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守法學會監督》優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課包含三個內容:1.通過對幾組情景的判斷,使學生分清生活中常見的自覺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樹立自覺守法,維護良好社會秩序的意識。2.通過對兩個情景材料中主人公做法的分析,啟示學生:監督權是公民的一項重要權利,中學生要逐步學會使用監督權。3.通過對兩個情景材料中主人公做法的分析,啟示學生:中學生要維護法律的尊嚴,敢于并且機智地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這一節內容是在前兩節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小結延伸,將前面講述的道理落實在對中學生的行為要求上。
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的認知和感受能力較強,對知識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因此,在教學中主要引導他們自主探究,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會辯證地分析社會現象,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增強守法的自覺性,樹立監督意識、維護社會秩序的意識;依法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能力:提高學生自覺維護社會秩序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監督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以及國家、集體、他人的利益的能力;培養運用法律武器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能力。
知識:知道青少年應該自覺守法護法,學會監督;懂得運用法律武器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中學生要自覺守法,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
教學難點:學會正確使用監督權。
教學過程
一.小品欣賞,導入本課:
請兩位學生表演小品《上學路上》
師提問:你認為在交警公報私仇,亂罰款的情況下,他們可能會怎么做?哪一種做法最明智?為什么?
生:思考回答,師小結——引入課題。
二.自測列舉:
1.請學生完成教材上的7個情景測試,檢測自己是否具備了基本的法律常識。
學生: 自我測試、回答
2.列舉:自覺守法成為了中學生的主流,你在自覺守法方面有哪些事情做得比較好?
學生舉例
三.思考探究:
1.指導學生閱讀小字材料一“江濤出的什么招”和材料二“王雅給市長寫信”的故事,
議一議:正確行使監督權利需要我們具有哪些素質以及可采用哪些有效方法?
學生:閱讀、思考、分組討論、回答
師:結合學生回答小結歸納。
學生:一齊讀指點迷津理解
2.組織學生閱讀小字材料三“趙明媽媽買到注水肉”的故事。
師提問:為什么趙明對媽媽說“不能放過這種違法現象”?他們母子倆還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來制止商販的類似不法行為?
學生:討論、回答
師:小結過度
3.引導學生閱讀小字材料四“中學生智斗歹徒”的故事,
師提問:這位中學生如果不動腦筋,簡單蠻干,可能會出現怎樣的情況?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這個案例給了我們哪些方面的啟示?
學生:閱讀、交流、發言
四.本課小結歸納
師生齊讀《普法歌》,結束本課教學。
五.作業設計:
“對于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我們無權過問,也沒有辦法過問。”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