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重點幫扶村黨組織和新農村建設指導工作,根據滕州市委組織部和上級有關文件精神,2013年4月,作為全市第二批“第一書記”,我被任命為邵莊村第一書記。駐村后,為了掌握該村在組織建設、村集體經濟收入以及道路、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面的具體情況,我先后與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群眾當面座談,通過走訪入戶拉家常、田間地頭看墑情等方式開展調研,為下一步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邵莊村基本情況
(一)基本概貌
邵莊村位于柴胡店鎮鎮駐地以東1.5公里,隸屬劉村辦事處,西鄰京福高速公路,東靠古薛河,南鄰柴羊路,交通便利。2006年以來,村里先后建立了農家書屋和體育健身廣場,硬化了戶戶通道路,安裝了路燈,戶戶用上了自來水,全面實施了“綠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改觀,2011年度被評為“滕州市生態文明村”。
2.人口概況
全村共98戶,336人,其中從事農業人口93人,經商務工159人,其他84人;享受低保12戶,其中殘疾人5戶,五保老人1戶。
3.土地利用
全村共有耕地237畝,均為水澆田,分布在相隔較遠的六塊區域,最大的一塊60余畝,土地面積少且分散,不適合規模化種植,糧食種植一年兩季,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
4.基層組織
全村一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8人,13人常年在村,5人長期在外地。村“兩委”成員共3人,平均年齡43.3歲,全部為初中學歷。黨員年齡結構:35歲以下1人,36-56歲6人,57歲以上11人,年齡層次不合理,以老年的居多,年輕黨員偏少。現在支部正大力發展,把村里思想覺悟高、致富能力強、在群眾里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組織來,今年通過公推直選新發展了兩名年輕的積極分子,均在30歲以下。村黨支部充分利用黨員“三會一課”和黨員遠程教育平臺,加強對農村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召開座談會,對農村黨員一線創先爭優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對群眾反映較大的黨員進行約談,要求限期整改,跟蹤問效。
(二)經濟狀況
全村集體經濟無收入,大項開支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一事一議籌資酬勞解決,村民人均年收入約9000元,低于全市2012年農村居民平均水平(10633元)。村民收入主要依賴務工、經商等非農業行業為主,約占家庭收入的84.7%。低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4000元)21戶,中等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4000元-1萬元)54戶,較高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高于1萬元)23戶。
二、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情況
(一)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該村積極組織村民采取一事一議的籌集辦法,籌資籌勞,硬化了戶戶通道路,路兩旁種植綠化樹苗,安裝了照明路燈,美化了居住環境,方便了群眾出行;家家接上了自來水,生活用水潔凈衛生;對村委辦公場所進行改造升級,辦公條件基本達到要求。同時,村委會新建體育健身場所一處,配置了籃球架、乒乓球臺及其他健身設施,為村民營造了良好的交通環境和體育健身活動場所,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改觀。2011年度被評為“滕州市生態文明村”。
(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
由于近年來國家對農業稅的免征以及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惠農政策,同時利用靠近礦區和鎮政府駐地的便利條件,邵莊村民跳出人多地少的制約,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和外出務工經商,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三)農民的素質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增強。
在各項惠農惠民政策的引導下,每年在參加新農合之際,全村人都積極參保,參保率100%。該村五保、低保對象,在村委會的幫助下,全部納入社會救助范圍,目前享受低保待遇12戶37人,切實解決了一些村民的生活困難問題。每年在節日期間村委會組織人員對他們進行慰問,按季度將基本生活保障金足額發放到困難人員手中,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四)計劃生育、治安及信訪穩定工作穩步推進。
