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2-09-01 10:37:5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5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概括要點的能力

  2、讓學生體會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間的細膩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對北京胡同文化內(nèi)涵的品讀

  2、概括要點方法的概括

  三、教學設想

  實施“發(fā)現(xiàn)——引導”式教學;運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更加真切感受文章的內(nèi)容,也有助于學生感性理解基礎上的理性思考;

  本文的教學時數(shù)為一課時。

  四、教學步驟

  1、導入

  有人說過:“建筑是凝固的音樂”。今天我們所學課文涉及到的是一種相對古老的建筑——胡同。這是一篇一位大器晚成的',在文壇寂寞了四十年之久的作家——汪曾祺給攝影藝術集《胡同之沒》寫的序文——《胡同文化》。讓我們慢慢品讀課文,就象欣賞美妙的音樂一樣去感受它內(nèi)在的文化氣息吧!

  2、解題

  讀題,要求學生調(diào)動已有經(jīng)驗,充分發(fā)揮想象,說說題目告訴了你些什么內(nèi)容?

  明確:胡同:小弄(long)堂

  (點出了寫作對象)

  北京胡同多——“有名胡同三千六,無名胡同賽牛毛”

  文化:比較下面兩個句子中“文化”的含義

  *現(xiàn)在這社會,沒文化是不行的。(知識)

  *北京大學有很濃的文化氛圍。(人類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科學等)

  屏示——胡同與文化的關系:

  “當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被時代淘汰、消失了,它的精神便轉(zhuǎn)移到曾經(jīng)共存的物品和環(huán)境中。過一段時間人們就從這器物和環(huán)境中了解感受與認識昔日生活形態(tài)和精神了。這樣,器物與環(huán)境更發(fā)生了質(zhì)變。”

  ——馮驥才《文化眼光》

  3、速讀課文,概括段落要點

  圈點每段要點(運用跳讀方法,找到所需信息即可)

  師生總結(jié)概況要點方法(見板書)

  根據(jù)要點理總體思路(運用已學過的第二單元閱讀方法——

  理清思路)

  *(第5段)過渡段

  *(1——5)北京胡同的一些特點

  *(6——12)北京胡同文化的內(nèi)涵

  前后兩部分符合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胡同文化在胡同這種特定環(huán)境中形成的。

  概括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點(方正——封閉)

  對文中幾個極富表現(xiàn)力的詞進行揣摩:

  *寫北京人易于滿足的六句話,尤其一個“嘿”字

  *“睡不著瞇著”

  師生概括語言特點(見板書)

  4、思考:

  根據(jù)課文倒數(shù)第二段的“在商品經(jīng)濟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這句話,思考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態(tài)度。

  明確:

  態(tài)度很復雜既喜歡又否定,結(jié)合文章第二部分內(nèi)容分析。作者畢竟在北京胡同里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對胡同及胡同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但也認識到了這是歷史的必然。

  屏示——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態(tài)度

  “過去的總歸要過去,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在無可奈何之中,總有新的希望在生長。”

  ——汪曾祺《日子就這么過來了》

  5、推薦好書:

  為擴大學生閱讀量,了解中國的居住文化,了解汪曾祺,了解其樸素語言里包含的豐富內(nèi)涵,介紹下列好書。

  屏示:

  《中國居住文化》(丁俊清著同濟大學出版社)

  《汪曾祺文集散文卷》(江蘇文藝出版社)

  《老頭汪曾祺》

  (江彬等著

  人民大學出版社)

  《悠閑的生活藝術》

  (汪曾祺等著

  貴州人民出版社)

  6、布置作業(yè):

  汪曾祺在北京胡同居住了些時間,寫下了內(nèi)涵豐富的《胡同文化》。從你居住的環(huán)境入手,自擬題目,寫一篇短文,但要寫出你對環(huán)境的思考,如《農(nóng)居文化》、《高樓文化》等。

  附板書:

  胡

  胡同特點:方正

  概括要點:

