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局要始終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著力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的發展,以下是關于交通運輸局黨建工作調研報告范文,供大家參考!
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必然會引起黨建工作的新常態。交通運輸行業黨建工作如何準確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成為當前一項重要工作。
一、新常態對交通行業黨建工作提出新要求。
黨建工作“新常態”,就是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實施上級帶動、上下互動、左右聯動機制,進一步增強管黨意識,履行管黨責任,各負其責、持續發力、常抓不懈,切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基層黨建工作新常態。黨建工作進入新常態,對交通行業黨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戰、新要求。
一是落實“新責任”。就是交通各級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嚴格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切實履行抓基層黨建的第一責任人責任,重點承擔好“四項責任”,即對黨的建設負總攬統籌之責、示范推動之責、撐腰壯膽之責、兜底解難之責。堅持做到第一個思想到位、第一個心中有數、第一個謀劃思路、第一個貫徹落實,帶頭調查研究、帶頭深入基層、帶頭推動工作。
二是實施“新制度”。就是全面實施“議黨建、述黨建、考黨建”制度和從嚴管黨治黨各項制度。即定期議黨和專題議黨制度、黨建專項述職和評議制度、考核評價和監督檢查黨建制度。堅持做到思想建黨和制度建黨相結合、相促進,實現標本兼治,建立長效機制。
三是推進“新行動”。就是以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統領基層黨建工作,建設“六有”服務型黨支部,即:一是有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建設服務意識強、服務作風好、服務水平高的黨組織領導班子;二是有本領過硬的骨干隊伍,培養帶頭服務、帶領服務、帶動服務的黨員干部隊伍;三是有功能實用的服務場所,建設便捷服務、便利活動、便于議事的綜合陣地;四是有形式多樣的服務載體,創新貼近基層、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工作抓手;五是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機制,形成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的工作制度;六是有群眾滿意的服務業績,取得群眾歡迎、群眾受益、群眾認可的實際成效。
四是建好“新體系”。就是著眼于鞏固黨在基層的制度基礎,著力建強“三個體系”。即建強組織體系,適應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的變化和需求,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做到有群眾的地方就有黨組織提供服務,把黨小組建在交通基層一線;建強服務體系,完善服務平臺,認真開展黨員進社區、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黨員承諾踐諾等活動;建強監督體系,健全基層黨組織議事規則制度,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項決策制度。
二、當前交通行業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
從新常態視角下審視,交通作為民生部門面對當前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的多元化、復雜化,基層黨組織服務對象的年輕化、思想多樣化等多種新挑戰,其黨建工作存在一些問題不容忽視、亟待解決。
一是存在“一手硬、一手軟”問題。交通行業專業技術性強,多數基層黨支部書記是黨政“一肩挑”,有時在選配黨組織書記時更注重選擇業務精英,黨建知識相對匱乏。加之培訓和督促不到位,造成書記不會抓黨建的情形。相比交通經濟發展的投入,各級黨組織書記對黨建工作投入的精力和時間較少,對黨建工作缺乏系統深入的思考,出現“一手硬、一手軟”的情況。
二是抓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成效不理想。服務基層和群眾的方式較單一,志愿服務、調研走訪、扶貧幫困多是授之以魚,而非授之以漁,基層自身造血功能依然不足。培樹交通先鋒模范工作不到位,個別黨員干部黨員意識不強,把自己視同普通群眾,被動服務群眾。
