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傳染病報告制度

時間:2023-02-16 14:11:30 其他報告 我要投稿

傳染病報告制度(15篇)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接觸到制度的地方越來越多,制度具有使我們知道,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懲惡揚善、維護公平的作用。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染病報告制度,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染病報告制度(15篇)

傳染病報告制度1

  1.疫情制度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2.疫情報告應在院疫情領導組織的領導下,認真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3.院疫情管理小組應定期深入科室,監督檢查傳染病報告情況。

  4.任何人不得瞞報、謊報、緩報或授意他人瞞報、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報告情況與各科室經濟指標掛鉤,分別按情節輕重給予處理。

  5.處罰:

  (1 )甲類傳染病漏報一例扣 20分,遲報一例扣 10分。

  (2)乙傳染病漏報一例扣10分,遲報一例扣5分。

  (3)AFP、肺TB漏報一例扣 10分,性病漏報扣5分,AFP遲報一例扣5分。

  (4)傳染病未及時轉診,造成傳染暴發流行,情節嚴重者扣20分。

傳染病報告制度2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做好傳染病的登記報告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瞞服、謊報和漏報。

  一、 臨床醫生必須按規定做好門診日志的登記工作,填寫傳染病報告卡要項目齊全,字跡清楚,不得有缺項,漏項。

  二、 傳染病疫情報告實行屬地化管理原則。發現甲類傳染病疫情應在2小時內報告,乙類傳染病及丙類傳染病疫情24小時內報告。

  三、 發現傳染病暴發,特大食物中毒或其他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首診醫生應也最快的速度和方式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并同時上報縣疾病控制中心。

  四、 醫院每月對門診和住院登記日志進行自查和核對,避免傳染病疫情漏報。

  五、 醫院由專門人員負責傳染病疫情的`網絡直報工作。

  六、 醫務工作者在醫療活動中發現不明原因的疾病暴發和流行時,應以最快的速度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并同時上報縣疾病控制中心。

  七、 醫務工作者在醫療工作中未按要求進行門診日志登記的,對傳染病疫情瞞報、謊報、緩報甚至是漏報或不報的,將給予嚴重處罰,造成傳染病暴發和流行的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傳染病報告制度3

  為加強我院傳染病報告管理,提高報告質量,及時提供準確的信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各醫療機構為責任報告單位,其執行職務的人員為責任疫情報告人。

  二、報告時限: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應于2小時內上報;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24小時內上報。

  三、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的質量要求:內容填寫必須完整,不得漏項;填寫各項目要準確,病人住址等要具體詳細,字跡工整易辨認,填報人簽名。

  四、認真查門診日志,核對傳染病病例是否已報告,核實報告卡填寫質量。

  五、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第四十條,執行職務的醫療衛生人員瞞報、緩報、謊報傳染病疫情的,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或者吊銷其執業證書。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態惡化等嚴重后果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六、為了杜絕傳染病的漏報及遲報現象,同時保障傳染病報告卡的質量,特制定獎罰措施:

  1、對傳染病漏報的直接責任人處于100元罰款。

  2、對傳染病遲報的直接責任人處于50元罰款。

  3、對傳染病報告卡填寫漏項缺項的直接責任人處于50元罰款。

傳染病報告制度4

  1、認真學習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加強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2、責任報告人(接診的醫務人員)發現法定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應在規定的時限內向所在地的.醫院報告。同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和傳染病報告登記薄。必要時作好訂正、死亡報告。

  3、確診或疑診甲類傳染病時要及時用最快的方式報告當地醫院,同時報告區衛生防疫站。

  4、首診醫生發現確診或疑診傳染病病例時,要及時準確填寫門診登記日志、病人單位地址、發病地址及聯系方式。便于追蹤疫情。

  5、經常檢查及督促傳染病報告情況,凡發現對傳染病有漏報、漏登、未及時上報者要及時報告區衛生防疫站。

  6、醫務人員每周自查,整理、匯總門診日志,要有詳細記錄,()如發現有漏報或錯報者,應及時補報或修正報告。

  7、醫務人員每天要填寫好門診登記日志,項目登記要齊全、完整,地址要詳細。門診登記日志要與當日處方相符。不得漏登。

  8、傳染病報告,只報初診新病例。復診病例不再報告。

  9、加強疫情管理,落實責任到人,按照有關法規和上級要求,對轄區內的疫情登記、報告及管理情況,定期進行核實,檢查和指導,并定期統計,做好旬報、月報和年報工作。

傳染病報告制度5

  根據《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遼寧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將突發事件的等級分為一般突發事件、重大突發事件和特大突發事件。根據突發事件的不同級次分類,結合學校的特點,在必要時啟動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做出應急反應,現將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制訂如下:

