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肥東縣畜牧養殖業環境污染防治情況報告

時間:2023-06-19 12:15:30 其他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肥東縣畜牧養殖業環境污染防治情況報告

  一、全縣畜牧養殖現狀

肥東縣畜牧養殖業環境污染防治情況報告

  我縣是養殖大縣,初步統計,全縣共有規模養殖場(戶)1146家,其中規模養殖場379家,養殖大戶767家,全縣可出欄生豬101.9萬頭,家禽2264萬只,實現肉類總產12.3萬噸、蛋類總產4.9萬噸、奶類總產7.8萬噸。全縣較大規模的養殖場實現了污染治理和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形成了以現代牧業為代表的養殖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新模式和以聯盟雙玉為代表的病死動物回收再利用生物降解新技術。此舉得到了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肯定,省、市多次在我縣召開現場會。

  在全縣畜牧養殖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給我縣帶來了較大的環境壓力。通過幾年的努力,我縣大部分養殖場建設了污染防治設施,目前仍有部分小型養殖專業戶基本無污染治理設施,廢水直排、養殖廢棄物亂扔亂堆,還有部分養殖場雖建了污染治理設施,但技術工藝效果不好,最終設施也不能正常運行。初步測算,全縣畜禽養殖年排放化學需氧量約10800噸、氨氮1260噸。畜牧養殖污染已影響到了農村環境質量和群眾正常生產生活,導致群眾投訴較多,畜牧養殖污染已成為當前我縣農村環境質量重要的污染源,也對我縣河流水質污染貢獻越來越大。

  二、養殖污染治理主要工作

  為進一步減少畜禽養殖污染物的排放,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

  (一)嚴把關口,控制新增污染源。一是嚴格規劃新建養殖場。2014年1月份實施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法律文件,標志著農村和農業領域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大進展,是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里程碑。2012年,縣政府就出臺了《關于促進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首次將全縣畜禽養殖區域劃分為禁養區、禁建區、宜養區等三大類。文件明確提出:對現有的畜禽養殖場糞污無害化處理,遵循“減量化、生態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原則,實現達標排放排放或零排放。二是原則上不再審批新建畜禽養殖企業。對禁建區內的畜禽養殖場杜絕其改建、擴建項目;對宜養區內改、擴建畜禽養殖項目的,必須將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的消納土地落實到位后且不突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才能批準其環評文件。同時改建、擴建畜禽養殖項目必須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畜禽養殖污染問題,多次在會議上要求不再擴大養殖規模和新建養殖場,如溫氏養殖公司的八斗種豬場項目現已取消。

  (二)積極爭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充分用好中央、省、市對畜禽養殖的扶持政策,我縣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用于養殖污染治理工作。截止目前,我縣有25家企業獲得國家、省級專項資金,共計約4500萬元。畜禽養殖場利用項目資金,開展污染防治設施的改造工程,對養殖場進行雨污分流改造、沼氣池建設、沼氣發電等糞污處理設施的建設,經無害化處置后的養殖廢棄物作為設施農業和經濟林的機肥料,實現綜合利用。

  在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的同時,我縣要求養殖企業加大對養殖污染防治資金的投入。根據“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在做好養殖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例如溫氏養殖公司實行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該公司選定基礎設施較好的養殖戶進行合作,并按照養殖規模提供部分治理資金用于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即減少了養殖戶污染防治資金的投入,又帶動了養殖發展。

  (三)開展專項整治,推動污染治理。根據2014年市政府《全面加強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對我縣274家規模養殖場2年內完成污染治理工作,結合《合肥市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減排”實用技術指南》,縣環保、畜牧等部門配合鄉鎮、園區指導養殖企業開展養殖污染防治工作。根據養殖場的養殖規模和現狀,因地制宜,優選投資小、效益高、運行維護簡便易行的治理措施,采用較為經濟的“干濕分離、雨污分離、厭氧發酵”的治理模式,制定“一場一策”,根據養殖量和養殖種類,細化養殖場改造雨污管網長度、干糞堆場尺寸、沼氣池以及儲存池容積、沼液沼渣綜合利用的土地面積等。如雞場治理采用墊料養殖即可,投資較小;對于豬場、牛場采用糞污厭氧發酵處理,沼液就地利用,合理有效地解決了糞污的最終去處,從根本上消除糞污的污染問題,例如包公鎮長興家禽有限公司、響導鄉的碧海養豬場,在解決糞污處理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綠色種植業的發展,同時減少了化肥的使用,取得了畜牧經濟和環境保護雙贏的效果。