三是行業內基層黨建發展不平衡。改制非公企業相比系統內國有企事業單位黨建發展不平衡。有的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存在重效益、輕黨建的功利思想,對黨建服務大局的功能沒有深刻認識,更談不上充分運用。非公企業之間黨建發展不平衡。有的企業黨建工作不力,企業文化缺失,向心力不足,導致黨員流動性大,組織關系轉接頻繁,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
四是對黨員干部教育管理的辦法不夠多。對黨員干部思想教育的分類施教、分級施教、分層施教做的還不實,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還有待提升。少數基層黨組織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創新不夠、方式不多,說教式、灌輸式的傳統教育形式多,滲透式、熏陶式、觸及靈魂深處的教育管理還不夠,黨員之間、干部之間交根交底、推心置腹的溝通交流不多。
五是長效管理機制落實不到位。對作風建設在抓常抓細抓長上功夫不到家。有的基層黨組織落實工作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標準不高,督導不嚴。部分黨支部組織黨內生活不嚴肅,開展活動不經常,落實制度打折扣,基層黨支部書記出現抓與不抓一個樣的懶政思維。
六是黨建工作力量薄弱,工作創新不足。交通行業基層黨組織書記多為“一肩挑”,但因其工作十分繁忙、壓力大、擔子重,一定程度影響主體責任的落實效果。由于極少配備專職副書記,又缺少專職黨務工作人員,導致出現就黨建論黨建,就黨建抓黨建,與中心工作脫節的現象。絕大多數黨務工作者身兼數職,加之黨建工作的嚴肅性、黨務工作者自身能力不足、創新動力不足等因素,導致黨建工作因循守舊、難有突破。
三、新常態下落實黨建主體責任。
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探索與實踐在新常態下落實黨建主體責任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是推進交通綜合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交通干部隊伍先進性的迫切要求,是當好發展先行官、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更是人民群眾對交通部門的基本要求。
(一)思想上要“接天線”,牢固樹立“四種意識”。黨組織書記作為落實黨建主體責任的第一人,是干部隊伍的領頭雁,方向和思路正確與否對抓好黨建工作至關重要,應從思想上牢固樹立“四種意識”。一要樹立責任意識。這是適應新常態的基本前提。交通各級基層黨組織要落實書記抓黨建的主體責任,把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破除抓黨建的“對立論”、“過頭論”、“無關論”、“機械論”和“鴕鳥論”,切實把交通黨建責任記在心里,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二要樹立規矩意識。這是適應新常態的重要保證。當前,在從嚴治黨的新常態下,對黨的紀律和規矩要有敬畏之心,不觸碰高壓線,不越規逾矩,做遵規守紀的明白人。三要樹立服務意識。這是適應新常態的根本途徑。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廣大交通黨員干部要始終做到情為民系、權為民用、利為民謀,把交通的各項工作做深入、做細致、做到位,站在群眾的立場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為改革發展打牢群眾基礎。四要樹立創新意識。這是適應新常態的不竭動力。樹立創新意識要求基層黨組織要解放思想、想別人不敢想的新思路,敢于擔當、啃別人不敢啃、不愿啃的硬骨頭,不斷創新、創別人沒做過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機制,推動黨建工作上水平。
(二)服務上要“接地氣”,準確把握“四個定位”。基層黨組織服務接地氣就是抓好找到黨建與中心工作的結合點,激發黨員干部的興奮點,準確把握“四個定位”。一是政策宣傳點。這是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首要政治任務。基層黨組織首先吃透上情,才能及時、準確地將中央、省委、市委的精神和交通行業的新政策傳達到位、宣講到位、落實到位,并結合實際,找準切入點,搶抓機遇,積極謀劃重點工作。二是群眾服務點。這是基層黨組織的直接責任,這就要求交通基層黨組織吃透下情,始終堅持“建設人民滿意交通”這一根本標準,在改善群眾出行環境、交通項目建設、扶貧幫困等工作中站在群眾立場,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三是黨員交流地。