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教學設計2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暴風雨》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暴風雨》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了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和來之后的景物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
教學重點:
抓注重點句,入景悟情。
教學難點:
仿照寫法,練習寫作。
課前準備;
有關阿爾卑斯山和暴風雨的資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激趣:大家喜不喜歡看動畫片?喜不喜歡當演員?(喜歡)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共同來拍一部課本劇《暴風雨的啟示》
2、板書:暴風雨的啟示
導演:張導(張老師)
主演:————(待定)
制作單位:店集鄉中心小學六年級攝制組
3、提問題,激發學習熱情
誰想當導演?要想當主演,首先要干什么?(熟悉劇本)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劇本。
4、簡介阿爾卑斯山:(出示資料)
阿爾卑斯山是瑞士最亮麗的一條風景,位于瑞士的東南部。“愛格爾峰”,“明希峰”,“少女峰”三大名山均屹立在阿爾卑斯山脈。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它獨特的景觀:高山植物和雪絨花,湍急的瀑布,巖洞中的石鐘乳,獨特的動植物等
二.四步朗讀,解決生詞,理清脈絡,了解課文。
1.大聲讀文第一遍,找出生詞是關鍵
窒息
輾轉不寐
霹靂
瓢潑大雨
蠕動
翩翩起舞
擦拭
依偎
2.討論讀文第二遍,理解詞義不怕難。
(1)以小組為單位,邊讀邊討論不理解的詞義。
(2)反饋各自討論結果
和熙:溫暖
局限:限制在某個范圍內
輾轉不寐: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撫慰:安慰
無與倫比:沒有什么能比的上
窒息:因外界氧氣不足或呼吸系統發生障礙而使呼吸困難甚至停止
3.默讀課文第三遍,帶著問題去鉆研。
(1)讓學生默讀課文
(2)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分別寫了那些內容?
順序: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去之后——啟示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暴風雨來之前的情景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寫暴風雨來之時的情景
第三段:(第7——10自然段):寫暴風雨去之后的美麗景色
第四段:(第11——12自然段):點明中心,告訴我們觀察事物要看到整體的和諧的美
(3)引導學生用連接段意的方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4.自由讀文第四遍,逐句逐段琢磨完
(1)學生自由讀文第四遍
(2)寫旁批
(3)指名談體會
三、下集精彩預告
(1)分享讀后收獲
(2)展示最喜歡的部分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指名聽寫生字詞
二.出示題板
1.雨前,我輾轉不寐,閃電劃破夜幕,雷聲轟鳴
2.雨中,狂風咆哮,煙囪嗚鳴
大雨敲打屋頂,沖擊玻璃
3.雨后,光線報道黎明,白云翩翩起舞,鳥兒迎接朝陽,花草夢中蘇醒,水珠閃爍光華,阿爾卑斯山披上麗裝,村舍閃閃發光,玫瑰花散發芳香
4.再能突出“暴”字的句子開頭標上序號
三.重點詞句點撥:
1.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個人間毀滅,而它帶來的卻是更加絢麗的早晨。
2.有時,人們受到種種局限,只看到物體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體那無與倫比的和諧的美。
四.展示各自喜歡的部分
五.總結全文
1.總結中心: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靜,整體的和諧美
2.總結寫法:抓詞句,入景悟情,情景交融
3.結合生活實際談體會
六.指導表演探課本劇:《暴風雨的啟示》
七.課外知識延伸
1.出示古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
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2.聽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
八.作業:仿照本課寫法,寫一處自然景色
《暴風雨》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碾,眠”等12個生字,理解“窒息”“驚悸”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文中比喻句的好處,并會仿寫比喻句。
4、感受文中描寫的暴風雨的景象,理解課文最后兩段,懂得要全面看待事物的道理。
教學重點:找出文中的比喻句,體會比喻句的好處,感受暴風雨的景象。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最后兩段,懂得全面看待事物的道理。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熟話說得好:“春雨貴如油”“春雨細如毛牛”“春雨淅淅瀝瀝”可今天我們所見的春雨卻是一場暴風雨,他和我們平日所見的春雨有什么不同呢?今天學習意大利作家拉法埃萊歇的《暴風雨》。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讀通讀順。
1、請自由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借助生字表和工具書讀正確,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
2、指名分段讀書,及時正音,重點點撥下列讀音
“沉悶”,“囪”,“綺”“哽咽”
3、再讀課文,看看是否通順流利,聯系上下文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窒息:因外界氧氣不足或呼吸系統發生障礙而呼吸困難甚至停止呼吸。
驚悸:因驚慌而心跳得厲害。
哽咽:哭時不能痛快的發聲。
鏗鏘:形容有節奏而響亮的聲音。
噴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陽上升的樣子。
綺麗:形容風景鮮艷美麗。
無與倫比:沒有什么可以同等匹敵。
4、老師范讀,學生跟讀,選擇讀的好的段落學生互讀。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在認真讀課文,看看課文只要講了什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主要寫暴風雨的景象,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順序寫的。
2、指導學生劃分段落。
(1):雨前的悶熱天氣,閃電和悶雷。
(2—6):狂風大作,飄波大雨下下來了。
(7—11):雨后的美麗春景。
(12—13):抒發作者的感受,闡明哲理。
四、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天氣悶熱,閃電大,悶雷響)
2、重點理解“沉悶的雷聲如同大炮轟鳴,使人驚悸”
指名讀,這是一個什么句子?把什么比做什么?
齊讀,體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過度導入。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文章的寫作順序,初步感受了這場雨的大。這節課繼續學習下文。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品讀重點詞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2—6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寫了雨中的那些景色?用“”劃出,這些景色有什么特點?用“”劃出。
2、反饋學精。
A、描寫了閃電,雷,狂風,瓢潑大雨
B、重點指導理解下列語句。
第二自然段修辭手法是什么?把什么好處?(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暴雨如注,傾盆大雨的特點)
C、鏗鏘的樂曲……仿佛……把什么比做什么?有什么好處?(雨變小,淅瀝,溫柔甜蜜)
3、總結學習方法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雨后寫了那些景色?
2、你覺得那種景色最美,讀出你的感受。
3、重點理解兩個比喻句。
綠葉上的水珠如同珍珠……把什么比做什么?寫出了水珠的美。
四、你們能試著用“如同”“猶如”“宛如”說幾個比喻句嗎?
五、學習最后一部分,領悟道理,深化主題。
1、讀后,說說你對最后兩段話的理解。
2、師生總結
看事物要從多個角度全面地看,事物的弊端之處,往往隱藏著優點,正如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個人間毀滅,而它帶來的卻是更加絢麗的早晨。
【《暴風雨》教學設計2篇】相關文章:
《關雎》教學設計03-24
初冬教學設計04-03
《海燕》教學設計04-03
《zcs》教學設計03-26
草原教學設計03-11
《景陽岡》教學設計03-05
蝗蟲教學設計03-05
《蛇》教學設計03-05
《心愿》教學設計03-02
《數數》教學設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