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與青蛙》教學設計素材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識兩棲類和魚類的共同特征。
2.讓學生掌握觀察生物外形的基本方法。
3.培養觀察、記錄、歸納,判斷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引發聯想,想象;了解鯽魚與青蛙變態發育過程的不同。
5.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小動物,熱愛自然的高尚情操。
6.在學習觀察中認識兩棲類和魚類的生長、發育,變態過程方面的科學知識。
教學重點:
認識兩棲類和魚類的共同特征和它們的變態的區別。
教學難點:
認識什么是兩棲類,什么是魚類怎樣區別它們。
教具準備:
1.十個白色的`玻璃瓶子。(并分別編上編號,五個為1號,五個為2號)
2.把蝌蚪和小魚分養在玻璃瓶子里。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農村,對小魚,小蝦,蝌蚪這些小動物是非常熟悉的,是經常看到的,它們的生活環境我們也很清楚,它們都生活在池塘里或是水溝里。但它們和長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呢?你們有沒對它們進行飼養過或是觀察過呢?從中你們認識到了什么?等一下請你們來談談自己的見解好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小魚和蝌蚪”這些小動物的相關知識,希望同學們和我一起來認真學習。
(板書課題:9.鯽魚與青蛙)
二、教學新課:
1.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考慮到你們的人身安全,課前老師沒有要求你們去捕捉蝌蚪和小魚進行觀察并作好記錄。現在請同學們看看老師飼養在這些編號不同的瓶子里的小動物,看看它們是什么?是怎樣游動的?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
1)讓學生先觀察1號瓶子里的動物,老師提出問題。
A.這個1號瓶里養的是什么?我們一起來觀察,看看它們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B.它們是什么樣子呢?
(板書:蝌蚪腦袋圓圓的,尾巴長長的,眼睛黑黑的)
2)引導學生觀看課本中的插圖,提問:
A.圖中畫的是什么?和老師養在這個1號瓶子里的蝌蚪是不是一模一樣呢?
B.蝌蚪和小魚長相有什么不一樣,請同學們觀看課本第二幅插圖。(指導學生觀察課本插圖)
3)讓學生觀察2號瓶里的小動物,教師提出問題:
A.這2號瓶里養的又是什么?我們一起來觀察,看看它們和1號瓶里養的小動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B.它們的樣子和蝌蚪一樣嗎?
C.你們是怎樣看出來的?請說說看。
(板書:小魚腦袋不那么圓,尾巴不細不長,眼睛有個眼圈,游起來快)
4)讓學生仔細觀察1號與2號中的小動物,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A.看看兩個瓶子里的小動物,找出它們共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然后記錄下來。
1.蝌蚪和小魚在外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鯽魚與青蛙》教學設計素材】相關文章:
《青蛙寫詩》教學設計范文04-09
《青蛙寫詩》教學設計15篇12-18
可愛的小青蛙教學設計4篇03-04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04-08
《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03-04
質數與合數教學設計03-02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0-31
《位置與方向》教學設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