  一、對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措施

  (一)傳染病

  1、一般突發事件

  如果我校發生屬于一般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三級應急響應。

  ①啟動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

  ②學校組織專門人員指導與督促對疫情的防治措施及落實情況,學校做好進入應急狀態的準備。

  ③學校內如尚無疫情發生,可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對集體活動要進行控制。

  ④傳染病流行時加強對發熱病人的追蹤管理;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教室、圖書館、食堂等公共場所必須加強通風換氣,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對廁所、糞便、食堂及飯用水應加強消毒,并加強除“四害”工作。

  ⑤嚴格執行出入校門管理制度。

  2、重大突發事件

  ①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印發宣傳資料,在校園張貼宣傳標語和宣傳畫,提高師生員工的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外出和進入公共場所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②對全體師生每曰定時測量體溫,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

  ③對重大傳染病的密切接觸者,學校配合衛生部門做好隔離、醫學觀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進出校門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員進入校園。

  ⑤學校根據情況,及時向師生員工通報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

  3、特大突發事件

  ①在區教育局和區疾控中心的領導下實行封閉式校園管理,學生上學放學一律有家長接送,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校園。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員的流動情況,教職工外出必須向學校請假。外出學生和去疫區的人員返校后,必須進行醫學觀察。對缺勤者要逐一登記,及時查明缺勤原因。發現異常者勸其及時就醫或在家醫學觀察,暫停上學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動。學校不組織師生參加各類大型集體活動;學校不安排教師外出參加教研和學術活動;學生的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等活動應暫緩進行。

  ④對教室、實驗室、食堂、圖書館、廁所等場所在使用期間每日進行消毒,通風換氣。

  ⑤學校每日公布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

  4、校內疫情

  校內若出現重大傳染病疫情,及時上報區教育局和衛生部門,在區教育局和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開展以下工作:

  ①根據出現傳染病的種類和病人的活動范圍,相應調整教學方式。出現一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等疑似病例,對該班級調整教學方式,暫時避免集中上課;出現一例上述的臨床診斷病例或兩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學校在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對該班級和相關班級實行停課;如出現兩例及以上上述的臨床診斷病例及校內續發病例,視情況擴大停課范圍。若需全校停課,及時上報區教育局,待批準后再停課。

  ②采取停課措施的班級或學校,合理調整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和教學形式,采用網上授課、電話咨詢與指導、學生自學等方式進行學習。做到教師輔導不停,學生自學不停。如學校停課放假,學校領導和教師堅守崗位,加強與學生和家長的'聯系。

  ③尊重和滿足師生的知情權,主動、及時、準確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維護校園穩定。 (二)食物中毒

  及時掌握學生健康狀況,一旦發生校內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應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動,并在第一時間(2小時內)向區教育局、區疾控中心和區衛生監督所報告;

  2、立即將發病師生送往就近醫院搶救,并協助醫療機構救治病人;

  3、保留好現場嘔吐物和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待確認后交予衛生部門處理;

  4、積極配合衛生、公安部門認真細致地調查中毒原因,并按其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5、落實衛生部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處理善后事宜,維持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6、配合衛生部門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整改意見,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三)預防接種嚴重反應或事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事件

  1、迅速報告衛生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請求派遣專業人員進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時將受害師生送醫院接受救治。

  3、盡快采取各項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態的發展。

  4、總結經驗教訓,查漏補缺,杜絕隱患。必要時對事故和損害的責任人追究責任。

  二、對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上報流程

  (一)班主任老師晨檢如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要及時上報校醫。

  (二)再由校醫向校長匯報具體情況,校長再視情況決定是否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疫情。

  (三)疫情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標準:一個班一天出現3例或3天出現5例以上要上報區急控中心、區保健所及區體衛藝科,上報時限在24小時內。此項疫情上報人由校醫擔任,如果校醫未在校,由校長臨時指導定人員上報疫情。

