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師人文素養的新修煉》有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教師人文素養的新修煉》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教師人文素養的新修煉》有感1
教師的人文素養表現為在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其實,我們早就在教學中感悟到,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知識”。而是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做人”。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思想、觀念、個性、習慣,我們應該改變那種希望統一模式的管理,鼓勵學生的多向發展,不要只拿上課的表現,考試的成績來評價學生,其實,也是把我們老師自己,給解放出來。
可是,做起來真的很難。因為一向以來,我們都認為對孩子好,就是教給他們更多的知識,讓他們拿更多的第一,讓他們總保持進步的.趨勢,而潛意識里,我們也認為,孩子的表現也折射出我們自己的表現,單用好強是概括不了的。就像班級比賽中,孩子們拿了第一,你也有滿足感,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孩子落在后面了,你也忍不住著急,就這樣不斷強化中,我們養成了對成績的過分關注,勢必降低了對孩子本身發展的關注。
如何解決?
人文觀念強調,孩子的成長不是集體化的,而是個性化的。在遺傳素質及后天環境,(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文化氛圍,不同的人際關系)等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也就決定了孩子認知方式上、情感類型上、行為習慣上的不同。我們在校園生活中見到,有的學生具有音樂天賦,有的學生偏偏五音不全,有的學生擅于提問,有的學生子卻不聞不問。這些不同常常是他們的個性,是他們自己獨有的特征,不能用“好”與“壞”去評價,一張試卷更不能說明多少問題。理解了孩子的個性化成長,就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會設計個性化教案,進行個性化講解,布置個性化作業,安排個性化測試,就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閃光點。
看來,我們先得接受這些不同,才能去想出更多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好方法,好的評價方式。現在,改變,一點也不晚。
讀《教師人文素養的新修煉》有感2
我讀了這本書后,知道做一個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業務本領,還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人文知識、人文態度、人文精神、人文素養修煉。“人文”是潛移默化的、長遠的、隱性的東西。所謂“素養”,一般來說,就是指人們后天形成的知識、能力、習慣、思想修養的總合,“人文素養”是人的整體素養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
人文素養是人的重要素養之一,對一個公民來說有重要的意義,教師的人文素養對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對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自身素養高低,對于孩子的素養起著關鍵作用。人文素養處在教師整體素養的核心位置,決定著教師職業的意義和價值。
我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多讀好書,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成為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者,做一個人民滿意的教師。
【讀《教師人文素養的新修煉》有感】相關文章: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03-28
讀《教師成長》有感15篇03-31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精選15篇)04-17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匯編15篇04-17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精選15篇04-17
讀《自立》有感04-16
讀犧牲有感04-15
讀《自信》有感04-07
讀《魯濱遜》有感04-06
讀《鯨》有感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