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騰的邊寨》的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瑤族舞曲》、《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熊貓的搖籃》,演唱《在一起》、《彈月琴的小姑娘》、《快樂的潑水節》等歌曲,感受西南少數民族的風格,了解這些民族的風土人情.
2. 熟悉《瑤族舞曲》的主旋律,能通過參與打擊樂伴奏,感受樂曲中不同主題的情緒差異,并能用豎笛吹奏主旋律.
3. 通過學唱歌曲《彈月琴的小姑娘》、《在一起》,合唱能力得到提高,進一步增強聲音和諧與均衡的意識.
4. 能聽辨出長號、小號、雙簧管等樂器的不同音色,了解“變拍子”的相關知識.
二、 課時布置建議
本單元教學任務建議用四至五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彈月琴的小姑娘》
露一手,唱一唱,跳一跳
西南地區有趣的民族樂器
第二課時
《瑤族舞曲》
豎笛《瑤族舞曲》
第三課時
《北京喜訊到邊寨》
《快樂的潑水節》
采集與分享:傣族的潑水節
第四課時
《熊貓的搖籃》
《在一起》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聽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唱 《彈月琴的小姑娘》
露一手:唱一唱,跳一跳
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了解西南地區有趣的.民族樂器。
2、學唱《彈月琴的小姑娘》掌握變換拍子與頓音、休止符、延長音和倚音等知識點,并能用歌聲表達樂曲情感。
教學重點: 學唱《彈月琴的小姑娘》
教學難點: 準確掌握頓音、休止符、延長音和倚音的唱法。
教學準備: 圖、鋼琴、豎笛
教學過程
一、介紹西南地區的局部民族樂器
1, 出示圖片、介紹木葉
木葉即樹葉、天然樂器在西南很多少數民族中廣泛流傳,木葉的歷史悠久,也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并為電影配樂,可吹出近三個八度的音域,在白族,傣族木葉還用于白劇,傣劇中,木葉的音色和小鎖吶相似,近似人聲,清脆明亮,具有山鄉風味。可獨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表示力豐富。
2、 欣賞木葉獨奏《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邊聽邊觀看優美的云南風光。
談談在我們身邊,除了木葉以外,還有哪些資料可以發出悅耳的音樂聲。
3、拓展
談談西南地區還有哪些樂器:月琴、蘆笙、巴烏、葫蘆絲、口弦,分別聽聽這些樂器發出的音色。
二、學唱《彈月琴的小姑娘》
1、聽范唱,說說歌曲節奏有什么特點。(交換拍子)
2、再聽歌曲,注意交換拍子的樂句。(熟悉樂曲旋律)
3、找出樂譜中出現了哪些裝飾音,并練習。
頓音:短促有力
倚音:要唱得自然,圓潤
4、模唱主歌局部的旋律,注重延長音的唱法。
5、副歌局部分聲部練習,可用豎笛輔助教學。
A、分聲部用豎笛吹奏旋律
B、填詞唱,注意“歌”“唱”一字兩音的唱法。
C、雙聲部合作,可先用“LV”代替,再填詞唱。
6、整曲練習,注意樂曲的情緒。
三、露一手:唱一唱,跳一跳
1、觀看一亮種少數民族的舞蹈片斷。
2、學跳一兩個簡單的動作。
3、以小組為單位,圍成圈,跟音樂邊唱邊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聽 《瑤族舞曲》
奏 《瑤族舞曲》
教學目標:1、熟悉《瑤族舞曲》的主旋律,能通過參與打擊樂演奏,感受樂曲中不同主題的情緒差異。
2、能用豎笛吹奏《瑤族舞曲》。
教學重點: 學唱《彈月琴的小姑娘》
教學難點: 準確掌握頓音、休止符、延長音和倚音的唱法。
教學準備: 打擊樂器、鋼琴、豎笛
教學過程
一 節奏游戲
1、 采用師生合作、手腳并用的方式做節奏練習。
A : 2/4 × 0 | × 0 |
2/4 0 × ×| 0 × ×|
B: 2/4 × - | × - |
2/4 0× 0× | 0× ×0 |
練習時,老師可以哼唱兩個主題的主旋律。
2、 加入打擊樂器伴奏。如圓舞板、鈴鼓等
二、欣賞《瑤族舞曲》
1、 初聽《瑤族舞曲》感受不同主題的情緒差異。
2、 交流所搜集的有關瑤族的文化,由老師總結補充。
3、 教師介紹樂曲的作者和創作背景,以便同學更好的理解音樂
4、 分段欣賞
前八小節:模仿長鼓節奏。
第一主題:用節奏游戲中的打擊樂練習為其伴奏。
第二主題:感受樂曲活潑的情緒,并交流根據音樂所聯想到的畫面。
另外還要感受民族管弦樂的特點,聽聽有哪些樂器參與演奏。(高胡、笙、笛……)
5、 整曲欣賞
要求同學輕聲哼唱主題一與主題二,再次感受樂曲情緒變化。
三、 豎笛練習
1、 跟鋼琴模唱旋律,熟悉樂譜。(注意“和點”與“后十六”節奏)
【《歡騰的邊寨》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豐子愷的《白鵝》的教學設計05-22
《黎明的通知》教學設計08-07
上天的螞蟻教學設計04-06
電流的磁場教學設計04-06
《圖形的運動》教學設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