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合集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1
暑假里,我第一次翻開《我要做好孩子》時,就一下子被書中的故事給迷住了。
作者黃蓓佳阿姨的筆下跳出了一個活潑,善良,可愛,寬容的小女孩金玲。她在老師生病時主動送去花兒問候老師;當好朋友尚海被別人欺負時,見義勇為;當她看見小鳥被頑皮的小孩弄死時,很傷心,寫下了《我想為你造一片森林》,表達了她愛護小動物的心愿。
我也發現金玲和我許多類似之處。比如說粗心,它就像口香糖一樣,緊緊地粘在我身上,甩也甩不掉。數學曾是我的“軟肋”,就是因為粗心,所以經常沒能考到滿分。經過漸漸的努力,終于有了成果。就在這次期末考試中,數學取得了最棒的成績一百分!果然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很多孩子會認為,好孩子的標準就是:聽話,成績優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可這樣只是單單表達了學習上面,好孩子不僅僅是這樣。金玲也是一個好孩子,她富有愛心而又善良,感情細膩,寬容大度。就像書里說的那樣:“好孩子的內涵太豐富,它不全是100分組成的。”
一本經典的書,能給予我們幫助,打開我們的心靈,在我們的心里播下知識的種子。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2
我讀了一本名叫《我要做好孩子》的書,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這本書寫得非常有趣。
主人公金鈴是個六年級學生,她善良、天真、正直、機敏……文中有些事讓我記憶猶新:金鈴在做數學題時,難一點兒的拓展題常常能做對,可偏偏在計算題、應用題這類不該丟分的的題目上丟分,媽媽又好笑又好氣,可又有什么辦法呢?金鈴一不留神就錯了,看來只能怪“一不留神”了。在小學升初中最后一個寒假中,媽媽給金鈴買了一大堆習題,本來學校里就發了語文、數學、英語各一本寒假作業,而且每天還要寫一頁毛筆字,再加上十篇寒假日記和媽媽買來的這些習題,金鈴覺得自己要被書山題海淹沒了。
讀著讀著,我越來越覺得金鈴既像我,又有點不像我,在數學考試中,我經常一個不小心就把數字看錯,選擇題也會“看花眼”……等到考卷發下來了,我的心里別提多懊惱了,可下次考試依然照舊,連我自己也對自己無可奈何,只能提醒自己下次小心。
雖然金鈴大大咧咧的,可她很善良,她讓無家可歸的幸幸暫住在她家,還給幸幸洗澡,和她一起睡覺,她還把媽媽給她的錢都用來買一個幸幸喜歡的娃娃;她在老師生病時去探望老師,還幫老師給同學們修改作文……
在上學路上,金鈴偶然得到了幾條蠶寶寶,為了給蠶寶寶找到合適的食物,她可算是煞費苦心了,在外面晃了一上午,依然一無所獲,突然,她發現一戶人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桑樹,真是天無絕人之路!金鈴躡手躡腳地爬進去,剛想爬上樹摘桑葉,就被桑樹的主人發現了,奇怪的是,桑樹的主人不僅不怪她,還要教她數學,還答應每天給她二十片桑葉,蠶寶寶的食物有了著落,這下金鈴可算是踏實了,自己不僅有人幫忙補習數學,蠶寶寶也不用餓死了,看來是金鈴的率真博得了這位孫淑英奶奶的歡心!
