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委關于對有關重點工作實行專題調研的統一安排,我負責清水行動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專題調研。為此,實地察看了大沙河、丹河、蟒河等主要河流,了解河道水質情況;走訪了康達環保水務公司、博愛縣污水處理廠和中站區污水處理廠,了解我市污水處理能力和達標情況;聽取了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匯報,查閱了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相關資料。經過近3個月的深入調研,初步摸清了我市水環境的基本情況,看到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措施和成效,找出了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研究了一些進一步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議和對策。
一、我市水環境基本情況
(一)水質總體情況。一是地表水水質污染較重。從我市2013年水質監測的情況看,所監測的8條河流(蟒河、沁河、新河、大沙河、共產主義渠、丹河、灘區澇河、濟河)共13個斷面水質中:沁河沁陽伏背、丹河博愛青天河村等2個斷面水質為ⅳ類(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沁河武陟渠首、新河靈泉碑、沁河西王賀、濟河沁陽西宜作等4個斷面水質為ⅴ類(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蟒河溫縣汜水灘、蟒河白墻水庫、大沙河修武水文站、共產主義渠獲嘉東碑村、新河住郭莊、灘區澇河石井橋和蟒河濟源南官莊等7個斷面水質為劣ⅴ類(其中任何一項指標達不到ⅴ類標準)。當然,經過多年治理,我市地表水水質環境也有一定的改善,2013年與2010年相比,部分斷面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含量都有所下降。比如,大沙河修武水文站、沁河武陟渠首、蟒河溫縣汜水灘、共產主義渠獲嘉東碑斷面4個出境斷面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從40.95mg/l下降至34.5mg/l,下降15.8%;氨氮平均濃度從4.22mg/l下降至3.45mg/l,下降18.2%。二是地下水水質總體情況較好。由于受地質影響,我市地下水水質總硬度普遍偏高,但均未超標,總體情況較好。2013年我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為100%:城區監測的12個井位中,除2個井位長年無水外,水質級別為優良的有2個,水質級別為良好的有8個。
(二)污水排放情況。一是工業廢水排放情況。2013年,全市工業企業共有1161家,納入環境統計的432家,廢水排放總量為10083.38萬噸,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11040.06噸,氨氮排放量為792.97噸。其中,市區納入環境統計的工業企業共66家,廢水排放量為2187.99萬噸,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1845.02噸,氨氮排放量為118.02噸。二是生活污水排放情況。2013年,全市生活污水排放為14871.56萬噸,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7006.7噸,氨氮排放量為2179.2噸。其中,市區生活污水排放為6126.64萬噸,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2886.55噸,氨氮排放量為897.77噸。
(三)對水體污染嚴重的行業分布情況。一是廢水排放行業分布。按照排放量從大到小依次為:造紙及紙制品業占總排放量的20.4%,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占19.9%,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占15.7%,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占7.7%,醫藥制造業占6.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占4.6%,化學纖維制造業占4.6%,其他占20.9%。二是化學需氧量排放行業分布。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占27.1%,造紙及紙制品業占18.8%,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占15.1%,醫藥制造業占6.7%,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占5.8%,化學纖維制造業占5.2%,農副食品加工業占5.2%,其他占16.1%。三是氨氮排放行業分布。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占35.9%,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占18.6%,造紙及紙制品業占13.7%,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占8.2%,醫藥制造業占6.7%,農副食品加工業占6.0%,其他占10.9%。
(四)污水處理能力建設情況。污水處理能力建設主要由污水處理廠和管網建設兩個方面構成。一是污水處理廠建設情況。全市共有污水處理廠16座,日處理污水能力達60.5萬噸。市區污水處理廠4座,日處理污水能力25萬噸。市區正在興建的污水處理項目3個,分別是:第一污水處理廠10萬噸遷建提標工程、第二污水處理廠二期5萬噸工程和萬方污水處理廠二期2.5萬噸工程。全部建成后,日處理污水能力將達到32.5萬噸。二是管網建設情況。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市城區共有排水管道815.98公里。其中,雨污合流管道252.18公里,雨水管道309.20公里,污水管道254.60公里。根據調研的情況看,我市污水管網通水能力和排放需求矛盾突出,污水管網不完善、局部地區設施老化等現象嚴重。
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盡管近年來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由于主客觀多方面原因,水環境質量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主要存在四個方面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