  2015年12月31日在全市率先完成了274家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其中2014年完成175家(整治養豬場160家,養牛場3家,養雞場12家);2015年完成99家(整治養豬場47家和養雞場1家,關停養豬場43家和養雞場8家)。縣環保、畜牧部門開展聯合驗收,確保設施穩定運行,并通過了上級部門的抽查驗收。為此縣政府共拿出1324.5萬元專項資金(2014年底完成整改任務并未獲得環保專項資金的規模化養殖場按照養豬場、養牛場7萬元/家,養雞場0.5萬元/家;2015年底完成整改任務并未獲得環保專項資金的規模化養殖場按照養豬場、養牛場5萬元/家,養雞場0.5萬元/家的標準)用于獎補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工作,進一步提高了畜禽養殖企業污染治理的積極性。

  (四)加大業務培訓,做好監督指導。一是抓培訓,縣環保局和畜牧水產局每年堅持對鄉鎮園區分管領導、環保辦工作人員以及養殖業主進行培訓,重點強調養殖場的日常監管、養殖場廢棄物臺賬以及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的注意事項,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以及養殖業主的社會責任意識及環保意識。2014年8月,在我縣召開了全市畜禽污染減排工作現場會,全市環保、農業、畜牧以及養殖業主代表共計400余人參加,會議重點介紹我縣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經驗和成果,獲得上級部門的表揚和推廣。二是做好監督指導。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養殖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明確了任務和時限。縣環保、畜牧部門開展聯合督查,對督查發現的問題,反饋給各鄉鎮、園區和養殖業主,同時將這一工作納入到各鄉鎮的年度考核內容。

  (五)嚴格執法,確保設施穩定運行。自2015年《新環保法》實施以來,我縣嚴厲打擊畜禽養殖污染,對規模養殖場每月巡查一次,隨機檢查,確保污染治理設施正常運行。并對隨意傾倒沼液和非法排污的畜禽養殖企業分次給予高限處罰,共計罰款180萬元,行政拘留1人,對2家畜禽養殖企業實行按日處罰,對10家存在環境問題的養殖企業責令限期整改,保持對畜禽養殖污染的高壓態勢。

  在嚴格執法的同時,積極幫助養殖場做好污染治理服務,對38家大型養殖場安裝了污染治理和無害化處理遠程監控系統等監控手段。如現代牧業的沼液沼渣綜合利用,在做好綜合利用合同備案的同時,對沼液運輸車輛安裝GPS實時監控,此外投資620萬元,建設沼液輸送管網約20公里,輻射土地面積3500余畝,實現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畜禽養殖排泄物等廢棄資源的綜合利用,做到沼液沼渣去向和利用雙明確。另外縣政府投入220多萬元在元疃、白龍、牌坊、梁園、眾興、楊店等鄉鎮建設了20口標準化沼液貯存池,總容納量為14000立方米,方便周邊群眾和種植大戶利用沼液沼渣用于種植。

  (六)開展禁養區、禁建區養殖場整治工作。根據合肥市《關于全面實施“河長制”的通知》、《合肥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及《關于促進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和目標,我縣近年來將畜禽養殖企業的環境問題列入專項行動中,重點圍繞飲用水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和巢湖流域、滁河流域以及禁養區、禁建區范圍內畜禽養殖企業環境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專項整治工作。幾年來共投入8000多萬元對污染嚴重的76家,約10萬平米的養殖企業實施了拆遷關閉。今年五月份,縣環保局聯合畜牧水產局、鄉鎮對飲用水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和巢湖流域、滁河流域畜禽養殖場再次全面排查。結合我縣實際,2016年我縣將對以上區域內的37家畜禽養殖場進行拆遷,對17家畜禽養殖場開展污染整治,為此縣政府今年將拿出1373萬元專項資金對拆遷和污染整治的養殖場進行獎補。

  三、存在問題

  一是養殖業主環保意識不強。部分畜禽養殖業主只追求片面經濟效益,不注重生態環境,不愿意投資建設治污設施;部分已建治污設施的養殖企業設施不正常運行,甚至出現設施破損長期不使用現象,導致治污設施沒有充分利用,偷漏排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治污的成效。

