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時務的成語故事
不識時務的成語故事1
東漢獻帝時,政權完全操眾在大臣的手中,漢室已經面臨危機,作為皇帝的子孫劉備想找機會挽救漢朝的危機,可是他始終找不到好的根據地。
有一天他特地去拜訪當時很有才學的隱士司馬徽。司馬徽被他的誠心感動了,問明了情況后對劉備說:你之所以沒有很好的機會,是因為你沒有好的人才幫助你。劉備想了一會兒,不明白地問說:幫助我的人都很有才華,糜竺和簡雍兩人能文,張飛和關羽能武。他們都是很優秀的人才呀!司馬徽笑著說:他們確實很有潛力,可惜都是沒有經驗的年輕人,不知道時事,更不明白該如何來適應時代的潮流,而你要找的應該是懂得人情事理,能夠通權達變的人,來幫助你,才能完成統一大業。
不識時務的成語故事2
東漢獻帝時,大臣掌握著大權,漢室已面臨危險的地步。
劉備是皇室的子孫,就想找機會挽救漢朝的危機,但是東奔西走,總是沒有好的根據地。
有一天,他特地去拜訪隱士司馬徽,司馬徽是當時才能優異的人,他對劉備說:“我早就聽說你的大名了,你為什么總是東奔西走的沒有一個好的根據地呢?”劉備說:“這也許是我的運氣不好,八字生得不巧呀!”司馬徽道:“不是這樣的,是因為你的身邊沒有優秀的人才。
劉備說:“我自己雖然沒有才能,但是我的身邊都是能干的人,如文有糜竺和簡雍,武有關羽和張飛,不能說沒有人才。
司馬徽說:“糜、簡二人只能說是普通的文人,對你沒有多大幫助。
關羽和張飛雖有萬夫不當之勇,但他們畢竟只是武將,不是通權達變的人才;至于糜竺、簡雍二人,我剛才說過,他們對你沒有多大幫助,因為他們都是白面書生,是不識時務的人;只有識時務的人,才可以稱得起是俊杰,你要找到識時務的人來輔助你,才能成就大業。
不識時務的成語故事3
【注音】bù shí shí wù
【典故】鄧騭當朝貴盛,聞霸名行,欲與結交,霸逡巡不答。眾人笑其不識時務。 《后漢書·張霸傳》
【釋義】時務:當前的形勢和潮流。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人不明事理
【結構】動賓式
【相近詞】因循守舊、不識時變、率由卓章
【相反詞】不主故常、因勢利導、見風使舵
【同韻詞】山河之固、一決勝負、荒淫無度、依丱附木、貪權慕祿、大紅大緑、窮兒暴富、添油加醋、加油添醋、懸腸掛肚、......
【年代】古代
【燈謎】炎夏穿棉衣
【邂逅語】十二月送蒲扇;三伏天借扇子
【語文同步】就有個不識時務的進言于尊大人之前,見尊大人意思不允,他就轉口了。 馮夢龍《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高中四冊·課文·8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會稽太守張霸,學識淵博,治理會稽三年,將一個亂世治理成一個太平盛世,在百姓眼中威望很高,他激流勇退,后被朝廷選為侍中,皇親鄧騭都想拉攏他,而張霸卻小心避開,眾人議論張霸不識時務
【成語示例】什么年月了,還吃這碗飯,太不識時務了。 張潔《沉重的'翅膀》
【成語造句】
◎ 其實,老有何怕?怕就怕在老而胡涂,老而張狂,老而失態,老而不識時務,貽人笑柄耳!小貓愛蹦蹦跳跳,時不時地闖個禍,老貓就愛在沙發上打瞌睡,發出勻稱的呼嚕聲,大家視這為正常的現象。
◎ 于是我看到了不輕易言敗的極端表現,只是,當所有人都能憑藉不會出錯的常識看出此際的棋勢只可能是"貓捉老鼠"時,他單方面認定的"老鼠玩大象"還有多少意義?必要的頑強當然也是生命厚味的內涵之一,但它與不識時務、不知進退的執拗顯然屬兩個概念,將些微挫折看得過于滯重,只能表示出生命意味的脆弱和輕薄。
◎ 只是不可一味美化皇帝,以為那東西好得不得了,引得不識時務者、不自量力者去做徒勞的"可憐無補費精神"的皇帝夢。
◎ 書中說:因為他全家調到北京八年之久沒有住房,方燕原來所在的河北省歌舞劇院也讓他搬走,他的鄉親同情這個烈士后代的處境,便在容城借給他一個存身存書之所;方燕不識時務,寫了一本揭露家鄉腐敗的《追蹤劫機犯》的書,又使他在家鄉難以存身,便又到保定市租了一個住所。
◎ 蕭芒得知,那女人正式提出要分一部分骨灰帶走,這讓蕭芒覺得她的確十分勇敢但又很不識時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