作家黃蓓佳根據自己的女兒小升初前的一些事用生動的筆觸寫下了這本書,作者寫好了主人公金鈴,自然也寫好了千千萬萬個孩子。讀過這本書的許多孩子驚嘆著同一句話:“金玲和我真像啊!黃蓓佳阿姨怎么知道我的事情呢?”我們還要感謝黃蓓佳阿姨,她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自己。作者把一個可愛、善良、熱情、正直刻畫得淋漓盡致。書的題目是《我要做好孩子》,可在我看來,金鈴已經是一個好孩子!她沒有100分的成績,也沒有耀眼的外表,但她有一個善良而淳樸、美麗而平凡的心!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3
《我要做好孩子》一書,我已經看了三遍了。為什么呢?因為這是一本有趣的書,只要你讀了這本書,你一定想成為一個好孩子的。
初讀這本書,我覺得本書的主人公金鈴非常誠實、聰明、善良、正值、幽默、好學、熱情、樂于助人……她胖胖的,臉肉嘟嘟的,每個人看到她的臉都忍不住揪一把。從小到大,她的臉被許多人掐過,用她的話說就是:“都快被揪出老繭來。”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強化班故事。金鈴因為不小心說漏嘴,使得強化班的孩子越來越多,最后轉移到張靈靈家學習,進而引起了扔墊子事件。一開始,老師冤枉了金鈴和尚海,而最后金鈴沒有憑借爸爸媽媽的力量,自己解決了這件事,使得老師向他們道歉。從此金鈴決定要做好孩子,一個學習好的好孩子。
當我讀完這本書后,仿佛也能感受到金鈴的痛楚。所以,我暗下決心,我要做一個好孩子,一個追求上進努力拼搏的好孩子。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4
這個寒假,我又讀了一遍《我要做好孩子》這本小說。我之所以對這部小說這么感興趣,是因為我總覺得故事里的主人公金鈴與我有幾分相像。
金鈴是一個學習成績中等,但機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為了做一個讓家長、老師滿意的“好孩子”,她作了種種努力,并為保留心中的那份天真、純潔,與家長、老師做了很多“抗爭”。我和她更相像的一點可以從金鈴的老師——邢老師對她的評價中看出來:“還是不特別用功。你說她不懂事吧,她懂的東西比誰都多。你說她懂事吧,她又不想爭先要強。上課也是這樣,人坐在教室里,你看她的眼睛就知道她沒在聽,她在想自己的一套。”在邢老師看來“好孩子”應當是像小綿羊那樣的,非常聽話、非常馴服,邢老師是這樣說的:“好孩子就不這樣,好孩子兩眼盯住老師都是一動不動的,老師喂多少就能吃多少。”邢老師的這句話我有點不同意,因為像邢老師說的那樣的“好孩子”難道是真正的好孩子嗎?
我覺得真正的好孩子不應當是這樣的。這樣的“好孩子”只是“小綿羊”。因為“小綿羊”就是不頂嘴、不思考,也不會舉一反三的人,他們只會把老師教的東西吞下去。這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結果。
像我、金玲這樣的孩子能不能成為好孩子?我更相信小說中金鈴爸爸的話:“從普遍意義說,成績處于中等的以后發展余地更大,因為他們不拘泥于功課,有更多時間吸收他們感興趣的知識。”
中國現在的教育方式教出來的很多“好孩子”都是“小綿羊”式的。很多這樣的“好孩子”只能吃進老師“喂”給的東西,課外拓展的自己就吃不下了,結果到最后,就比不上這些以前比他們“差”的人了。他們常常是俗話說的“高分低能”。考試分數高,綜合能力不一定比“傳說”中的“差生”好。
所以我讀《我要做好孩子》的最大感受就是——“好孩子”不一定是“小綿羊”,真正的好孩子一定不是“小綿羊”!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5
暑假里,我讀了《我要做好孩子》這本書,書里的主人公名叫金鈴。金鈴的身高只有1.55米,體重50公斤,由于長得很胖,臉上總是讓人揪上一把,金鈴從小長到大,臉上被揪過上千回,都快揪出老繭來了。
金鈴的書包很亂,簡值可以稱得上“垃圾堆”。而且,金鈴老是丟橡皮擦,平均算下來,差不多每兩天丟一快。金鈴的媽媽經常給她買橡皮擦都買煩了,有一回直接抱回一大盒。但時間不長,金鈴又開始要橡皮擦。于是,金鈴媽媽命令似的對金鈴說:“明天晚上放學后在進家門前要檢查橡皮擦,如果丟了就不許你進家門。”第二天,金鈴一直記著橡皮擦。放學后回家,金鈴媽媽就守在門口問:“橡皮擦呢?”金鈴趕緊說:“今天沒丟。”便在書包里東找西找,卻怎么也找不到,金鈴媽媽正準備打金鈴一頓,突然,金鈴從手心里拿出一快熱乎乎的橡皮擦。原來,金鈴在回來的路上,心里一直想著橡皮擦,結果走著走著,竟把橡皮擦又走忘了,主人公金鈴是不是很有趣,很好笑?
金鈴也十分善良,有一次,老師無意中生病暈倒了,一連幾天沒來上課,金鈴十分想念老師,便準備用自己身上僅有的一點錢買了一枝鮮紅鮮紅的康乃馨送給老師。她來到老師家,老師正躺在床上休養,金鈴向老師匯報了這幾天班里的情況。最后,老師想讓金鈴當一回小老師,布置全班同學寫一篇作文模板。金鈴看到一只小鳥被一群小孩折磨、玩弄而死,她心里很難過,所以便寫下了《我真想為你造一片森林》。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6
我在暑假里讀了一本名叫《我要做好孩子》的書。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善良、正直、機靈、有頭腦的六年級小女孩金鈴,她可不像她媽媽說的`那樣:爛泥巴扶不上墻喲!
