己充實起來。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14
阿龍納斯與康塞爾、尼德·蘭因意外被大怪物“獨角鯨”(其實是人造的巧妙無比的機械“鸚鵡螺號”)的船長尼摩所救,由此展開了一段途經太平洋、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的長達兩萬里的瑰麗之行。
不管是阿龍納斯的善解人意、尼德·蘭的勇猛異常,還是康塞爾的記憶超尋、尼摩船長的神秘莫測,都不能遮蓋住這綺麗多姿的海下奇觀所散發的光芒。成千上萬的海底物種在海水的庇護下自由地繁衍生長。它們擁有著無邊無際的寶藏,愿意與任何生物共享。尼摩船長說:“大海是自由的。”在這自由的國度里,魚兒們能有理由不安居樂業嗎?
珍珠被一層又一層的珍珠液裹住,年復一年安靜地長大;珊瑚蟲在祖先留下的骨骼上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出奇形怪狀的枝節……大海的深處是永遠靜謐的,時間留下的痕跡都顯得彌足珍貴。
尼摩船長率領著他的驚世之作離世索居,裹挾著和平的夢想決定生活在海洋中。一萬二千冊圖書和“鸚鵡螺號”成了他精神和肉體上的依托。大海則以它寬廣的胸懷接納了他。大海供給給他吃食、衣物、床鋪,讓他和全體船員們都能富足地生活。在作者的想象中,大海就是母親的化身,也難怪會有人寫下這歌詞:“大海啊,故鄉……”他為我們展現的是真正的大海,那大海僅有極少數人才能看到。它比攝像師拍的還要美麗,因為它深沉有生命的躍動;它比大橋下的潮水還要清澈,因為它波瀾不驚,“在水深到必須程度后,溫度一向堅持在4℃。”
這些都是尼摩船長熱愛它的原因吧?尼摩船長可真是一個與大海相像的男子啊!他雖然時有大風大浪,但有超越時間變遷的寧靜。世界上所有偉大的知識都如河流匯入海洋般緩緩流入他的內心,他強壯的身軀擁有著偉大的力量,那顆熱愛和平的心又與海的寬厚仁慈那般相仿。
大海在我心上澎湃。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15
對于《海底兩萬里》這本書,我們應該關注的,到底是跌宕起伏的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還是科幻在現實中的反映?
不得不說,無論是在情節還是人物塑造上,《海底兩萬里》都極為成功的。野人圍攻、冰山封路、斗巨章魚……情節無不吸引人心。尼摩的沉著冷靜,阿龍納斯的博古通今,康塞爾的老實本分,尼德·蘭的性情火爆,人物無不恰倒好處淋漓盡致。
但是,這一切都不是凡爾納所要描述的重點。只關注于這兩點,就會被書中看似不可理解的神秘迷惑,就會忽略掉迷離科幻后最重要的現實價值。
因為諸多政治原因,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海底兩萬里》與凡爾納的初稿相去甚遠。凡爾納的寫作的初衷,是想借尼摩船長表達對當時殘酷的殖民統治的憤恨,和對在壓迫之下的人民的同情。這顯然與當時的政治局面不相容。所以,出版商與凡爾納多次協商,凡爾納因此把原稿一改再改,才有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海底兩萬里》,才有了尼摩船長身世的神秘,才有了被諾第留斯號擊沉的戰艦的國籍不明。但這一切,都無法改變《海底兩萬里》的真正主旨。
征服與擴張,是殖民統治的目的。而尼摩船長之所以“逃”向海洋,也許就是因為他對充斥著人類貪婪的陸地的一種絕望。在海洋中,尼摩船長有取之不盡的錢財,但這對他來說毫無用處。他無法親自為反殖民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就把巨額財產無償捐贈給反殖民事業。也許那艘被諾第留斯號擊沉的戰艦,曾是侵略者中的一員,尼摩船長對它才會有如此的怒火。在托雷斯海峽,當阿龍納斯習慣性的把當地土著人叫做“野蠻人”時,尼摩船長就問他這樣叫的原因。雖然知道那只是一個習慣性的稱呼,但尼摩船長的疑問無疑體現了他對人權的重視和對殖民現實深深的厭惡。
不要以為科幻小說只有幻想,透過科幻的迷霧直擊其背后的現實,才能明白凡爾納心底的沉重。這無論是對于凡爾納來說,還是對于我們今天的讀者來說,都極為重要。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精】】相關文章:
【精】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03-03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精】04-12
名著《海底兩萬里》讀后感13篇04-09
【薦】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02-17
【推薦】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02-16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熱門】01-30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熱】04-13
【熱】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04-03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薦】03-30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推薦】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