面對當前黨員隊伍兩級化(年輕化、年老化)、組織生活庸俗化等問題,積極改進工作方式,積極擁抱互聯網,用互聯網思維來武裝基層黨建工作。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和組織生活會制度,增強組織凝聚力。四是矛盾化解地。化解矛盾是黨在新形勢下賦予各級黨組織的神圣使命,更是基層黨組織提升執政能力的集中體現。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改制企業遺留問題、拖欠農民工工資、群體性上訪等矛盾糾紛調解中抓早抓小、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三)創建中要打“特色牌”,充分發揮“四個優勢”。抓黨建不能照搬照套,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發揮交通行業“四個優勢”。一是特色組織架構。交通行業點多、線長、面廣,要將黨組織設置與項目建設、行業管理、民生服務緊密結合,把交通基層組織建在重點工程上,建在基層站所中,建在養護班線上,建在流動車廂里,形成流動性、區域化、遠程管理的全覆蓋基層黨建模式,讓黨組織活動更加規范,黨員先鋒作用有效發揮。二是特色創建載體。交通行業重點建設項目、長途客運車(站)、農村招呼站、公交車(站)、出租車、港口、船、碼頭、基層執法站所、養護道班等等為交通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載體。這些載體都是窗口單位,群眾關注度更高、群眾對創建效果的清晰度更高。如何用好這些特色載體,發揮更佳的作用,需要在今后做一些有益嘗試。比如,在交通重點建設項目開展勞動競賽,爭奪流動紅旗;長途客運站、出租車創建特色服務工作法,并推廣應用;公交車廂、公交站臺利用互聯網實現內容和形式的推陳出新等等。三是特色交通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交通行業文化建設。交通文化底蘊深厚,綠色文化、安全文化、廉政文化、誠信文化、法治文化、孝親文化等都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質載體,通過車輛節能競賽、文明誠信示范窗口、公交文化進車廂、十行百佳評選等在宣傳吳都文化中彰顯交通文化,在交通文化建設中傳播吳都文化。四是特色交通隊伍。交通行業干部職工是執紀的鐵軍、應急保障的急先鋒、經濟發展的先行官。平時要注重利用和開發“交通大講堂”、網上黨課、官網、微信的平臺,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技術技能,才能在急難險重的緊急關頭挺身而出、擔當負重。
(四)推進中要走“結合路”,切實推行“四個同步”。實踐中我們發現:凡是基層黨建抓得好的地方,重點工作都落實得比較好,發展上能夠有所作為,反之亦然。推動交通黨建工作,就必須主動融入交通中心工作、服務大局,在交通改革發展穩定中見到黨建工作的真功夫、真實績。在具體的工作謀劃中,要做好結合文章,切實推行“四個同步”。
一是部署同步。實行黨建工作目標管理、項目化管理,和中心工作同布置、同推進。年初基層黨組織書記與班子成員、中層干部、基層處所主要負責人簽訂黨建工作目標責任書,為各單位履責、考責、問責提供依據。立足問題導向,推行“工程化設計、項目化管理”,制定黨建問題清單、項目責任清單和落實清單,實施精細化管理,不貪大求全,一年解決一至兩個突出問題。
二是落實同步。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自覺承擔好研究謀劃、統籌協調、督促落實的責任,各職能部門根據分工承擔起直接責任,推動形成黨委抓、書記抓、各有關部門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建工作格局。制定并落實“五個一”基層聯系點制度,即每年建立一批活動聯系點,推進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推進一批改革試點項目,開展一批專項整治行動,建立健全一批制度,在中心工作推進中推進黨的建設。
三是考核同步。健全完善交通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實績考核辦法,加大黨建工作在實績考核中的權重,把基層黨建工作由“軟任務”變成“硬指標”。開展黨建工作專項考核,明確考核優秀指標控制在X%,不吃大鍋飯,不搞渾水摸魚。嚴格量化考核,黨建工作與干部年度考核、選拔任用、教育培訓和評先表優工作直接掛鉤,年終結硬賬。
四是問責同步。推進“廉政陽光交通”建設,鞏固和拓展群眾路線活動成果,深化“三嚴三實”,支持和保障紀檢組執紀監督問責,通過全方位的重點巡查、經常性的明察暗訪、階段性的專項治理、年度性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等方式,為交通發展正風肅紀。充分運用述職評議和考核成果,對抓黨建不力的領導干部嚴格追責,將懂黨建、善抓黨建的干部選拔到重要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