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單元說明教學設計
一、表內乘法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乘法算式。
2、經歷編乘法口訣的來源,熟記乘法口訣并能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
3、經歷觀察、操作、推理等學習活動過程,能從數學的角度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并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
4、積極主動地參與編乘法口訣等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5、結合情景圖,在學習中受到熱愛自然、熱愛科學、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態度方面健康發展。
(二)教材說明
乘法口訣編排上與傳統相比:
16 的乘法口訣,79的乘法口訣19的乘法口訣整體編排
口訣由1句、2句9句、8句1句
書寫時不考慮兩數位置,無乘與乘以之分
利于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在探索新知中遷移舊知。
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本單元教材編排點:
1、利用情景圖為學生編乘法口訣提供素材
(P6例1圖表 P11例1圖表 P16例1圖表 P20例1圖 P29例1圖 P34例1圖表)
2、編乘法口訣和用乘法口訣求積穿插編排
(P6例1圖表 P7例2)
3、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和學習數學的樂趣(P23第4題 P41第6題)
(三)教學提示
1、重視乘法初步認識的教學,為乘法口訣的教學奠定基礎體會相同的數相加用乘法算簡便
知道乘法算式的讀寫方法
46=24 讀作四乘六等于二十四 口訣四六二十四
2、充分發揮教材插圖的作用
3、教給學生遷移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4、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各節教材內容分析和教學建議
A、乘法的初步認識(2)
單元主題圖:提供看、數、說的素材,激發新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
例1:提供數數和計算的素材,解決問題的多元化,初步體會由幾個幾相加引出新的算法
4個7相加,7個4相加都可以用7乘4或4乘7來計算。
讀作4乘7或7乘4,4和7都叫因數或乘數
例2:通過擺再次體會幾個幾相加。3根3根地擺。
(P1主題圖 P2例圖)
課堂活動要讓學生充分動手、動口、加強學生間的互動
(P3課堂活動全部)
練習一第3題、第4題、第5題要注意問題和解決方法的開放性。
(P5全部)
介紹的產生
(P42)
B、1、2的乘法口訣(3)
例1編2的乘法口訣,圖、表,由加法乘法口訣為一體
例2用口訣,根據口訣求積,知道一句口訣可以求出兩處乘法算式的積
例3教學1的乘法口訣求(與過去不同)邊擺邊數(1個1,2個1)乘幾,積就是幾
(P6例 P7例2 P8例3)
所有乘法口訣要突出編、用、記(引號學生用各種方法)。
C、3的乘法口訣(3)
例1編3的乘法口訣,已經歷了編1,2的乘法口訣,省去了由加法算式過渡到乘法算式。
例2用3的乘法口訣的求積(方法同前)
P15題第7題,第9題教學建議
(P11例1 P15第7題,第9題)
D、 4的乘法口訣(2)
例1編4的乘法口訣(與3的乘法口訣編排相同)
教師指導學生編1,2的乘法口訣我們一起來編3的乘法口訣我們能編出4的乘法口訣。
例2用4的乘法口訣求積
(P17課堂活動游戲 P19的教材說明)
(P16例1 P19第4題一思考題)
E、5的乘法口訣(4)
例1、例2編口訣、用口訣在編排上同前面類似,但沒有通過看圖填表,根據圖表來列出乘法算式,而是直接通過看圖列出乘法算式,進而編出乘法口訣。
例3乘加、乘減,不是學習混合運算,而是鞏固乘法口訣的需要。它仍然是一種口算題。
P23第4題,解題策略不唯一,如每本5元,40元可以買8本,所以他帶的錢夠;每本5元,7本35元,所以他帶的錢夠。P25第9題解題策略也是如此。
P23第5題是對15的乘法口訣進行整理與復習。
F、6、7的乘法口訣是(2)
從6的乘法口訣起,句數很少,每節編兩個數的乘法口訣。
P32第7題是乘法與加法的比較;P33第9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
G、8、9的乘法口訣(2)
例1、例2編口訣,用口訣在編排上與6、7的乘法口訣相同。
P35手指游戲要讓每個學生在課中課后去參與游戲。
P35第2題找規律,題中包含的規律很多,要讓學生觀察得出一些主要的規律。
37題第6題讓學生觀察后可以提出很多用乘法解決的問題,重視數學的應用價值。
(P34例1,P35第1題,P35第2題,P37題第6題)
H、整理與復習(2)
一是對知識的整理(P38議一議,P39乘法口訣表)
二是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P4第5題是一個對比練習,P41第5題)
四、表內除法
(一)教學目標
1、在分一分的數學操作活動中,經歷不同分法的過程,獲得分物體的經驗,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2、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除法的意義,并能說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根據具體的除法算式正確選擇乘法口訣求商,并能熟練地口算表內除法。
4、能結合具體情境或通過操作活動,說出誰是誰的幾倍。
5、能結合現實生活或問題情境解決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簡單問題。
6、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用除法解決的簡單的數學問題。
(二)教材說明
與傳統的表內除法比,改變如下:
不再給出第一種分法與第二種分法
把學生經歷分一分的過程落到了實處
(P64例3)
用乘法口訣求商由過去的'分段編排改為現在的集中編排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得到了較好體現。
(P73第5題,P85第3題,P87第3題,P90第7題)
(三)教學提示
1、將做數學的理念落實到實踐操作活動中。
布魯納:兒童認知發展程序動作表表象符號
貝利克:學生數學學習為經驗、語言、圖象、符號4環節
13個例題中有10個要求進行操作。
2、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建構數學知識
小學生學習數學首先是他們生活經驗的系統化
學習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活動過程(擺學具、作記錄、搞游戲、圈一圈、分一分、填一填)(P70第3題)
把數學學習過程變為一個思考和再創造的過程(P67第6題)
3、重視表內除法這一基本口算能力的培養(熟練口算)
(四)各節教材內容分析和教學建議
A、分一分(2)
設置學生熟悉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P62主題圖)
不提兩種方法、重視操作過程,3個例題層次分明重點突出
例1平均分 例2按每份數平均分例3按份數平均分
(P63例1,例2,P64例3)
B、除法的初步認識(3)
在操作活動中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意義。
例1、例2先操作,再聯系操作寫除法算式,并認識算式各部分名稱。
例3、例4根據除法意義結合問題情景寫除法算式,再操作學具得到結果。
練習十四均圍繞平均分和除法的意義,開放性挑戰性逐漸加強。
(P72第4題第(3)問)
介紹數學文化(P95圖)
C、用乘法口訣求商(5)
內容安排:集中編排、利用乘法口訣求積隨機編排
(P74例1)
注重指導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提高學生口算能力是本節的重點
D、倍的認識(4)
例1初步感知倍,例2鞏固倍,例3進一步理解倍。
首先建立倍概念(P83例1,P83例2)
求一個數的幾倍實際是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P86例3)
課堂活動強調通過操作強化倍的認識。(P84第2題,P87第2題)
E、整理與復習(2)
第1題重點復習平均分,第2題除法的意義,第3題用乘法口訣求商,第4題倍。
小組合作疏理單元知識結構。
復習重點:用乘法口訣求商,提高口算能力。
【小學六年級數學單元說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找規律》04-06
數學教學設計12-27
小數乘小數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3-20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2-30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學設計(通用7篇)05-22
初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04-21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05-04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