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廣東省云計算大數據開發者大會在廣州舉行
23日,2015廣東省云計算大數據開發者大會在廣州舉行。會上,來自學界、業界的約4000名與會者匯聚一堂。大數據作為“互聯網+”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手段,逐漸成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焦點。
不少專家表示,對數據進行有效采集、挖掘和分析,不僅能夠創造新的商業機遇和模式,有效推動智能制造,而且其在智能醫療、交通等眾多領域的廣泛應用還能大大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
廣東省作為我國的經濟大省、外貿大省、制造業大省和電子信息產業大省,2014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銷售產值2.97萬億元,電子信息制造業主要經濟指標連續第23年位居全國首位;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實現業務收入6018.7億元,軟件業收入規模位居全國第二。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戰略的帶動下,廣東省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基礎日漸雄厚。
筆者獲悉,去年廣東大數據產業總產值約為220億元,呈現“廣深引領、珠三角集聚、粵東西北緊隨”發展態勢。
會上同時舉行了2015“數據引領 飛粵云端”廣東公共交通大數據競賽的頒獎典禮。
全球視野 “未來大數據計算能力是中美兩國的競爭”
“美國領先中國只有一個身段,目前中國電商和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世界標準。”
當前,各國都深刻認識到大數據的流通、技術攻關、創新與應用是實現加速新知識發現、新價值創造、提升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新能力和競爭力的關鍵。
來自最新發布的《廣東省大數據產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大數據產業規模約為2100億美元。美國是全球大數據產業的引領者和全球大數據產業中心,在美國的帶動下,各發達國家紛紛制定大數據戰略,搶占大數據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我認為未來大數據計算能力是中美兩國的競爭。”大會上,阿里云計算總裁胡曉明認為,“美國領先中國只有一個身段,目前中國電商和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世界標準,以阿里云為例,用我們的技術處理100TB的數據,中國用了377秒,而美國需要用827秒。”
他指出,前兩次工業革命釋放了人類的體能,而目前正在經歷的計算革命正釋放人類的大腦,在更高層次進行創造。
“現在數據不僅僅是文本,而是語音、圖片以及非機構化數據,要讓計算成為企業發展以及政府管理的機遇而不是瓶頸,這里面蘊含著很大的商業機會。計算能力將成為我們企業、政府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他說,目前大數據發展有兩個特點:業務數據化和數據業務化。“我們更看重第二點,也就是如何把數據業務化。其實,全球的互聯網公司都在探索數據業務化。”
據了解,傳統的IT與互聯網企業紛紛投巨資加快了大數據的研發及市場布局,2014年僅IBM、惠普、Teradata、甲骨文、SAP、EMC、亞馬遜、微軟、谷歌及VMware前十位大數據公司在大數據領域的投資就達到了37.82億美元。
當前,我國大數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各地積極性高,行業快速推廣,市場增速明顯。2014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達到759.4億元。企業的積極參與使我國大數據市場的供給結構初步形成,并與全球市場相似,呈現“三角形”結構,即以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以華為、聯想、浪潮、曙光、用友等為代表的傳統IT廠商,以億贊普、拓爾思、海量數據等為代表的大數據新興企業共推產業發展。
聚焦廣東 “規模化優勢其他地區無法比擬”
與會專家表示,在我國大數據產業四大熱點發展區中,珠三角有別于京津冀、長三角和中西部地區,呈現規模化的發展態勢。“廣東傳統制造業非常發達,大部分企業都在積極擁抱大數據和云計算,這種規模化的優勢是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
胡曉明說,京津翼地區的大數據主要是大型的央企、國企在推動,合作對象包括中石化、中石油。長三角江浙一帶,主要是以中小企業創新為主。中西部地區,大數據主要是政府驅動。
“廣東不僅是貿易順差第一名,數據順差上全國也是排名第一。”胡曉明指出,廣東提供給全國的數據以及全國訪問廣東的數據,存在一個訪問和被訪問者的關系,就成為了數據的順差和逆差。在他看來,這是今后發展大數據產業的良好基礎。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廣東省新增光纖覆蓋用戶573.5萬戶,總數達到4764萬戶。全省無線寬帶網絡覆蓋率已達67.9%,移動寬帶用戶達到8770.3萬戶,普及率達到81.8部/百人,其中珠三角地區有全省77.2%的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為117.5%。4G建設穩步推進,基站總數達到16萬個,3G/4G基站總數達到29.5萬個。