(一)區域內自然徑流少,城區河流自凈能力差。流經我市區域內的河流中,只有沁河、丹河常年有水,其他多屬于季節性河流,自凈能力差。從市區縱貫南北的6條河流情況看,從西至東依次為白馬門河、普濟河、群英河、甕澗河、李河和山門河,一年之中,只有在汛期承擔行洪功能,絕大多數時間河道里都是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部分河段水體黑臭現象嚴重,不僅影響了城市形象,而且影響了人居環境和群眾身體健康。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有些行業污染物排放量較大。通過對各行業排污情況的分析,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造紙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對水體的污染較為嚴重。僅這三個行業,就占到全市工業廢水排放量的56%,占化學需氧量的61%,占氨氮排放量的68.2%。特別是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2013年僅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7%,卻占全市工業廢水排放量的19.9%,占化學需氧量的27.1%,占氨氮排放量的35.9%。
(三)污水處理廠和配套設施建設滯后,部分污水不能得到處理。一是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如城區每天污水排放總量約30萬噸,而污水日處理能力僅有25萬噸,尚有5萬噸缺口。二是污水管網建設滯后。從城區情況看,解放區、山陽區的部分路段未實行雨水、污水管道分流,部分污水順雨水管道入河;解放區、山陽區以外的其他區域管網建設進度緩慢,污水不能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直接排入河道。
(四)受經濟利益驅動,違法排污的現象仍有發生。少數企業不履行應有的社會責任,只顧眼前和一己之利,偷排直排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我市出境斷面水質。少數企業治污設施和技術落后,污水經處理后仍有個別離子超標。還有少數企業治污設備疏于保養,藥劑材料沒有按照要求進行處理或者更換,達標排放不穩定,時好時壞。
三、進一步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議和對策
水污染防治事關飲水安全,事關群眾身體健康,事關我市水系建設成效。要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提高認識,形成合力,落實要求,加大投入,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
(一)加強對水污染防治的宣傳教育。要加強對全市各級干部的宣傳教育,樹立抓水污染防治就是優化發展環境、就是打造宜居城市、就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思想認識,切實負起責任,搞好水污染防治工作。要加強對企業經營者的宣傳教育,增強他們的節水意識、減污意識和環保守法意識,將珍惜水資源、保護水環境貫穿到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要加強對廣大市民的宣傳教育,推廣使用“12369”環保舉報熱線電話,使群眾都來關心、理解、支持和監督水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強大的群眾基礎和良好的工作氛圍。
(二)完善水污染防治的工作推進機制。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對水污染防治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相關職能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的聯席會議,聽取各部門工作匯報,研究解決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突出問題。二是實行聯防聯控。環保部門牽好頭,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聯動、密切配合,共同把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好。三是建立通報制度。定期向社會通報水污染防治工作進度,接受群眾監督。
(三)嚴格落實水污染防治的工作要求。要落實好水污染防治工作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要與之銜接,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新型城鎮化建設、工業布局等都要與供水和污水處理能力相適應。要嚴格實施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確保新建項目污染物排放不突破總量控制指標,確保做到“增產不增污”,努力實現“增產減污”。要制定淘汰落后產能時間表,嚴格按時間節點完成皮毛、造紙、化工等行業落后產能的淘汰任務,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要實施好“2014清水利劍行動”,對各類污染源的排查不留任何死角,將治理任務、時間和標準都列入工作臺賬,按期檢查銷號,使城區水環境明顯改善,為水系建設的順利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四)加快水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要將水污染防治資金作為各級財政支出的重要內容,并逐年增加。同時,建立健全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和社會參與的投入機制,運用市場化的手段,為水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要抓好在建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對第一污水處理廠遷建提標、第二污水處理廠擴建等項目,該撥付的資金要及時撥付,確保資金到位;對影響示范區污水排放的節點工程中原路倒虹吸,要做好征遷工作,加快項目進度;對中站、馬村污水管網建設,要盡快理順投資體制機制,明確投資的主體和責任,保障污水管網的建成和連通。
(五)提升水污染防治的執法水平。要依法嚴厲查處各類違法排污行為和案件,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污染嚴重的企業要實行掛牌督辦。要提升水質監測能力,按照“說清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說清污染源排放狀況、說清潛在的環境風險”的“三個說清”要求,加強對各類污水和生活飲用水水質的監測,為依法監管提供依據,為處理涉水突發事件贏得時間;要加強環境監管隊伍建設,確保人員到位、裝備到位、經費到位,為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