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縣元宵節交通管制時間通知
很快的2017年的元宵節就要到來了,你想好怎么慶祝了嗎?如果出行要注意交通管制的路段哦!如下是CN人才網小編整理的鄒平縣元宵節交通管制時間通知,歡迎閱讀。
一、交通管制時間及路段
2月9日—12日(正月十三至十六)晚18時至22時,管制路段:廣場東路(鶴伴一路路口至鶴伴二路路口)、文化中心南北側東西路。管制要求:禁止社會車輛駛入及?。
2月11日(正月十五)早6時至11時30分,管制路段:鶴伴二路(鄒周路路口至醴泉一路路口)。管制要求:禁止社會車輛駛入及停靠。
為進一步豐富和活躍全縣人民群眾節日精神文化生活,不斷完善文化惠民服務機制,營造歡樂、祥和、文明的節日氛圍,鄒平縣精心組織了大量文化惠民活動,讓全縣人民享受到豐富多彩的精美文化盛宴。
一、元宵節惠民活動內容及時間:
2月8日—23日(正月十二至二十七)在縣圖書館一樓展廳舉行“中國夢——閱讀鄒平”主題圖書展。
2月9日—12日(正月十三至十六)在縣文化中心西門舉行戲曲、曲藝、皮影戲展演;在縣規劃展覽館北側廣場舉辦夢幻燈光藝術展及燈飾燈展。
2月11日(正月十五)上午,在鶴伴二路舉辦農民藝術節開幕式暨農民傳統節目進城匯演。
二、注意事項
禁止在活動區域內售賣、燃放孔明燈;禁止小商小販設置;禁止不文明行為。
關于元宵節的來源簡介: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于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