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委安排,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周再華帶隊,市委辦、市政府辦、市商務局、市招商局、**高新區等單位組成考察組,于5月5日至8日赴江西**、湖南**兩市,就招商引資工作與加工貿易產業發展進行了考察學習。考察組認真聽取了兩市的經驗介紹,參觀考察了兩市的出口加工區、經濟開發區和部分重點加工貿易企業,感到收獲很大。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兩地加工貿易發展現狀及特點
兩市在加工貿易產業發展方面,具有四個共同的特點。
二、推進加工貿易發展的主要經驗
(一)積極推進觀念創新。
兩市都注重把解放思想,創新機制作為第一驅動力來抓。**圍繞推進“對接長珠閩、建設新**”的大戰略,把發展開放型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在主要媒體上開辟《解放思想,搶抓承接產業轉移機遇》的宣傳專欄,展開了強大的宣傳攻勢。同時,對各級領導干部和開放口的工作人員進行輪訓,并派出干部到沿海地區培訓鍛煉。**強調從思想觀念上對接珠三角,全市上下形成了“發展經濟靠投資者,營造環境靠政府”的**念。今年市委選派了11名縣處級干部到深圳、廣州、北京等發達地區掛職。
(二)加強對外交流合作。
一是加強橫向聯系。在香港霍英東基金會的支持下,**、**和韶關三市建立了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外稱“紅三角”,每年舉行一次發展論壇。
二是加強對外聯絡。**、**均在粵港澳地區設立了多個聯絡機構,突出加強了深港地區的商務聯系。**與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香港貿發局、香港商會和珠三角、閩東南的相關商會聯系緊密。XX年,**與香港政府簽署了合作建設香港工業園的框架協議。**先后邀請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享率領的高級經貿代表團、香港青年商會代表團和廣州開發區代表團入郴進行了商務考察。
三是加強了信息庫建設。兩市都建立了統一的項目儲備庫、優惠政策庫、投資要素庫和客商信息庫等商務資源系統,對促進加工貿易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科學構建政策平臺。
兩市圍繞加快園區建設,有效承接產業轉移,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有效解決了承接產業轉移的幾個瓶頸問題。一是重大項目招商政策問題。**對重大招商項目和戰略投資者的用地、規費和稅收優惠,實行“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由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決定。**市制定了具體的規費減免和稅收獎勵政策。二是“飛地招商”問題。為充分發揮各地工作積極性,達到統一布局的要求,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實行承接產業轉移項目財稅與gdp值分成辦法。以XX年為限,前5年引進方和落戶方按6:4分成,后5年按4:6分成。三是軟環境治**問題。建立外來企業排憂解難工作機制,當地黨委、政府派出特派員到企業駐點服務;市、縣兩級政府每年開展“為企業排憂解難服務月”活動。四是企業用工問題。在加強公共就業服務的同時,推進校企合作,推行“訂單式”、“儲備式”培訓。放寬城區入戶條件,符合條件的務工人員可以認購(租)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其子女與城市學生同等待遇就近入學。優秀勞工可以參評各級勞動模范,授予“榮譽市民”稱號。
三、加快我市加工貿易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作好規劃。
一是要確立發展模式。外地經驗證明,承接產業轉移必須走區域化、集約型發展之路。我們建議將正在規劃的**高新區東部新區作為產業轉移承接基地,集中打造包括現有“一區兩園”在內的“長(沙)益(陽)產業轉移示范區”。首期在“一區兩園”設立3個加工貿易示范園,在滄水鋪循環工業園申報建設**出口加工區。二是要制訂發展規劃。盡快組織編制《**市加快承接沿海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總體規劃》和《長益產業轉移示范區中長期發展規劃》,并依據規劃研究制定實施意見。三是要明確發展重點。從我市實際出發,將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制鞋、制衣和農產品加工列為全市加工貿易的產業重點。
(二)出臺政策。
加工貿易業務在內地發展時間不長,操作有別于一般貿易,需要更大的政策支持、更優的政府服務。建議市委、市政府盡快研究制訂關于加快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政策性文件,出臺支持園區建設、鼓勵加工貿易企業發展、優化政務環境的政策措施,在用地、用工、投資獎勵、行政審批、“飛地招商”等方面制訂具有創新性、操作性的具體辦法。
(三)抓住重點。
運營成本、企業用工和平臺建設是承接產業轉移的決定性因素。目前我市在這三個方面都比較薄弱,必須重點突破。一是抓好海關、商檢機構的建設,盡快改善通關條件,提高通關效率。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益寧城際干道建設進度;盡快啟動桃馬公路,爭取二廣高速常德至邵陽段早日開工;啟動**千噸級港口和鐵、公、水聯運建設工程;集中抓好滄水鋪工業園擴建和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抓好物流體系和信息化建設。以上建設工程要落實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明確工作目標,制定時間進度表,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從根本上改善**的配套環境。三是大力發展標準廠房。加工貿易企業要求前期投入小,生產見效快,提供更多的標準廠房能夠促進加工貿易產業的快速發展。四是努力提高職業教育水平。我市職業技術教育具有良好發展基礎,要繼續推進管**和教學改革,發展面向**的“訂單式”、“儲備式”培訓,為加工貿易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技術支持。
(四)抓好招商引資。
發展加工貿易主要依靠企業的參與和支持。目前,我市加工貿易企業僅8家,實際有出口業績的只有3家(益神、科力遠、橡塑集團)。壯大這一產業,必須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的出口加工企業落戶**。要進一步創新招商方式,優化招商引資考核管**,重點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生產規模大的企業,力求“引進一企、帶動一群”。同時,要引導和鼓勵現有出口企業通過招商引資改善投資結構,改變貿易方式,開展加工貿易業務。
(五)加強領導。
建議成立市承接沿海加工貿易產業轉移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工業、商貿的副市長任副組長,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加工貿易產業發展的組織和協調。各區縣(市)、相關職能部門和工業園區,要把承接產業轉移作為擴大開放、發展經濟的重要任務來抓,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市直各部門要形成互動工作機制,建立聯系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建議市委、市政府將承接產業轉移列入全市經濟發展考核指標體系,并將考核結果與干部年度考核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