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成長的教學設計
導語:成長是每個人的必然經歷,對于成長,我們要正確看待。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成長的教學設計,歡迎各位閱讀。
1、《成長中的變化》
學情分析
1.學習起點:步入青春期的學生其生理和心理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是青春期的正常現象。但學生面對這些變化時會產生各種情緒體驗,由于學生缺乏必要的心理知識,對一些行為的把握難免會出現不成熟的表現。為了使學生能悅納自己的身心變化,促使其適應性地發展,依托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和心理學一些知識有針對性地正確引導學生。
2.學習興趣點:如何正確認識自己,了解別人,體驗步入青春期以后發生在同齡人身上的身心變化。
3.學習困惑點:青春期由于外形劇變,第二性征出現帶來的心理適應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變化,調控好自己的心理沖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體驗步入青春期后發生在自己及同齡人身上的身心變化感受青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使學生明白步入青春期后發生的心理和生理變化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而且要正確對待這些現象;
b.使學生明白成長的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面對青春期所帶來的各種矛盾、沖擊、困惑是人生必經的歷程,必須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青春期是個體身體和心理發育的關鍵期
教學難點:青春的暢想,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齊唱童年時的歌謠。
在歡快的歌聲中回味無憂無慮的童年,為從童年走向青春期在心理上做承接,同時也為感悟青春的內涵營造溫馨的氛圍, 引發學生對青春的思考,以趣激學。
二、游戲導入——“猜猜我是誰”
1.今天有幾位同學就給大家帶來了他們童年時的照片,想看看嗎?誰能猜出他是誰?
2.看了這幾位同學的照片,你們發現他們有什么變化嗎?
3.是啊,孩子們,時間過得可真快啊,老師還清晰地記得你們剛剛入校時,那天真可愛的樣子,一轉眼間就成了六年級的大孩子了。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們的成長中,去感受我們的變化吧。(板書課題:成長中的變化)
以游戲的方式通過教師手中的照片感受自己的變化從而體會的青春的特點。這樣既能激發學習興趣,提高發現與語言表達能力,又避免了教師“一言堂”給學生帶來說教的感覺。
三、新課探究
(一)身體上的變化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十六頁,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叫我們大孩子了,我們的身體正在悄悄的變化。(板書:身體上的變化)
2.同學們,和前幾年相比,你發現自己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師生相機板書)
3.師小結:在不知不覺之間,我們的身體經歷著一系列微妙的變化,恭喜你們,這意味著你們正在長大,開始從兒童向成年過渡,正在跨入青春期的大門,同學們的身體也將發生顯著的變化。(課件)
(二)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化
1.在我們的身體悄悄變化的同時,我們的心理和行為也在發生著一系列變化。(板書: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化)
2.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十七頁,四人小組討論一下男生或女生跟過去相比,在心理和行為上還有哪些變化?并在十八十九頁中分別填寫。
3.下面有請各小組選舉代表發言。(教師相機板書)
4.從同學們剛才的回答中,老師感受到了你們的喜悅與自豪。我們同學正處在人生中最燦爛的季節,但是美好的春天也會出現陰雨天氣,青春的煩惱有幾何?有請相冠群、郭振東、席少陽等同學為大家表演。
5.他們表演的好嗎?先把掌聲送給他們。誰來說說他們三個人的主要煩惱分別是什么呢?你也有過這些煩惱嗎?
6.從十歲開始,我們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青春期。青春期荷爾蒙旺盛分泌引起的情緒多變;對自己外表的重視;對異性的好奇;渴望獨立;親子關系疏遠等都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現象,但這些內心矛盾也構成了我們向前發展的動力。如果處理不好,它們也會成為阻礙我們發展的阻力。那么如何調節心理矛盾?
7. 請同學們根據剛才自己或同學的煩惱,同桌相互討論解決辦法。
8.根據同學們的回答,老師總結(出示課件)
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呈現六年級學生面臨青春期的到來普遍出現的種種煩惱心事,以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興趣。通過三個典型意義的情節,反映學生生活中的`真實心態,引起他們的共鳴。學生的表演力求在材料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和體會,但教師應點明在表演中防止出現帶有價值判斷的傾向。
四、暢想青春,課堂小結
1.有人說,青春是美好而多彩的,就像七色彩虹,如果將青春與顏色聯系在一起,我覺得青春是紅色的,因為紅色是表熱烈熱情,青春的我們是激情奔放的。同學們,你們覺得青春是什么顏色呢?
