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國外考察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赴國外考察報告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赴國外考察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赴國外考察報告1
xx年1月24日至2月5日,根據國家總局的安排,我跟隨考察團一起,赴意大利就有關標準化工作進行了考察,期間走訪了各類標準化協會,認證機構及部分生產企業,比較全面地了解了意大利標準化工作及其作用和工作方法。現將此次考察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能夠熟練運用標準化手段管理市場,政府和企業誠信度高
意大利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管理主要是法制管理,政府以發布法律、法規的方式管理市場。但是對于許多涉及技術問題的法規要求在法律文本中是難以或根本不能敘述清楚的,這些工作就由標準化工作來完成。比如歐共體發布的安全法規規定,滿足安全要求的產品各國不允許禁止銷售,不滿足安全要求的產品不允許流通,同時規定滿足歐洲相應安全標準即視為滿足法規要求。圍繞這些法規,歐洲各國制定了近千個標準。這些法規和標準的出臺,同時還起到了對歐洲以外的國家建立技術壁壘的作用,因為滿足不了標準要求就難以進入歐洲市場。為此,日本、美國等國家均派員長住歐洲以觀察其標準發展動態。這種以標準作為法規細化的技術手段,使標準化工作成為了一種政府管理市場的措施。具有了法規細化的技術手段,使標準化工作成為一種政府管理市場的措施,具有了法定的地位。
政府除將標準作為法規的細化手段之外,有機地運用了法規的強制性與標準的自愿性和協調一致性的特點。意大利的標準都是自愿性的,即使是安全、衛生、環保方面的標準也都是自愿采用的。此次考察,一個突出的印象就是意大利政府和企業在執行標準工作中表現出的高度誠信,雖然法律和政府行為對標準化工作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誠信自律在其中起到了主導的作用。在意大利,對于企業產品的檢測,由政府委托中介機構來完成,中介機構對結果負全責,如果不能準確及時地出具結果,該中介機構將受到政府的嚴厲處罰,甚至于吊銷經營資格。而企業更是嚴格執行標準規定,對于添加標準規定外的添加劑等行為,一經查處,更是受到法律和法規的嚴厲懲處。
從考察中體會到,如果政府能夠正確運用標準化手段為管理市場服務,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對標準化工作本身也是一個很大的促進。如果政府和企業雙方都能夠講究誠信,恪守承諾,那么將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最終受益的將是整個社會。
二、協會是國家標準化工作的組織者,起著貫徹政府方針和聯系企業為企業服務的作用
意大利國家一級的`標準化工作都是由協會承擔的,協會的工作主要是圍繞著國家政策及企業需求來進行的。政府的法規需要細化的標準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實行,企業也需要一個不在產品市場中有利益關系的中介機構來組織大家共同制定國家標準。社會其他方面如消費者、學術機構等也以各種形式參與協會的工作,承認協會的作用。有這樣一種需求的環境使得協會能以不盈利的中介組織的身份,對上對下進行服務工作。協會的生存與發展主要取決依靠社會上是否有這方面的需求以及其服務的質量。
意大利標準化協會uni于1921年成立?偛吭O在米蘭,是意大利國家的標準化團體,是由意大利政府確認的、制定國家標準的標準化機構。每年召開一次全體大會。uni經費來源:銷售出版物占37.1%,政府撥款32.9%,會費收入20%,咨詢、培訓收入10.9%。協會的主要工作是起草歐洲標準,所以歐洲標準發布后很容易就被等同采用為本國標準。協會同時也承擔相當數量的國際標準化工作。著力于用標準手段幫助政府和本國企業占領、鞏固歐洲市場和國際市場。協會開展的任何工作均以企業需要為前提。標準的立項原則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滿足技術法規需要的標準;二是企業需要的,或者是企業愿意介入的國家標準,乃至國際標準。同時,充分利用企業的積極性,開展標準制定前的科研工作,以期在標準方面與歐洲乃至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或用企業標準影響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以提高企業產品的適應性,增強產品的競爭能力。
三、企業的標準化工作完全是圍繞市場需求進行的
通過實地考察意大利的企業,發現這些企業的標準化管理沒有統一的模式,有些設在市場部,有些是由質量部門管,有些是由技術部門管,但總的印象是企業標準化工作完全是圍繞市場需求進行的。