這本書中的金鈴最讓我感動的是:有一次,金鈴、尚海、李林和李小娟四人一組參加體育考試——五十米跑。金鈴在跑的過程中被硬邦邦的石頭絆了一下,摔倒了,不妙的是跑在最后的李林因有多動癥沒有來的及剎車,也摔了個“大馬趴”,把膀子摔骨折了。李林家一口咬定是金鈴絆的,沒道理地向金鈴家要3000元,還在金鈴上學的路上威脅金鈴。
當時家里的錢不夠,金鈴當機立斷,決定幫助爸爸媽媽湊錢,她想了又想,最后她才決定把自己最喜歡的手表拿去換了20元錢,才把錢送了出去,平息了一場小風波。
不過,金鈴有時會做出不同尋常的行為,例如:自作主張地把沒家的小女孩領回家;用自己僅有的一塊兩毛零花錢買了一枝康乃馨送給病中的邢老師;為挨餓的蠶寶寶找桑葉而東奔西跑、翻墻越欄……揭示出她那重感情、富有同情心、純真美好的心靈。…………
讀完整本書我懂得了:光有好的品性沒有知識是脆弱的,但沒有好的品性光有知識是危險的,是對社會的潛在威脅。我一定要做一個不脆弱也不危險的人,我會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尊老愛幼的。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7
她天真可愛,跟誰都自來熟;她眼力挺好,無論爸媽把東西放在多么不起眼的旮旯里,她都能一眼找出來;她心地善良,路邊沒人要的蠶寶寶,她也帶回家養。她就是《我要做好孩子》中的主人公,活潑開朗的小女孩——金鈴。
我一下子被這個女孩深深地吸引了。金鈴,你知道嗎?當你在“意外事件”中被人訛錢時,我替你憤憤不平;當你堅持收留照顧小幸幸時,我為你的善良點贊;當媽媽因為你過于粗心而“病急亂投醫”時,我為你捏了把汗;當我讀到你說“我就是可憐的小老鼠”時,我的心也跟著你隱隱作痛。
讀著你的這些故事,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有一些調皮,有些許迷糊,時而會很勇敢,偶爾又有點小自卑……我不由地跟著你歡笑,隨著你流淚。
或許,我也不是那“討人喜歡的貓”。我因為曾經經受過不公正的待遇而很長時間一蹶不振;我因為粗心大意而很多次與滿分失之交臂;我因為不善于察言觀色還經常讓人產生誤會……可是,正如金鈴所說,如果只是成績好,人格上是“0”分,那么還是會被人看不起。
所以,我要做好孩子。多一些努力和堅持,少一些懶惰和粗心。金鈴說長大后想做一個養蠶專家,我也有著自己的夢想。看著她自信滿滿地走向考場的身影,我也在心里默默地喊:“沖刺啊!”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8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叫《我要做好孩子》。里面主要寫了小主人公金玲和她平常生活里的各種事情。金玲,女,11歲,在新華街小學讀六年級。身高1。55米,體重50公斤,標準的重量級選手。因為胖,她的臉、鼻子、嘴都圓嘟嘟的,一看就讓人喜歡,一喜歡就忍不住在她的臉上揪一把,用她的話說,都快揪出老繭來了。
有一次,因為“墊子事件”,她背上了黑鍋,當她明白后,她就不動聲色地把整件事情處理好,該是誰的責任甩回給誰。她還幫助了無家可歸的小妹妹——幸幸;她寫作文還經常獲獎,成了“獲獎專業戶”……
讀完這本書后,我覺得金玲在別人冤枉她的事情上,她表現出了她的機靈、正直和是非分明的品質,她并沒有忍聲吞氣不再追究這件事,而是冷靜地處理。她買了一枝康乃馨送給生病的老師;為蠶寶寶找桑葉而跑遍整條街道、翻過石墻……我看出了金玲富有同情心和對老師的濃厚的感情。
我看到她平時的校園生活,因為她的成績并不好,所以使得她對考試和分數之類的東西產生敏感,而家長和老師們又非常注重分數、好學校、壞學校和差生、好生。這更讓她感到有巨大的壓力壓在自己的頭上,像一塊大石頭一樣。成績考好了,父母會破例帶你出去吃麥當勞、KFC,考砸了,當然不會有好果子吃。這種情況在我們的身上也經常發生,考試就像惡魔般恐怖。