  (三)如遇突發重大情況需要在2小時內向區急控中心、區保健所、區教育局體衛藝科匯報。此項匯報由校醫擔任,如果校醫當時未在校,由校長臨時指導定人員上報疫情。

  三、疫情上報電話:

  區急控中心:31001555

  區保健所:34312640

  手機:13190031272

  李放區公共衛生事件上報電話:31976387

傳染病報告制度6

  1、疫情管理:直報人員必須認真學習《傳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規范性技術指導文件,嚴格按要求進行本院的疫情報告管理工作。

  2、報告的方式:本單位的傳染病疫情信息實行網絡直報,并按要求進行電話報告。

  3、報告的程序為:傳染病病例的報告由首診醫生或其它執行職務的人員負責填寫報告卡(按要求電話報告)——疫情管理人員收卡、登記——網絡直報(需電話報告縣CDC的.按要求報告)。

  4、報告病種和報告時限:

  (1)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時,應于2小時內以最快方式向屬地疾控中心報告。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也應及時報告。同時,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報告;

  (2)對其它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傷寒副傷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瘧疾等的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24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報告;

  (3)對其它符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標準的傳染病暴發疫情,按規定要求進行報告。

  5、個別病種的確認須由相關單位認可后方能上報:

  (1)脊髓灰質炎,要由國家確認實驗室進行審核確認;

  (2)甲類傳染病及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須由省級有確認權限的單位或實驗室進行審核確認;

  (3)艾滋病,應由省級有確認權限的單位或實驗室進行審核確認。

  6、每月29日前檢查追蹤上月和本月已報告病例卡片的診斷變化和轉歸情況,如疑似病例改為確診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為已分型、死亡等,要對原報告卡進行訂正報告。

  7、在傳染病漏報自查、檢查和暴發調查中發現的未報告病例,要及時補充錄入。

傳染病報告制度7

  為加強學校傳染病疫情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學校內的發生與流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一、疫情報告小組:

  組長:杜紅梅

  副組長:耿孝寅

  組員:印志靜、黃亦平、各年級組長與教師。

  二、具體措施:

  1、為嚴防傳染病疫情在學校內傳播流行,設置學校傳染病疫情主要報告員(張薇),疫情報告員要依法履行職責,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發病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醫療單位報告。

  ——疫情報告員在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報告。

  ——疫情報告人在發現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在規定時間內報告。

  ——疫情報告人在發現丙類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報告。

  2、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校內發生傳染病,每一位教師均為義務報告員,應立即報告學校領導,第一時間告之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員,由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員與轄區內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醫療單位聯系立即采取有效隔離措施,嚴防傳染病出現須發和多發病例。

  3、班主任嚴密觀察學生健康狀況,發現異常立即安排專人到醫療部門就診治療,防止傳染病發生。如果出現傳染病的遲、漏報現象,除對外依照傳染病法追究情況外,學校按照情節嚴重與否將與當月和年終獎金掛鉤。

  4、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學生時,立即采取隔離措施,請示校領導,進一步到醫療單位診治。

  5、加強傳染病防治意識,對未上課同學要立即與家長聯系,詢問未上課原因,做好傳染病的疫情報告。

  6、加強學生的晨檢制度,發現可疑傳染病時,要立即報告領導,逐級進行核實診斷。

  7、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疫情報告員應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當地衛生防疫機構報告疫情。發現傳染病疑似病或診斷病人時,要立即采取應急措施進行投藥和預防工作,防止傳染病進一步擴大或續發。

  8、學校領導要及時下班級,收集未上課學生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生病狀況,對傳染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9、學校疫情報告員發現傳染病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如因疫情報告員玩忽職守造成學校內傳染病傳播流行,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10、學校傳染病疫情即時進行直報,同時由疫情報告員匯總登記在《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登記本》上備查。

傳染病報告制度8

  為了及時有效遏制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設置幼兒園疫情報告人

  幼兒園園長為幼兒園疫情報告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管理第一責任人,衛生保健教師是幼兒園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人。幼兒園其他教職員工發現傳染病疫情均有義務向園長和疫情報告人提供情況。

  二、疫情報告人職責

  1、在園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

  2、每天要對全園幼兒的出勤、健康情況進行巡査;

