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化學性質課程教學設計思路
設計思路
1、關于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的教學。
[引課]: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思考的驅動性。認識到化學就在身邊,進一步認識“性質決定用途”。
實物展示:用墨抄寫的古書。
多媒體播放(字畫的奧妙):用墨寫的字畫。
[提出問題]: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古代一些書法家、畫家用墨寫字作畫,我們知道墨的主要成分是碳黑,這些字畫歷經千百年,但墨跡依然清晰不變,這是為什么?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
2、關于碳的可燃性教學。
通過播放影音文件,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問題情景:
[提出問題]:冬季人們為了抵御嚴寒,常常在室內用煤爐燒煤取暖,但如果使用不慎,就會發生“煤氣”中毒事件,你們能猜測一下“煤氣”是什么嗎?“煤氣”又是怎樣產生的?四個人一小組討論一下,討論的主題不僅要找到“煤氣”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找出“煤氣”是怎樣產生的?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含碳元素的燃料燃燒時,如果氧氣不足都會產生CO,所以,預防“煤氣”中毒采取的措施之一是:煙道通暢,燃氣熱水器使用時,使室內保持良好通風,有充足的氧氣,使燃料充分燃燒。
通過對“碳的`可燃性”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聯系生活實際,認識身邊物質的科學知識,結合已有知識和經驗分析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認識。
3、有關碳的還原性的教學(重點探究)
[提出問題]:碳與氧氣反應,既可生成CO2 ,又可生成CO 。那么,碳能否與氧化物(氧化銅)反應,即碳能否奪得氧化銅中的氧呢?
[猜想、假設]: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提出假設──從問題出發進行大膽地假設,提出各種可能性。
討論后對假設小結:
(1).碳能與氧化銅反應;C+CuOCu+CO2↑
(2).碳能與氧化銅反應;C+CuOCu+CO
(3).碳與氧化銅不反應。
[設計實驗方案]:利用引導學生分析──思維探究
通過學生交流、辯論設計好實驗裝置。培養學生動腦通過實驗探究科學知識的意識。
[實驗探究]: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
[分組匯報實驗現象] :收集材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和概括。
[討論后達成共識]:碳與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
[引導學生對碳與氧化銅反應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得出]:碳具有還原性
[通過播放影印文件]:理論應用于實際,了解生活和生產中的問題。
拓展提高──碳的還原性應用
拓展提高──煤爐中碳發生的反應
[小結本節課知識重點]:及時總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拓展提高──練習]: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課堂小結]:對本節課學生的表現及時總結與評價,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碳的化學性質課程教學設計思路】相關文章:
校本課程教學設計03-21
有關課程網站的設計開題報告02-05
課程網站設計開題報告08-20
課程畢業設計的論文致謝詞01-06
Java課程設計的實驗工作報告03-31
課程教學實習目的范文01-25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