企業標準化是企業的全員性工作。企業的各部門工作都涉及標準化工作,標準工作者是結臺各 自業務來干的,大多數企業沒有專職標準化人員,兼職人員的工作也主要收集資料和協調。具體的標準執行和起草工作大多效都是有關業務部門負責的。企業各類人員的標準化意識都很強,使用標準是各種職能崗位的一種基本技能。企業在人員培訓中把標準列為培訓內容之一。
四、充分借鑒國外經驗,加快我國標準化發展進程
通過對意大利標準化的工作模式和方法的學習考察,結合國內標準化發展現狀,我認為:
第一,標準化應是政府部門推動市場經濟規范化的技術手段。國家逐步推行市場經濟后,根據標準化法規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兩類,強制性標準僅限于安全、衛生、環保方面,大量標準是推薦性的,企業自愿采用,國家用于制訂標準的費用也大大減少。近兩年來企業對國家和行業標準的支持和參與程度較從前有明顯下降,涉及標準的質量問題也變得突出了,而行業標準化工作很難推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部門削弱了對標準化的管理。我國將大多數標準變為推薦性標準后,并末同時建立相應的其他約束機制來代替,因而忽視標準,質量下降,配套混亂等問題就越來越嚴重,從意大利的經驗來看,政府是把標準化與法律、法規相結合,作為推動市場經濟有序化、規范化的重要技術措施。所以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標準化工作應作為政府管理市場的手段發揮作用。
第二,加強標準化培訓工作。意大利注重對企業的標準化培訓。企業各部門,各類人員增強標準化意識和標準化業務素質有利于結合各自工作正確運用標準化手段來處理解決問題。我們在今后推進企業標準化工作時應更多地研究、宣傳標準化工作對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會起什么好的作用,加強對企業各類人員的培訓,使其能正確認識標準化的作用,正確使用標準化手段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第三,增強行業標準化技術機構的責任和活力。從意大利的經驗看,專標委應在本專業的標準化方面對內對外代表國家利益。加強專標委的活力是保證國家技術權益的重要措施,要予以長期重視。國家和部門應從政策上、組織上以及經費條件上支持專標委,促進企業積極參與專標委的活動。
赴國外考察報告2
20xx年9月2日至9月22日,我作為中瑞合作管理培訓項目四川子項目第一期培訓班成員,前往瑞士、法國、德國參加了為期20天的學習考察。此次培訓聽取了三國政府機構、國際組織、大學、科研機構的20余次講座。重點考察了生態旅游和環境保護。現結合所從事的環保工作將考察中的主要心得體會報告如下:
幾個理念
瑞士及德國、法國美麗的自然風光世界聞名,被稱為“歐洲的公園”。但是做到這一點不僅靠“天生麗質”,而是他們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領悟到保護自己的天然家園的重要性,采取相關措施,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學習考察中感受到了許多先進的環保理念,至今仍記憶猶新。
1、“我們不會砍掉長蘋果的樹。”
這個形象的比喻揭示了可持續發展的道理。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文化及自然環境的綜合概念,特別強調環境承載能力和資源永續利用對發展進程的重要性。在瑞士、德國和法國,節約資源和能源,轉變消費模式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沙掷m發展戰略已成為建立在現行的各項合理的經濟、社會、生態環境政策及計劃的基礎之上的一個具體行動過程。學習考察時,無論在政府、在企業、在研究機構還是在普通市民的生活中無處不感受到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并從一種理念轉化為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自覺行動。
我國環境問題的根源是我們扭曲的發展觀。我們一直有一個思想上的誤區,認為單純的經濟增長就等于發展,只要經濟發展了,就有足夠的物質手段來解決現在與未來的各種政治、社會和環境問題。然而現實是,如果沒有可持續發展理念,如果政治文明不跟進、社會發展不協調,環境保護不落實,經濟發展將會受到更大制約,因為經濟發展取得的大部分效益是在為所欠的生態債而付賬,為滯后的體制而付賬,為加重的社會矛盾而付賬。因此當前中國直面現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綜合國力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順其自然,使自然按照自身的規律去發展。”
這是瑞士及歐洲各國自然保護工作者的理念。他們認為各種自然現象都是自然規律的客觀反映!安灰巹澴匀弧笔瞧鋰夜珗@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自然保護的定位不是使自然按照我們的主觀意愿去改變,而是認真去做一些研究和恢復工作。
