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寫話研修總結報告書
篇一:小學低年級說話寫話訓練研修總結
低段學生的說話、寫話是作文起步訓練的主要途徑,也是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需要。有效地指導學生說話、寫話,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并為將來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在觀察情境中自主說話。
兒童言語的表達,是以他們對事物的認識為基礎的。有所認識,才有所表達。通過觀察情境,事物會帶著鮮明的形象和畫面,有聲有色的進入兒童的意識。智慧可以從觀察中得到啟迪,說話的題材可以從這永不枯竭的源泉中汲取。因此,教師在課堂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情境中自主說話,是提高學生說話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學時,我們要精心創設符合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觀察說話。因為與實際生活相符的情境,容易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覺,情緒也會因此而變得高漲,學習的主動性會被激發出來,學習的動力就會增加或持續。他們會懷著濃厚的興趣,積極地去觀察、思考、想象,并快樂自主的去練習說話。 創設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種,平常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創設情景:以實物演示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展現情境等。如:在一年級孩子入學后不久,就迎來了金色的秋天,我便使用模擬的手法,創設了一個“秋天的果園”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細致地觀察,然后展開自主說話。學生說話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孩子們有的說:“秋天的果園真美啊,有黃黃的梨,紅紅的蘋果,還有一大串一大串紫色的葡萄。”也有的說:“我看見蘋果樹上掛著一個個像紅燈籠似的蘋果,口水都流出來了。”……鮮活的情境使孩子們情動而辭發。觀察情景,把孩子帶到了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在這翻騰著絢麗浪花的源流中,孩子的思維活動積極展開,貯存的詞語也一下子變得鮮明而富有感情色彩,孩子們情不自禁地用那些生動的詞語去描繪眼前的情境,那是智慧的啟迪,也是語言的學習,而且是美的享受。
二、在談天說地中暢開說話。
低年級是學生系統學習規范化語言的開始。但是,由于孩子們年齡尚小,語言表達往往是不規范的,大部分孩子因膽小而不愿在眾人面前開口說話。課堂上,沉默寡言的人多,踴躍發言的人少,在各類活動場合中,羞羞答答的人多,落落大方說話的人少。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學生因缺乏必要的語言實踐而口語能力差。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幫助孩子消除膽怯心理,讓孩子開口說話。孩子們是非常純真的,他們通常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順應這一心理,教師可以為孩子開設“談天說地”課,為他們創造一個自主說話的平臺,讓每個孩子都愿說,樂說。“談天說地”課就是讓兒童在極其自然的、無拘無束的環境中,自主地談論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東西。這樣他們就不再拘謹和膽怯了,那些不愿張口說話的孩子也打開了話匣子。在孩子們興趣盎然的表達過程中,教師及時地引導他們說規范的語言。讓學生的口頭語言變無序為有序,從說一句完整的話開始,逐步過渡到說連貫的幾句話或一小段話,不斷的訓練他們的語流、語脈和語理。
“談天說地” 課為孩子營造了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給予了自由表達的空間,不給他們任何的約束,使他們在非常放松的狀態下練習說話,暢談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或者經歷過的事情。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怎樣說就怎樣說,真正讓孩
子暢所欲言。課堂上,孩子們常有說不完的話題,道不完的事兒。如有的學生講自己喂養金魚的事兒,有的講跟小伙伴過家家的事兒,有的講書上看來的童話故事,有的講電視里看來的新聞……常常是課已盡,興尤濃。 “談天說地”課,不僅有效地發展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開闊了他們的眼界,豐富了他們的知識,讓他們在開放的語言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說話能力。
三、在復述故事中學會說話。
所有的學生都喜歡聽故事、看故事。愛聽故事是孩子們的天性,會講故事更是他們的自豪。因此,教師應經常給孩子們講有趣的童話故事,讓孩子置身于童話世界中,在聽故事中學習語言,在講故事中學會表達。教師可選擇生動的童話故事、成語典故之類,采取簡單復述、創造性復述、內容提要復述、接龍復述等形式,讓學生在復述故事中學會說話,學習規范的書面語言。在講故事前,可先提出要求,以增強他們有意聽記的效果。要求他們集中注意力仔細聽,認真記,抓住故事的主要內容。聽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復述練習,可以一個人進行復述,可以找小伙伴講故事,也可以組成學習小組。大家合作,互相討論,互相補充,生生互動,自主地進行復述。在復述過程中提倡有所創新。這樣的說話練習每周可安排一至兩次。供他們復述的'童話必須情節生動,富有知識性和趣味性,教師應當精心地選擇。實踐證明,有趣的故事,學生是越聽越愛聽,越說越愛說。復述故事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一條有效途徑。
