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小學六年級科學《物體的運動方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夠運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模擬實驗。
2、能夠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的過程和結果。
3、能提出探索活動的大致思路,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探究需要尊重證據;
2、引導學生自覺注重運用合作的方式展開探究活動;
3、引導學生培養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樂于探求未知,對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科學知識
1、理解參照物的含義,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個合適的參照物;
2、學會描述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狀態,知道運動和靜止具有相對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參照物的含義,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個合適的參照物;
難點: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的過程和結果,學會描述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狀態,知道運動和靜止具有相對性。
教學方法:
講述、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準備:
教師:運動和靜止的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
學生:課前搜集運動與靜止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情境再現,提出問題
播放一組錄像:校園內景物、正在活動的學生們。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都看到了什么?誰是運動的?誰是靜止的.?
學生回答后板書課題,從而導入新課。
(二)探究活動
1.提出問題:生活總,哪些物體是靜止的?哪些物體是運動的?
2.學生討論交流。
3.教師小結:我們所說的物體的運動,是指這一物體相對于另一物體來說,它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4.學生模擬實驗。
5.師生交流并小結。
6.描述物體的運動和靜止。
(三)拓展活動
查閱資料,了解同步衛星的運行情況。
板書設計:
9、靜止和運動
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令一個物體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物體的運動狀態 參照物: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時,必須先選定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定的物體就叫參照物
如何描述物體的靜止與運動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教學反思:
本課對于參照物概念的理解,如果單純地從理論方面講解,將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也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所以理解此概念要需要利用一些生動的情景和有趣的活動,讓學生親歷其中,這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進行效果。
【青島版小學六年級科學《物體的運動方式》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篇)04-12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篇03-19
《圖形的運動》教學設計04-02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式論文04-08
物體的運動和力中考物理復習資料04-02
部編版《彩色的夢》教學設計范文05-22
個性測試:可從運動方式了解12-21
《畢業贈言》小學教學設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