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改革與公共服務雙向深化引關注
千呼萬喚始出來,《關于進一步推進我省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出臺,意味著社會期盼多年的戶籍制度改革在廣東有了實質性進展。2014年7月30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意見》。要求,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從公布的方案看來,“廣東版”戶籍制度改革,充分領會與體現頂層設計意圖。
6日,省政府正式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我省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根據實施意見,廣東將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包括:2020年將實現1300萬人口落戶城鎮;放寬直系親屬投靠,允許親友搭戶;廣深嚴控人口規模;放開部分地級市落戶限制;明確超生罰款不跟入戶掛鉤等。
從1958年開始實施戶籍登記條例以來,我國的戶籍制度就像滾雪球,盤附在一本薄薄戶口本之上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政策越來越多,“畫地為牢”式管理,管理者是方便了,老百姓卻不方便了。改革開放之后,情況有所好轉,但也出現不少新問題,尤其在公共服務這一塊。這場自上至下的戶籍改革,就是要正本清源,還原戶籍制度本來功能——人口管理、社會管理,逐步剝離依附其上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政策。我省的`戶籍制度改革,在還原戶籍制度本源上,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健全居住證積分管理制度、加強人口基礎信息平臺建設、加強人口信息管理應用等。
在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上,提出諸多分量不輕的措施。如推動城鄉教育事業均衡協調發展,建立完善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統一城鄉居民衛生計生服務制度,加快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等等。我省的人口結構有著明顯的“廣東特色”:流動人口規模巨大,且分布不均。據統計,2014年,全省有流動人口3495萬人,其中來自省外2433萬人,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6市的流動人口占了全省流動人口的92%。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外來人口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集中在教育、住房、醫療等),任務繁重,壓力巨大,需要下大決心、大力氣、大手筆,將堡壘逐一攻破。個別城市,幾乎80%是外來人口,僅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解決起來就不容易,公眾需要理解與耐心。
戶籍制度改革,不能僅從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管理、社會公平、個人權利的角度去審視,還要從促進社會長期穩定、經濟持續增長的高度去解讀:讓更多的外來人口穩定地在城市生活,有利于擴大內需,推動經濟長期增長;在勞動力已進入總量下降態勢下,此舉有助于解決城市招工難問題。因此,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具有現實意義,符合長遠規劃,是基礎性存量改革。開弓沒有回頭箭,戶籍改革也一樣,未來需要在戶籍制度改革與公共服務兩個維度持續給力,力爭交出一份完美的“廣東卷”。
http://m.shddsc.com/【戶籍改革與公共服務雙向深化引關注】相關文章:
廣東戶籍改革12-30
戶籍改革破冰12-30
安徽戶籍改革12-30
北京戶籍改革12-30
關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新型城鎮化調研報告04-18
全面深化改革的口號07-17
廣東戶籍改革的亮點與意義07-19
戶籍改革方案出臺02-12
廣東省戶籍改革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