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輕盈、娉婷、鮮妍”等詞語。
2.感知詩中的形象,理解詩人的思路和全詩的主旨。
過程與方法
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及詩歌寫作技巧和詩歌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跡的講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運用的意象和寫作手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1、我國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建筑家,大家知道她是誰嗎?她是徐志摩先生真正愛了一輩子的人,金岳霖為了她可是終身未娶!
2、播放一段視頻《人間四月天》,引出林徽因。
二、自主預習
1、作者簡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國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后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2、背景資料
這首詩發表于1934年4月的《學文》1卷1期上,關于這首詩有兩種說法:一是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為兒子的出生而作,以表達心中對兒子的希望和兒子的出生帶來的喜悅。梁從誡先生在《倏忽人間四月天》中說:“父親曾告訴我,《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母親在我出生后的喜悅中為我而作的,但母親自己從未對我說起過這件事。”對于這首詩的創作意圖,梁先生說得很客觀。故這首詩有可能是一首情詩,是為已在天國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個母親,有著對孩子強烈的母愛,為孩子寫一首這樣輕快靈動的'詩也是絕對可能的。
3、檢查預習
(1)訂正字音
輕靈(líng)娉婷(pīng)鮮妍(yán)冠冕(guānmiǎn)呢喃(nán)
(2)詞語釋義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態美。
鮮妍:鮮艷。
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聲那樣的輕聲細語。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請概括詩歌每一節的內容。
答案示例:第一節:愛如四月天里的光艷輕靈。
第二節:愛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靜。
第三節:愛如四月天里的鮮妍莊嚴。
第四節:將生命、歷史融入到自然風景中,展現青春的激越與豪邁。
第五節:抒發對閑適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二)研讀分析
1、突破重難
(1)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筆下的意境,以及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這樣的四月,該如蘇東坡筆下的江南春景。那鵝黃,是韌放的生命;那綠色,蘊含著無限的生機;那柔嫩的生命,新鮮的景色,在這樣的季節里泛著神圣的光。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樣,明凈、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蓮花一樣,美麗、帶著愛的光輝。這樣的季節里,“你”已超越了這樣的季節:“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伴春飛翔的燕子,美麗輕靈,帶著愛、溫暖和希望。
這首詩是林徽因寫給自己的長子梁從戒的,用來表達她對孩子的無比的喜愛之情,以及從兒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一說是一首情詩,是為已在天國的徐志摩而作)
(2)本詩出現了十一個“你”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戰時的穆旦寫下了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自然抒情詩《我看》,洋溢著青春氣息。讓生命與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風景“向晚的春風”“豐潤的青草”“綠潮”,此外,“我”還看到了飛鳥融入天空,紅暈與大地一體,這是一種人與自然對生命的感知。
2、品味賞析
請賞析句中的加點詞: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答案示例:“點亮、春的光艷”,這些詞語,不是靜態的描摹,而是放在動態的、變化的背景中來揮灑,有點像繪畫中的暈染,漫出純粹色彩的邊界,正是在那模糊之處,美感油然而生。
3、寫法探究
這首詩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寫作手法?
答案示例:①意境清新,畫面優美。
詩歌如一幅生動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開篇“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愛的宣告,“四月天”這一富有靈感夢幻溫暖的意象,首先給予讀者以豐富的遐想和視覺感染力。緊接著是“云煙”“星子”“細雨”“百花”“月圓”等典型性意象的自然組合,這樣五個詩意的畫面也映入我們的眼簾,依次是“春光風舞圖”“風煙星語圖”“月夜花開圖”“雪后新綠圖”和“花開燕語圖”,詩人的情感也隨著畫卷進一步地自然流露,實現情與景的完全交融,形成詩中有畫的審美風貌。
②結構勻稱,富有建筑美感。
詩歌一共分為5節,每節3句,全詩的字數和句式,勻整而和諧,從詩形上是典型的傳統格律詩,具有類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即詩歌視覺上的“句的勻齊”。林徽因善于借鑒建筑藝術的技巧,運用語言的符號組合形成富有視覺感染力的外在幾何形態,進而引發讀者的想像和審美心理,這種特有的建筑審美觀反映在林徽因詩歌創作上,是大量建筑意象的運用,實現詩歌與建筑兩種藝術的完美融合。“在梁間呢喃”選取了房梁這一意象,實現語言與建筑意象的和諧組合,形成詩歌建筑的美。
四、練習設計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雙語美文《你是人間的四月天》06-20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讀后感08-19
你是人間四月天讀書筆記03-30
《你是人間四月天》讀后感07-05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讀后感03-27
你是人間四月天內容簡介06-17
人間四月天語錄09-21
《你是人間四月天》讀后感12篇10-12
你是人間四月天讀后感15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