2.同學們,陽光總在風雨后,老師希望你們能戰勝困難,擁有自己美好的青春。
這個環節,我的設計中之所以讓學生只用顏色來回答,一是為顏色的多樣性和鮮明性可以和青春的某一情緒很好的切合,二是為在這一環節上,通過精煉的活動,盡量使更多的學生有在課堂發言的機會。要注意的事,萬一有學生回答青春是灰色的,教師要臨場引導糾偏。
五、板書設計
成長中的變化
身體上的變化 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化
男生:身高 體重 聲音 喉結 胡子 情緒多變;對異性好奇;
女生:身高 體重 體型 聲音 乳房 渴望獨立;親子關系疏遠
注重外表; ……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對課堂教學進行的一次嘗試。主要是通過幾個教學活動來促使學生參與學習,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通過課程資源的開發,結合教材以及其他的心理知識引導學生掌握好一些心理變化方面的知識,使學生了解這一正常的現象。改變傳統的照本說教的授課方法,使課程向學校日常生活回歸,教學逐步具有開放性。再次,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通過具體的幾個教學活動,例如 “猜猜我是誰”、角色扮演“青春煩惱有幾何?”、青春暢想、等活動促使學生和諧地、有個性地發展,但一節課的課堂教學總會遇到意料不到的事情。這節課主要注意的問題有兩大方面:一是角色扮演環節,學生的表演的表現力和對材料的理解力,會影響學生共鳴情感的激發,從而影響小組討論的有效進行。二是教師要增強對于課堂的調控能力,自己防止出現帶有價值判斷的傾向。
2、《成長》
教材簡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的生活和經歷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社會、家庭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成長。那么一個人的童年應該怎樣度過?一直在父母的溺愛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還是自立自強,從小練就一身生存的本領?讀一讀成長這篇課文,或許能對我們有所啟發。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本課生字詞。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小約翰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中,仍然自食其力的事情,對西方國家的教育背景有所了解。
情感目標: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學習小約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學習小約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聯想,引起感悟。
《鎖不住的心》讓我們了解到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中國孩子成長中的煩惱,《女孩兒烏塔》讓我們了解和外國孩子豐富的成長經歷,我們今天學習的《成長》,再一次讓我們了解國外家長與我們不同的教育理念,國外兒童不同于我們的成長故事。
二、自讀自悟,交流體會。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加以梳理引導,在理解的基礎上雀斑交流討論。
例如,圍繞“約翰是個怎樣的孩子?”畫出相關的語句,也可以寫出自己的閱讀感想。
他的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盯著香腸,用手取了一根,自言自語地嘀咕:“不購買兩根。”這句話,他幾乎天天重復著,好像她的口袋里只允許裝上兩塊錢。——小男孩重復的行為使大家頓生疑竇,引起了讀者好奇,是因為媽媽給他的錢很少嗎?是他家的經濟條件差嗎?
當“我”要送他兩根香腸時,他“用手推讓”,“話說得不卑不亢”。——一個自尊、要強得孩子,令我們對他頓生好感。
“是我的媽媽。”她不等我說完,笑著回答,“雪太大了,媽媽不放心,一定要陪伴我送報……”——疑竇初解。
“你每月送報紙,可以拿到多少報酬?”
他告訴我:“八十元。圣誕節時報紙多,可以拿一百元以上。”——原來他的衣兜里不是沒有錢,他自己掙的錢足可以購買兩根香腸了。他的克制與節儉,是對自己勞動所得的珍惜啊。
還可以就“文章為什么不像《女孩兒烏塔》一樣,用《小約翰》命題,而以《成長》為題?”展開討論。
由此理解約翰父母對他的教育方式,從而理解文章拿給的寫作意圖。
三、拓展閱讀,深化理解。
向學生推薦《夏令營中的較量》,這是作者十幾年前寫的一篇文章了,至今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四、學習生字生詞。
本課生字可以采用形近字和同音字比較的方式進行。
“儉”與“檢”“挎”與“跨”“銷”與“消”等形近字不要混淆。
“戴”與“帶”在用法上容易混淆,要注意區分。
“琢”“濟”是多音字,可以讓學生自己查字典理解另外的讀音和用法。
【有關成長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有關《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04-11
有關《變色龍》的教學設計模板06-11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合集八篇02-23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8篇11-30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集錦四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