  胡同文化特點:封閉

  1、化繁為簡,抓總起句、同總結(jié)句、主旨句、關鍵詞等語言特點:樸素、口語化。

  2、對若干事物從高一層次文有味兒……說明其共同點感情:無奈中有懷念,化汪批判中有失落。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讀準字音,理解炙烤有氣無力發(fā)現(xiàn)發(fā)掘挖掘發(fā)掘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閱讀,了解古代黃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點,以及它的形成過程、被發(fā)現(xiàn)、發(fā)掘、命名的過程。

  3、找出課文中推想的內(nèi)容,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說這樣推想的依據(jù)。

  4、抓住主要內(nèi)容,簡要復述課文。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踐,展開想象,從而理解和領會科學家關于黃河象化石形成過程的假想,增長科學知識。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搜集的有關資料。

  教學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有關化石的資料,誰先給大家介紹?

  (指名學生上臺解說并組織其他同學介紹、展示自制的化石圖片或有關的資料等。)

  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走進北京自然博物館,參觀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課件)這就是古代黃河象的骨骼化石。

  (板書課題:黃河象)

  (二)學習第一段

  1、看著這具大象的骨架樣子(板書:骨架樣子)

  你覺得它有什么特點?(高大、完整。師板書。)課文在第幾段描繪,請劃出有關語句。

  2、學生交流。

  3、齊讀這些語句,體會黃河象化石的特點。

  4、(再看圖片)看著這具化石的樣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5、學生自由提問。師引導提出:黃河象化石是怎樣被挖掘出來的?為什么能被保存得這樣完整?

  6、古代黃河象的化石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fā)現(xiàn)史上是罕見的,人們是怎樣發(fā)掘的呢?請快速、輕聲地朗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

  1、檢查:人們是怎樣挖掘出這樣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學生回答)

  2、此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相機板書:化石的發(fā)現(xiàn)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時樣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來時是什么樣子的,請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

  4、待學生找到后,師出示句子,生齊讀這句話。

  師板書:斜插沙土 腳踩礫石。

  5、師提問:文章開頭向我們介紹了象化石的特點和樣子,結(jié)尾介紹了象化石的發(fā)掘和剛發(fā)掘出來時的樣子,那么中間部分介紹了什么呢?

  6、生答: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的來歷。板書:假想來歷。

  (四)學習第27自然段

  1、師問:什么是假想?

  生答:假設、想象。

  2、師:對于發(fā)生在幾百萬年前事,我們現(xiàn)代人根本不可能親眼所見,也不可能找到現(xiàn)成的資料查詢,人們只能根據(jù)一些歷史性的東西來進行想象、假設。那么,科學家是根據(jù)什么來想象、假設黃河象化石的來歷的?

  3、科學家從哪幾步假想了黃河象的來歷?

  討論得出四層:

  (1)當時的'時間、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

  (2)黃河象怎樣來到小河邊。

  (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4)黃河象是怎樣變成化石的。

  4、師:科學家根據(jù)黃河象化石被挖掘出來時的樣子,想象了化石的來歷,下邊,我們就來看看科學家是怎樣來想象的。

  5、根據(jù)讀書要求讀課文: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文。

  (2)對這個故事,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你想問什么?請準備好,在小組內(nèi)交流。

  6、小組合作,表演大象當時陷進淤泥里的情景。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聽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說說文中所說的黃河象是什么樣的。

  二、復述課文。

  1、提示:(1)按課文的敘述順序。

  (2)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黃河象喝水失足變成化石發(fā)掘化石展出化石。

  2、指名復述內(nèi)容。

  3、你認為科學家的假想最生動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4、如果不是科學家想象的這樣,還可能是什么樣?

  5、自由感情朗讀。

  三、拓展延伸,陶冶學生情操

  1、剛才大家學得很認真,老師真為大家高興。你們知道大象的生活習性嗎?

