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尋訪大師的童年》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以校園偉人廊中的居里夫人、李時珍、愛迪生、愛因斯坦等大師的頭像導入,從學生的視角來審視這些為人類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大師。通過對大師的了解,試圖讓大師成為兒童成長歷程中親切的朋友。通過尋訪身邊大師的童年,了解大師成才的童年故事,找找大師與我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把在人們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師形象,變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學習的與兒童零距離的學習目標,引導兒童把好奇、好問、好動腦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標的積極探究、有創意地生活方面發展,并最終將關注點放在兒童現階段的成長和發展中來。
【教學課時】共2課時,本課為第1課時
【教學目標】
態度和情感:培養崇敬大師魯迅好學、好問、好動腦筋的探索精神,激發學生從小立志,對自己的成長有向往和憧憬。
行為和習慣:養成愛動腦筋、勤奮好學、善于觀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過程和方式:學會通過采訪周圍老師或其他人的方式獲取知識,并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歸納;能通過自身的體驗來歸納總結個人的感受。
知識和技能:知道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作出過重大貢獻的大師和他們的貢獻,掌握與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感受、想法的相關技能。
【教學重點、難點】
防止學生對大師的誤解與神化,關注孩子從大師童年中獲得的.體會以及對此種體會的內化和提升。
【教學過程預設】
(一)激趣導入
游戲——名人猜猜猜。
依次出示:秋瑾、魯班、貝多芬、周恩來、魯迅等名人頭像,讓學生進行猜測。
這些名人在某一方面、某一領域有著杰出的成就,為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又稱為“大師”。
一起走進大師的童年。
(二)走近魯迅、走進魯迅
1、外婆家
師生搖著烏篷船走進小魯迅的外婆家——安橋頭村。
學生聽老師講外婆家的故事。
通過同桌互相學習了解小魯迅在外婆家發生的其他故事。
全班交流自己在外婆家做的有趣好玩的事。
總結在外婆家玩耍嬉戲的小魯迅的特點。
2、百草園
師生搖著烏篷船走進百草園。交流對百草園的印象:你覺得這里好玩嗎?
學生通過現場采訪老師的方式了解小魯迅在百草園玩過的事情,并進行全班交流。
總結百草園中的小魯迅的特點。
3、三味書屋
播放視頻《三味書屋》,適當講解作鋪墊。聽講“早”的故事。
通過對視頻和故事的了解,全班交流對讀書時期的小魯迅的印象。
4、小結
好學的小魯迅總成大師,留下許多名著,各地也相繼建立紀念館來紀念他。引導學生利用假日游覽紹興,布置實踐作業:尋找魯迅的足跡。
(三)全課總結
通過書本愛迪生的童年故事了解大師的童年和我們一樣調皮愛玩。
從而引出回音壁:原來大師也并非生來就是天才,他們和我們一樣,但他們從小好奇,好學,好探索。
還想了解其他大師的童年故事嗎?出示課題:尋訪大師的童年。
為下節課做鋪墊,舉辦大師的童年故事會。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尋訪大師的童年》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28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范文04-01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15篇03-05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31
《生活中的數》教學設計04-07
《生活中的數字》教學設計06-30
《童年趣事》教學設計9篇01-19
《我們的課余生活》教學設計03-02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