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衡傳優秀教案
《張衡傳》為傳統名篇,選自《后漢書》,作者范曄(398—445),是一篇精彩的人物傳記。文章以時間作為敘事線索,描述了張衡在科學、政治、文學等領域的諸多才能。下面就來和CN人才網小編一起看看張衡傳優秀教案吧。
張衡傳優秀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涉及的重點文言詞句知識;
2.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張衡各方面成就;
3.學習張衡從容淡靜、勤勉謙虛等優秀品質,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與判斷。
教學方法:
1.通過課前預習及課堂提問、點撥法,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語法現象;
2.通過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
3.通過延伸拓展,聯系自身實際,獲得有益啟示。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這個人,是我國東漢的學者張衡。1900年前,當人們都還在茫然中打量這個世界時,張衡,就已經將自己的足跡踏遍了他所能觸及的所有的文明巔峰。
他是文學家,二京大賦,氣勢恢宏;
他是書畫家,東漢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數學家,圓周率說,千年第一;
他是發明家,渾天地動,構造奇精;
他是地理學家,地形圖表,澤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學家,洞觀天象,撥正視聽。
他可謂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人事,無所不精。他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我們就來跟隨南朝歷史學家范曄,走進《后漢書 張衡傳》,解讀他的精彩人生。
二、整體感知,掌握重點字詞
1.請三位同學分段朗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讀準字音和斷句。其他同學認真聽讀。
2.檢查重點字詞的解釋。課件出示。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1.在讀這篇文章之前,你聽說過張衡嗎?那你所了解的,是關于張衡的什么?
2.這篇文章,除了向我們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還介紹了張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3.在這三方面,張衡分別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呢?結合課文思考,概括回答。
學生概括回答
4.教師小結:我們讀名人的傳記,不僅僅是為了知道他們的生平事跡,更重要的是在了解這些偉人的過程中探尋他們的精神世界,從而汲取智慧和力量。張衡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也絕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天資聰穎。蘇軾曾說:“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一個人成就的取得一定離不開性格和精神的引領。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從張衡的生平事跡、成就中,你能看出他有怎樣的性格呢?請同學們再次研讀課文,結合文章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5.同學結合文章內容談對張衡性格的理解。
6.總結:
張衡從容淡靜 勤勉謙虛細心嚴謹 不慕名利 果敢機智正式因為他有如此優秀的品質,所以他才能在各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成就。
四、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
在那個時代,張衡絕對是達人級的人物,有四句話可以概括:
渾天地動兩儀爭輝,科學文學一代巨人。從容淡靜勤勉終生,萬代景仰名曰科圣。
如果說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發出的.耀眼光芒,那么他的這些優秀品質,便是支撐塔身的堅固基石。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張衡這樣的偉人,如今,他們已經化成了歷史線軸上的永恒坐標。我們不可能復制他們的人生道路,但是他們身上所蘊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質,卻是我們應當汲取并堅守的。
張衡成功的性格因素有很多,你有哪些感悟呢?請同學們聯系生活或自身,就其中一點談談想法。
2.學生發言
3.教師小結:
同學們從不同方面談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著張衡帶給我們的觸動。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張衡身上有諸多值得我們汲取的優秀品質,不過在我認為,他的從容淡靜是值得仰視的。但這種淡靜就不是要無所作為,而是淡泊明志,心無旁騖地向理想前進,有了這份淡靜,才有了張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碩果累累的成就。也許是受了張衡的影響吧,陶淵明有“采菊東籬下”的悠然輕靈,蘇東坡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瀟灑,沈從文有洗盡浮華的優雅淡定,錢鐘書有榮辱悲歡前的坦然寂靜。他們也因了這份從容淡靜,成為大成就者。
也許,喧囂中我們總是浮躁難安,紛雜里我們往往迷失本性,那就盡力讓心變得恬淡一些,將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誘惑視作過眼煙云,用那顆最純真的心去聆聽夢想的聲音,詩意前行。
最后,把這幅不算特別工整的對聯送給張衡,也送給同學們!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 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 橫批 品才雙馨”
愿同學們學業有成,品才雙馨!