除了信息化基礎設施大幅完善外,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及新業態迅猛發展,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在新信息技術帶動下未來將形成海量的數據資源。
據初步估計,廣東省2014年的大數據產業總產值約為220億元,屬于我國重要的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域,擁有一批實力較強的大數據創新的龍頭企業。在地市方面,全省21個地市中有12個地市專門設立了大數據管理機構(部門)。廣東省大數據產業呈現“廣深引領、珠三角集聚、粵東西北緊隨”發展態勢。
對于珠三角地區大數據發展特色,胡曉明表示,廣深兩地大數據發展各有特色,“深圳大數據以物聯網應用為主、廣州大數據以制造業和政務應用為主”。
據介紹,深圳大數據以物聯網應用為主,移動端智能硬件非常發達,比如華大基因、大疆等創新企業。而廣州大數據主要是集中在傳統制造業、政務民生以及基礎性研究,比如美的等傳統家電制造企業,廣州政務云計算的需求特別大。
■主題演講
“一個人身體里蘊藏100萬億個細胞,每一個都是數據。基因技術通過智能算法處理這些數據,讓這些數據為人類的生活服務。”
談改善生活:“基因大數據可治病”
“基因大數據不是忽悠。”華大基因執行總裁尹燁在大會上說,基因技術正在幫助人類治病。
他解釋,草與人有17%的基因是一樣的,而熱帶魚與人有63%的基因是一樣的。一個人身體里有100萬億個細胞,每一個都是數據。基因技術通過智能算法處理這些數據,讓這些數據為人類的生活服務。
“所有新生人口中,5.6%的人一出生就有各類缺陷。當前通過可穿戴設備采集人類身體數據,一個人可以搜集4T的海量數據,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大數據樣本。基因技術通過探索,正在實現靶向、精準、個性化的辨證治療。”他說,未來,通過這種治療和保養技術,人類可以精準地知道自身身體的變化,針對性地做到“吃得對,保養好,活得長”。
談商業機遇:“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升支持了商業拓展”
“2015年‘雙11’,我們交易創建峰值達到每秒鐘14萬筆,支付峰值達到每秒鐘8.59萬筆。”阿里云總監湯子楠在大會上說。近幾年,電商背后的計算能力提升了幾百倍,正是計算和數據處理能力的不斷提升有效支持了商業拓展。
同時據他介紹,今年“雙11”阿里巴巴把淘寶、天貓專有云機房與阿里云公共云機房連在一起,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混合云架構。通過將公共云和專有云無縫連接的模式,全面支撐“雙11”。
他解釋:“上云之后,阿里巴巴能夠充分利用云計算的彈性優勢,隨時調度資源。而在‘雙11’之后,又能快速歸還資源到公共計算池,避免高峰期過后的閑置浪費。正是基于此,系統成功應對了當天的交易和支付峰值。”
“2015年‘雙11’,我們交易創建峰值達到每秒鐘14萬筆,支付峰值達到每秒鐘8.59萬筆。”
■專家圓桌:談創新驅動:大數據成為創新引擎
在大會圓桌論壇上,多位與會嘉賓提出,當前大數據已經越來越成為創新驅動的引擎,關鍵在于企業如何抓住機遇。
中國電信廣東研究院院長蔡康說,目前,基于數據資源進行更大范圍的客戶研究為中國電信帶來了更多的創新機會。以前,傳統推廣寬帶只是搜集用戶基本資料和上網、通話等信息,我們并不知道哪些客戶需要更高的寬帶,也不知道哪些需要提速。現在結合網絡數據、客戶投訴信息等資源,從原來只有20個維度研究客戶,到現在擴展到45個。現在營銷效率提高了3倍。
用友暢捷通高級副總裁孫國平認為,企業最關心資金和稅,小微企業的大數據應用能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經營中的問題。他舉例說,大數據可以告訴企業主資金的周轉和庫存周轉率,例如同樣一個行業,平均年周轉8次,你的企業是6次,那么你就知道你的資金占用大,要趕緊提升。
不過,與會嘉賓也提出,用好大數據推動創新,目前還有多個掣肘因素需要突破。例如如何打破體制機制的傳統觀念,特別是打破傳統企業組織架構上的固有格局,真正實現數據業務統一運營、統一規范,還需要體制機制創新來實現。
談人才培養:未來5年或將有150萬大數據人才缺口
對于大數據云計算領域的人才議題,有關專家在廣東省云計算大數據開發者大會圓桌對話中表示,大數據人才的問題,是影響未來5年產業升級的關鍵點。當前,各行各業都運用云計算大數據轉型,有數據顯示,中國未來5年或有150萬大數據和云計算相關人才缺口。
廣東工業大學教授王勇表示:“以東莞的制造企業為例,我們就明顯體會到他們對云計算大數據的需求非常大;同時,現在制造業向智能化發展,也將產生大量運行數據,在大數據分析和提供后續增值服務方面需求很旺盛。”
【2015廣東省云計算大數據開發者大會在廣州舉行】相關文章:
未來三大創業機會在哪?08-15
大運集團2015校園招聘信息10-07
2015大寒節氣養生短信02-07
云計算閱讀答案12-19
2015大學生實習推薦信06-03
大富配天集團2015校園招聘信息11-03
2015大學生求職自薦信范文09-18
云知聲2015校園招聘信息11-13
云峰集團2015校園招聘信息10-21
麥可思數據2015校園招聘信息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