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聲聲慢》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知人論世,了解婉約派詞風,提高學生誦讀水平。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指導學生對作品情感的把握,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誦讀水平。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女詞人的哀婉凄苦的內心世界,培養學生對古典詩詞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在把握作者“愁情”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誦讀。
【教學難點】
提升學生對作品“凄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誦讀能力。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學工具】
CAI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課前播放《聲聲慢》歌曲,激發學生興趣。
二、感悟人生,導入文本。
人生如醇酒,有時濃烈,有時薄,多情歲月滴滴在心頭。同樣的酒卻品出甜、苦、濃、薄的味道,這多半是人生遭遇不同造成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南渡后的力作《聲聲慢》,讓我們走進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看看晚年的李清照的這杯人生之酒是何滋味。
三、對比朗讀,讀通文本。
1、學生朗讀。
2、錄音范讀。
3、對比結論:
字音要讀準,要有節奏感(抑揚、舒緩、輕重等),慢詞的要求,要投入感情(不縱、不虛)。
4、原因分析:
不了解作品中作者融入的情感,言為心聲,一首詩蘊含著作者的生命,我們只有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才能把握作者的思緒與情感,才能讀得更好。
四、合作探究,讀懂文本。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切愛恨情仇的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遭遇。
1、初步感知《聲聲慢》中的感情基調。
自主學習——愁。
帶著感情二次誦讀。
2、通過知人論世,了解作者 “愁”的內涵。
合作學習——家愁:亡夫、流離、遇人;國愁:亡國。
3、作者的“愁”在作品中的體現以及這些字、詞、句誦讀方式的探究。
探究學習——疊詞、意象、直接抒情的句子。
教師引導學生誦讀。
4、作品中哪一句最能顯“愁”?為什么?
個性解讀——
教師引導學生誦讀。
五、移情入境,讀透文本。
在充分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移情入境,感受作品“凄美”的意境,提升閱讀體驗,提高朗讀水準。
1、學生配樂朗讀。
2、教師可即興朗讀。
六、課堂小結,背誦詞作。
板書設計
【高一《聲聲慢》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鴻門宴》高一語文教學設計03-03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黎明的通知》教學設計08-07
《背影》的教學設計范文04-09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散步》的教學設計范文03-30