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研課《青山不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重難點:
解文章的內容,理解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初探課文,認識老人
1、談話導入:
同學們,老師想和大家交流一個話題:一個人到了七老八十的年齡,該怎樣度過晚年呢?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就綠化荒山,植樹造林,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跡。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青山不老》,板書課題。
2、認真地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3、檢查自學情況:
二、再讀課文,感受青山之美,環境之惡
1、正是這樣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邁之時卻創造了一個奇跡,再讀課文,找找老人創造了什么奇跡。
2、體驗綠洲所處環境的險惡和老人所處的環境艱苦:
⑴ 這樣的一片綠洲在祖國大地上隨處可處見,能稱之為是“了不起的奇跡”嗎?(在什么情況下創造的?)
⑵ 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① 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用課件介紹晉西北的干旱、霜冰、沙塵暴。② 結合注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
⑶ 在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造出這座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跡”啊!
⑷ 那么,老人的生活環境又是怎樣的呢?你能想象出老人戰勝惡劣環境的困難樹種的一個場景嗎?
三、深究課文,領悟“青山不老”
作者在離開老農的小院時,深有感觸。你能找出作者的感觸嗎?
出示:“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老農怎樣實現自己的價值?“另一種東西”是什么呢?
小結:是老人執著地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這種東西不會隨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老人的年邁、離開而消失。它將永遠根植在我們心中,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這青山會老嗎?
1、以“青山是不會老的”寫一段自己的感想。
2、每人想一句宣傳環保的口號或標語。
四、總結課文
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們對青山的呵護,我們的青山怎么會老呢?它將越來越茂盛,越來越廣闊的遍布祖國大地,萬古長青。
【小學語文教研課《青山不老》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15篇)04-03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15篇11-26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29
小學綜合實踐課《制作年歷》教學設計范文04-20
觀摩課教學設計09-15
作文課教學設計04-03
語文《莫高窟》教學設計10-09
語文《荷花》教學設計08-06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4-20
小學語文《肥皂泡》的教學設計范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