四、在課外延伸中拓展說話。
生活無處不課堂,說話內容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因此,說話訓練應立足課堂,向課外延伸。把說話訓練的課堂“遷移”到廣闊的社會、美麗的大自然中,給孩子營造一種輕松自然的說話氛圍,使孩子們在與外界接觸的過程中,盡情地觀察、想像和表達,使課堂活起來,使學生樂起來。例如,春天到了,教師便帶著小朋友去野外找春天,讓他們觀察春天的景物。走出教室,來到野外,孩子們看見了春天金燦燦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綠盈盈的小草和迎風飄舞的柳條上黃綠色的小嫩芽。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邊看邊說。有的孩子這樣說道:“春天到了,學校旁邊的桃樹開出了粉紅色的花兒,一朵朵花兒就像一張張孩子的笑臉。” “小河里的水清清的,鴨爸爸帶著兩只鴨寶寶在河里玩耍,一會兒游泳,一會兒捉小魚,可有趣啦!” “風兒在給柳樹梳頭。你看,柳樹姑娘有一頭綠色的長發呢!”……多么富有童趣的語言!陽光下、花叢中,孩子們盡情地想像著、歡笑著,美好的語言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美麗的自然風光啟發了學生的心智,發展了學生的個性,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一句句富有創意的語言,從孩子們心底流露。他們完全解除了束縛,言語變得更絢麗,更真誠,也更自然。
篇二:〈小學低年級說寫訓練〉研修總結
以前我教學總是面對中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口語交際與寫作指導我已不陌生,而今年新調入一個學校從一年級下學期教起,其他的還好,可就是這說寫訓練總讓我總覺得不對勁:我不知道他們的說寫到底要怎么教才好,這次遠程培訓聽了何老師的課我如夢方醒,原來,低年級的說話寫話得利用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進行,并且,一定要起點低,范圍小,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謝說清楚,說規范化。對于這點何老師給出了詳細的指導策略。
一、首先是過最有意思的第一關:單幅圖怎樣引導學生“說”。
“說”要遵循“從點到線,由線再到面”的說話規律,幫助學生很快掌握說話技巧。因為這樣才能為學生降低說寫難度,培養興趣。
在說的基礎上,讓學生用筆寫下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因為前面打好了說的基礎,這里寫起來就顯得有話寫在紙上,不會寫但學了拼音,學以致用,學生也樂在其中,這樣就實現了從說到寫的過渡,讓學生由易到難,逐漸提高寫話的技能。我覺得重點是引導學生抓好“說”的點,即“說什么?”何老師以看圖說話為例,具體做法是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回答:“圖上畫了什么?”,其次是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去說“圖上有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這就是由“說”點延伸的單一的線,一句話說清楚,說完整。這也叫最簡單的“怎么說”最后是看畫面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發揮想象讓學生把畫后的前因后果說具體,說完整,說生動。這樣也叫“怎么說得合理、說得錦上添花?”,最終實現由線到面的延伸。
以《螞蟻搬骨頭》為例進行單幅圖的說寫訓練
第一步:指導學生初步看圖,了解圖畫的主要意思,用四素句說一句完整詳細的話:早上,一只螞蟻在草叢里發現了一根大骨頭。
第二步:引導學生從畫面出發,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進行對話練習;然后展開想象,表演圖意:早上的天氣怎么樣,小螞蟻是在什么情況下找到骨頭的?它此時此刻心情會怎樣?怎么想的呢?、、、、、、說說演演。
第三步:再次看圖,練習用幾句話或一段話寫出圖意
第四步:指導學生對寫話進行修改。互評互改,激勵促進。并能在說得規范的基礎上用規范的書面語進行表達。
二、多幅圖時,怎樣正確引導學生將圖片內容聯系起來? 多幅圖的定義 ——用來表現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幾幅連續的畫面。
掌握觀察多幅圖的幾個步驟。
第一步:整體看圖,了解整體內容
第二步:仔細觀察每幅圖,找出時間、地點。
第三步:找出圖與圖之間變化和聯系。
第四步:找出圖這間的空白點,發揮想象,合理補充。
那么,多幅圖說寫時,寫作方法上應注意哪些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注意重點
(二)注意圖與圖間的連貫,學會運用過渡詞,如“過了幾天”、“過了一會兒”、“正在這時”、“就這樣”等詞語。
(三)、修改,修改時的注意點:語句是否通順,哪些是錯別字,最重要的是,語意前后要連貫。
下面以《螞蟻搬骨頭》為例作寫話指導(兩幅圖) 1、整體了解這兩幅圖的圖意 2、仔細觀察每幅圖,練習用四素句把畫面內容說具體完整。 3、想象畫面間的聯系。“人單力薄”搬不動。
4、想象每一幅圖的空白點。什么情況下發現一根怎樣的大骨頭?怎么發現的?螞蟻高興嗎?他接下來會怎么做?搬不動他想到了哪個好主意?他們怎么搬動大骨頭呢? 5、指導運用過渡詞句。 6、寫完后邊讀邊改,老師現場讀、評、改。令課堂鮮活有趣!
