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總結
導讀:在現今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就業形勢卻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大學生創業也自然成為了大學生就業之外的新興的現象。以下是關于關于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總結,歡迎參考!
關于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總結一
內容摘要:大學生的創業背景應當適應時代的需求,既要追逐自己的自己也理想,更要符合社會的實際需要。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了自主創業。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隨著高校的招生數量的增加,我國高等教育開始由精英教育階段向大眾化教育階段邁進。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持續擴大,致使每年進入就業市場的大學畢業生持續增加,就業壓力不斷加重,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部分大學生選擇了自主創業的道路,政府部門對此也表示支持,同時還頒布了一些利于創業的政策條款。
本調查針對大學生創業的認識、動機、目的以及創業過程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創業意識現狀的調查研究。
(二)研究內容
1、問卷設計
創業意識是一個內涵較為豐富的問題,其結構要素包括創業認識、創業動機、創業目的等方面。我們針對這幾個方面分別設計了若干個問題來體現大學生在這些方面的選擇情況。
2、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在校大學生。通過對
數據的分析可推論當代大學生總體的一般情況。調查采用系統抽樣和簡單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本研究選取了大一至大三大學生共100人。
(2)問卷發放過程。按上述要求,我們采用分年級由小組成員深入寢室的形式完
成,資料收集采用自填式無記名調查方式。本次發放問卷共100份,回收問卷100份,有效率達100%。問卷發放過程中做到了以下兩點:第一、解除調查對象的思想顧慮,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性;第二,答卷要求明確,以減少答題時發生差錯:。
(3)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調查問卷法為主,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
二、大學生創業意識概述
創業,是一個發現和捕獲機會并由此創造出新穎的產品、服務或實現其潛在價值的過程。 創業必須要貢獻出時間、付出努力,承擔相應的財務的、精神的和社會的風險,并獲得金錢的回報、個人的滿足和獨立自主。
(一)創業是創造出某種“有價值的”新事物的過程。
(二)創業需要貢獻必要的時間,付出極大的努力。
(三)承擔必然存在的風險。財務、精神、社會領域及家庭等。
(四)創業報酬、金錢、獨立自主、個人滿足。
對于一個真正的創業者,創業過程不但充滿了激情、艱辛、挫折、憂慮、痛苦和徘徊,而且還需要付出堅定、堅持不懈的努力,當然,漸進的成功也將帶來無窮的歡樂與分享不盡的幸福。
為了心情享受成功的激情和振奮,讓我們勇敢地去接受創業的挑戰。
關于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總結二
本次調查活動主要調查對象是我省已實現農村創業的大學畢業生。調查活動由該校商學院團總支書記申釗帶領197名學生完成。調查活動得到了團省委、山東省農業廳、山東省人社廳的大力支持。調查歷時兩個月,內容包括山東17地市已實現在農村創業的大學畢業生現狀和全省涉農專業、商科類專業在校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的意愿及認知。數據收集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記錄相結合,發放問卷4943份,回收問卷4651份,有效問卷4543份,并對743人進行訪談,受訪對象遍及50個涉農縣。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山東首份大學生農村創業現狀調研報告。
促成此次調查的起因,則與一個學生社團的成長歷程密不可分。20xx年,申釗指導學生成立一個名為“翼縱”的社團,依托商學院課程模式,旨在培養農民經紀人,點燃農村創業火種。4年間,該社團共培養了200多名學生經紀人,其中80%來自農村。學生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多次幫濟南周邊農民售出滯銷農產品。畢業時,申釗驚訝地發現僅有兩名學生選擇回農村創業。“當時我特別想知道,學生的真實想法是什么?什么因素制約了他們的選擇?”
