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計與可能性》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內容:p90——91
教學目標:
1、 經歷和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體會統(tǒng)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實驗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做出簡單判斷,并做出適當的解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養(yǎng)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的一種有效方法,激發(fā)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fā)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談話:老師帶來了一個袋子,你們能猜出袋子里有什么嗎?
2、打開袋子驗證:3個紅球,3個黃球。
二、活動體驗,探索新知
1、想一想
問:如果讓你們閉上眼睛從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為什么?
說明:袋子里有紅球、黃球。摸到紅球和黃球都是有可能的。
2、猜一猜
問:如果讓你們閉上眼睛從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摸出后把球再放會口袋,一共摸40次,紅球、黃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學生各抒己見。
講述:同學們的意見各不相同,這僅僅是我們的估計和猜測,有什么好辦法可以知道紅球和黃球各摸到多少次呢?
引出課題,并板書。
3、說一說。
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記錄數據的方法?
講述: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種用畫“正”字的.方法進行記錄。你知道“正”字是由幾筆寫成的嗎?
教師講解示范畫“正”示范的書寫格式。
4、 摸一摸。
講解游戲規(guī)則:每個小組的袋子里都由3個紅球,3個黃球,摸球前要先把口袋搖一搖,然后閉上眼睛任意摸一個球,如果摸到紅球,組長就在紅球的后面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摸過以后要把球放回口袋,要搖動口袋。小組同學輪流摸球,一直摸完40次。
想一想,每組4個同學,平均每人要摸多少次呢?
學生活動。
⑴每組組長負責記錄,并把記錄結果填在統(tǒng)計表里。
⑵組長匯報摸球結果。
⑶問:統(tǒng)計的結果和你開始的估計差不多嗎?你發(fā)現了什么?在小組內說一說。
⑷講述:在袋子里紅球和黃球的個數同樣多的情況下,從袋子里每次摸一個球,摸球的次數又比較多,那么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次數是差不多的,這就說明了在這種情況下,任意摸一個球,默禱紅球的機會和摸到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也就是摸到紅球和黃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三、玩中交流,內化提高
1、想想做做1
⑴請每組拿出一個小正方體。
問:知道這個小正方體有幾個面嗎?在6個上都有寫數字,小組內輪流看一下有哪些數字?各出現了幾次?
⑵活動規(guī)則:把小正方體拋30次,組長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數字1、2、3朝上的次數。其它同學統(tǒng)計并填表格。
學生活動,并填寫表格。
⑶收集各小組數據,并完成班級各小組的匯總表。
⑷問:看著合計欄里的數據,你發(fā)現了什么?
⑸講述:通過觀察合計欄里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拋的次數越多,數字1、2、3朝上的次數就越接近,那么拋一次,向上的數字有幾種可能?這三種可能性的大小怎樣?(相等的)
2、想想做做2
談話:在布袋子里放4枝鉛筆,怎樣放才能分別達到下面的要求?
⑴任意摸一枝,不可能是紅鉛筆。
想想口袋里該裝什么鉛筆?
小組同學合作裝鉛筆,問:你為什么這樣裝?
⑵任意摸一枝,可能是紅鉛筆。
問:你是怎樣想的?
⑶每次任意摸一枝鉛筆,摸50次,摸到紅鉛筆和藍鉛筆的次數差不多,應該怎樣裝鉛筆?為什么?
四、小結反思,整理知識
談話:今天我們在玩的過程中一起研究了統(tǒng)計與可能性,你學會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統(tǒng)計與可能性》教學設計模板】相關文章:
《條形統(tǒng)計圖》教學設計04-25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04-08
《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03-04
質數與合數教學設計03-02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yè)與樂業(yè)》教學設計10-31
《位置與方向》教學設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