篇三:低年級寫話培訓心得 2
在平時教學中,發現學生課下很會說,并且說的沒完沒了。但是一上課,讓學生說說你看到的,聽到的,頓時整個課堂出人意料的安靜,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今天,有幸參加學習了低年級寫話培訓,讓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首先,我覺得自己沒有讓孩子寫他們想寫的,說他們想說的,而是規定孩子要說什么、寫什么,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了,在學生的試走之前,導致學生的思維被我導所限制,學生想說的話不知從哪說起,只有幾個思維活躍的學生能寫出一兩句通順的話。二、學生試走中,我沒有抓住細節,讓學生一味地說,沒有主題,沒有線索,沒有循序漸進。如果能讓學生先一句一句的說,再讓學生一句一句的寫,最后把說的串聯起來,會有更好的效果。第三,我忽略了作為小學低年級的寫話練習,材料都來自于生活,只要讓學生課前去觀察,把自已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出來就可以了。第四,我沒有每天加強學生小練筆的訓練,一開始是堅持了一段時間,但是我
讓學生每天寫一段話,對于剛剛接觸句子的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也許真的太難了,后來隨著學生諸多毛病的出現就放棄了。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繼續擔任二年級班主任,了解了新課程也對小學低年級寫話提出了建議:“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的認識和感想”。深知會寫一段話,寫好一段話對小學生的重要性,所以此次學習,我認真聆聽了老師們的講解,并且有了很大的收獲,以后的教學道路上,我決定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學。
第一、1、挖掘寫話材源,打好寫話基礎。
首先“貼近學生生活”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內容。低年級的孩子喜歡畫畫、看圖,葉圣陶先生說過:”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拓展兒童的想象。”根據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的特點,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插圖,啟發學生進行寫話。其次,說是寫的基礎,口里說不出,筆下就寫不出。寫話教學是在說話教學基礎上進行的,如果“說話”指導得好,寫話就不成問題。低年級學生對自己經歷過的事,說起來總是繪聲繪色、生動有趣。但孩子說話沒有條理,想到哪就說到哪,思維跳躍性很大,要培養學生說話的能力,首先應教給方法,讓學生會說。
第二、豐富寫話形式,抓住生活中的每個細節。
此次聽了老師們關于寫話的講解,我深受影響,決定采用老師們的幾種方法進行寫話教學
(1)看看畫畫寫寫
給學生一個圖形,圖形是由線條組成的,只有物體的大概形狀,比如一個圓、一個三角形、一個長方形等。和圖畫相比,圖形單調抽象,有利于學生用自己的想象把圖形變成圖畫,之后再寫寫畫的內容。想象空間寬廣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2)想想畫畫寫寫
讓每一位學生想一想,畫出最喜愛的事物,然后進行說話寫話,因為這是學生畫、說、寫自己最心愛的東西,他們都會高興地去做,興趣濃厚。
(3)玩玩畫畫寫寫
通過讓學生自己玩玩,一個人玩也好,集體玩也可以,進行他們喜歡的游戲,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畫一畫,寫一寫。
(4)畫寫生活日記
用一幅畫加一段話的形式,讓學生把自己的見聞、感受、想象記下來,如:班里發生了什么事;對老師有什么話要說;參加了哪些活動等。
第三、寫話從最簡單入手,循序漸進。
(1)從造句入手。根據一個詞寫一句話,要求把話說完整。下一次在這個基礎上把話說具體。如用“書包”造句,有的學生寫:我有一個書包。在這基礎上引導學生:我有一個什么樣的書包,這個書包怎么樣。以擴句的形式,逐漸訓練學生寫話,由淺入深,逐步提高。
(2)堅持寫日記。我要求學生把每天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哪怕只能寫一句完整的話也行,要求無錯別字,句子通順。只要堅持天天寫,天天反思,一定能提高。例如:今天受到了批評,要寫出為什么受到批評,是自己的問題還是老師冤枉了你,你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后來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如看了電影《自古英雄出少年》后,將你心目中的英雄寫出來,寫出你為什么敬佩他。
(3)學生在能寫出一句或幾句通順的話后,要求在有所提高,就規定寫某一方面的主題。
我想通過以上方法對學生寫話進行訓練,長久堅持下去,一定會取得明顯的效果,當然對學生寫話訓練的方法多樣,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努力探索。
20xx年8月30日
【小學低年級寫話研修總結報告書】相關文章:
小學教師個人研修總結10-10
論文開題報告書怎么寫12-30
低年級小學生期末評語12-09
小學低年級班主任評語09-06
教師培訓研修總結04-14
國培研修總結01-21
校本個人研修總結08-27
暑假教師遠程研修總結01-20
教師培訓個人研修總結12-31
青年教師研修總結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