從這本書里,我感到,作者把我們當成朋友,以一種親切的完全平等的態度和我們談話,這是一種心靈的溝通,只有把自己當作小孩中的一員,才可以達到這個境界,而作者,她做到了。她肯定聽到了我們心靈深處里的心聲。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9
我在整理書架時看到了這本書,便翻看了看,馬上就被書里的優美語言所吸引。看了以后感觸如下。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金鈴的女孩,11歲,在新華街小學就讀六年級。她與別人很合得來,不管男女老少尊卑貴賤,她一概都能搭上話。她的學習一般,不好也不壞,但是作文碰到對胃口的題目時往往會令老師擊掌贊嘆。
金鈴本有一個舊老師,姓王。對她的學生有著陽光般的好心情,后來去了美國跟丈夫陪讀。學校又給金鈴她們派了一個姓刑的新老師,50來歲,瘦瘦小小的。金鈴因為一些事對老師十分抵觸。
處處都覺得她不如舊老師好——人沒舊老師漂亮,話沒舊老師好聽,連粉筆字都覺得沒舊老師寫得好。
和其他孩子一樣,金鈴也有自己的父母:爸爸名叫金亦鳴,在一所大學里教書。副教授已經當了5年,目前正在往教授跨越。金鈴的媽媽姓趙,名叫趙卉紫。金鈴升入六年級以后擺在他們面前最實際也是最迫切的問題便是報考好的中學。為此他們鬧出了不少笑話:卉紫以為金鈴腦子有病,便硬是把她帶到腦科看病,結果發現并沒有什么病。為給金鈴減肥,結果金鈴反而胖了,爸爸媽媽反而瘦了……
結尾十分感人。金鈴馬上要考試了,預備鈴響了,孩子們加快了腳步沖向終點……
這篇文章寫得很感人,金鈴充分表現出了孩子應有的天真和信心,留給我很大的想象空間。作者用生動、真切的語言形象地描寫出了一個孩子小升初時的各種事情,我馬上在心中勾畫出了一幅幅感人的畫面,尤其是金鈴的機敏、正直、善良、純真的美好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從翻開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深深震撼了!那種感覺就像在我的腦海里跳著優美的“語言華爾茲”。十分富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能給我很多的思考和啟迪。
這本書使我深深難忘。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10
寒假我閱讀了黃培佳阿姨的作品《我要做好孩子》,主要講了:六年級學生金鈴,是一個學習成績中等,機敏、善良、陽光的女孩。為了作一個讓家長高興、老師滿意的“好孩子”,她做了種種努力,并為保留心中的那一份天真、純潔,同家長、老師做了許多“抗爭”。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一章就是“要命的數學”,金鈴是一個有些偏科的學生,她的語文和英語都很好,就是數學成績不太合人意。一天數學考試,金鈴才考了70分,第47名(全班才54名同學),讓她犯了難的是還要家長簽字,回家沒有告訴媽媽,第二天用了一個“小把戲”欺騙了老師。
學習中,我也感到數學不太好學,但是我不贊同金鈴的做法,生活中不能相互騙來騙去,考試中不會就是不會,成績不理想,不要緊,下次努力就是了。狼來了的故事,決不能讓它展現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人活在世,首先要立信,要對自己有信心,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只有通過努力得來的成績才是最棒的。
愿同學們都努力變成一個讓人喜歡的“好孩子”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1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我要做個好孩子》,讀完后我深受啟發。