  3、負責指導全園幼兒的晨檢L作和傳染病疫情的防治及各類且生消毒、食品監督等工作。

  三、疫情報告內容及時限

  1、建立突發事件應急報告制度。即幼兒園教職工如發現有傳染病疫情或其他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在第一時間向園長報告,隨后園長和疫情報告人根據傳染病疫情或其他突發公共事件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鎮教育管理組——衛生院一疾控)

  2、當幼兒園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3名幼兒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嘔吐、腹瀉、皮疹等癥狀時,疫情發現人和疫情報告人應當第一時間報告園長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并協助有關部門認真做好幼兒病因排查結果登記表。

  3、在幼兒園同一班級中,如果一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3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并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幼兒病因排査結果登記表。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時限報告:

  (一)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

  (二)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三)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職業中毒事件的。

  5、幼兒園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慌報。

  四、報告方式

  當出現符合本制度規定的報告情況時,幼兒園疫情發現人應當及時以最方便、快捷的通訊方式向園長和疫情報告人報告。園長和疫情報告人同時向有關部門報告。(若發生食物中毒還要報區食品藥品監督所)

  五、幼兒園疫情監測報告制度

  幼兒園要建立“來園晨檢”、 "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幼兒園老師發現幼兒有傳染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報告給幼兒園疫情報告人;疫情報告人應及時進行排查,并記錄排査情況。

  1、晨檢由各班班主任老師對早晨到園的每個幼兒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幼兒出勤、健康狀況,并將晨檢結果記錄在晨檢記錄上。如發現幼兒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告知園長,并進行進一步排查,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預防。

  2、班級教師應當密切關注本班幼兒的出勤情況,對于因病缺勤的幼兒,應當了解幼兒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懷疑,要及時報告給幼兒園疫情報告人。疫情報告人接到報告后應及時追査幼兒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及時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隔離、早消毒。

傳染病報告制度9

  為加強學校傳染病疫情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學校內的發生與流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一、為嚴防傳染病疫情在學校內傳播流行,學校各部門設置學校傳染病疫情情報人。

  1、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傳染病防治領導小組;

  2、指定衛生室為我校傳染病報告人;

  3、各班班主任(老師)發現有傳染病及疑似傳染病要及時上報學校;

  4、建立疫情管理工作檔案,配備傳染病登記本,疫情電話記錄本,詳細記錄傳染病發生、處理情況和疫情報告情況;

  二、學校疫情報告人要依法履行職責,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縣市預防控制機構及教育局等有關部門報告。

  1、學生處負責收集、整理、分析各班因病缺課學生情況;

  2、在學校中發現《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1例及以上,應立即通知校醫確認后,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上級報告。

  3、疫情報告人在發現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立即通知校醫確認后,于6小時內報告,應按衛生部規定時限和要求及時報縣級疾控中心;

  4、及時做好病人周邊同學的預防保健及消毒隔離工作。

  三、學校疫情報告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如因疫情報告人玩忽職守造成學校內傳染病傳播流行,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傳染病報告制度10

  按照博愛縣衛生局103號文件精神指示,金城衛生院于9月8日分別對全院各科室進行了督導、檢查。采取詢問、現場查看等方式,查看了門診部、住院部、放射科、化驗室等關聯網絡直報科室的基礎資料,總體來看,各項工作既有成績,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傳染病防治工作機制

  衛生院始終重視疫情網絡直報工作。有領導分管,有傳染病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案,開展了相關業務培訓,明確任務,建立了疫情治理的各項制度或職責。

  1、執行首診負責制,嚴格門診工作日志制度,建立了門診日志和傳染病登記,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工作。

  2、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信息監測報告制度,有職能科室和專門的疫情網絡直報人員,有專用電腦,有防毒軟件。疫情直報人員定時下科室進行檢查登記、及時填報卡、核對和自查。配齊了必要的設備,保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疫情監測信息的.網絡直接報告。報告法定傳染病55例,其中肺結核病4例、乙肝44例、其他傳染病7例。未發現霍亂、瘧疾等重大疫情,無死亡病例。無甲類傳染病發生。 對傳染病報告卡進行了逐一審查,基本上無錯報情況發生;對內科、外科、婦科進行了自查,無漏報現象發生;

  3、配合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標本采樣及。

  二、存在的問題

  1、存在部分門診日志登記項目齊全,但是字體不清;鄉村醫生中存在14歲以下兒童未登記家長姓名及入托情況;2、個別醫生傳染病報告意識模糊,警惕性不高;

