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泊船瓜洲》公開課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泊船瓜洲》公開課教學設計優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泊船瓜洲》公開課教學設計優秀1
教材簡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著的江的距離之內,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并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
導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古詩。
2、借助注釋、抓住重點詞句、利用插圖、發揮想象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達的方法。
3、感受古詩的韻味,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培養動手搜集資料的習慣。
導學重難點:
1、理解詩意,積累古詩。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準備:課件
導學過程:
一、預學
1、經典誦讀:背誦關于思鄉的古詩詞:天凈沙秋思
2、導語:“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古往今來遠離故土的游子總會思念魂牽夢繞的家鄉。他們往往把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詩中,需要我們細細去品味。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看看他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的?
3、出示課題,齊讀課題,泊的意思,“瓜洲”現在長江北岸,
4、了解作者,生交流,師小結。
二、互學
1、初讀古詩,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1)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注意讀好停頓。邊讀邊想每一句詩的意思。
2)檢查讀古詩情況:指2名學生讀,教師范讀,自由試讀,2個小組讀,齊讀。
3)你讀懂了哪一句的意思,和大家交流。
2、小組合作:
1)、用畫一畫的方式學習前兩行詩句,感受京口、瓜州、鐘山的位置。
2)、用想象畫面的方式學習后兩行詩句,感受作者的內心情感。
點播學習第一句:
小組展示畫圖:
詩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
學生在圖上標出位置。結合圖和注釋了解地理位置。
作者這兩句詩提到了三個地方之間的距離,其實說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鐘山離得很近)這與作者有什么關系呢?
簡介:王安石的父親曾在江蘇南京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長大的,對鐘山即現在的南京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以說那里是他的第二故鄉。
真離得近嗎?
從哪些詞中看出王安石認為近?(一水間,只隔數重山)
看到的.實際距離很遠,但在王安石的心中認為特別近,這是為什么?
練習讀感受詩人對家鄉的無限思念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在他心里一水之隔,確是近在咫尺,讀第一句
在他心里數重山也不遠,讀第一句
在他心里家鄉就在眼前,讀第一句
詩人太思念家鄉了,多想回去呀!再讀
點播學習第二句:
讀,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生交流
師: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風吹醒了柳樹,吹來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閉上眼睛想象春風帶給江南的美景,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江南的美麗景色?
(“陽春三月”、“鳥語花香”、“姹紫嫣紅”、“生機盎然”、“綠滿江南”、“桃紅柳綠”、“春風和煦”……)指數名學生說。
師: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一派綠意盎然的春光圖。把你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吧。學生朗讀第三行。
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把江南春天的美景表現出來了,耐人尋味,那就是---“綠”,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后資料袋里的內容,相信你會更進一步的感受出詩人對詞的推敲及用詞的準確傳神。
交流:聽完“綠”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再一次感受江南春天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讀“春風又綠江南岸”
詩人離家多長時間了?哪個詞看出?“又”
詩人離家很久了,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綠了家鄉也綠了,江南這么美,家鄉也一樣美麗,勾起了作者無限的思念。
因此在這樣靜寂的夜晚,他輾轉難眠,獨自一人走出船艙,仰望夜空中的一輪圓月,他發出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還,不由感慨——春風---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滿大地,離家已久,思緒萬千,不由感慨——春風---明月何時照我還?
此時你就是詩人,站立船頭,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詩來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情再來讀一下這首詩。
小組小結:通過交流我們知道了作者的家鄉在鐘山,山高水遠,但在作者心中卻很近,他太想回故鄉,還知道了江南的春意盎然,勾起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
教師小結:作者泊船瓜洲,感受到了近在咫尺的家鄉,看到了春意盎然的江南,勾起了他對家鄉無限的思念,再讀,感受。
三、評學
1、把這首詩改編成小故事。
2、從古至今,像王安石這樣身在異鄉,思家心切的詩人還有很多,也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思鄉詩。課前,老師收集了一些有關思鄉的古詩,送給同學們。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張九齡《西江夜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馬戴《灞上秋居》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隨堂作業
《泊船瓜洲》公開課教學設計優秀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教師抓住要害詞“只”、“又”、“綠”,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思鄉情感。
3、拓展閱讀《鄉愁》,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愛好,進一步感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懷鄉思親的情感。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情感,感受古詩的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
入情入境,理解詩人表達的思鄉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王安石簡介;描寫春景的古詩、詞語。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同學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思》嗎?(齊聲背誦)對于遠離家鄉的游子來說,靜靜的夜晚、圓圓的月亮,經常會勾起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齊讀課題。這一節課,我們繼續運用這三個步驟學習古詩(出示幻燈,齊讀)。
1、誰愿意介紹一下王安石?