書中的主人公金鈴,剛過11周歲生日,在本市新華街小學讀六年級。身高1.55米,體重50公斤,是標準的重量級選手。金鈴是個學習中等偏上,機敏、善良、正直、富有愛心的女孩子。她的媽媽名叫“趙卉紫”,不熟悉她的人容易聽成“卉子”,覺得像日本名字。其實她媽媽長的很高大,半點也沒有日本女人的摸樣,“趙卉紫”在本市一家效益很不錯的以女性為主要讀者對象的雜志上班,負責編幾個藝術性的版面。她的爸爸名叫“金亦鳴”,40歲,是一所名牌大學的副教授。只要母女倆一吵架,“金亦鳴”就像《家有兒女》中的夏東海一樣,把娘倆勸解開來。爸媽倆都是知識分子,可金鈴的數學老是提不上去,粗心得太離譜,可是作文又很好。這樣的心肝寶貝,她父母真不知道該把她歸入好學生還是差學生。
修車的老人家突然中風死了,金鈴就把他的孫女幸幸帶回家,像照顧自己的親妹妹一樣,幫她洗澡,穿衣服,就連睡覺也要摟著她;金鈴為了給幸幸買洋娃娃,她花費了很多心思;老師病了,只有金鈴第一個給老師送花,去看望老師;她為了蠶寶寶的生存,寧可當撿垃圾的把蠶寶寶撿回來,寧可當一回乞丐,也要為蠶寶寶填飽肚子。金鈴的每個故事令我喜歡,讓我感動。只要一捧起著這本書,我就愛不釋手。
這本書我最喜歡第五篇《好孩子,壞孩子》。這篇文章主要講:邢老師組織了一個“強化班”,只有幾個女生,金鈴也在內,老師告訴她們不準把強化班的事說出去,女孩子都點了點頭。后來金鈴說漏了嘴,就這么一傳二,二傳三,幾天之內,邢老師的小屋內就容不下了,就到張靈靈家辦班,讓張靈靈也參加。有一天,老師來晚了,李小娟、胡梅、劉婭如,三個女孩吵架了,把墊子扔來扔去。老師以為是金鈴和尚海干的,不僅罵了他們,還要他們賠10塊錢給張靈靈。等老師氣消了之后,金鈴和老師說了真話,老師向金鈴和尚海道了歉,重重的批評了李小娟、胡梅、劉婭如。金鈴一刻也不耽擱,理直氣壯地向張靈靈討回了10塊錢。金鈴沉著、冷靜、機智,把事情處理的滴水不漏。在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學會自立自理自強,學會做個好孩子。
主人公金鈴身邊的每一件事情,無不透露著她心靈深處的美好愿望:那就是我要做個好孩子。通過閱讀我明白了:你想要做的每一件事情,只要努力的去做,就一定會成功。就像書中的主人公金鈴,她的學習成績并不是很好,但她積極向上,在孫奶奶的幫助下,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讀完全書,掩卷沉思:好孩子的標準到底是什么呢?我覺得首先要品德優秀,其次才是學習好,還要會關心他人。成績不好沒關系,只要品德優秀就是好孩子,因為德智體美“德”在首位,學習和其他東西后天可以彌補,但德不好就無可彌補了。真如但丁所說: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所以只要品德良好就是好孩子。其實好孩子是沒有標準的,所以我們只要不斷改正自己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就能成為好孩子。成為好孩子是所有孩子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努力吧!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12
今天,我讀了黃蓓佳寫的《我要做好孩子》。文中小學六年級學生金鈴,是一個學習成績中等,但機靈、善良、正直的女孩子。為了做一個家長、老師都滿意的“好孩子”,她做了種種努力,并為保留心中那一份天真、純潔,和家長、老師做了許多“抗爭”。最后,她和同學們一起充滿信心走進升學考試的考場。
看完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現在老師、家長總是給我們施加壓力,報這樣那樣的輔導班,還說是讓我們全面發展,可他們知不知道,那樣會把身體搞垮的,緊張的學習中也應該有適當的休息,否則將會適得其反。電視上也說:孩子們在玩耍時學到的知識要比書本中學到的東西多得多。還有,一個人如果不喜歡學語文為什么非要他學呢,可以讓他學一些感興趣的科目,那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童年是短暫的,如果這時候不玩,等長大以后,記憶里就會一片空白。我的童年我做主,為什么非要讓大人剝奪去用來學習呢?
