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作計劃,我委組織專門人員,先后深入到城區、城區、高新區的部分社區,圍繞人口和計劃生育社會管理及創新工作問題進行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流動的加速,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由“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 社區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主要空間。城鄉社區是社會構成的基本單元,是城鄉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參與公共事務、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平臺。當前城市社區計劃生育工作確實存在管理漏洞,核心問題是有人管的地方出問題少,沒人管理或管理薄弱的地方出問題多。城市社區計劃生育工作管理責任缺失的問題,已成為制約“穩低”的瓶頸,亟待拿出具體可行的管理辦法加以解決。因此,推進創新社會管理應該緊緊抓住這個基礎平臺,以構建和諧社區、平安社區為切入點,著力在建立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系上下功夫,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新格局。
多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人口和計劃生育社會管理及創新工作,制定出臺文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力度,積極推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各級各部門立足實際,狠抓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主要:
一是積極探索城市社區人口計生管理體制。實行網格化管理,創建管理服務新模式。市政府制定出臺了《XX市城市社區人口和計劃生育網格化管理暫行辦法》,將社區作為社會管理服務的基本單元,全面推進管理服務資源下沉,將每個社區確定為一個管理網格,有效整合網格內的管理主體、管理對象、管理手段,將各類管理服務事項全部納入網格化監管范圍,積極推進“屬地管理、社區負責、以房管人、居民自治”的管理體制,明確責任主體,發揮社區管理職能,使社區逐步由原來的服務平臺向責任主體過渡。實現社會管理服務工作無縫隙、全覆蓋,條塊融合服務基層。
二是建立符合實際的運行機制。如鳳城街道辦事處將轄區內的所有單位全部實行“屬地管理、社區負責”,轄區內的戶籍人口、人戶分離人口以及流動人口全部納入“以房管人”的現居住地管理,整合社區資源,實行信息共享,相關部門信息資源共享、互聯互通,并自主研制開發城市計生管理軟件,完善網格化管理模式,初步實現了城市社區人口計生管理無縫隙、全覆蓋。
三是法定代表人計劃生育責任制落實總體較好。積極探索多元制企業的管理方式,各街道辦事處普遍對轄區內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股份制、集體企業等簽訂《計劃生育管理責任書》,實施日常管理,年終完成計劃生育管理責任的給予通報表彰,未完成管理責任的單位實行一票否決;對個體、私營、三資企業在充分協商的前提下,簽訂《計劃生育協議書》,平時加強工作指導,并把企業落實計劃生育工作情況,作為評先選優的重要條件;對物業小區,簽訂《計劃生育委托管理協議書》,實施委托管理;對城鄉結合部,實行主管、協管制,即駐街較大單位由街道直接管理,較小單位由村(居)協助街道管理,明確主、協管單位的管理責任,形成了和諧統一的管理服務機制。
二、存在問題
當前人口計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當前,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計生工作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突出表現在城市計劃生育責任主體不明確,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國策意識淡化,責任意識淡薄,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格局難以形成,社區隊伍網絡建設和管理服務滯后,現有的管理服務模式不適應形勢任務的要求,致使城市育齡婦女漏管和違法生育逐年增多,成為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難點。加強城市社區及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既是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強城市社會建設、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迫切要求,必須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管理全局,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政治優勢,依靠強有力的行政推動,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從調研情況看,部分街道和社區領導對此缺乏思想上的清醒認識和工作方法上的準確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