在經過緊張的準備之后,在經歷四易講稿,五次試講之后,5月19日在公開課上還是有種種不如人意的地方,為此,我做了認真的反思,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討:
一、布置預習任務一定要盡可能地詳盡、具體。
如果文言文想要將思想意義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那么就一定得確保學生們在文意疏通上基本沒有什么障礙,布置預習任務就應該盡可能地詳盡、具體。不能只籠統地告知學生要預習,要會翻譯,一定要具體到字詞句上。這次公開課上學生在梳理字詞時表現出的生疏、迷茫,應該說,和我對他們的預習指導不夠到位有很大關系。
二、語文課一定不能脫離文本泛泛而談。
就如黨老師評課時所說,語文課就是語文課,要教給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能力。不要越俎代庖。
對文本的深入挖掘是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為了追求所謂的華麗,過于延伸,架空教材。教師飄飄然,津津樂道,學生卻是昏昏然,一無所獲。
語文課,老師要踏踏實實地上,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學。
三、文言文學習一定要讓學生拋下翻譯書,自主完成。
借助翻譯書學習文言文已成了每位初高中生的通例,只要學習文言文,就幾乎人手一本翻譯書。乍看似乎卓有成效,提問起來,字字會譯,句句精通,然而,從這句中抽出任何一字來問他們,卻基本是一無所知。我感覺,這實在是翻譯書惹的禍,試想,一個身體健全的人,若是每日都依靠拐杖生活,到最后,那一定得是自己把自己“忽悠”拐了。同樣,總是依賴翻譯書,又怎能具備親自查字典才能獲知的經驗呢?若沒有這種經驗的積累,又怎能將之遷移運用到更多的文章中去呢?
總之,這次參加優質課比賽,從其他選手的,以及自己的課堂表現中,我看到了日常教學中自己忽略的諸多問題,也從中獲得了許多有益的啟示。學無止境,我會繼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學思路。也請各位同行多多指正。
張衡傳優秀教案二
【教學目標】
1.了解張衡生平及其成就;
2.掌握文中相關文言知識;
3.學習張衡刻苦鉆研的精神,立志成才。
【教學重點】
目標2
【教學方法】
誦讀法、串講法、討論法
【教學輔助】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地震預測與地動儀引出張衡,從而導入課文。
二、整體感知
1.介紹張衡。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曾任尚書和河間相等職,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樹起了一座巍巍豐碑。
在地震學方面,他發明創造了“地動儀”(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方位的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學方面,他發明創造了“渾天儀”(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臺用水力推動的大型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著有《渾天儀圖注》和《靈憲》等書,畫出了完備的星象圖,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學論斷。在文學方面,他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光輝燦爛的明星。名著《東京賦》和《西京賦》,合稱《二京賦》,描寫了東漢時期長安和洛陽的繁華景象,諷刺了官僚貴族荒淫無恥的寄生生活。《南都賦》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南陽郡的社會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間風俗。此外還著有《定情賦》《同聲歌》《思玄賦》《歸田賦》《四愁詩》等30余篇。在地理學方面,他繪制有完備的地形圖,并研制出了“記里鼓車”“指南針”等。在數學方面,他著有《算罔論》,并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間。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圓周率雖稍有誤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這樣精確的計算,不能不使人們感到驚嘆。他的這一成果比歐洲早1300多年;在氣象學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風儀”,是一種預測風力、風向的儀器,比西方的風信雞早1000多年;在機械學方面,他制造的“獨飛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還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動日歷等;在藝術方面,他居東漢時期著名的六大畫家之首。張衡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也是留給整個人類歷史的寶貴財富。張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奪目的科學和文學的雙子星。1956年10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曾題詞道:“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
2.介紹范曄。
范曄(398~445),南朝宋史學家。字蔚宗,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曾任尚書吏部郎、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后來因為劉義康謀反案的牽連,被處死。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后漢書》。此書內容充實,對考核史實有參考價值。文筆簡練生動,議論部分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文氣流暢,既具史學識見,又有較高文學價值。劉知幾稱贊《后漢書》“簡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補注》),王應麟則說“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幾人?”《后漢書》為“前四史”之一。
3.解題。
傳,傳記,記敘的內容是一個人的生平事跡。
傳記要突出傳的特點,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敘述其為人及對社會的影響。傳記基本特點:詳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
傳記種類: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本文屬評傳(既記敘人物事跡,有評介與探討人物思想狀況、所處時代背景、思想發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
4.學生聽課文朗讀錄音,正音正字。
5.學生朗讀課文,疏通字詞。
6.學生默讀課文,借助注釋,初知文意。
7.教師點撥,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明確: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傳記,以翔實的文筆全面記述了張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學、政治、文學等領域的諸多才能。
第1段,記述張衡的學業、品德和文學上的成就;
第2段,介紹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
第3段,介紹張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三、合作探究
1.張衡憑什么名垂青史?
明確:文理兼通,基礎寬厚,質樸謙遜,不慕名利,潛心治學,態度嚴謹,德才兼備,這些優秀的品質是張衡取得巨大科學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
2.張衡在科學上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張衡在科學上的貢獻體現在科學著作與科學發明兩個方面。
3.人物傳記的寫作有何特點?在本文有何體現?