隨著農民素質的不斷提高,村民們的生兒養老,傳宗接代的思想觀念有所淡化,少生優生,少生快富,生男生女一樣好等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正在群眾中逐步形成。截止到2013年3月,全村已婚育齡婦女65人,其中一孩34人,二孩24人,多孩4人,無孩3人;落實節育措施60例,其中結扎27例,放環33例;其他在孕1人,待孕2人,產后2人。村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上級下達的指標內。在治安及信訪穩定工作方面,為繼續深入推進平安村居建設,進一步加強“打、防、控”體制建設,加大“六五”普法工作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村級調解會,治保會的職能作用,依法合理處理村民反應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連續多年,村內無重大治安案件發生。
三、分析村情,理清工作思路
邵莊村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該村的劣勢明顯,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發展優勢。
(一)劣勢分析
1、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發展氛圍較差。全村總共237畝地,土地資源十分有限,難以獲得更大利潤。前幾年村里大規模種植過蔬菜大棚,但市場行情導致絕大部分農戶賠本,大大挫傷了村民走高效農業的積極性,加上目前務工經商的渠道越來越廣,村里的年輕人基本上都脫離了土地外出打工。
2、生產投入少。由于土地面積少且十分分散,產出效益低,村民對農業生產的投入興趣不高,隨著農村稅費改革政策的落實,農民的負擔雖然減輕,但缺乏技術、投入難的問題依然突出。
3、農田水利灌溉設施老化,缺乏脫粒機械,不能滿足為民服務的要求。目前村里使用的4臺水泵和300米輸水帶均處報廢期,仍在使用,故障頻頻,延誤抗旱任務,亟需更換;同時由于地塊零散,加上之前分地時過于平均導致小麥成熟收割時,部分地塊收割機難以進田,村民往年收糧都是放在公路上借助來往車輛碾壓,既不衛生也存在安全隱患。
4、基層組織和各項規章制度還不夠健全。村委會文化建設滯后,村兩委政策宣傳力度不夠,依法行政的意識有待加強,村務公開不及時,導致干部群眾意見對一些事情有意見等基本村情。
(二)優勢分析
邵莊村雖然在自然條件上存在諸多不利因素,但是經過走訪分析,發現該村在發展上還具有一定的優勢和潛力。
1、該村的區位優勢明顯,北靠劉村梨園風景區,東鄰純自然的古薛河,通往黃連山風景區和葫蘆套影視基地的柴羊公路從村中穿過,地理位置優越。
2、該村耕地全部都是水澆田,水井能滿足抗旱需要,如果灌溉設施運轉有效,村民土地投入稍有增加即可獲得較高的產出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群眾種糧的積極性。
3、該村屬典型的一家村,全村三個姓氏,其中邵姓占90%以上,且在外辦企業做生意的人很多,可根據村實際積極鼓勵和引導部分成功人士回村創業,從而帶動大家共同富裕。
4、該村“兩委”班子比較團結。邵村雖然經濟來源渠道少,集體和群眾經濟基礎薄弱,村里的客觀條件也很差,但是,這屆村“兩委”班子成員具有奉獻精神、團隊意識,在重大問題面前能夠以大局為重、以群眾利益為重、以村里經濟社會發展為重,想干事,謀進取。村里領導班子團結敬業,熱心為村民服務,得到了絕大多數村民的支持和擁護,這是今后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四、關于邵村建設、發展的幾點想法
(一)利用優越的地理條件,鼓勵沿街村民通過發展旅游商貿和服務業增收。
(二)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和資金幫扶,解決灌溉設施老化和無脫粒機械的困難,加強農業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提高村民種糧的積極性。
(三)加強村組織建設,黨支部堅持每月召開一次全體黨員會議,重點學習黨的方針政策、農村政策等內容,通過組織學習、交流談心,提高支部成員素質;同時,搞好黨員的管理和科技培訓,針對全村黨員年齡老化,做好發展黨員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后備干部工作,選出能幫農民脫貧致富的村委會班子,幫助群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從而為全村的發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動力。
(四)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完善村務公開,推進民主管理。實施黨務、村務、財務、信息四公開。按照“村財鄉理,專戶專管”的財務管理規定,制定具體的財務管理辦法,成立村民監督委員會。同時,對村里的重大工作按照“四議兩公開”要求和程序操作,制定村黨支部工作制度和村委會工作制度,把村黨支部工作和村務工作納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廣泛接受群眾監督,積極化解村里干群之間、村民之間、村民家庭內部等矛盾,促進社會穩定。
(五)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物質生活相對充裕的今天,人們開始注重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議依托村農家書屋,搞好文化建設。建設文化大院并配備一些簡單的健身設施,村民們在茶余飯后聚在一起聊聊天、健健身。既加強了村民間的溝通,減少鄰里之間的摩擦,也可以進一步凈化社會風氣,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同時也可以增強農民的集體意識,力爭早日實現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奮斗目標。
(六)利用遠程教育對黨員進行培訓,掌握致富方法。充分利用好村里農村黨員遠程教育設備,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培訓,讓大家掌握先進的種植、養殖技術,了解致富信息,掌握致富方法,切實起到模范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