  三、整改措施:

  1、加強對《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相關傳染病診斷標準的學習和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網絡直報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網絡直報能力和診斷水平。

  2、將各種傳染病登記表發到每個醫務人員手中,要求及時、準確、完整的登記門診、住院日志和各種傳染病登記。 不斷加強自身工作治理,同時積極組織開展階段自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傳染病報告制度11

  為加強實驗小學傳染病疫情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學校內的發生和流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防治法》和國務院《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按照“科學排查、及時上報”的原則,特制訂本制度。

  一、疫情報告工作領導小組:

  學校成立防疫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校長辦公室。

  二、小學疫情報告員職責:

  1、具體負責本校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

  2、建立、健全本學校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發現及報告相關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時對學生的出勤、健康情況進行巡查。

  4、負責指導學校學生的晨檢工作。

  三、小學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

  1、晨檢應由班主任對早晨進入教室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衛生狀況,發出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告知學校疫情排查人,學校疫情排查人要進一步排查,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

  2、班主任應當密切關注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對于因病缺勤的'學生,應當了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懷疑,要及時報告給疫情排查人,學校疫情排查人接到報告后應及時追查學生的患病呼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

  3、學校老師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報告給學校疫情排查人。學校疫情排查人應及時進行排查,并將排查情況記錄在學生因病缺勤、傳染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結果登記日志。

  4、報告內容及時限

  (1)在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2)當學校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3)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4)學校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5、報告方式:

  (1)當出現符合本工作規范規定的報告情況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報告到疾控中心。

  (2)一旦發生傳染病事件,疫情報告人及時向學校領導匯報,召集傳染病應急小組成員,做好專冊登記,統計人數。(患者名單、發病日期、班級分布、主要癥狀、目前狀況、接觸史等)

  (3)有事由按傳染病疫情報告渠道報告,無事由疫情排查人向防疫工作領導小組報平安。

傳染病報告制度12

  根據衛生部辦公廳和教育部辦公廳聯合下發衛辦疾控發[2006]65號《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試行)》的通知精神,擬定我校有關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和報告程序,建立疫情報告制度。疫情報告人在分管校長領導下,具體負責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工作。具體安排如下。

  學校堅持晨檢制度,每天由班主任負責檢查班內學生身體狀況及教室環境衛生、學生個人衛生。衛生室負責全校的異常情況的排查。

  1.班主任傳染病疫情報告內容及時

  (1)在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人(5例以上)并有相似癥狀(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或者共同用餐、飲水史時,應當及時上報衛生室老師。

  (2)如發生法定傳染病病例,明確診斷的重點傳染病(肝炎、菌痢、傷寒、流腦、手足口、甲型HINI流感等)以上的.疫情應及時上報衛生室老師。由衛生室在24小時內向鎮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縣教育局上報疫情信息。并做好病例專冊登記。

  (3)在同一班級,如發現流感、手足口病、紅眼病、水痘、腮腺炎等傳染病的,及時上報衛生室老師。

  措施

  1.班主任發現各類傳染病疑似病人,不得讓其與其他人接觸。

  2.及時上報衛生室老師,衛生室老師診斷為疑似病人后及時向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區教育局上報疫情信息。

  3.班主任通知學生家長,讓家長送疑似病人到醫院就診。同時電話追蹤醫院診斷結果。

  4.堅持開窗通風制度,各班每天派專人負責教室開窗。

  5.配合衛生室做好班級學生的宣傳教育工作。

  2.衛生室上報傳染病疫情報告內容及時

  (1)原因不明的疾病聚集性發病,指較短時間內,同一班級中連續發生多例(10例以上含10例)原因不明的、同一癥狀的患者:包括體溫≥38℃,伴有咳嗽、鼻塞、流涕、全身肌肉酸痛等呼吸道癥狀;以及腹痛服瀉嘔吐等消化道癥狀的學生。及時電話報告鎮疾控中心和縣教育局。

  (2)同一個月內,如發現流感、手足口病、紅眼病、水痘、腮腺炎等傳染病連續發生5例的。及時電話報告鎮疾控中心和縣教育局。同時協助衛生部門采取應急措施。勸阻發病學生立即離校。