在對20xx年應屆畢業生的調查中,有農村創業打算的學生占67.12%,而已準備好并實施的學生僅占6.85%。對于在什么情況下會選擇農村創業,47.21%的學生表示需要“發現明確新商機”。這意味著,大部分畢業生到農村創業的意愿還未真正付諸實踐。而在有意愿創業的大學生中,近70%的學生對農村創業有了解,但能做到非常了解的學生則僅占2.56%。除了對相關政策認知度不高,一些認知偏差明顯阻礙在校大學生的創業選擇。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農村創業最主要障礙是經驗不足、缺乏社會關系(43.58%),其次是資金缺乏(29.57%)。
"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就業觀念和長期的城鄉二元結構,及其背后隱藏的社會保障和公共福利的巨大差距,是導致大學生農村就業創業意愿低的主要原因。”
從農村創業意愿強度看,越是生活貼近農村的學生越有返鄉創業的意愿。大學生農村創業意愿還受家庭所在地主要收入渠道影響,家鄉以農產品種植業為主要收入渠道的大學生,農村創業意愿更強烈。這從側面反映出,越是從落后地區出來的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越大。
關于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總結三
當前,教育部官員稱大學生應定位為普通勞動者。由此我對我校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針對大學生如何適應開餐館這種職業,以及提出一些這方面的建議。
一.選擇自主創業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個現實,大學生就業現狀: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以來就是社會上關注的焦點問題,但作為吸收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主力軍:企業,則較受冷落,很少有把關注的焦點聚焦到企業,征詢企業對畢業生的看法或總結企業的聘人之道。事實上,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渠道,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人才的選擇條件沒有在有效的時間的傳遞給大學生,大學生的培養缺乏市場導向,這方面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的主體,并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高校在指導大學生就業上遠遠滯后于大學生及企業的對其的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畢業生順利就業。
我們再來看下面一篇報道:
麥當勞前掌門人吉姆·坎塔盧波說:“美國任何一個鄉村老太太都會做漢堡,但她們做的漢堡只能自己吃,而我做的漢堡能賣遍全球!”在河南南陽市,也有一個普通的下崗女工,她不僅把中國家庭主婦都會做的餛飩,做成了像麥當勞的“漢堡”賣遍全市、全省、全國,還要到聯合國介紹賣餛飩的經驗。
她,就是南陽市巧味餛飩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33歲的徐曉恩。
這不是在調查這個成功的下崗女工,也不是在鼓勵大家都去賣餛飩。是建議大學生自主創業,包括開餐館之類的普通職業。我做的問卷調查,第一個問題是:為什么大多大學生不愿意自主創業?答案主要有下面幾點:
(一).大學生剛畢業,那里來資本自主創業?
(二).要是自主創業,那我們學那么多知識干嘛,不用讀書也可以去開個私營企業什么的,現在身邊不是很多小老板什么書都沒讀嗎?
(三).自主創業的風險太大,父母投入的教育資本何時能收回?
(四).特別是一些女生會有這樣的問題,只想安安穩穩的找份工作。
等等。
其實這樣的答案很現實,也是蠻符合大部分大學生的心理的。
二.選擇開餐館
再來看下面的材料:據統計XX年至XX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分別是107萬、115萬、145萬、212萬、280萬、338萬、XX年各類高校畢業生的人數將高達410萬,XX年大學生畢業人數已經是5年前的三倍,而從我們調查的企業XX年招聘大學生的人數來看,并沒有和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增長同步,在調查的企業中,只有35.39%的企業表示XX年招聘的大學畢業生人數有所增加,而且還有28.03%的企業表示XX年招聘的大學生人數有所減少,所以從用人單位來看,XX年招聘大學生人數只是有小幅增長,遠遠落后大學生人數的增長。
其實大學生就業苦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看看網上關于大學生的熱門職業,可以看到:
(一)大學生的就業心態還沒調整好,都一味的往外企、國企、政府機關擠,就象是大熱天里擠火車,結果是可想而知了。
(二)對工作的要求過高,以為自己是天之嬌子,瞧不起一些看似低微的職業。
我所調查的一些在校大學生,包括和自己一起的同學,結果顯示:
1.40人當中有35人都表示既然讀了大學,就要選擇有利于自己前途的工作,即那些看來風光的職業,讀會計學的就去企業當會計,學工程管理的就想去城市管理局工作。
2.33人沒有明示瞧不起某些職業,自己沒有擺大學生架子,但也不想將來就從事餐飲之類的職業。
3.有10 人表示自己以后可能考慮開酒店,但沒人選擇從開小餐館開始。
接下來再看下面的材料:
趙明晨,一個23歲的青年,當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各大媒體上時,他的身份還只是個大學生,他現在的身份是“八零年代”主題餐廳的總經理。XX年6月26日,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對一家校園餐廳的經營權進行公開招標,即將畢業的該校學生趙明晨和他的7名同窗一起聯合參加競標,在和另外兩名來自校外的個體經營者的角逐中,憑借文化理念的優勢,趙明晨最終奪得了餐廳的經營權。他的創業舉動,在當時和他一同走出校門的280萬大學畢業生中,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一大亮點。
三.用管理學開餐館
毛主席說過,理論要聯系實踐,要服務于實踐的。我相信這是真理的。所以大學生也要下鄉,要把自己學到的東西付諸實踐。即使當時的情況和現在不同,下鄉的做法到現在幾乎是反面的了。但是這個想法從根本上說是正確的。方式是可以改的。到現在還有大學生同志說開餐館是浪費自己的才學嗎?