明確:傳記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之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敘述他的為人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由于傳記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須“活躍”,有可感性。傳記的基本特點是翔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傳記的種類有: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本文屬評傳,既記敘人物的事跡,又評介與探討人物的思想狀況、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思想發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傳記不可能把一個人一生的全部經歷事無巨細都寫下來,只能記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時顯示他的品格特點。本文寫了張衡在文學、科學、政治上的突出貢獻,強調了他在科學方面取得的成就,其間穿插了對其為人品格的評價。全文重點突出,詳略分明。
4.寫作特點。
(1)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人物的寫法。
本文是人物傳記,介紹人物以時間為經,以事跡為緯。張衡一生經歷了東漢章帝、和帝、安帝和順帝四個時期。時間雖較長,文章敘述的時間線索卻很清楚。從表達方式上說,以記敘為主。在第4段寫候風地動儀,又以說明為主,輔以記敘。
(2)詳略得當的剪裁方法。
本文介紹了張衡文學、科學、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為重點詳寫。在介紹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時,又突出了候風地動儀的研究制造,介紹特別詳盡,對其他創造的介紹則較簡略。這樣詳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點突出,人物特點鮮明。
(3)語言凝練平實而又不乏情致。
四、梳理•積累
1.一詞多義。
(1)觀
觀太學(觀摩學習)
大王見臣列觀(殿堂)
此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
玄都觀里桃千樹(道士廟)
啟窗而觀(看)
(2)征
公車特征拜郎中(征召)
咸怪其無征(證明)
挾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歲征民間(征收)
(3)因
因入京師(因而)
因以諷諫(就)
因其勢而利導之(乘、順著)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前謝罪(通過、經由)
(4)乃
十年乃成(才)
遂乃研核陰陽(就)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卻)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于是)
(5)辟
連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開,打開)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開辟,開設)
辟邪說(排除,駁斥)
疆土之新辟者(開墾)
(6)制
其牙機巧制(制作,構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指揮)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模)
2.古今異義。
尋其方面(古:方向;今:相處或并列的幾點之一)
衡下車(古:官吏初到任;今:從車上走下來)
3.詞類活用。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奇特)
4.通假字。
員徑八尺(“員”通“圓”)
傍行八道(“傍”通“旁”)
一時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5.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2)被動句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3)賓語前置句
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4)介詞結構后置句
果地震隴西
(5)省略句
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再轉為太史令
(6)狀語后置句
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6.文化常識。
(1)文史專名
①五經:《詩》《書》《易》《禮》《春秋》
②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學問和技能)
五經十《樂》。(說經的經文和傳文)
③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④經、傳:“經”批儒家的經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典著作的文字。
⑤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⑥史漢:《史記》《漢書》。
⑦《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⑧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國策》)
⑨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⑩《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張衡。兩都、二京:兩個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2)官職專名及相關用語
孝廉:被舉薦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
大將軍:位比三公。鄧騭位在三公之上。
公車:官署,總領天下征召事務。設公車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國史。
河間王(劉政)的相,類似太守。
國王:指河間王。國,諸侯國。
尚書: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
舉:推薦。(被)舉薦任官。(“舉孝廉不行”)
行:去應薦。
辟:征召,召來授官。(被)召。(“連辟公府不就”)
就:就職,任職。
召:召請來授官。(“累召不應”)
應:應職,接受官職。
拜:任命,授給官職。(“拜為上卿”)
遷:調動官職。(“再遷為太史令”)左遷,降職貶官。
轉:調動官職。(“再轉復為太史令”)
徙:調動官職。(“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出:離京去外地為官。(“出為河間相”)
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下國伊始”“衡下車”)
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視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舊職任新職。(“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上書乞骸骨”)
(3)其他
①年號紀年
永元中 陽嘉元年 永和初 元豐七年 元和十年
②地名
三輔(京城附近的三個地區)
京師(京城)
③學校
太學(最高學俯)(“今諸生學于太學”)
觀、游(指游學,考察學習)
庠、序(學校)(“俾入邑癢”)
國子監(明清最高學府,入監讀書稱監生)(“老監生”)
教授、博士、直講、助教(教學人員)(“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④姓名(“名”和“字”有對應關系)
張衡字平子 屈原名平
韓愈字退之 蘇軾字子瞻
蘇轍字子由 諸葛亮字孔明
劉備字玄德 關羽字云長
張飛字翼德 趙云字子龍
辛棄疾字幼安 班固字孟堅
五、作業
1.熟讀課文,熟記相關常識;
2.筆譯全文。
【張衡傳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讀天才喬布斯傳心得[優秀]01-21
水滸傳優秀讀書筆記(通用11篇)12-28
水滸傳讀書筆記優秀范文(通用20篇)10-24
悟空傳的語錄10-27
悟空傳語錄05-31
悟空傳語錄01-11
《悟空傳》語錄01-07
[將心比心的說說]將心比心優秀教案 將心比心優秀教案設計12-01
呼蘭河傳簡介07-20
呼蘭河傳心得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