  二是養殖專業戶污染治理有待加強。我縣規模養殖場的污染已初步得到了控制,但是養殖專業戶數量眾多并且地點分散,也未配套相關的污染防治設施,未經處理的畜禽糞污直接外排污染環境。由于養殖業經濟效益的周期性明顯而且風險大,養殖專業戶的飼養數量存在波動,同時目前尚未針對這部分養殖專業戶沒有專項獎補資金,導致這部分養殖業主不愿意自己掏錢建設污染治理設施。

  三是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精準度不高。我縣推行的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綜合利用精準度不高等問題。按照《安徽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算細則》的相關規定,每畝農田每年按照生豬來統計能夠利用10頭生豬的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但是種植業存在季節性,綜合利用過程中存在施肥過量的情況,在雨天隨雨水進入河道,形成污染。

  四、下一步打算

  (一)加強宣傳培訓,增強環保意識。我縣畜禽養殖點多面廣,大部分規模小,檔次低,養殖戶環保意識不強。為此,下一步要在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時,通過宣傳教育和典型示范,大力倡導清潔養殖、生態養殖,把清潔生產的思想貫穿到畜牧產業發展的全過程,不斷提高養殖戶的環保自律意識和清潔生產技術水平,使全社會都認識到控制養殖污染的重要性,并為之積極努力,共同推進我縣的養殖污染治理工作。

  (二)加大整治力度,確保整治成效。一是查漏補缺。由于養殖量存在動態變化,尚有部分規模養殖場未列入的治理任務,下一步將組織力量,開展排摸,重點實施新增規模養殖場的污染治理工作,確保不漏一戶。二是繼續加大對養殖企業污染治理和無害化處理的監管處理力度,對置之不理的違法企業和污染物直排的養殖戶依法拆遷關閉,同時按照上級要求對飲用水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和巢湖流域、滁河流域以及禁養區內的養殖場(戶)進行拆遷關閉。

  (三)轉變發展理念,推進科學養殖,提升產業層次。一是在開展整治工作的同時,結合全縣土地流轉工作,以“拆一建一”不增加畜牧生產用地為原則,規劃建設“設施配套、生態高效”的標準化養殖場。二是積極推進產業提升。按照未來5年,“減量化、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的原則,進一步研究畜禽養殖業發展的工作思路,制訂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見,實現養殖業的“控量、提質、增效”。三是推進社會化服務。根據農業部和財政部《關于做好2016年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的有關要求,我省作為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試點。我縣將通過政策扶植和資金補貼,通過鼓勵和扶持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治理,實行專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市場化運作,最終在全縣范圍內形成從干糞和沼液的收集、加工、運輸到生物質有機肥的生產、銷售到農作物利用的“有機”產業鏈,走綜合性利用可持續發展道路。

  (四)完善管理機制,實現長效管理。一是加強日常管理。按照“縣統一領導、鄉(鎮)負責實施、部門指導配合”的要求,制訂畜禽污染治理長效管理的辦法,同時充分發揮各鄉鎮環保辦作用,建立健全監管網絡,加強日常監管工作。對轄區范圍內的養殖場進一步排查,摸清底數、建立臺賬,做到每月一排查、重點時段隨時排查,確保廢水達標排放。二是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多部門聯合執法,加大對偷排亂放現象的打擊力度,特別是已建治理設施的養殖戶,有設施不用或不按規定使用,予以重罰,確保“長治久安”。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員,當前我縣正處在“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們將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監督支持下,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攻堅克難,扎實工作,不斷推動畜牧養殖業環保工作地穩步運行,實現畜牧業資源的循環利用,推動畜牧養殖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建設大美肥東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肥東縣畜牧養殖業環境污染防治情況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養殖業環境污染治理調查報告08-03

環境污染情況調查報告02-06

環境污染情況的調查報告12-30

環境污染情況的調查報告8篇12-30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調研報告11-02

區養殖業調研報告03-10

中國水污染防治政策進展情況07-27

環境污染的報告01-26

環境污染報告03-28

畜牧調查報告12-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西省| 潞城市| 松潘县| 启东市| 天镇县| 万州区| 台南市| 屏东市| 门头沟区| 通许县| 波密县| 宽甸| 休宁县| 友谊县| 车致| 建始县| 梁河县| 黄龙县| 合水县| 灯塔市| 漯河市| 绥阳县| 巫溪县| 蓬莱市| 沅江市| 阿拉善盟| 额敏县| 呼和浩特市| 兴城市| 德阳市| 灌南县| 万山特区| 宝鸡市| 茌平县| 房产| 耿马| 宁国市| 银川市| 仪陇县| 西畴县| 通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