  (3)如發生法定傳染病病例,明確診斷的重點傳染病(肝炎、菌痢、傷寒、流腦、甲型HINI流感等),由衛生室在24小時內向鎮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縣教育局上報疫情信息。

  措施

  1.加強巡檢。

  2.加強宣傳教育,安定人心,穩定學校秩序。

  3.如發生傳染病除隔離病人外,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觀察期間,做好隨時消毒工作。

  4.加強并督促各班多開窗通風

  5.做好上報疫情的同時,及時做好病例專冊登記工作及消毒記錄。

傳染病報告制度13

  一、本院為傳染病職責報告單位,本院所有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均為職責報告人。

  二、在診療過程中發現法定傳染病,由首診醫生或其他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按要求規范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及時通知疫情報告人員。

  三、報告病種:法定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1、甲類傳染病(2種):鼠疫、霍亂。

  2、乙類傳染病(26種):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7N9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3、丙類傳染病(11種):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手足口病。

  三、報告時限:職責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盡快通知預防保健科,預防保健科應于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透過網絡直報。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應于24小時內將報告卡報送預防保健科,由預防保健科進行網絡直報。

傳染病報告制度14

  為了能夠及時有序地應對可能發生的傳染病疫情,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疫情在我校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廣大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及上級教育和衛生行政部門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1、學校成立由校長陳衛峰為組長,代書停為付組長的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各班班主任負責本校傳染病防治的各項具體工作。

  2、各班班主任為本班傳染病疫情報告責任人,一旦發現本班有傳染病疫情,應在1小時內向校長及主任報告。各班班主任應定期對各班衛生委員進行傳染病預防知識及疫情報告程序進行培訓。

  3、針對不同季節的傳染病,學校要開展多種形式的預防傳染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員工的.公共衛生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4、各班班主任堅持每天對本班學生進行晨檢和午檢,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5、為預防各種傳染病在校內的發生,各班應把本班的公共區、教室徹底打掃干凈,不留衛生死角。并加強教室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

傳染病報告制度15

  為及時有效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要求,制定我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一、學校建立傳染病防控管理組織,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副校長負責具體工作,各班班主任老師協助配合。學校其他教職員工、學生發現傳染病疫情均有義務向責任疫情報告人提供情況。

  二、責任疫情報告人職責:

  1、在校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單位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

  2、定期對全校學生的.健康情況進行巡查;

  3、負責指導全校學生的晨檢工作;

  4、嚴格病例登記,學校發現傳染病例或疑似病例時必須按《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立即登記(項目包括:病人的發病日期。所在班級、姓名、性別、年齡、癥狀、是否就診及醫院、排查結果、采取措施、登記人等),并及時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學校主管部門報告;

  5、接受衛生部門對學校疫情登記報告和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指導。

  三、學校傳染病報告順序:第一發現人→班主任→校長→當地疾控中心領導→衛生行政部門。

  四、疫情報告內容及時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傳染病流行期間,學校應按照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的規定及時上報。

  2、當學校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3、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4、學校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5、學校發生群體性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食物中毒事件、飲用水污染事件、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嚴重影響師生健康的事件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不超過2小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衛生院報告

  五、學校疫情報告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

  六、嚴格消毒滅菌隔離制度,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在發生傳染病疫情期間,校方應在疾病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認真落實相應的傳染病綜合防治措施。

【傳染病報告制度】相關文章:

傳染病報告制度12-30

醫院傳染病報告制度01-28

傳染病報告制度15篇02-13

醫院傳染病報告制度(精選14篇)01-30

醫院傳染病報告制度(9篇)01-28

傳染病管理制度和傳染病制度02-11

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01-26

醫院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01-07

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15篇01-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水县| 卢湾区| 新田县| 多伦县| 佳木斯市| 乐清市| 菏泽市| 巫溪县| 宝山区| 吉木萨尔县| 阿拉善盟| 明溪县| 黔江区| 郁南县| 织金县| 灵川县| 阆中市| 咸宁市| 吉林市| 宝应县| 淄博市| 杂多县| 嘉祥县| 仁化县| 绥滨县| 天水市| 堆龙德庆县| 益阳市| 朝阳区| 合作市| 南通市| 北安市| 长顺县| 武平县| 扶绥县| 石河子市| 濮阳县| 墨江| 石景山区| 清流县| 肇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