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年級數學復習課教學設計
一、復習目標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本思路及其與一元二次方程的聯系,體會兩者之間相互比較和轉化的思想方法。
2、理解配方法的意義,會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簡單的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 復習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
2、難點:熟練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簡單的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
三、教學思路
(一)課前小測
1、 解方程:(1)2x2=3x
(2)(x-5)2=0
2、填空: (1)x2+10x+(___)=(x+__)2
(2)x2-12 x+(___)=(x-__)2
3、因式分解:(1)x2-4x+3
(2)x2-5x+6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關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二次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元二次方程應滿足的三個條件:①整式方程;②只含有一個未知數;③未知數的最高次數為2,且該系數不能為0。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x2+b x+c=0(a0)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主要有四種,具體解方程時可根據方程的特點靈活地選用。
(1) 直接開平方法
(2) 配方法
(3) 公式法
(4) 因式分解法
(四)、舉例
1、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有( )個。
① 4 x2=3 x;②( x22)2-5x③x2=0;
④6 x(x +3)=6 x2
A.1 B.2 C.3 D.4
2、 當m=__時,方程(m-3 )m2-m-4+mx-8=0是一元二次方程。......等等這是一節復習課,本節課教學注重學生的基礎,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并激發了學生學
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的反思是:
(1)我在過去的數學教學中,進行課前幾分鐘的小測,收到良好的效果。做法具體如下:
一、題量要適宜,控制在3分鐘內做,2分鐘進行講評。
二、內容要是基礎知識,而且又具有上下節內容連貫,不出現難題。
三、題目應是簡練的、明了的。四、題目要有的放矢,針對知識點。
好處:
一、通過堂上練習、課外作業、課前小測等連貫性的訓練,既可以鞏固基礎知識,又可以把學生學習情況的信息反饋,這樣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另一方面,學生又可以從小測中了解到自己的學習情況,知道哪些是是不會的。
二、可以起到查漏補決的作用。
(2)教師固然既備課、又備學生。但學生并是我們想象中這樣的,一講一練就可以了,如果是這樣簡單就好了。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思維方式,都受到其基礎知識及各人的智力等的因素所制約和影響的。因此,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及時掌握學生對各個知識點掌握的情況,以便及時給予補救。而這些情況尤如信息反饋一樣,必需要及時才具有意義。因此,只是依靠批改作業或章節測驗獲取信息是不行的。
(3)復習過程老師要把握好的方法,力求準、活:
①.求準。即講評時的講解和訓練要有針對性,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和錯誤率較高的題目要予以重點剖析,做到就題論理、正本清源,準確運用所學新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所學新知識加以復習、鞏固,進一步了解這部分知識在解決問題時所起的作用。
②.求活。即在講評時不能僅局限于就題論題,而應該在求準的基礎上靈活運用以前所學的知識,力求一題多解或一解多題。這樣不僅可以鞏固新知識,復習舊知識,而且可以從中找到哪一種是最基本、最典型的方法,哪一種是最簡便的方法。使學生掌握解題的通性通法。同時,也使學生知道不同對象不同對待,要針對各種題型不同的特點,采用特定的解法。這樣舉一反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擺脫題海戰術,真正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在課堂復習教學過程中,整節課充滿著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教學理念,營造了思維馳聘的空間,使學生在主動思考探究的過程中自然的獲得了新的知識。
【九年級數學復習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復習課教學設計03-21
說明文復習課的教學設計02-06
小學數學優質課教學設計03-16
圓的復習教學設計06-15
《總復習》教學設計04-15
《復習4》教學設計04-27
《湖心亭看雪》復習課教學設計范文通用04-13
《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06-15
中考數學復習教學反思06-24
數學教學設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