德國在19世紀曾因航行、灌溉和防洪的需要在萊茵河上修建了各類工程,如河流兩岸的水泥護坡、引水工程以及對河道進行裁彎取直,使萊茵河河道縮減了80多公里,導致水流加快、沖刷加劇,加大了下游城市的洪水威脅,并且使河道的蓄水能力與生物量大大降低。后來德國認識到了恢復天然河道的重要性,認識到河道人工化后不利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因此陸續開始逐步拆除一些河岸的水泥護坡、磚石護坡,還原于灌木、草本等植物。并且對曾經裁彎取直的`人工河段,恢復自然彎曲的原貌,讓我們在考察中看到了今天充滿天然生機與活力的美麗的萊茵河。
在德國巴法利亞州,國家公園的保護目標是使森林逐步自然化,努力恢復森林的歷史特征。國家公園內,培育森林的經濟目的已經消失,狩獵絕對禁止,樹木的生長和死亡完全按照自我的規律運行。國家公園將6000公頃最有科學價值的森林劃為核心區,置于嚴格保護之下,杜絕了一切人為的干擾。另外一些遭受過破壞的森林地區,就采取謹慎的措施使其向半自然化轉化。1983年一場雷暴,在幾分鐘內摧毀了數以千計的大樹。如果以通常的價值觀念來衡量,這是一個巨大的災難,但是德國人從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認為這是森林自然化的一個契機。
巴伐利亞州環保局官員在講課中談到,在他們國家公園內,枯枝、枯樹和落葉掉落在河中,不會去人為清除,即使是一棵巨大的樹木橫倒在道路上或河流中央,也要順其自然,因為那些擁有枯枝、枯樹和落葉等眾多自然之物的河流,正是各種生物生存的最好棲息環境。這些都值得我們重新思考當前我國的自然生態保護工作的定位,如何定位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何把保護的主觀愿望變為大自然所能接受的客觀效果。
3、“企業的目的是贏利,不能指望企業主動增加環保投入,也不能僅靠強制手段,而要讓企業自身從環保中受益,感受到環保與企業興衰息息相關!
瑞士、法國、德國各級政府均制定了全面的環保法律和法規,并且建立了有利于環境生態的市場經濟體系。政府強調企業要在環境污染治理、環境保護中發揮作用。
實際上嚴格的環保立法并沒有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負擔,因為嚴格的環保立法使工業企業在早期就被迫適應總的環保潮流,使之在后來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并著力采取了富有生態效益的解決辦法,最終加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從短期看成本較重,但從中長期看,則是對未來競爭力的投資。競爭力是基于對資源更有效的使用,和在全球市場上對質量的分辨。因此在歐洲這些人工成本很高的國家,產品的競爭力在于質量而不全在于價格。
瑞士及法國、德國政府非常重視通過經濟手段來促進環境保護的發展。經濟手段包括增加能源消費稅、頒發消費許可證和補貼等方式。引入經濟手段體現了“誰污染,誰治理”,“污染大,花錢多”的原則,使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時將環境保護置于其成本中,從而達到自愿減少污染的目的。在法國圣戈班企業的考察中,管理人員告訴我們環保是企業的生存之道,企業的。環保政策直接影響其股票價格。他們不斷研究和采用有效的污染防治技術,最近為工人降低噪聲的防護項目投入就達每人1000歐元。圣戈班的經驗告訴我們,嚴格的環保措施并沒有給企業帶來成本負擔,反而能促進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優勢。
考察中我深切體會到各國政府在環境保護中發揮的主導作用。環境保護是對公共資源的管理和對公共利益的維護,不能只靠部門、企業和民眾在環境和經濟利益之間去權衡、去取舍。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公共管理部門的職責,有效運用法律手段、政策手段、經濟手段進行主導和調控,使得工商企業和民眾積極投身環保并從中受益,進而成為環保的鼓吹者和積極參加者。
一點體會
我在整個學習考察過程感受到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瑞士項目組的孟德先生也在授課中向我們對照列舉了許多東西方人截然不同的思想和行為方式。我認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性的存在,但不能固執地各自站在差異的兩端。我們應該從中去思考、去感悟。有些差異不是絕對的,有些差異我們可以取長補短。我想如果我們適度地調整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將在東西方文化差異中找到一個實現個人和社會價值的最佳結合點。這也算是這次學習考察的一點意外收獲吧!
【赴國外考察報告】相關文章:
赴酒鋼學習考察報告05-18
在國外教育學習考察報告02-21
農業考察報告03-27
項目考察報告03-22
考察報告范文07-20
外出考察報告06-16
大學考察報告04-21
中學考察報告11-10
采購考察報告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