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是回鄉探親訪友的時候,也是黨員干部轉作風、接地氣、察民情、思發展的好時機。中國人才網小編整理編輯了幾篇黨員春節回鄉調研報告相關的范文,或許大家能用的著。
黨員春節回鄉調研報告【1】
今年春節,我利用回吉水縣尚賢鄉走親訪友的機會,通過談話交流、實地察看等方式對家鄉重新“審視”了一遍,看到了家鄉新常態下孕育出的新面貌,對家鄉的未來前景充滿希望。
感悟一:小鄉村也能有大發展。尚賢鄉由于人多田少,礦產資源匱乏,老表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于勞務輸出,中青壯年大都在外務工。為此,全鄉因地制宜,一方面大力發展高粱、油茶種植和生豬養殖等傳統產業;另一方面大力實施井岡蜜柚千村萬戶老鄉工程,老表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閑地、荒坡荒地種植蜜柚,目前建成兩個蜜柚種植示范基地,全鄉蜜柚種植面積1600畝。同時,發展模式也逐步由家庭農業向合作農業轉變,成立了井岡蜜柚、生豬生產、高粱產銷等10多個合作社,實現了農戶抱團發展。在調研中,許多老表希望政府能加強農業技術的引導以及對井岡蜜柚苗木的供給。
感悟二:小城鎮也能有大變化。2014年,全鄉投資500萬元實施了綠化、美化、亮化“九個一”工程和房屋立面廬陵風格改造。通過組建市容管理所,配備城管和環衛工人,采取集中整治、合理分流,原本圩鎮的臟亂堵得到明顯改善,街道面貌煥然一新。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依山就勢高標準新建了一座農村森林公園,大大提升了鄉鎮品位。許多老表談到,生活環境好了,但農村醫療和教育方面還有待完善,希望加快農村衛生室、偏遠農村教學點和幼兒園建設。
感悟三:村“兩委”也能有大作為。為進一步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全鄉利用村級班子換屆這一契機,大力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在前、農村集體“三資”清理在前、村級組織經濟責任審計在前、村干部違法違紀查處在前、涉黑涉惡打擊在前等“五個在前”工作,大力整治村級組織存在的“不強、不合、不廉、不公、不良”等問題,配齊配強村級黨組織負責人,讓有為的人有位,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在調研中,老表普遍擁護這一做法,認為實在、得人心,有關村級班子換屆選舉的信訪問題同比減少30%以上。
黨員春節回鄉調研報告【2】
今年春節,我回到家鄉橫峰縣,發現全縣城鄉面貌發生了新變化,尤其是縣城街道交通秩序井然,一改往年三輪車肆意橫行的混亂局面,讓人耳目一新。作為交通人,作為橫峰人,我由衷地感到欣喜。
一,非法三輪車整治刻不容緩。三輪車非法營運,危害道路交通安全,擾亂營運市場秩序,損害了橫峰交通文明形象,帶來安全隱患,引發相關行業一系列負面效應,如出租車罷運、客運車拒進城郊車站、公交車隨意運行等交通亂象,群眾反映強烈。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有非法三輪車近千輛。2014年,全縣發生非法三輪車肇事的交通事故高達267起,占全部交通事故的18.1%。由于有的車主家庭困難及無保險理賠,事故糾紛突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二,“頑疾”是如何治愈的?非法三輪車整治涉及面廣,牽涉的部門多,關乎部分人員生計,執法難度較大,且長效機制未能建立,容易反彈反復。有的縣市主要采取政府回購、折價補償的做法,投入大,對于可用財力緊張的橫峰并不適用。橫峰縣是怎么做的呢?一是強化領導。一改過去“1+3”(即由常務副縣長任組長,三個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的多頭領導組織架構,改由主管副縣長、公安局長一人牽頭負總責。各鄉鎮、各單位負責人直接由其調度指揮。二是嚴格執法。堅持公安、交警與其他執法部門聯動,城區與鄉鎮同步,打擊與處置分開,查處與穩控結合,集中與分散交替,守點、巡線與控面互動。對非法三輪車主做到“零容忍”,從嚴處理,震懾等待觀望和心存僥幸者。三是密集調度。創立“三輪車整治微信群”,總指揮為群主,各鄉鎮、各有關部門主要領導及聯絡員為群員共103人,每天早晚調度,由總指揮視情況在群里開微會議,發布《每日戰報》,同時報縣四套班子微信群、縣維穩信訪微信群,平均每天群信息達上百條。
目前,全縣非法三輪車營運得到有效糾治,一個路寬、行暢、景美、人和的新橫峰呈現在人們面前。
黨員春節回鄉調研報告【3】
春節去鄱陽縣田畈街鎮農村過年,與當地村民嘮家常,真摯淳樸的鄉音,道出了新的一年大家對新生活的期待。
期待之一:項目落實更及時。各項惠農政策和補貼能否及時落實到位,依然是村民最關心的話題。村民告訴我:“現在各項補貼都能及時發放到位,可村里的高標準農田改造三年還沒搞好。看著田不能種,心疼。”始于2012年下半年的長方村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進度緩慢,2013年有50%的農田無法耕種,至今水渠、機耕道等都還沒有完工。村干部表示很無奈,解釋說是項目資金沒到位,希望省有關部門繼續簡化相關環節,盡快把好事辦實。
期待之二:鄉村公路更寬闊。村民反映:“買輛車回家過年已經不稀罕,全村90多戶,有27戶買了車,可通往村里的路坑坑洼洼,好車都怕顛壞了。”從省道通往長方村的水泥公路完工于2007年,長4.5公里。隨著建房拖水泥、沙的大噸位車和大型農用機械的增多,已不堪重負,破敗不堪。沒有專項養護資金,村級財力有限,養護成為難題。年前剛買車的石嶺村一村民也深有體會:“村路只有4.5米寬,會車時要特別小心,大年初一我在村道上堵了半個小時。希望政府把鄉村公路再修寬點,路面再建好點。”
期待之三:村居環境更優美。一路走來,設施齊全、規劃整齊的移民新村讓人不禁駐足。長方村的一對夫婦深有感觸:“現在家家都通了自來水,有衛生間,生活方便得很。村里組織了腰鼓隊、廣場舞隊,也有娛樂的地方,不比城里差,空氣還比城里好。美中不足就是垃圾沒有統一處理,亂扔亂堆,影響環境,應該好好管管。”分管農業的劉副鎮長表示贊同,他說,“現在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居住環境的要求高了,我們的管理水平也應提高,鎮政府正在探索建立衛生環境整治、垃圾無害處理的長效管理機制,讓農村成為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