金鈴因為成績不好而經常受到老師、家長的批評,我覺得分數不是衡量一個學生的標準,能力才是最主要的,一味地追求分數只會迷失學習目標、降低學習興趣。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13
聽到《我要做好孩子》這個書題時,久久回蕩在我的耳邊,真是余音繞梁,令人震撼和回味,我不禁找到了這一本書一讀,讀完之后,我頗有感受。
《我要做好孩子》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金鈴六年級的日常生活,體現了金鈴的天真爛漫。
讀著這本書,就好像在譜寫自己的生活一樣,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區別呢,面對著做不完的作業,沒完沒了的考試,過于看重分數的的老師和家長,課余時間上補習班,這好像就是我們這些當代小學生共同的遭際和命運。
當金鈴看到那些可憐的老鼠,不禁感嘆做人沒什么意思,沒有快樂,沒有自由,還不如去當蠶寶寶呢,這是撼人心魄的呼喚,我感受到金鈴內心不自在,不快樂,這是金鈴出自肺腑的期待理解和信任的呼喚。
在這里,我要敞開自己的心扉:我們每個小學生何嘗不是這樣呢,沉重的書包有如大山壓著我們稚嫩的雙肩,日復一日地埋身于作業、考試、之中,不能不能尋找到自己的快樂,無暇顧及自己的愛好、興趣、娛樂、快樂的我們被不快樂包圍著,快樂就像肥皂泡沫一樣,轉瞬即逝。快樂就是我們天生的權利,不能剝奪,尚不理解這一點,就不能當父母,當老師。早在20世紀40年代,我國偉大的教育學家陶行如就寫下了《兒童四大自由》:如果我是一個小孩:我不要恐怖;我不要餓肚;我要玩得高興;我要有機會長進。
老師們,家長們,你們需要傾聽我們的心聲,當整個社會能夠傾聽我們的心聲,那么就意味著我們要快樂了。
老師們,家長們,社會,今天你傾聽我們的心聲了嗎?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14
這些天,我讀了《我要做好孩子》,這本書是黃蓓佳寫的。
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主人公金鈴,她剛過11歲生日,在本市新華街小學讀六年級。她身高155厘米,重50公斤
,標準的重量級選手。因為她胖,臉、鼻子、嘴巴都是圓嘟嘟的,一看就叫人喜歡,一喜歡就忍不住要在她臉上揪一把。金鈴從小到大臉蛋被人揪過上千次,用她的話說,都快揪出老繭來了。
金鈴和我共有一個特點就是“自來熟”,她無論男女老幼尊卑貴賤,她一概都能搭得上話,聊在一起,時不時還能把對方逗得哈哈大笑。從她早上上學、放學回家,一路上要經過四個雜貨店,三個小吃攤、一個美發廳、一個修自行車店、還有一個新開張的禮品店,這些店里的老板和伙計,都是金鈴的忘年交。
金鈴有一個壞毛病——粗心。因為她把“既”寫成“即”,“再”和“在”也不分,“看”和“著”總是忘記寫最后一橫。她不是不會,只是每次寫字總是會粗心大意寫錯。其實,金鈴挺聰明的,作文寫得不錯,但錯別字有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15
讀了《我要做好孩子》這本由著名作家黃蓓佳寫的文章,我深有感觸:主人公金鈴是一個“珠玲玉潤”的11歲的六年級女生,身高1米55,體重50公斤,是班上的重量級選手。她與誰都是自來熟,自然大受別人喜愛。
金鈴的學習在班級里是中等的,媽媽趙冉子為她的學習操碎了心,尤其是數學,她更是“爛泥巴扶不上墻”。
老師們對她是一半贊揚一半可惜:贊揚是因為她的作文總是寫得酐暢淋漓、妙語連珠;對那些需要填充課外閱讀知識的題目更是寫得出奇制勝,令老師擊掌贊嘆!
但,讓老師可惜的原因更為嚴重,就是因為金鈴那惱人的數學。如果遇到四則運算題,還帶著小數和分數的,她便眼冒金星,昏昏欲睡,十題一做錯七題。
說到減肥,那可是金鈴心里的一件煩心事。媽媽曾強迫她吃那種帶有鐵絲味道的“減肥粉”,吃一盒就是媽媽一個月的工資,媽媽咬咬牙,買!可是,吃了幾盒后,金鈴上體育課的時候居然暈倒了,把媽媽心疼壞了,一回家就燉了一大鍋雞湯,把與金鈴“同甘共苦”不吃肉的爸爸幸福得“飛了起來”。
看,金鈴的生活多么有趣,你“意下如何”?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合集15篇】相關文章:
《我要做好孩子》讀書筆記(15篇)04-01
《我要做好孩子》讀書筆記(通用15篇)04-01
讀《我與地壇》有感合集15篇04-19
讀《我與地壇》有感(合集15篇)04-19
讀《我不能失信》有感04-15
讀《我代表我的祖國》有感04-06
讀我的兒子皮卡有感04-23
讀《我的同桌是班長》有感合集15篇04-21
讀《我飛了》有感(匯編14篇)04-25
讀《我不能失信》有感5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