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25 12:33:5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的教學設計

  1. 借助生活實例,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初步學會用噸作單位估計物體有多重。

  2. 知道1噸=1 000千克,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 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估計體重。

  提問:能估計一下祁老師的體重嗎?

  學生自由估計。

  談話:同學們估計老師的體重,雖然數值上稍有差別,但使用的單位都是千克,為什么不用克作單位呢?

  指出:計量比較輕的物體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體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單位。

  [評析:從估計老師的體重引入質量單位千克,顯得親切自然,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為引入噸做了鋪墊。]

  2. 引入噸。

 。1) 出示鯊魚圖(圖略),提問:你能估計一頭大鯊魚的體重嗎?

  學生估計。(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鯊魚的體重很重)

  出示:它的體重是3 000千克。

  談話:還有更重的呢!

  出示鯨魚和恐龍的圖片以及它們的體重。

  提問:對這些動物的體重,你有什么感覺?

  (2) 出示教材例題的輪船、火車、集裝箱圖片,讓學生想象這些物品有多重。

  提問:計量這些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單位,結果會怎樣?(數很大,不夠方便)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

  出示: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貨物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一般用字母t表示。

  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估計大型動物以及大宗物品有多重,并及時設疑,引入噸的概念,使學生初步形成表象,為下一環節充分感受和體驗1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親身體驗,感受并想象1噸

  1. 初步感受1噸。

  搬一搬:每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學生輪流搬一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組、班級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算一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學生計算后匯報結果。

  指出:一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 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 000千克)

  提問:2噸是多少千克?5 000千克是多少噸?10噸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我們知道一袋大米是25千克,這樣的40袋就是1噸。想象一下,如果讓你來搬這1噸的大米,會是什么樣的情況?

  指出:1噸是很重的,搬運這樣重的物品,需要借助機械或機器的力量。

  [評析:感受和體驗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1噸是個很大的質量單位,它究竟有多重是難以用語言來敘述的,只有在親身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借助想象來把握。教師先讓學生搬25千克的'大米,獲得直觀體驗。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通過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 000千克,也就是1噸來想象1噸的重量,并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2. 利用想象和推理,進一步感受1噸。

  提問:我們班有33個同學,全班同學體重的和有沒有1噸?學生猜測,然后計算。

  指出:同學們的平均體重大約是30千克,33個同學的體重大約是1噸。

  全體同學起立,學生觀察并想象33個同學的體重。

  3. 利用常見的物品,想象1噸的重量。

 。1) 出示教材第48頁第2題,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說說圖片的意思,再在全班交流匯報。

  提問:80袋水泥重多少噸?你是怎樣知道的?

  (2) 出示下面的圖片,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物品,想一想多少個這樣的物品重1噸。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自由說,再在全班交流。

  [評析: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這里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感知、表象及體驗,通過估算或計算,進一步豐富對噸的感知,以強化認識。]

  三、 實際運用,深化認識

  1. 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提問: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用噸作單位的例子?(學生自由交流)

  出示下圖: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

  談話:我們在統計農業、漁業產量的時候,也經常用噸作單位,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出示:

  鹽城市的農業生產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常年景糧食總產量480萬噸,年產棉花20萬噸,居全省首位。

  摘自鹽城市商會網站

  [評析:從生活中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噸的實際運用。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2. 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在下面的括號里。

  學生練習后,組織全班交流。

  3. 談話:下面是小明同學前些日子寫的一篇數學日記,請你讀一讀。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芹菜,2噸萵苣,3千克雞蛋,20克的蘋果,1 000千克牛肉。我和媽媽拎著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學生自由讀上面的一段話,在小組里交流日記中用錯的質量單位,并改正過來。

  啟發:雖然小明在數學日記中用錯了一些單位,但是小明還是有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你能說說我們應該向小明學習什么嗎?

  學生發言后,教師指出:我們應該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評析:最后的改錯練習,以數學日記的形式出現,不僅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克、千克、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體會質量單位的實際應用價值,同時還滲透了數學意識的培養。]

  四、 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1.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能把你的收獲寫到今天的數學日記中嗎?

  學生寫完后交流。

  2. 出示:

  生活中有豐富的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觀察者、思考者。

  數學中有無限的奧秘,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探索者、發現者。

  [評析:全課總結另辟蹊徑。讓學生交流本節課的收獲,既對學習內容進行了梳理,也在不經意間培養了學生寫數學日記的好習慣。]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8的認識》教學設計03-03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3-30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2-23

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03-30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1-29

小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設計04-11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學設計(通用7篇)05-22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4-09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德镇市| 左权县| 周口市| 沙湾县| 凤冈县| 富川| 文水县| 黄梅县| 台北县| 天津市| 舞钢市| 陆川县| 博乐市| 吉隆县| 茂名市| 云浮市| 兴仁县| 陕西省| 达州市| 眉山市| 巫山县| 广昌县| 正定县| 寻甸| 军事| 鹿泉市| 龙川县| 南江县| 孙吴县| 多伦县| 石泉县| 垫江县| 益阳市| 应用必备| 泾川县| 唐山市| 百色市| 定襄县| 澎湖县| 锡林浩特市| 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