  2、生自由談。并上臺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

  3、今天,我們今天認識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肅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一組老師收集的關于甘肅地貌的資料。(出示甘肅地貌)

  4、待學生看完后,師問:看了以上資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導學生談到環(huán)保的話題)

  四、回顧課文,鞏固練習

  對于課文的寫作順序,你有不同的見解嗎?能按另外的順序重新敘述這篇課文嗎?(只要學生的見解合理,都應該予以肯定。)

  五、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黃河象的文章。科學家們即生動又合理的想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每一個古生物化石中,都蘊含著深奧的科學道理。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找來這方面的資料讀讀,也可以推薦給老師和同學。

  板書設計:

  黃 河 象

  骨架的樣子----假想來歷----發(fā)掘化石

  炙烤

  高大 ↓ 斜插沙土

  完整 干渴 腳踩石頭

  ↓

  陷進

  ↓

  化石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這篇文章篇幅不長,是自讀課文,需要討論和探討的問題很多。主題、語言和寫法均有可探討之處,向課外拓展可供設計的點也較多,在一堂課中想面面俱到,很難做到。因此,抓主抓重,突出學生能力培養(yǎng)和素質(zhì)提高,大膽取舍教材,顯得尤為必要。

  一、關于學習目標

  依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感和態(tài)度確立了三個學習目標為: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積累本文的美句;

  2、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讓學生學會聽、知道如何聽、怎樣用心聽;

  3、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培養(yǎng)學生用聽覺感受世界、欣賞美的聲音的能力。

  二、關于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掌握會聽的人怎樣聽,不會聽的人會怎樣以及我們應該怎樣聽。難點則為學習本文語言生動形象,活潑幽默,使用排比加強語勢,大量使用問句,反問,設問使文章親切自然以及使用第二人稱寫作的特點。

  三、關于教學設計和施教方法

  教學時間為一課時,時間緊、任務重。基于此,圍繞教學過程要緊湊、問題設計要有精心的思路,抓主抓重,切中主題,設計了四個問題,教師精講點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關注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和提高。

  四、關于問題設計

  本著面向全體、關注個體的'原則,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為主線,設計了本課的四個問題。前三個問題圍繞聽展開,注重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第四個問題連接學生情感生活,在課內(nèi)拓展,旨在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了解自己的聽覺,尊重和愛護自己的聽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態(tài)度。至于拓展探究性問題的設計,也緊緊圍繞課文內(nèi)容展開,而且問題的設置重在提高學生的能力。

  五、關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這篇課文探究性問題較多,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有較大的幫助,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在開放的活動中通過嘗試,解決問題,探究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用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經(jīng)歷,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產(chǎn)生、獲取過程。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通過相互討論,分工協(xié)作等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和交流,并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六、關于媒體設計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自然過渡,也為了更好的營造學習氛圍,本節(jié)課應用的媒體主要有幻燈片、錄音和動畫設置。分別應用在各環(huán)節(jié)之間。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小學語文西師大版第十冊第十八課:送你一片綠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并掌握本課中的生字,并能正確、工整、美觀地書寫和運用。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和作用,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3)從第一人稱的敘述中領悟本文的表達方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不但要根據(jù)課文中的介紹,還要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和作用。

  (2)在學文的過程中,逐漸領會列數(shù)據(jù)的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爬山虎的特點和對人類的作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和作用。

  2、領會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具準備:

  爬山虎的資料,爬山虎的實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全班齊讀課題,提出質(zhì)疑

  (誰送你一片綠蔭?這一片綠蔭是送給誰的?為什么會送一片綠蔭呢?)