如果說真的講才學,開餐館,你這點學識也是不夠的。麥當勞,肯德基,這些跨國公司,說到底就是餐館。別人可是有大學問,有自己的文化。當你想開第二家餐館的時候,你會突然發現,我想翻翻大學里的那本管理學。繼續,到后來,你會覺得自己太淺,會找個專業的mba(夸張了)。
現在有很多用餐飲化語言來寫管理學的書,象《麻辣三國》,《水煮三國》等,難道我們不能用管理學來開餐館嗎?
所以我們大學生包括大部分中國人的思維里還是固化的,以為大學生讀過書的就一定是文職,上班族。也許是高等教育的成本過高,也許是時代進步太快,我們還沒有接受教育普及化的浪潮。
但是如何自主創業,如何來開一個擁有大學生智慧的餐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是調查那40個同學,問題是這樣的:假如你開餐館,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幾乎90%以上回答是要專業的廚師,然后就是資金問題。但是資金問題解決了,好象廚師也好找了。
我們再來看看上面那個成功的青年,據了解,從新聞傳播系畢業的趙明晨曾經以出色的廣告創意在一家廣告公司找到了一份月薪6000元的工作,但他卻選擇了自主經營餐廳。
這個倒是沒必要,并不是人人都有他的好運氣的,但是我覺得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應該是心理上能夠承擔風險、具有開拓意識和創造力,不過我很佩服選擇自主創業的畢業生,這種敢闖敢干的精神是社會應該提倡的。大學生思維是很獨特的,要發揮自己的所長,開餐館也是要創新的。
我也做了一個不太正式的調查,就我平時觀察學校周邊的小餐館的情況。我歸納出幾點:
(一).餐館有相對集中于某地段和特殊選址,由此,可以看出他們的區位優勢來。選擇在學生流量大,離學校距離近。這樣方便學生,一般同學選擇到食堂吃飯就是為了方便,所以選址是非常重要的,再加上餐館良好的就餐環境,相信會吸引不少學生的。我就親眼目睹了金宴湖餐館的開張與倒閉,本來是條旁街,學生來往不多,還盲目開張……
(二).目標人群要明確,在學校周圍就要以學生為主體,一切要迎合學生的趣味。記得一個餐館(現在沒了),沒名字(這點就宣布它的最終滅亡),開在學校周圍,但因為少數的民工就把自己定位為“低級飯館”,布局差,飯菜品位差,至少要一個文雅的名字。那個大學生愿意到那樣的地方,即使是虛榮(這里不討論)。
(三).要有創新,要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同學酒家,目標定位明確,服務到位,最主要的它懂得創新。學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同學酒家辦同學聚會,辦生日party,開大長今情侶套餐……可謂是用盡點子,但效果出來了,同學酒家辦的就是火(不是廣告)。
這些是我親身體驗,可惜是沒進去大一點的酒樓,酒店調查情況,但不用懷疑那些大型餐館對管理知識的需求。
結語:開餐館將是一個大學畢業生的擇業選項。現在教育部官員稱大學生應定位為普通勞動者,我們也應該接受這個現實,從“開餐館”做起。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總結】相關文章: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總結09-26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07-22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07-13
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調查報告07-18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范文09-26
關于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09-26
在校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07-20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范例07-22
大學生創業觀念調查報告07-30
“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范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