2、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強調王安石與南京的關系。(幻燈片)
3、理解題目。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2)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
二、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王安石路過瓜洲寫下這首詩,他想說什么呢?(幻燈)
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①請大家自由地把《泊船瓜洲》這首詩仔細讀兩遍,爭取把多音字讀準,把詩讀通順,留意節奏。
②指名讀:請你讀一讀。其他同學留意聽,這首詩當中有三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念錯。
③聽完學生朗讀,教師做簡單的評價,生小組讀,老師范讀,生再齊讀。
④讀古代的詩歌,我們不僅要把它讀得正確、有節奏,還要讀出感情來。指名讀,齊讀。
⑤詩讀到這兒,你的腦海里留下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覺?指名回答。
⑥是的,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泊船瓜洲》這首詩。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王安石為什么會如此地思念家鄉?
①請大家默讀這首詩,看看插圖和注解,然后同桌說一說這首詩大概在講什么意思。(學生默讀————說)
②好了。老師想提兩個問題,看看你們對這首詩大概的意思把握了多少。第一個問題,作者的“身”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a、“間”是什么意思?隔開了什么?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
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里呢?(板畫南京、紫金山)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少?(“數”何意?)還從哪里知道山很少?(摳住“只”。)
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離家鄉非常的`近。老師想問第二個問題,此時作者身處瓜洲,他的“心”又在哪兒?你是從哪里知道的?(明月何時照我還)“還”是什么意思?
c、詩人在什么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綠”是什么意思?“又”說明什么?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么感受?(思念家鄉但又不能回的無奈)
再讀。
三、指導欣賞——入詩境,悟詩情
過渡:究竟是什么觸發了作者思鄉的情感呢?讓我們走入詩人的內心世界。
1、聽配樂朗誦,引導學生閉眼想象: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想些什么?
2、體會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詩情:
(1)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呢?誰能把學過的描寫江南春景的詩句、詞語跟大家分享?(指名背一背、說一說)
(2)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姹紫嫣紅,一派生氣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據說詩人在作詩的過程中曾改過多次,最后定稿的時候才用了“綠”字。大家想一想,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為什么只鐘情于一個“綠”字呢?(指名談看法,讀出相應的感受)。
(3)欣賞了江南美景,你就會明白作者為什么會用“綠”字了。
(4)一個“綠”字不僅使我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蕩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齊讀后兩句。
3、啟發質疑:學到這兒,大家有問題要問嗎?(引導學生抓住“家鄉景色美、離家近、離家久、想回家而不能回家”這一矛盾點進行質疑:詩人為什么不回家呢?)
猜一猜詩人不回家的原因。
4、指導品讀
(1)你們現在悟出了詩人的情感了嗎(思念家鄉而又不能回的無奈)?誰來讀一讀?
(2)指名讀。要想讀好詩,我們還要留意節奏,還要讀出要害字。齊讀。
四、拓展閱讀
1、拓展閱讀余光中《鄉愁》
過渡:王安石與南京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老師還要介紹一位漂泊異鄉的、跟南京同樣關系密切的現代詩人——余光中。
(1)教師簡介余光中:
臺灣有名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在南京讀了中學和大學。他的很多優秀作品表現出濃濃的思鄉之情,因為《鄉愁》一詩引起轟動,又被稱為“鄉愁詩人”。(幻燈出示作品)
(2)播放課件,欣賞詩歌《鄉愁》,說一說:你有什么印象、什么感覺?
(3)學生自由讀,齊讀,感悟詩歌表達的情感。
2、總結:思鄉之情像一首漂亮而動人的詩,令人百讀不厭。思鄉之情又像是一個甜美的夢,讓人回味無窮。老師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學們能更理解王安石和余光中的鄉愁。
【《泊船瓜洲》公開課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泊船瓜洲》優秀教學設計04-12
泊船瓜洲優秀教學設計02-10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01-09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02-25
泊船瓜洲的教學設計03-13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02-11
古詩泊船瓜洲教學設計02-14
《泊船瓜洲》語文教學設計03-14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12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