  2、師提出疑問:作者為什么要把自己當作爬山虎,以第一人稱我來介紹爬山虎,各朗讀一段。(自由朗讀做準備。)

  3、學生匯報預習生字新詞情況,不明白的地方集體探討。

  三、整體感知,歸納段意。

  1、師:課文是怎樣介紹爬山虎的?請同學們自由默讀課文,思考每一段的意思。

  (學生默讀、思考、批注)

  2、全班交流,指導學生抓中心句,合并句意,借助關鍵詞等方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感受,既了解了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情況,又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另外,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是閱讀教學中應著力培養(yǎng)的習慣和技能,更是初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也是應該要達成的目標了。】

  四、感悟課文內(nèi)容,了解爬山虎

  1、讀了這么多遍課文,你一定對爬山虎有了一定的了解。請你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評價一下爬山虎。

  2、交流:無私、攀爬好手、環(huán)保先鋒、綠蔭使者、綠色屏障

  3、小結(jié)。

  那一片青青的爬山虎不愧為綠蔭使者,而且爬山虎的根、莖可入藥,果可釀酒。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和作用。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到爬山虎是環(huán)保先鋒、綠色屏障、綠蔭使者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和作用。

  二、研讀課文,了解特點和作用

  (一)細讀第1自然段

  1、爬山虎主動向大家推薦自己,文中用什么詞表達了這個意思?(自薦:自己推薦自己)

  2、讀了這段文字,你對爬山虎有了怎樣的了解?

  (出示爬山虎的'實物感知,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這段文字在全文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師明確:這是全文的總起段,后文都是我對自己的介紹。

  (二)細讀第2、3、4自然段

  1、快速瀏覽,想想這幾段寫了爬山虎的哪些特點和作用?

  學生交流,板書:占地少,生長快,綠化覆蓋面積大。

  2、我占地少,生長快,綠化覆蓋面積大。這一句話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作者從哪些方面對我的這些特點進行了說明?這些特點對改善環(huán)境有什么好處?請大家找出相關語句加以體會。自由讀,指名讀。

  學生交流,師點撥,相機板書:作用:降低溫度,吸收噪音、吸咐塵土、制造氧氣。

  (三)細讀第5、6自然段

  1、人們對爬山虎有什么疑慮?事實是怎樣的?勾畫批注。

  2、學生交流,注意引導學生完整而有條理地述說感受。

  3、自由練讀,注意語氣的變化。

  (四)細讀第7自然段

  1、隨和是什么意思?齊讀課文,從哪些地方看出爬山虎的隨和?

  2、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體會爬山虎好種易活的特點。

  板書:好種易活

  【設計意圖:將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經(jīng)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引領學生自主讀書、感悟、交流、評價、探究、體驗;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個性化表達,與文本充分對話,在對話中強化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受和理解。】

  三、品味語句,感受表達方法

  1、師:本文的作者用第一人稱來寫爬山虎,使文章讀起來親切、自然。這種寫說明文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大家再讀讀課文,看看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作者把爬山虎當人來寫?

  2、交流詞句,感受趣味。

  3、這篇文章不僅生動有趣,而且表達準確,描寫具體,我們來看看這些句子。

  引導比較句子。

  ①我生長得快,綠化覆蓋面積大。

  ②一根莖粗2厘米的藤條,種植兩年,墻面的綠化覆蓋面積便可達30至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便能把整幢房屋的墻面攀滿。

  第2組

  ①我的葉片較大。

  ②我的葉片較大,寬10至20厘米。

  這兩組句子中,哪一句說得更具體,更形象?用了什么方法?

  4、師小結(jié),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能讓人感到更準確、具體和形象。(板書:說明方法:列數(shù)字)

  5、指導學生運用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寫一句話。

  四、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1、引導交流:你還知道哪些植物能為人類造福?

  2、啟發(fā)思考:我們該怎樣利用和對待這些對我們?nèi)祟愑欣闹参铩?/p>

  【設計意圖:拓展延伸,實現(xiàn)課內(nèi)外知識的聯(lián)系與溝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加深對原文內(nèi)容的感悟。】

  板書設計:

  18

  18 送你一片綠蔭

  特點:占地少 生長快 綠化覆蓋面積大

  好種易活

  作用:降低溫度 吸收噪音

  吸咐灰塵 制造氧氣

  說明方法:列數(shù)字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地球的形狀,知道地表顏色等基本知識,感受地球的美麗,及其對地球的熱愛之情,明白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有責任保護地球。

  2、學會課文生字6個,理解并積累詞語;進一步熟悉部首查字法,能正確地確定部首。

  3、正確掌握頓號與“和”的用法,回仿照力矩寫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學習課文,了解地球概貌,體會地球的美麗,有感情地讀好課文。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引趣。

  小朋友,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都住在地球上。你們知道地球究竟是什么樣的嗎?(出示課題)

  1)在四人小組中說說你知道的地球是什么樣的?

  2)指名說。

  2、聽范讀,想像地球的'樣子。

  1)今天,我們來聽聽別人坐著飛船到天上看到的地球的模樣。請你閉上眼睛,隨著飛船去感受,認識我們居住的這個美麗的星球——地球吧!

  3、學生初讀課文,總體了解內(nèi)容。

  4、讀后反饋。

  1)說說全詩有幾節(jié)?

  2)說說地球什么樣。要求學生能點出“穿花衣”“大圓球”。“渾”的部首及意思。

  3)指導朗讀第二節(jié)。“啊”,體會當時的心情。為什么?

  你從哪兒看到地球這個模樣?

  5、學習第一節(jié)。

  1)學生自由朗讀,說說讀懂了什么?

  明確飛船是什么,人們是離開了地球看地球,想像我當時的心情。

  2)指導朗讀。

  6、學習課文生字。

  1)讀詞。

  2)形近字比較

  牧 泊 摸 茫

  放 拍 漠 芒

  明確“牧”的部首和意思,其他字可適當擴詞。

  第二課時

  一、課時目標

  1、回顧課文內(nèi)容,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地球的情感,學會生字,背誦課文。

  二、教學過程

  1、教師以朗讀一、二兩節(jié)引入新課。剛才我們乘著飛船觀賞地球,可只是粗粗地看了一下,可地球穿的花衣裳有幾種顏色呢,為什么有這些顏色,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觀賞。

  1)生自由朗讀,用“——”劃出表示顏色的詞,用“”劃出表示地方的詞語。指名回答。

  2)小組討論:課文為什么不寫“那綠色的地方,是公園、草地和花壇。”

  3)思考:詩里所描寫的顏色可以互換嗎?

  4)討論:“和”去掉可以嗎?為什么要用上頓號?(教師告訴學生)請學生舉例說明。(說話練習)

  這幾節(jié)中,哪一節(jié)讓你感覺時間有了變化?讓學生體會地球不管白天還是黑夜都很漂亮。

  5)指導朗讀。

  6)指導學生看板書背誦。

  2、學習第八節(jié)。

  1)齊讀這一節(jié),想想這節(jié)主要寫什么,該用怎樣的心情讀。

  2)聯(lián)系前面所寫的景色,想像將來的變化。

  3、配樂朗讀全詩,讓學生盡情抒發(fā)感情]。

  4、寫話練習。

  5、把心中想說的話寫下來。

  板書:

  綠色的森林、田野和牧場

  藍色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黃色的沙漠、白色的南極、北極。

  燈光閃耀的城市、礦山和村莊

【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教學項目設計方案11-15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教學設計方案參考模板04-04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 撰寫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3-10

教學設計方案06-17

教學設計方案06-19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教學設計方案參考11-17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7-27

美術教學設計方案07-21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2-11

【精】教學設計方案06-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载县| 噶尔县| 乡城县| 靖西县| 惠东县| 博客| 衡水市| 望奎县| 屏东县| 友谊县| 巧家县| 大连市| 噶尔县| 龙江县| 嘉荫县| 南岸区| 河间市| 沂源县| 河津市| 淄博市| 噶尔县| 沙雅县| 铁岭县| 湛江市| 泽普县| 那曲县| 陇南市| 星座| 天长市| 深圳市| 长顺县| 普兰县| 滕州市| 新沂市| 汝州市| 万州区| 永仁县| 镇巴县| 山西省| 临澧县| 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